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康复护理对于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过去一年中收治的心梗介入治疗患者100例,其中分别有50例接受了心脏康复护理(实验组),另外50例仅接受了常规护理(常规组),研究病例,对照两组患者最终的焦虑抑郁评分,以证明其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说明该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对较好,心脏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起到了明显作用。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心梗介入治疗;心理状态;影响
  引言: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疾病,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由于随时都有发病和危及生命的可能,患者时刻处于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下,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会导致病情加剧。有理论提出,从运动、饮食等生理和心理方面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心梗病情及患者心理状态,为证明,笔者对病例进行了集中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过去一年中收治的心梗介入治疗患者100例,研究组中共有患者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2.7)岁。对照组中共有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1±3.2)岁。以上患者均接受了心梗介入治疗,基本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心脏康复护理
  运动护理:
  1.介入治疗后的8h内,在患者两腰侧放置软枕,减少机体压力。12h后,陪伴患者进行10min左右的活动(慢走),在一定的休息过后准备下一次的活动。
  2.治疗3d后,辅助患者进行更大强度的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年龄,适当控制运动量和锻炼时间。每日活动2次,每次保持10至20min,如患者在期間出现了严重的胸闷、疼痛症状,则需要立即停止,回床休养。
  3.治疗1月后,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完成太极、慢走等有氧训练,并在患者运动期间做好心率的监测,在心率超过100次/min或患者出现了局部疼痛时立即停止活动,并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疗[1]。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增强心脏功能。在发病时,第一时间深呼吸并咳嗽,促使心脏组织振动。平时做好保暖防寒工作,避免熬夜和疲劳阅读等,减少心脏压力。在饮食方面,要避免摄入高蛋白食品,以清淡的水果、蔬菜、高纤维食物为主,同时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量。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患者不宜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因此家属要配合护理工作,改善患者情绪,不与患者产生争论。
  日常观察:
  对患者穿刺点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四肢的颜色,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护理和治疗手段[2]。
  心理护理:
  与患者加强沟通,在讲解基本健康知识的同时,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介绍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及成功率,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与患者家属沟通,多在治疗期间满足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定期将病情恢复的效果以数据的形式提供给患者,使患者认可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三)观察指标
  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表来证明患者心理状态。SAS标准差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二、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见下表。
  三、讨论
  在中老年群体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是较高的,每年由于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患者数量也在呈上升趋势[3]。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并不能完全遏制疾病的复发。在治疗期间,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增强患者心脏功能。除了生理疾病因素,心理因素也是治疗需要考虑的。一个人的情绪对各项身体功能都产生着极大影响,心梗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处于发病的危险之中,心理压力极大,护理人员要借助有效的心脏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异常情绪。以上根据患者恢复的不同时期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是增强患者心脏功能,有氧运动对于改善情绪也能起到有效作用。心理护理通过耐心的沟通与疏导,将使患者走出阴霾,增强治疗信心。最终的心理状态测评结果也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心脏康复护理下,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小组,说明该护理模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长静,何民,张宜锦,等.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4):129-130.
  [2]冯金城,周利华,谭新平.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9):123-124.
  [3]邱小面,何峰岚,邱玲玲.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12):90-92.
其他文献
摘要:梗阻性黄疸多见于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引起,出现严重黄疸时多数患者病程进入晚期,全身营养差,且肝功能异常,不能耐受较大手术打击,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1](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姑息性治疗手段,适应于严重阻黄术前减黄,以改善全身状况和肝功能,降低后期手术死亡率,以及不能切除的胆道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措施。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PTCD术;护理  我院于2013年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规范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92例,就其临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治疗结果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9例,占87.8%,有效抢救时间为(32.05±6.37)min。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是否成功和有效与复苏开始的时间、熟练的抢救配合和电除颤时间均具有密切相关性。使患者生存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性中毒患者洗胃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72例急性中毒洗胃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传统组和循证组,每组各36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洗胃时间、液体吸出时间。结果:循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洗胃时间、液体吸出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级心理护理应用于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护理当中,能够明显提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期刊
针对高血压性类型的心脏病来讲,在其发病初期,病人左心房将出现增大情况。在病情持续恶化情况下,变得更粗的心肌纤维将使心脏的左室更加地肥厚,无法完成正常舒张,并且心肌的收缩能力也有所影响,导致心力衰竭的情况产生。在该类疾病早期,病人心脏病方面的临床症状并不是很显著,如果未确诊,就会使最佳治疗的时间被错过,从而对病人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可以借助科学的诊断手段,及时地发现这类疾病,以便治疗也能及时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情况及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肿瘤科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实践与思考。方法:通过参加临床药师的培训,探索出一定的临床思维,并在临床药师查房工作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结果: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我们可以确保在临床上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努力实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关键词:临床药师;肿瘤;药学监护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
期刊
摘要:阿司匹林通过与环氧化酶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抑制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和血栓素A2(TXA2)介导的血小板聚集(PAG),从而在心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减少约25%的心脑血管事件。然而,大量研究发现,部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AA诱导的PAG未得到充分抑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R)。斯诺普(Snoep)等研究发现AR者再发临床心脑血
期刊
关键词:抑郁障碍;冠心病;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进展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且呈年轻化趋势,心内科介入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这类疾病常见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升高,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但与此同时,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病也逐年增高,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相比,抑郁障碍已经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几率明显增大。而在过去的临床工作
期刊
摘要:各个国家和地区气管切开术后治疗与护理的差异以及患者个人因素,会造成患者拔管时间的不确定。在此期间,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需,因此而烦躁、恐慌、焦虑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疾病恢复时间。所以,本研究的宗旨是通过非语言性沟通(表情、沟通卡片、手势等)克服暂时言语障碍患者无法通过语言表达需求的缺点、增强护患之间沟通,减少患者焦虑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通过对近年来非语言沟通对气管切开术的干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