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现象中家长认知偏见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jian99_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大部分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主要以言语欺凌为主,呈低龄化和性别差异化,男生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多以行为欺凌为主,女生多以言语欺凌为主。校园欺凌大多发生在学校,且学生不愿意告诉家长,致使欺凌发生后,家长会对被欺凌者、欺凌者、学校产生认知偏见,不能很好地处理欺凌事件。因此,笔者基于小学家长对校园欺凌认知偏见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对策建议,纠正家长认知偏见,从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长认知偏见;德育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究竟什么是校园欺凌?我国小学关于校园欺凌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家长会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因素发生认知偏见,产生怎样的认知偏见?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一、校园欺凌的现状
  (一)校园欺凌的界定
  由于各方自身利益以及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以至于不少人对欺凌事件的认定存在抵触,为此需要将校园欺凌的定义明确化。
  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进行重复的行为伤害。认为欺凌行为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欺凌者主要以言语、文字及肢体动作等形式,使得被欺凌者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并且呈现蔓延趋势、暴力倾向加重、欺凌方式翻新等特点。简而言之,发生在校园内或根源在校内学生之间的倚强凌弱现象就是校园欺凌。存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双方力量悬殊、主观故意、造成生理或心理等方面的伤害。其中,欺凌不等同于暴力,暴力是欺凌的一种形式,而欺凌不仅包括暴力,还包括语言侮辱、关系孤立等形式。校园欺凌具有多样性、普遍性和隐蔽性特征。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
  1、对于欺凌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是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与老师疏离,学习倒退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那些常在学校里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欺凌中被扭曲的心灵在经历快感的同时经历着折磨,因为欺凌没有受到惩罚,而产生侥幸心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来源因素之一。
  2、对于被欺凌者而言:
  已经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校园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往往受到了很严重的身心伤害,如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格发展。一旦这种消极情绪积累过多,需要找一个宣泄口,会刺激他们的行为,推动他们向比他们更弱小的同学出气使他们成为潜在的欺凌者。
  3、对于第三方与学校而言:
  欺凌行为对周围的旁观者的行为和心理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他们协助欺凌者直接对被欺凌者实施欺凌行为,或者作为旁观者使欺凌者感觉有被崇拜感,在客观上对欺凌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转化为欺凌者。
  欺凌行为的发生对整个校园环境也有严重的消极影响。一旦发生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者、旁观者或者听说这件事的学生,都会潜意识里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因此,校园欺凌对于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不利的。
  二、校园欺凌的家长认知偏见
  (一)访谈法
  因为时间有限,加之课题的敏感性,访谈过程中具有一些特点。第一,整个访谈过程根据已有的访谈结果不断进行修整,包括访谈技巧的更改和访谈目的的更改,更改的目的是为了更深的挖掘有关欺凌信息。第二,不是要求回到访谈中所有的预设问题。第三,所有访谈均为笔者一人进行访谈,方便及时整理资料和分析信息。
  (二)结果分析
  南京市小学学生结构复杂,文化背景多样,学校发展水平差异也比较显著。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校园欺凌现象中家长认知偏见,本文建立家長对学校的认知偏见、家长对被欺凌者的认知偏见、家长对欺凌者的认知偏见三个维度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家长对学校的认知偏见
  一些家长认为好学校不会有欺凌事件,但“中关村二小事件”却颠覆了这一观点。现在很大一部分学校,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且正因为在这种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得不到放松,不知道如何调适,就会发生欺凌事件。经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发生在管理严格的学校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因为管理严格的学校往往倾向于学习,重智育轻德育(学校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防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得罪有权势的家长;且成绩好的学生参与校园欺凌,学校会宽松处理)学校缺乏相应的预防与息戒机制(学校经常会把校园欺凌行为与违法违纪行为混为一谈)加之校园欺凌普遍存在、无显著后果、发生较为隐蔽、学校对校园欺凌的危害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学校的认知偏见。致使家长认为校园欺凌只是同学之间开的一个过分的玩笑,也不愿意得罪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因此就这一欺凌事件双方协商后,小事化了。
  2、家长对欺凌者的认知偏见
  很多家长认为欺凌者通常是强大的一方比较外向、出众、善于交际,也比较自私、自大。欺凌者就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力量(家庭 金钱 体力优势)欺负弱小的一方。其实不然,欺凌者有些是来自脑力优势,包括利用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来威胁和吓唬别人,从而让别人感受到压力做出和本意相反的决定。经过笔者研究发现: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欺凌者也可能是被欺凌者,因为欺凌者在接受比自己更强的人欺凌的压力下,会选择欺负别人去获得快感和安全感,或者被更强的的人要求去欺凌别人,这样被欺凌者很自然就转化成欺凌者;有一些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有的人终生产生愧疚心理,难以抹去的阴影无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或者观看欺凌事件觉得很威风,产生模仿行为时,自然就转化为欺凌者。   3、家长对被欺凌者的认知偏见
  很多家长认为被欺凌者通常都是比较弱小的一方,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也比较自卑。发生欺凌事件被欺凌者一定是正确的那一方。其實不然,经过笔者研究发现:在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也可能是欺凌者,因为当欺凌达到一定强度时,被欺凌者本身会由于无法产生重压而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并且,在一些欺凌事件中,双方都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怨由产出已久。如在访谈中,A某首先经常在同学们面前说B某的坏话,说他性格孤僻、家庭条件不好,B某忍了很久,实在忍无可忍,将A某打成重伤,且B某的确在身高和体型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并不能简单定义欺凌者、被欺凌者,认为谁对谁错。
  综上所分析,在欺凌事件的双方都是受害者,甚至旁观者的心理也被扭曲,导致歪曲事实,一定程度上造成家长的认知偏见。研究表明,校园欺凌现象中,父母要么毫无察觉,要么感到非常无措,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处理相关问题,害怕被学校认为是自己太敏感或者过度操心,还担心自己的不当处理会使孩子的处境“雪上加霜”。小题大做或者大题小做,父母要么不能及时注意到孩子的遭遇并感同身受导致事情表面上不了了之,要么反应过度弄得局面无法收拾,不能很好处理类似情况。为此,我们需要纠正家长的认知偏见,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建议,使学校能合理公正的处理欺凌事件,从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创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
  (三)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小学生具有年纪轻、资历浅、知识浅薄、缺乏社会经验等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使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且会导致自己过度的自卑,极易遇到挫折,产生强烈的报复。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致使自己压力过大,精神匮乏,容易把压力转向他人,对他人实施攻击。加之,容易冲动,判断事情不客观,处理问题情绪化。研究表明,暴力并不是以生俱有的,而是学来的东西,可能来自于父母、社会、甚至来自于网络,因此欺凌行为的传播是循环式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是导致欺凌现象的因素。
  2、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是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和性格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很容易出现溺爱和家庭暴力倾向两种家庭教养方式。一种是父母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使孩子潜意识里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另一种是长期处于父母的溺爱下,很容易形成严重的自我中心,当孩子愿望达不到时,试图用暴力的方式获得。并且,家庭责任的缺失,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照看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心理健康、道德观和价值观。
  3、学校因素
  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使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用成绩来评价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校园欺凌行为多发生在管理的盲区,管理的缺失 给欺凌行为提供了环境。并且学校的反欺凌措施极为薄弱,老师不关心这类事情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仅仅是袖手旁观,无意中助长了校园欺凌的不良风气。
  三、应对校园欺凌家长认知偏见
  (一)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外在环境(外在校园环境和人文关怀)对儿童的身心影响很大,良好的校园环境与人文关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转化为思想积极向上的青少年。第一,构建良好的校风:根源在校风,无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或者说是因为同学关系而发生的欺凌都是校园欺凌,因此学校应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室、校报等加强宣传,形成优良的校风。第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化现象比较重,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应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并且家长也缺少解决这类问题的意识、方法与技能,发生欺凌行为要么是家长强出头,要么是家长不当回事,避而不处理,因此需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学校管理者应适当倾听欺凌双方的意见,后果不严重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家校联合,形成合力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渠道,加强对家长教育培训,使其重视校园欺凌。使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渠道,加强对家长教育培训,使其重视校园欺凌惩戒工作;并且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家长能及时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三)教育与预防
  学校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学校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还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第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小学阶段是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以思想道德课堂为主要阵地,增加校园欺凌专题的德育课程,或者开展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讲座、报告、主题班会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的正确的处理办法。第二,加强心理教育: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娱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建立心理辅导室和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并且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使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应环境、缓解压力等。第三,加强法制教育:宣扬法律知识,让孩子知法懂法,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法制教育。第四,加强旁观者的关注与教育:很多研究表示,欺凌者的快感与被欺凌者的痛苦大多会因为旁观者的存在而被放大,而且旁观者的数量和类别能使欺凌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因此,学校应重视班级集体文化的建设,加强对旁观者的关注和教育,减少旁观者的数量。第五,构建学校有效预防和干预机制:建立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及事后心理干预全方位机制,明确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职责,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对其适当惩戒,促使其反省,使惩戒起到教育、威慑作用。
  四、结语
  总之,校园欺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由于家长的认知局限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引起的;社会、家庭、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所造成的。我们只有纠正家长的认知偏见,让学校管理者携手家庭、社会,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逐渐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少年强则国强,期待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3)
  [2]方芳.造成校园欺凌有四大原因【J】.中国德育,2016(6)
  [3]王德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教育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5,09(02):18-19
  [4]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5]康健.浅谈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6]张琼.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永州市X小学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7]翁光明.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16(13)
  [8]关颖.应对校园欺凌要让孩子参与【J】.中国教育报,2016-12-22,(9)
  [9]马雷军.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
  [10]于珍.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J】.现代教育论丛,2008(03)
  [11]戴静月.中学生中的欺侮行为及其预防【J】.吉林教育,2009(21)
  作者简介
  赵媛婷(1997-),女,云南省临沧市人,民 族:汉 学历:本科在校生。研究方向:管理类、教育类。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带动着档案管理向着科技化与信息化迈进,让使用者们感受到了便捷,这促使图书馆管理也更为合理化。但也有不少问题,这是我们所无法逃避的,我们需要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措施  图书馆是我国高校学术研究的关键,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图书馆档案管理是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基础。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较高中生其心理生理变化更为剧烈动荡,在其独特的求学道路上,他们背负了更多沉重的包袱,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及就业目标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情感;就业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身体发育趋向成熟,往往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但心理上还处于“断乳期”,处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富于幻想,害怕失败,感觉人生非常美
期刊
本项目静电式吸附空气净化器是以静电吸附为基本,结合主流的智能化趋势而产生的新事物。其摒弃了活性炭吸附方法不能吸附有毒气体的缺点,也放弃了机械性过滤—HEPA网繁重又复杂的拆卸手段,同时本项目设计的空气净化器有着智能化,价格低廉,便于安装,积极采用高新技术等特点,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响应了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健康保障,同时也为市场的更新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  1空气净化器
期刊
摘 要:目前,教学器具是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的总称,教学器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书本上的内容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借助教学器具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优化中文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中文教学器具在储存时,表面会
期刊
摘 要:在诗歌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和西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也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诗歌本身这一文学样式的限定和规则,中国和西方的诗歌自然都遵循着相同的法则,有着不可忽视的共通之处。本文试图在中西文化中探索中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归纳总结中西诗歌共通遵循的范式,进而让人们更加直观的领略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中国诗歌;西方诗歌;文化;差异;相同  一、中西诗歌在内容
期刊
摘 要:随着非线性科学的不断发展,非线性形态理论也逐渐影响着当代建筑师的思维、建筑与室内设计创作方法。本文通过对非线性形态理论背景和设计策略的学习研究,结合非线性设计的商业空间实例,将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对非线性形态室内空间进行浅析探究。  关键词:非线性形态;空间设计;设计手法  一、非线性形态理论背景和设计策略  (一)非线性形态理论背景  非线性的概念来源于数学的范畴,与之对应的是线
期刊
摘 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宗教有着密切,且互相渗透的关系。艺术的本身就是要以人工对天主的无限美善,作某种程度的表达,其越能别无目的,纯粹的为其精神满足而进行的创作,其本身所折射出的艺术感才更能让人为之折服。  关键词:艺术;宗教;区别;联系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多持否定态度,甚至把宗教和艺术看成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意识形态
期刊
1.Introduction of Text and Translation  Text,according to Halliday and Hasan(1976),is colloquial or written language in any length with complete meaning.Words and sentences are related with and depend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作者通过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探讨和研究了在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了翻转课堂的优势,指出翻转课堂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作者还阐述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以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期刊
摘 要:美术编辑作为决定媒体视觉表达形式和设计风格的重要工作领域,需要在编辑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不断提升,努力树立独立的编辑理念和专业的编辑水平,持续提升编辑能力和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本文分析新时代对美术编辑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通过对美术编辑的编辑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分析探讨,帮助美编更好地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美术编辑;编辑能力;文化素养培养  1、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