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整体 切入文本 解读文本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1、现象重现
  一次,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听同年级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发现该教师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走进课堂,在简单地导入之后,该教师便让学生翻开教材,开始先让几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带领学生漫无边际地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把一堂课宝贵的40分钟浪费在了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当中。这样的课看上去非常热闹,既有教师的活动——提问、引导,又有学生的活动——讨论、交流、汇报,但是背后又有多少实效呢?在一个自然段又一个自然段的繁琐的问答当中,文本被分割成细碎的一个又一个小部分,失去了其原本的整体联系。一堂原本应该是精彩迭起的课,也因为漫无目的的问答、单一的形式而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收获多少呢?本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又实现了多少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少之又少。
  事后,在与该教师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看了一下本堂课的教案,发现课堂教学过程和该教案是背道而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这应该是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把教案当作一种摆设,把写教案当作完成任务,因此,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理解不到位,读得不深入,没有从整体上去解读文本。
  2、透视现象
  (1)解读文本流于形式。课后,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文本解读也是一种形式主义。拿到一篇文章,有时候我会对文本进行简单的阅读,甚至于有时连简单的阅读也省略了,直接上网查找相关教案,最后将各种教案东拼西凑,亮点集合,便成了自己的教案;或者直接买本名师的教案,按照他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课堂教学。但几次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不能理解其中更深层的东西,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2)现象背后的普遍性问题。综观目前整个教育教学的大环境,笔者发现许多教师不独立去解读文本、照搬照抄教案的现象很严重。大部分教师拿到一篇课文以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去解读,而更多的教师喜欢在上课之前到网上搜索名师的教案,把名师的解读照搬上自己的课堂,或者只是习惯性地解读一下教参,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3)原因分析。从整个教育教学的大环境和自身实际出发,笔者觉得出现这样一种教育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解读文本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形式,教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文本进行解读,没有对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只是对文本进行了蜻蜓点水的接触。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解读文本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很多教师拿到教材不知道从何入手进行文本解读。
  作为教师该从何处着手解读文本呢?我想第一步便要求教师充分阅读文本,从整体出发,感知文本,找到文章的切入点,以此为切口,解读文本,走进文本,和作者的心灵撞击,引起共鸣。而只有老师真正入了情,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有所感悟。因此,从整体入手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解读文本的有效切入点。
  
  二、着眼整体,解读文本的意义
  
  1、着眼整体,解读文本,彰显语文课堂的大气、精致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包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从而产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教师是文本解读的主体,教师文本解读得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和教学效率。
  因此,文本解读是前提,有其自身的特点,若抓住了这些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从关键词、关键句等处入手解读文本、设计教案,就能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效率,这样的语文课才更大气、精致,而不显得琐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解读文本,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语言意蕴、情感和韵味,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细腻、生动和深刻。
  2、着眼整体,解读文本,激起情感的共鸣
  解读文本,找准文章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所谓“切入点”即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抓住文章中的这些“切入点”解读文章,不仅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引起情感的共鸣。
  3、着眼整体,解读文本,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仅如此,着眼于整体的文本解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性,感悟语言的艺术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着眼整体,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
  
  1、抓单元目标,感知整体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材编写建议”第五条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现行的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编排就考虑到了上述语文课标的这一条建议,根据每一单元相同主题进行课文的选编,它一反浙教版的那种根据文体特点选编课本的做法,而把相同主题的文章选编在同一单元。这样做淡化了文体意识,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着力于词眼,水到渠成
  (1)紧扣题眼,盘活一“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文章的题目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题眼”,往往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以文章的题眼为切入点进行文本解读,对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有着很大的帮助。
  (2)精炼文眼,串联成珠。文章中的文眼,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关键词、重点词,也可以是几个重点段中的关键词,抓住这些重点词切入,可以简洁精练地处理好一篇课文,启发思维,可以使文本解读更加得心应手。
  文章的文眼,往往是文章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是文章写的最好的地方,是文章最关键之处。在文章关键处精炼文眼、串联成珠,对于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有着很大的作用。
  (3)致力于句眼,统领全文。句眼一般指文章的关键句、重点句,而这样的关键句、重点句可以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又或者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句——中心句或过渡句。而无论是总起句、总结句,还是中心句、过渡句,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以重点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就可化繁为简,使文本的解读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激活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4)以矛盾冲突,激活全文。文章的矛盾冲突点往往是文章最反常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这里的矛盾冲突可以是一对矛盾的词语,可以是文章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可以是与日常生活相矛盾的地方。而这些矛盾冲突往往我们在接触文本几次之后,就可以轻易地发现其反常之处,因为它们往往最能引起我们的关注。抓住矛盾冲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解读文本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反思
  
  如果我们认真地去解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对于同一个文本,解读文本的切入口有时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关键词,也可以是关键句,但是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要遵循一个原则:从学生学情的角度出发,着眼整体,解读文本,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文本解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们所说的“着眼整体,切入文本,进行文本解读”不是要埋没教师的个性化感悟,而是让老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让大部分人能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解读文本,让一部分人通过这种途径、方法达到个性化解读的目的。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
期刊
拓展延伸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就某篇文本的中心、内容、技法、语言等进行发散式的、深入的探究和挖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运用文本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从而启发思维、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能力……完成学生对文本融会贯通的学习。它是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是教学效果“质”的飞跃的导火索,可见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方法。它既可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作为补充的内容当作业布置下去。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根据这一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中灵活把握,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一、营造探究学习氛围    环境可以造就人,也能埋没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前提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敢于和乐于自主探究、创新思考的学习环境。这首要的一步主要体现在以下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反映。一旦学生对科学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较熟悉了解时,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能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向往科学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这种情感。    一、从观察认识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遵循这一心理学观点,我就选定了全班同学都都观察到的事物,指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权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从不同角度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笔者在此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阅读教学中兴趣的强大驱动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阅读中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从树立良好的榜样入手,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
期刊
教学资源是服务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高中生物教学资源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最主要的是生物教科书;人力资源,包括生物课教师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堂内部的讨论、辩论、演示等以及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信息化资源,即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和制作的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它们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
期刊
当学生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到达了一定境界时,就成了一种本能,如“九九乘法口诀表”,当熟读成诵、倒背如流时,遇到需要,大脑随时随地都能反映出来。作文是否亦然?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  那么在新课程中,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学生
期刊
一、四步教学法构想的提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但目前学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了学法的指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很难提高课堂效率。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多年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了“自学——点拨——训练——反思”
期刊
学段:初中  版本:河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三册第四课  单位:石油分局华北油田采一中学  姓名:王红涛 13582761977@139.com  课题:图形与联想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提高手绘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在图形联想创意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在欣赏思考中引导学生树立坚韧不拔的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必要讲解高深的语文知识,一定要把握并用好“读”。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能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领会文章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读起来,而且要动情地读,学生更应放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