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潘扬案中的饶漱石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保留党籍到开除党籍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饶漱石问题座谈会,将饶漱石的问题定性为“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的野心家”。但最后的处理,还有待中央决定。
  为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1955年3月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了邓小平关于党代表会议的各项意见。其中饶漱石是否出席大会,要请毛泽东决定。3月1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通过了经多次修改的《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保留饶漱石党籍”的问题,有人不同意,刘少奇就此作了解释,认为这样处理比较有利。3月19日,中共七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在讨论《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时,毛泽东说:这个文件也搞了一年,几经反复才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即是指出他们的联盟是一个阴谋集团,不是什么堂堂正正地拿出自己的主张来争取领导,而是烧阴火、煽阴风,见不得太阳,这样来说它是比较恰当些,也是合乎实际的。最终,会议同意不开除饶漱石的党籍,只撤销中央委员。(《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3月初, 饶漱石在家听候处理。有一天,他家里的“红机子”电话响了(饶停职反省期间, 他家的“红机子”未拆除),这本是中央机关三十九局(电话局)试打各户“红机子”,饶不知情,产生错觉,以为他的问题可能会很快解决,将恢复或分配工作,因而情绪激动,向其妻和陈麒章(饶的秘书,负责对饶管教)发牢骚说,中央还是相信他的,他没有反党……陈麒章当时负有“每周写个‘饶漱石情况简报’送交中央办公厅”的任务,于是陈随即将饶的这一情况详细向中央报告。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饶妻也写了内容相似的报告交给杨尚昆。全国党代表会议期间,二人的书面汇报被作为会议资料散发给与会代表。刚听过毛泽东讲“阶级斗争形势严峻”的代表们立即把饶漱石“闹翻案”同“以特反特”的问题联系起来,认定饶的活动已超过内部矛盾范围,属于敌我矛盾,于是对饶的处理陡然“升级”。
  全国党代表会议最后通过的《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决定开除饶漱石的党籍。
  “饶潘扬反革命集团”
  上海市公安局长扬帆,1954年9月以“重用、包庇和掩护一批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逮捕,同年12月31日被送往北京隔离审查。潘汉年(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副市长),是上海市公安、政法系统的实际领导人,扬帆的顶头上司。1955年4月,他向中央交代1943年被李士群挟持秘密会见汪精卫一事,随即以“内奸”罪名于4月3日被捕入狱。饶漱石因直接领导潘汉年、扬帆在反特方面的工作,故而受到牵连,也随即被捕入狱。
  1957年整个侦讯工作结束,公安部把饶、潘、扬三个专案组的侦讯报告合写成一个给中央的结案报告,断言:“实际上是一个反革命集团”。但此案长期搁置,没有移交检察司法机关。饶漱石在功德林监狱度过了近5年的铁窗生涯后,1960年3月15日,饶漱石和潘汉年被转移到了新建成的秦城监狱。196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潘汉年案,最高法院以“内奸、反革命罪”终审判决潘汉年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与潘汉年同案的扬帆,1965年8月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年的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饶漱石作出终审判决。判决书确认:“被告人饶漱石犯有严重的反革命罪行,他在上海工作期间,利用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和华东局第一书记的职务,采取两面手法,不仅重用了内奸分子扬帆,把中统潜伏特务分子胡均鹤安插在上海市公安局内,而且在扬帆等人大量使用特务反革命分子的问题被揭发后,中央、华东公安部一再向他提出要彻底处理时,他仍然不予置理,使这一大批特务反革命分子猖狂地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达5年之久,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13条的规定,判处饶漱石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随后裁定假释,移交公安部门管制、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5月22日,饶漱石、潘汉年、扬帆从他们所在的劳改农场重新被逮捕,后被送进秦城监狱。
  1975,饶漱石病逝秦城
  1975年3月2日,饶漱石患中毒性肺炎在复兴医院病逝。据秦城监狱工作人员何殿奎回忆:饶漱石在1974年冬就诉说胸部不适,尽管201监区每层楼都有医生,有“24小时医护人员值班室”,但医生显然对饶漱石的病情并没有在意,也没有作全面检查。直到3月1日晚病情恶化,才由何殿奎陪同送往复兴医院,第二天八点半病逝。逝后遗体由复兴医院“在押犯病房楼”(称207特区)的工作人员火化。当时正是“四人帮”猖狂之时,饶漱石火化时用的什么名字、骨灰如何处置,都不得而知。
  在1980年代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期间,饶漱石的胞妹饶玉莲于1983年5月26日,由丈夫谷思义代写了一封给陈云的信,信中说:“饶漱石是我的大哥,他被捕后我们一直不知他的消息,作为他的妹妹,我希望知道他的情况。如果他活着,我们想去探监;如果他死了,我们想知道他的骨灰葬在何处……”陈云收信后,将它批转给公安部。
  1983年6月14日,公安部第十三局给饶玉莲复了一函:
  (83)公审发132号。饶玉莲同志:五月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现将饶漱石的病情和骨灰、财物处理情况简告如下:一九七五年三月一日晚上,监管人员发现饶漱石突然说话不清,两手发颤,当即将他送到复兴医院检查,确诊患中毒性肺炎,病情严重,医院立即组织抢救,经治疗,病情稍有缓和,三月二日晨八时,突又患感染性休克,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于八点三十分病亡在复兴医院。经请示中央批准,饶漱石的遗体于同年三月十二日送北京西部火葬场火化,骨灰未予保存,对他个人的一些财物上缴国库。此复(公安部第十三局公章)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四日。(景玉川著《饶漱石》未刊稿)
  未作平反的“平反”
  潘汉年、扬帆“反革命”冤案在1982、1983年先后得到彻底平反。   中共中央于1982年8月23日发出的《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对潘汉年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通知全面否定了1963年强加给潘汉年的“内奸”等三条罪名,指出:潘汉年被错定为“内奸”,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被逮捕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严重地忽视了对敌隐蔽斗争的特殊性,混淆了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以致作出错误的决定。中共中央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应予彻底纠正。”“撤销党内对潘汉年同志的原审查结论,并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1982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书》,宣布潘汉年无罪,撤销1963年的原判。
  1980年4月,扬帆冤案得到初步平反,结论是:“原判认定的事实失实,定性不准,判处不当,撤销1965年的判决书,宣告扬帆无罪释放。”直到1983年8月才又作出新的结论,平反决定指出:过去认定扬帆同志是内奸、反革命分子,包庇重用大批特务反革命分子,使用敌特电台给台湾敌人提供情报引起敌机轰炸上海等问题,均不是事实,应予否定。1955年后,对扬帆隔离、逮捕、判刑都是错误的。扬帆同志蒙冤二十余年,应予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在潘汉年、扬帆先后平反以后,饶漱石的“反革命”案无疑也得推翻。但中央一直未有表态。1986年《毛泽东著作选读》出版,对其中一条饶漱石注释的写作经过,《中国新闻周刊》曾披露:
  新增的167条注释中,最费思量的是对其中几个人物的注释。其中之一是饶漱石。入选的篇目中提到饶漱石的是《论十大关系》,共两处,分别涉及他的两大罪名。
  第一处,涉及“高饶反党联盟”,正文是这样说的:“我们建国初期实行的那种大区制度,当时有必要,但是也有缺点,后来的高饶反党联盟,就多少利用了这个缺点。”
  龚育之告诉曾宪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注释组组长、中共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他去中央开会时,听到中央讨论高、饶的事,认为此二人确实有错,但很难说他们俩有联盟。“老龚专门给我们打招呼,说注释里不要提‘联盟’”,因此,关于“高饶反党联盟”的第428条注释,在介绍高饶二人的原职务后写道:“1953年,他们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对他们进行了揭发和批判。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总结了这一重大斗争,通过决议开除了他们的党籍。”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高饶反党联盟”这六个字。
  另一处,则涉及饶漱石更大的罪名——让他因此被判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的“饶潘扬反革命集团”。
  正文中写道:“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反革命,要坚持在延安开始的一个不杀,大部不捉……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对此,注释组派出三人,先后去公安部、中组部查阅卷宗和档案,核实确认:饶漱石的罪名确是因潘汉年和扬帆而得,而这二人都已于1982和1983年分别获得平反。既然“饶潘扬反革命集团”已不能成立,曾宪新一度想过,以“高饶事件”来解释饶的反革命罪。但龚育之否定了这一做法。“老龚说,不要扯高岗的事情,这样太啰唆,不直接。而且正文里分明是把潘汉年和饶漱石连起来提的,也说明饶潘扬的事情,跟高岗没关系。”曾宪新介绍。
  最终,第436条注释如此写道:“饶漱石(1903~1975年),江西临川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和华东军区政治委员。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在这期间,他直接领导潘汉年等在反特方面的工作。由于潘汉年被错定为‘内奸分子’,饶漱石主持反特工作中的一些活动被错定为内奸活动,他因此而被认为犯有反革命罪并被判刑。”这条注释最后报胡乔木,经他审定。
  对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明确表示,对饶漱石的这两条注释可以称为这部书注释工作的一个“突破”。把对饶漱石定罪的根据否定了,所谓“内奸活动”等也就不能成立了。“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起到了平反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国史参阅》2013年第5期)
  (作者系历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开会的书,而且讲述的还是普通村民如何开会。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从书名就知道,它与民主有关,也就是说,因为开会使民主变得可以操作了。  开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些生活在基层、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远离城市生活的老百姓难道可以把开会和民主这样的宏大目标联系起来?按作者的话说,“看看这个美国人的洋药方,能不能治得了中国农村的土问题”。  其实,人类走向文明就是从开会开始的。从
期刊
瞿秋白惊世骇俗的《多余的话》困扰史学界几十年,甚至迄今仍没有完全透彻的解读。论者基本上已把文本逐段逐句甚至逐字解构分析,众说纷纭,故不赘述。笔者试图仅从篇名切入,以另一个文化视角探索作者深邃的心灵一隅。  《多余的话》,即非《多余的话》,是名《多余的话》。代序“何必说”,即非“何必说”,是名“何必说”。这是根据《金刚经》里著名的正、反、合辩证三段论得来的启迪。《金刚经》共出现三段论25处,比如:“
期刊
笔者近年应玻利维亚和智利有关方面的邀请,对这两个南美国家进行了考察。在我到达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的当晚,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以当地为中心的玻利维亚东部地区动乱,这一不期而遇的情况,使我能在第一时间对该国的经济社会进行观察。离开玻利维亚后,我又赴智利考察。以上的亲身经历和考察引起我对南美经济体制模式的思考,最深的体会是: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应努力寻求社会公正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最佳均衡点。  计划经济体制和“
期刊
伍精华,“文革”前曾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兼副州长。1982年中共十二大后任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西藏军区政委。1989年离任后回北京,系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7年在北京病逝。  郑仲兵 ,“文革”中两次入狱,1978年平反,后调中宣部理论局工作。著有《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长记略》,主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  200
期刊
“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  1980年代初,《叶剑英传记》编写组搜集这位政治家诗人的作品,得读作于1954年题为《青岛》的五言律诗:  小楼明一角,深隐绿丛中。  海阔天如盖,山遥岛似熊。  轻波垂钓叟,旭日弄潮童。  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  尾联颇突兀,似与全篇情调不甚谐协,不易理解,编写组遂就教于作者:“刘亭长”是否另有所指?叶剑英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毛主席。”闻者愕然。  这真是一个
期刊
周恩来能诗。最初读到的是1941年1月为“皖南事变”而写的四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据说,这是重庆《新华日报》欲登载抗议文字,遭新闻审查未为允准而开天窗,周恩来激愤之中即兴写下的篇章。真是“愤怒出诗人”,寥寥十六字,称得上沉郁顿挫,慷慨激昂。1977年初,又读到诗人1919年3月东渡日本前夕书赠友人的绝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
期刊
里根政府时的教育部长William Bennett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大学,只有前150所大学值得上。上不了这150所的年轻人,最好的出路是先去工作,或参军,或上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处于穷则思变、必须进行全方位转型的关头了。  【大学文凭过剩的“美国病”】  200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拐点。在这场危机之前,美国的大学以“一流”骄人。四年制的本科,不仅是“美国
期刊
社会主义天生排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注定不能兼容?并非如此。“老欧洲”的“社会主义”和市场就逐渐发展成“一枚欧元硬币的正反两面”。  从市场到福利社会主义,又从福利社会到市场  “老欧洲”国家几乎是清一色的福利型国家,“全民福利”的理念,体现的是社会成员人人平等、优先保障社会公平的原则。  在医保方面,“老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度(NHS),其特点是卫生经费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会慈
期刊
陈宝鎏,1938年生于上海,1962年进入外交部从事缅语翻译工作,先后担任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胡耀邦、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缅语翻译。1973~1989年,外交部亚洲司主管缅甸事务,并两次常驻缅甸。1989~1992年任外交部亚洲司东南亚处副处长,主管东南亚工作。1992~1994年,任驻菲律宾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1994~1997年任驻缅甸大使。2000~2004年任中国人民
期刊
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启至今已20年。从神秘莫测的少数单位、少数人使用,到现在千家万户、精英百姓的不离不弃,互联网给机构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收获,也给个人生活增添异常的丰富多彩。然而,新技术也会制造种种麻烦。作为传媒研究者,我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和困扰。无论从机遇和困扰并存的生存状况,还是从国家占领舆论制高点的角度看,传统媒体转型都势在必行。  转型动因:自身生存与国家使命  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