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的协奏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雪国》就像一首优美的协奏曲。本文从自然美的角度出发,论述《雪国》的自然美学意象。自然美的协奏曲以虚幻美为独奏,以色彩美、动态美为伴奏,捕捉生命的光辉,追求茫茫宇宙间感人的力量,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雪国》自然美协奏曲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这是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对于美的感悟。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美的情愫,自始至终跃动着美的旋律。因他致力于“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觉的美”,其三部作品《雪国》、《古都》、《千纸鹤》“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雪国》更是将这种审美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宛如在完美演绎一首美的协奏曲,让日本之美如一朵不灭的奇葩,怒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这首美的协奏曲分为自然美、女性美、物哀美、禅韵美等几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乐章。本文就自然美为题,讨论《雪国》的自然美学意象。自然美的协奏曲以虚幻美为独奏,以色彩美、动态美为伴奏,或急或缓,或浅唱低吟,或高亢嘹亮,奏出了一曲美轮美奂的华美乐章。
  二自然美的协奏曲
  自然界的所有景物,都有着自己生命的节奏。从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枯萎到凋零,都随着春夏秋冬的时间之河流动,完成新老交替、繁衍生息的生命的使命。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日本民族自古就对四季的变化很敏感,养成了热爱自然、崇拜自然、感悟自然的习惯,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无限感慨和深沉咏叹。“对大自然精深而敏锐的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独特的艺术表现,可以说是构成‘川端文学’独特审美氛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雪国》是川端文学的杰出代表,里面所表现的自然美是非常独特而有韵味的。下面将《雪国》的自然美分为色彩美、动态美、虚幻美三个部分来进行叙述。
  1色彩美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雪国》一开头就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非人间的纯洁仙境。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白色就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主基调。一个“白”字似乎把人带入了一个漫天雪花飞舞的、似梦似幻的童话故事境界,故事就在这个神秘玄幽的美丽之地展开。白色除了用于表示雪的颜色外,小说中还反复提到女主人公的肤色像“白陶瓷”,脸上抹着“白粉”,给人感觉女主人公像雪的精灵一样,是个超凡脱俗、一尘不染的洁净美丽的女子。
  但仅仅有白色是单调乏味的,“作者在白色的背景上,巧妙地进行了色彩组合。”仿佛是在一张白色画纸上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绚丽色彩。文中反复提到了红色:夏天,“红蜻蜓”漫天飞舞;秋天,满山“红叶”争锋。驹子弹琴的时候“连脖颈也微微泛起了淡红”;喝醉酒的时候“脸颊便露出两片绯红”;在听到岛村说她是好女人时,她“涨红了脸”;在提着衣襟往火场跑的时候,“红色的下摆”不时若隐若现,在雪地上显得更加“殷红”。这些红色与雪的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雪国是个美丽的地方,同时也暗喻驹子是个兼具雪的洁净和火一样热情的女子。
  男主人公岛村第一次来到雪国是初春时分,“那个时候——已经过了雪崩危险期,到处一片嫩绿,是登山的季节了。”“嫩绿”的色彩扑面而来,初春的山野上,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让读者情不自禁眼前一亮。在这生命力旺盛的季节里,似乎会滋生点什么新的如“嫩绿”色彩一般美丽的新生事物。这似乎在暗示着一段新的爱情故事即将展开。当驹子站在杉树的林荫下,“在她的脖颈上映出一抹山林的淡淡的暗绿”。“淡淡的暗绿”既是自然界正常的杉树的投影,又是即将开始的故事不会有圆满结局的一种暗示。嫩绿与暗绿的对比,是自然色彩的映衬,折射出斑斓的自然之美,也隐约透出故事的曲折美。
  当岛村一溜烟跑下山去,“从他脚下飞起两只黄蝴蝶”。黄色蝴蝶的出现,给冷寂的乡村客栈平添了一分热闹和温馨。“蝶儿翩翩飞舞,一忽儿飞得比县界的山还高,随着黄色渐渐变白,就越飞越远了”。黄色渐渐隐于白色的雪山背景之中,巧妙地把黄色和白色进行了搭配组合,“拓展了读者对于色彩想象的空间,引起极妙的美的遐想”。
  岛村第三次来到雪国是在深秋。描写深秋的景色也运用了大量美丽的色彩,“土坡上围着一道狗尾草的篱笆。狗尾草绽满了淡黄色的花朵。细长的叶子一株株地伸展开来,形似喷泉,实在太美了”,“搬到窗边的梳妆台,镜里映现出披上红叶的重山叠峦。镜中的秋阳,明亮耀眼”,“在夕晖晚照下,这座山清晰地现出了山巅上枫叶争红的景色”,“对岸陡峭的半山腰上开满了芭茅的花穗,摇曳起来,泛起耀眼的银白色”。“淡黄色”的狗尾花、重山叠峦的“红”叶、“银白色”的芭茅花穗,好一个群色争艳的深秋北国景象!作者就像是一位丹青高手,把所有的色调都调和得优雅细致,浓淡相宜,错落有致,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2动态美
  美从来都是流动的。《雪国》在“动态中展示自然之美,伴随着人物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比拟、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极力显示自然景物的内在律动”。动态美是相对于静态美而言的,包括声音的动态美和动作的动态美以及综合动态美。
  岛村和驹子第一次站在杉树林下对话的时候,驹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夕晖晚照的河流”,“溪中多石,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流水声”是潺潺的,所以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美在甜。岛村第二次到雪国正值隆冬,随处所见的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严寒可以从想象的地壳深处的“冰裂声”中感觉到,美在凛冽。“一走进村里,就听到从屋檐滴落下来的轻轻的滴水声”,“屋顶的融雪,从落水管滴落下来,声音不绝于耳”。从“轻轻的滴水声”、“不绝于耳”的“滴水声”可以感受到严冬正在远去,春天正在临近,给人以一种温暖和感动,似乎看到了春天的希望,美在温暖与希望。
  在描写天空星辰和银河时,仿佛运用了电影中的广角镜一般,镜头由远推近,又由近推远,“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沙子,明澈极了”,“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梦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静态的星星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变得活泼律动起来,似乎连夜色也因此变得深沉迷人了。“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惊叹。”把银河比拟成人,似乎要用“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表达了一种流动的热情之美。银河、大地在此刻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在天地之间谱写一曲动感美的颂歌。
  在自然景物描写的过程中,作者注意引入了光影的互动,给作品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动态美光环。“望见县境的山峦,上面的积雪熠熠生辉,显得格外晴朗”,“只有山巅上还残留着淡淡的余辉,在顶峰的积雪上抹上一片霞光”。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积雪“熠熠生辉”,“抹上一片霞光”。有了光与影的加入,静态的积雪变得灵动,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云雾缭绕,背阴的山峦和朝阳的山峦重叠在一起,向阳和背阳不断变换着,显出一派苍凉的景色。”因“云雾缭绕”而形成的“向阳和背阳不断变换”的山峦景色,变成了一种动态的苍凉,有些凄美的感觉。“丘陵上盛开着像是白胡枝子似的花朵,闪烁着一片银光”,“纱窗外面也星星点点地落上了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飞蛾,在明澈的月光底下浮现出来”。丘陵上的花朵闪烁“银光”,飞蛾“在明澈的月光底下浮现出来”,都在光的衬托下多了几分动感美。
  3虚幻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充分运用了‘意识流’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暗示、自由联想等方法,使整个故事幻想与现实交织,联想的跳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使联想的范围一直深入到人物的心理世界中。”他“在作品中力图将自然与人联系起来,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把自然和人的表情、心理活动、联想交织关联在一起,营造出亦幻亦真、亦虚亦实的虚幻美的氛围。
  岛村在火车上“被镜中暮景那种虚幻的力量吸引住了”。镜中暮景中有人有景,“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融”的象征境界。“通过物我相亲,达到物我同化,最后,超越主体自然和客观自然,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通过这种象征意义的描写,烘托出情景交融的玄幽的虚幻美。“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无法形容的美”实际上是把叶子在玻璃上映出的脸加以幻想和虚化,从而幻想出来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早已超越真实,而将美丽加以抽象,制造了一个虚幻的美丽女子。“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叶子如“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夜光虫是虚幻的夜之精灵,叶子的美丽在刹那间和自然万物一样永恒。
  在写早晨的镜中雪景的情形时,“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利用了白色的雪和通红的脸颊进行对比,衬托出驹子的超凡脱俗的美丽。“也许是旭日东升了,镜中的雪愈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浮现在雪上的女子的头发,也闪烁着紫色的光,更增添了乌黑的色泽。”雪像“燃烧的火焰”,这是一种虚幻的想象描写,意在衬托驹子在镜中的形象是非现实的,像梦一样纯洁美丽。有利于“让自然美作为一个象喻系统介入对女性美的营造”。
  岛村和驹子跑向火场时,“他眨了眨眼,眸子里映满了银河”,“银河好像从他们的后面倾泻到前面。驹子的脸仿佛映在银河上”。银河时而映满主人公的眸子,时而主人公的脸仿佛映在银河上。人与景在交替互溶,已经难分物我。“犹如一条大光带的银河,使人觉得好像浸泡着岛村的身体,飘飘浮浮,然后伫立在天涯海角上。这虽是一种冷冽的孤寂,但也给人以某种神奇的魅惑之感。”银河给人以虚幻不真实的感觉,象征着飘渺的宇宙。万物都游离于宇宙之中,所以岛村的身体也在其中漂浮。“待岛村站稳了脚,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此时银河又倾泻在岛村的心坎上,暗示岛村的心在那一刹那得到了解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这一刻,银河的美象征自然万物的美丽,这里运用了禅的虚幻美来诠释宇宙与人合而为一的审美境界。
  三结语
  《雪国》的自然美以色彩美、动态美为伴奏,以虚幻美为独奏,奏响的是永恒的美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面对自然,捕捉生命的光辉,追求茫茫宇宙间感人的力量,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川端康成,叶渭渠译:《我在美丽的日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韩贞全、吴舜立:《〈川端文学〉的自然观》,《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第1期。
   [3] 袁静文:《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在〈雪国〉中的体现》,《外语研究》,2004年第2期。
   [4] 吴舜立:《〈川端文学〉自然审美论析》,《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5] 曹丹:《传统·自然·女性之美》,《天中学刊》,2004年第6期。
   [6] 吴舜立:《〈川端文学〉自然观初探》,《山东外语教学》,1994年第1期。
   [7] 吴舜立:《〈雪国〉女性审美和自然审美的深度化模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2期。
   [8] 川端康成,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国》,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廖真辉,女,1971—,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日本文学,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华裔文学作品中,无不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一主旋律,这不仅是华裔文学作家特定的经历和身份所决定的,也反映了当代美国华裔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重新构建文化身份的现状。  关键词:文化碰撞 文化交融 华裔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一部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史,“经历了从被忽视
期刊
摘要 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浪潮,形成了众多理论,如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中心主义。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作家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一书所体现的男女相异、男女平等的观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 男女相异 男女平等 《达·芬奇密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女性主义的发展  两千多年来,人类社会都是以男性主义为中心。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
期刊
摘要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富个性的女作家。她的创作中充满浓郁而深沉的悲剧意识。在艺术表现上,萧红非常注重对悲剧意象的提炼和悲剧氛围的渲染,擅于将主观的情绪感受融于创作中,并且尝试在悲剧题材中融进喜剧性因素,以喜衬悲,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丰富了作品的悲剧内涵。  关键词:萧红 悲剧意识 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富个性的女作家。她
期刊
摘要 武侠文学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文学样式之一,当代武侠小说则更具魅力,拥有着无数的读者,这些都与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武”与“侠”所具有的民族性及其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武侠小说家古龙、金庸,更是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到他们的武侠小说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在此,我们就其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类本性中的暴力倾向和在当代社会环境中,中
期刊
摘要 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广泛使用“哥特小说”技巧,抒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惊悚氛围,塑造“恶棍—英雄”人物,勾勒出一个“哥特世界”。这种哥特式的创作手法广泛运用于福克纳的创作中,但我们应该看到矗立在怪诞现象背后的是南方人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福克纳小说借助哥特式手法揭示人性中的黑暗与罪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 哥特手法 恶棍英
期刊
摘要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以实验性的应用不确定性这个后现代手法所创作的名篇。小说的叙述者,男主人公查尔斯、镇上人们对女主人公萨拉不确定的描述,使萨拉的形象成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呈现出了一种不确定的美。  关键词:不确定性 后现代叙述者 查尔斯 萨拉 不确定的美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1926-2005)是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了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哥特式经典之作《蝴蝶梦》。通过对叙述者“我”从无知、觉醒到成熟成长过程的分析及“我”与前女主人公吕蓓卡的形象对比可以看出,达夫妮·杜穆里埃对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定位表现出的既颠覆又认同的矛盾态度,体现了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身份焦虑及对两性和谐关系的向往。  关键词:女性哥特 达夫妮·杜穆里埃 《蝴蝶梦》 两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4文
期刊
摘要 易卜生《群鬼》中的阿尔文太太为丈夫和儿子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她属于西方文学史上天使型的贤妻良母。然而,她像文学史上的同类女性一样,一生充满了痛苦和辛酸。这个痛苦的天使形象及其最终的结局,对当代社会中的女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天使易卜生《群鬼》 阿尔文太太 男权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    在19世纪西方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特点各异、鲜活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伴随
期刊
摘要 作为唯美派的一员主将,王尔德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淋漓尽致地倾注在他的作品中。《不可儿戏》正是这样的一部佳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婚姻观进行了无尽的嘲讽,而这种嘲讽的力量除了作家的语言魅力之外,还在于作家对作品结构的艺术性的安排。  关键词:双线结构 情节发展 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诗人
期刊
摘要 法国作家雨果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两位风格迥异的文学大师,一个制造了许多“完人”,一个制造了许多“超人”;一个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一个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以宽广的视野记录着社会全景,一个以深邃的笔锋刻画着人心全像,但他们都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关注人文,倡导自由、尊严、博爱、使命,都表现出可敬的人文思想。  关键词:雨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文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