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五个关键词

来源 :财经·年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电是一个政策导向和市场并行的产业。从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再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占15%的目标设立,近几年来,中国风电的迅猛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来自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
  
  最重要的不是短期优惠政策
  在影响投资和市场增长水平的关键因素——价格政策上,中国风电的支持机制已经从以资本回报率为基础的价格,和通过风电场开发合同的竞争性招标制度实现的平均价格,过渡到了根据风能资源的差异性进行调整的固定电价制度。
  2009年开始,通过将全国划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域,固定电价制度确立了陆上风电的基准价格。区域性固定电价政策的引入无疑是中国风电开发的一项积极步骤,并为更强劲的增长提供了激励。
  2009年底,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满足中国15%的能源需求。这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规模和节奏提出了空前的期望与要求,也是对风电发展的又一次重新定位。随着包括陆上、海上在内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规划的启动和迅速推进,中国的风电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2010年,实行了四年的“风电设备招标国产化率70%”的规定被取消,这标志着中国的风电产业进入了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之中。
  对于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而言,短期的优惠政策不是最为看重的东西,产业政策的整体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将成为决定中国风电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这点上,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风电的规模将发展到1.5亿千瓦的目标无疑给人以强烈的信心。与此同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酝酿出台,同样给中国风电的远期发展定下了一个光明的基调。
  
  电网接入难题有望缓解
  但也必须正视,技术和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仍制约着中国风电的发展。
  作为一个间歇性、多变化的电源,大型的风电开发势必会面临如何顺利接入电网的挑战。中国现有的风电场主要位于远离负荷中心的地区,那里的电网设施相对滞后。随着风电场规模在短期内的不断扩大,这一挑战也愈发严峻。
  关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目前中国政府、国家电网、风电开发商、风电设备企业正在积极合作,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能源局2009年8月以来组织风电各界召开了多次风电发展座谈会,调查研究中国风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09年11月开始组织电网公司和有关技术负责单位陆续对内蒙古、甘肃、东北、华北等风电发展重点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解决当前各地区风电在规划和并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预见,这些调查研究将为中国风电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国家电网从上至下,正在全力解决目前电网的建设速度低于风电规模扩大速度的问题,国家电网从规划、建设、调度全面推进,成立专门的新能源调度机构,积极建设长途电力传输线路以满足大规模的风电和光电发展,电网建设与风电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正在积极解决中。
  风电开发企业和风电设备企业也正在全力开发电网友好型的风电机组,有功无功功率在线控制、低电压穿越等技术的开发成功和通过测试,为风电接入的同时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风电场功率预测技术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使风电的调度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和规定的制定并应用将为风电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发力自主研发
  回到企业层面,身处一个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发展的行业,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总被问到两个问题:是否拥有风机制造的核心技术,是否具备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风机生产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飞速进步,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对大型风电机组的自主研发与制造。
  2005年以前,中国风电场新安装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还很少。随着国内企业兆瓦级风电机组产量的增加,2007年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占到当年新增市场的51%,2008年占到72.8%,2009年占到86.8%。兆瓦级风电机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市场的主流产品。
  为了适应世界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以华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在研发制造大兆瓦级别风电装备上付出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7月,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部34台机组正式投运,并网发电。该项目全部采用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也是全球除欧洲外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
  10月,华锐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5兆瓦风电机组正式下线。随着海上风电时代的到来,华锐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对10兆瓦及以上超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研发。目前,华锐已获得相关技术专利60多项。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国内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断提高,前十名的企业都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逐步建立起了整机制造能力,改变了以购买生产许可证为主的局面,委托设计、联合设计和自主设计成为国内品牌获得自主技术的主要手段。华锐等中国风电龙头企业已掌握了大型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质量控制体系。
  
  避免“内耗式走出去”
  产能的集聚和国家风电布局的日渐完成,使风电企业走出去成为未来发展无法回避的课题,也是国内风电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和进取的新方向。
  在过去近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量一直保持着每年20%增长速度。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中国市场的三倍至四倍。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必须通过挖掘国外市场,才能消化日渐扩大的产能,并真正成为国际领先企业。
  随着今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越来越多的海外开发商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风电行业开始加快走出的步伐,进入了国际化的关键时期。
  但是,当70家中国风电企业纷纷准备出海之时,如何避免中国企业之间互相降价、甚至互相诋毁等非理性的竞争方式,如何避免内耗对中国风电行业整体信誉的影响,应成为中国风电人集体思考的问题。
  此外,在经验积累和部分技术环节与国际前沿尚有一定差距的条件下,如何在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样是所有中国风电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固然重要,但仅依靠成本优势,甚至为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却不应该是企业的选择。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仅仅依靠价格低廉,是无法实现市场扩张的。
  
  联合应对贸易保护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的风电企业不仅要专注于自身,同样要学会和适应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
  今年10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着手调查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补贴政策,风能行业也受此牵连。这无疑是中国风电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第一次大考——刚迈出国际化脚步,就要面对贸易保护的硝烟。
  在这样的时点上,全行业都应该行动起来,集合人力物力财力,寻求应对之策,由相关协会牵头,到美国各州走访,拜访美国相关的协会、商会和参、众议员。中国毕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并且对于美国实现其新能源战略而言,更多、更好、更具竞争优势的中国新能源设备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中美贸易不平衡仍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近日,美中经济安全与评估委员会(USCC)向美国国会提交了2010年的年度报告,指责中国操纵货币,导致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该委员会在去年的年度报告中也曾提出,目前危机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  该报告认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支出者和借款人,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蓄者和贷款人,各自应为全球经济失衡承担一半责任。美国要运
期刊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了扩大内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要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
期刊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以及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资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政策多变的背景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在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回升之后,也呈现出低迷的状态,不确定性明显增长。    区位决定因素演变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以及投资便利化三大国际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投资格局。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各主要经济体在此次经济危机中
期刊
中国的政治改革为什么如此之难?许多人认为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既得利益太强大,他们不想改,且有足够的力量不让改。还有一个平行的逻辑,就是当政者想改,但不知如何改。  在我看来,这两个平行的逻辑都有一定道理。显而易见的是,只要决策层的主流相信自己还能按原来的方式治理下去,前一个逻辑就占据主导地位。但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就政治改革连续发表公开讲话,或说明当政者的主流倾向正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革就成
期刊
中国认为美国会阻止中国以一股强大的势力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纪;美国担心随着中国的强大,它会寻求挑战美国利益,并改变国际制度。相互间缺乏战略信任不是一个可以一夜间解决的问题,但是双方共同朝着减低不信任和建立互信努力,可以阻止这种下滑的趋势    无可置疑,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这种重要性将持续数十年。中美究竟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伙伴还是战略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脚刚走,中国总理温家宝随后展开印度之行,此举再度为媒体炒作中印两国在全球经济中日渐增长的影响力提供了良机。而这两大经济体的缺陷也必将再次被掩盖在光环之下。  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相对停滞后,这两个共拥有全球五分之二人口的国家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快速收入增长的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和印度的服务业(特别是软件制造和业务流程外包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他们对全球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
期刊
作为日本国驻华大使,到任以来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在今后如何才能推动日中关系向前发展这一问题上,我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和见解。     我们是永远无法迁徙的邻国  我到北京赴任以来,曾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王岐山副总理等多位领导人见面。每当会见时,对于日中关系,我都是这样讲的:  日本和中国是永远没有办法迁徙的邻国。面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应该从10年、20年的短期角度来考虑,而需要用10
期刊
世界银行于今年11月发布的《马来西亚经济检视》,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已恢复平稳。  当前,该国失业率降低,投资增加,国内个人消费需求与活动均有进一步改善,外资也开始稳步流入。世界银行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已从金融危机时期的迅速下滑,进入了平稳、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马来西亚经济濒临崩溃,并就此进入长期萧条。过去这十年也被称为马来西亚“迷失的十年”。紧接着便是美国次贷危机引
期刊
“十一五”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节能减排的目标、环境治理规划、气候变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的核心工作之一。作为硬性目标的节能减排指标,使得政府政策的力度、全民参与的程度,都前所未有。从2006年中到2008年底,平均一个星期我国出台一个国家层次的节能减排政策,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我国的节能减排确实是全球的一个浩大工程,方方面面的投入都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努力。    
期刊
世界能源行业正处在一个令人兴奋、但又令人沉思的时代。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再过40年,能源需求将比今天翻一番。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0亿;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将经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然而,容易开采的油气资源不足以应对巨大的能源需求,能源市场波动与能源供应紧张的现象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