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贝多芬让路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65年,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302年起,他被代表罗马教皇利益的黑党终生放逐。在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时候,但丁开始《神曲》的创作。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但丁赢得了世人的推崇和尊敬。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321年,但丁去世,意大利人民给予了他超过帝王的敬重。当人们把但丁葬在帝王陵墓和圣者墓穴之中的时候,一位参拜者把放在帝王陵墓前的烛灯统统取走,然后又把它们一齐放在但丁的墓前,并且宣称:“你比他,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更值得接受它们!”
  18世纪德国伟大的乐圣贝多芬在街上构思乐曲时,所有的人都会屏息驻足,为的是怕影响了他的神思。有一次,当贝多芬进入高度兴奋的创作状态时,情不自禁地跪倒在道路中央,一支将要经过他所跪路段的殡葬队伍发现了他时,他们立刻停了下来,乐队也停止了奏乐,人们向他投以景仰的目光,然后默默地绕开了道路……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中,始终有一批学者追随他。每到一处,地理学家们绘制地图,博物学家们收集标本。亚历山大很重视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亚历山大公元前323年病逝后,他的帝国分裂成了三部分,其中之一便是托勒密统治下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曾发出政府令,所有到亚历山大港的船只都要把携带的书交出供检验,如发现图书馆没有的书,则马上抄录,留下原件,将复制件奉还原主。可见,他们是何等重视文化积累,何等推崇知识的价值。在托勒密王朝时代,有一则故事是这样写的:托勒密王请欧几里德为他讲授几何学,讲了半天,托勒密王没有听懂,便问欧几里德有没有更便捷的学习方法,欧几里德没好气地说:“在几何学中,没有专为国王设置捷径。”托勒密王听后,并没有发怒,只是谦虚坦然地笑笑。这个故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国王热爱知识、尊重知识、渴求知识;欧几里德敢于出言不逊而能安然无恙,足见国王是多么珍视人才!
  近代,战功盖世的军事家拿破仑对科学文化事业也十分关心和爱护。1808年,他将曾因财政问题而夭折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重新开办。这位不可一世的人对待科学家的冒犯总表现出格外的宽容。1804年拿破仑称帝的时候,综合工科学校的学生们激烈反对,拿破仑对蒙日说:“你的学生怎么都起来反对我?”蒙日不冷不热地回答说:“陛下,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造就成共和派,要想让他们成为帝制派,总得再给点时间吧。再说,恕我直言,你的弯子也转得太快了点。”拿破仑没有因此生气,反而将一面绣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授予该校。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综合工科学校的学生们要求参加保卫战,拿破仑风趣地说:“我不能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在他的政府部门,有不少科学家任部长。1808年,英法正在交战,他还是亲自在凡尔赛宫为英国化学家戴维颁奖。在他称帝时期,他与巴黎科学院的院士们交往密切。
  也许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珍视敬重人才的氛围,才使西方文明史呈现出群星璀璨的壮观景象。一棵参天的大树需要一片厚实的土壤,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需要一个伟大民族的共同孵化和“助产”。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不出硕果累累的庄稼;在春风荡漾的天地间,百花怒放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其他文献
巍宝山是中国现存的一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它的产生与发展乃至衰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教义宗旨颇具独特性,可谓集中华民族传统宗教观念大成的中国道教,在它长期生长和流传的土地上,大概不会在短期内消亡。事实上,我们已切身感受到,道教文化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深深渗入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或正产生着深刻
期刊
一代诗人田间走了,他离开我们大概已有十多年了吧。“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永远不会回来了。所幸者是,诗人曾经在大理洒下过凝重的足迹,在苍山洱海间徜徉伫立,流连忘返。苍山洱海间“山花的幽思”锻成他心中的诗句,“风吹不走,水沉不掉”。他说:“大理,……给我以启示,以感发,以豪兴,给我以民族的语言,或则某些故事的梗概(而这是多么的不易啊)》至于诗意,即使是难忘的大理情景,也不过是诗意的一部分
期刊
如今偶尔逛街看到大街小巷中一些大大小小的、装修讲究环境幽雅的“茶室”、“茶座”,我不禁联想起记忆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理古城的那几家古朴雅致的茶馆或茶社(按照当地习俗,应叫“茶铺”)来。    我童年时曾跟随进城赶街的外公多次进过那几个茶馆,对它们还保留着一些较深的印象——记得常去的有古城复兴路上四牌坊和鱼市口这两处的茶馆,与现在这些装饰华丽环境优美的、其环境氛围更具现代酒吧和咖啡屋之类异域情调
期刊
1、隔世的忧伤      星子们旋转的秋夜   一缕愉悦的风拂过我心的古井   掀动我恍若隔世的忧伤   这是一掬清洌的甘泉   一路弹奏着叮咚的月光之琴   轻灵的足音   叩击着今世最后的痴情   欢悦的青春旋律   唤醒了我无知无觉的生存   你的顾盼与凝眸   如气韵生动的幽兰   灵动的碧绦舞动黄昏的空谷      有暗香浮动   穿过我生命的旷野   灰色的寂寥缠绕着我滞涩的   血液
期刊
文学作为审美化的“人学”,必须从人的生态去审视人,而不应该只是从意识形态去看人。只有这样,才能从人类生命存在和人性生成的根本去把握文学的生命意蕴和文学内涵。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探究人性的最捷径的路,也是人性从本原到崇高的理想之路。而在今天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似乎太缺少生态与文学关系的发现。文学首要关注的是人性生态,尽可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挖掘出崇高的东西。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给文
期刊
高原水乡鹤庆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北进大理的门户和通衢。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曾属云南、东河阳等郡,南诏、大理国时期建蒙统郡、府,元以降称鹤州、鹤庆至今。   鹤庆古城是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城内独具特色的白族古民居鳞次栉比。在古城中央隆然高耸着一座古建筑,这就是名冠滇西北的云鹤楼。钩沉鹤庆沧桑,据明代著名的白族翰林李元阳撰《鹤庆军
期刊
遥望的山峰   轮廓分明——那是雄奇   绵延的俊秀   苍翠茂盛——那是魅力   仰着思想的光波顺着情感   的脉线   我虔诚如佛   来到山顶   触及这诱人的高度   近了山的微笑无痕   淡如松风   近了山的怀抱虚空   皎若玉光   秀峰的平面如此荒凉   才发觉有些风景   遥望就够了   有些孤寂和寒冷   不属于人间      山 民      飞瀑浪漫处   山民的脸色红黑如
期刊
在山歌里泡大的彝族作家纳张元,新近出版了文学作品专集《走出寓言》。作为彝族作家,纳张元一方面用娴熟、纯正的汉语写作,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寻找突破,在语言上找到自己的个性。从《走出寓言》,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纳张元在“汉化”的同时也在回归。   尽管纳张元从小受到汉文化的薰陶,但是,由于他从小就在古朴苍凉的民歌中泡大,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打上了“诗”的烙印。对偶一般整齐的句式,古老的彝族韵文,如诗如歌,充
期刊
2005年9月28日,大理州第九届洱海歌手“华兴杯”大奖赛圆满落下帏幕,而那悠扬动听的旋律还久久回荡在苍洱上空。洱海歌手大赛,从1988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有18个年头,举行了九届,它是一个文艺活动的平台,同时又是一方培育新人和发现新人的沃土,为白州艺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走向全省、走向全国,为白州“三个文明”建设浇灌出一朵朵艳丽奇葩,奏出美丽的乐章……      政府高度重视
期刊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袁冬苇先生的新著《云岭放歌》。大理白族诗人袁冬苇,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著有诗集十余部,不少诗作翻译到国外,并在国内多次获奖,选入多种选本,诗集《回归》获国家第六届文学骏马奖。袁冬苇先生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在艺术的道路上攀登不止,大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味道;正如他在诗集中写的:我举步/又开始了新的旅程/险阻与机遇/如影伴行。退休的生活是精彩的,但袁冬苇先生的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