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乐”到“众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班级中优等生存在的责任心偏差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把一个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优等生转变成主动融入集体、服务于集体的高素质的新型好学生一直是我的困惑。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生活实践是获取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養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途径。在一线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是矫正学生责任心偏差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过程
  余同学,我们四(1)班的学习委员,名副其实,各科学习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刚接手四(1)班的时候,她是我心目中的班长人选,可是以前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劝我,千万别让她当班长,要不就等着生闷气,因为她不愿意为班集体付出一点点精力。听了前班主任的经验之谈,我决定先让她做个学习委员试一试,要不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不为班集体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实在是太可惜了。
  带班一个月下来,才让我了解到余同学的性格是那么特立独行,桀骜难驯。第一周,自己提出要换位置,原因是同桌上课要做小动作,会影响她听课。第二周,数学老师被她气得在办公室里直跺脚,原因是她不愿意教同学做数学题目,还口出狂言:“同学不会做题目,这关我什么事?”第三周,她拒绝了音乐老师的邀请,不愿意参加学校的诗词吟诵表演,为此音乐老师还让我做思想工作,她给出的理由却是:“我要做家庭作业,没时间”……这样一位成绩优秀,却自顾自的学生,让我是又爱又恨,该怎么样才能让余同学愿意融入我们的班集体呢?愿意为我们的班集体尽一份力呢?
  在一次偶然的出行中,我看到一群蚂蚁在搬家,脑中灵光一现,何不让余同学做回小蚂蚁为我们班搬回家呢!找了一次活动课时间,一半同学去参加兴趣小组了,教室里余同学在座位上奋笔疾书,估计是在做家庭作业。我急冲冲地走进教室,拉着余同学就说:“余同学,其他班干部都去参加兴趣小组了,我只有和你商量了,今天我忘记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周一次的轮换座位,这可怎么办呀?不换的话,对全班同学都不公平,换的话,一半同学不在,而且我马上要去开会,怎么办呀?”余同学淡淡地看了我一眼,再看看教室里寥寥无几的同学,慢慢悠悠地开口道:“没办法了,我们剩下的同学分工合作吧,把教室里所有的座椅都轮换一下。”我正等着她说这句话呢,“好啊,那就辛苦你了,你组织一下,我走了。”我假装离开了教室,偷偷在教室后门口观察,只见余同学有条不紊地组织同学们轮换桌椅,而且自己也加入到队伍中一起干,五分钟之内,所有的桌椅都轮换结束,然后她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写家庭作业。
  等放学铃声响后,我把余同学叫到走廊的转弯角,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场所,很安静,也很私密。我面带微笑地开始了我和她的谈话,“今天听同学说你很迅速地轮换好了全班同学的座椅,你真能干,在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时,你觉得是什么让你又快又好地完成此次任务呢?”余同学想了一下,回答:“是团结合作。”“是的,在这次的任务中,只有大家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同样的,在我们的班集体中,每位同学都要发挥正能量,为集体出力,这样班级的凝聚力才会增强,才能让我们班成为优秀的班集体,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辉煌。余同学,你觉得姚老师说得对吗?”余同学默默地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姚老师,我以后知道怎么做了。”
  第二天,我刚走进教室去检查同学们的早读课情况,余同学就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以后不用每天来检查我们的早读了,我来帮你管理早读课,保证是书声琅琅。我看了之后对她微微一笑,立即走上讲台宣布:“今天开始,我们班的早读课领读员由学习委员余同学担任。”余同学很有默契地拿着语文书走上讲台开始领读了,在她的带领下教室里每位同学都在认真读着,我默默地退出教室,把这个舞台留给余同学。
  三、案例反思
  1.设法模拟 体验过程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孩子,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其他的事情有我和你爸爸……”这样的话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慢慢的,孩子们的责任感在父母的宠溺中慢慢淡化,父母用宽厚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责任,得到的最终结果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那不是我们为师为父母者所想看到的。为人师者,要善于抓住时机,用体验式的教育手段矫正孩子们偏差的责任心,这样有助于孩子们以后能独立应对生活的考验。
  2.循循善诱 自我升华
  班级中的优等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由于他们成绩优秀,听到的多是赞誉之辞,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宠爱,看到的是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久而久之,受不起一丁点批评,故而在对其进行谈话教育的时候也要把握好方式方法,否则容易弄巧成拙。例如案例中的余同学,我先找了一个无外人的谈话场地,让她能毫无顾虑地敞开心扉。以赞扬开始我们之间的谈话,让她放下了戒备之心。以提问切入主题,让她自我总结。以认同其观点结束谈话,让她“亲其道信其师”。
  在对优等生进行谈话教育时,用对方式方法,不仅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让老师成为了他们心灵支持系统支持者之一,对教师以后的班级工作开展是事半功倍的。
  3.付诸行动 绽放责任
  有一种爱叫放手,有很多的班主任一有空就到班级进行管理,把班级管得死死的,自己也累得心力交瘁,可是班级现状却是学生不领情,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转化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我们是做了无用功,吃力不讨好。在很多时候,为人师者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空间,也给班级中那些班干部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案例中的余同学,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惊喜。
  我很欣慰,在本案例中余同学能超越自我,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改变自己、融入集体,主动地为集体贡献力量,在引领集体共同进步的同时,为她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成长也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为师者,如此足矣。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大突出点。毋庸置疑,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没有深刻领会其中含义的情况下,我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了凡小学科学教学必有活动、必有探究。其实不单单是我受到了这种思维的误导,由于区里的优课评比是我所在的学校开展的,因此我很荣幸地听了我们区里其他五位非专业专职科学教师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可由此带来的道德冷漠也不容忽视。小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群体,然而他们中的一些却在成年“个人利益至上、功利主义”等的思想影响下日趋冷漠。 在小学德育中重视“利他”思想的弘扬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仁义道德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作用与价值。  一、“利他”德育的哲学基础  布伯认为,人只有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去关爱其他的人和物,超越了“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应该是“教”、“学”、“做”的三者统一,但“做”又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有拿“做”来“教”,学生只有拿“做”来“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与“学”。反思性学习,是学生一种自主活动的体现,它是通过学生的“想学”、“坚持学”两种意愿来实现学习的跨越,因此如何通过“做”来“催发”学生的这两种意愿,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让学生在检验自己的活动经历中激活智慧,重构知识,在多方
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分享对幼儿的将来是十分重要的。分享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能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互相谦让、愉快交流、语言表达等。进入中班后,幼儿逐渐愿意与同伴合作,如果在中班能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进入大班后就能熟用分享的技能,融入各类集体活动中。   一、培养幼儿分享意识   1.在园开展有针对性的分享教育教学活动   分享意识的形成应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教师应该通过各
主题区域作为一种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种更自然的,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强迫式和整齐划一的教育的不足,为幼儿口语发展搭建平台。   一、借助主题区域游戏构建幼儿口语发展的平台   (一)建构区域方案,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区域游戏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善主题课程
跟随环保小纵队的探访,我们见识了干净、整洁的厦门。而要想成为处理垃圾的小能手,还是要从认识垃圾开始。  认识垃圾  垃圾?我们当然认识了,而且每天都在扔垃圾哦!教室里有垃圾桶,马路边有垃圾箱,家里有不止一个垃圾桶呢。没有用处、被丢在垃圾桶里的废弃物不就是垃圾吗?  是的,没错。但“垃圾”是个笼统的概念,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物质,要了解垃圾的种类,以及正确处理它们的不同方式,这样才算是认识了垃圾呢!  
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在教育教学方面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度融合,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突破时空的限制,能随时随地经常性“再现”,这是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娇艳的花》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本课通过用中国画的方法从颜色、香味、形态三个方面表现花的娇艳,引导学生感受、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过程性的教学活动。因为个体差异性,在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时而会出现一些“意外”,脱离我们的预设,让我们的课堂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这时只有教师适时地干预,加以引导,这样的意外才能让孩子们豁然开朗,品尝到质疑带来的成就感。   【案例描述】   星期一上午第四节课,我正给孩子们分析复习卷,意外出现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