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术特色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升华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汇总我校已有型的武术历史和经验,探究小学领域中华武术在体育课程中的普及与研究,进而带来小学武术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使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小学教学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继承和发展,因此,学校体育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让中华武术在学校领域里真正发挥作用。为促进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武术;体育课;课间操;业余队;文化
  武术于1961年被纳入体育教材内容之中,1998年再次被当时国家教委规定为体育课项目。“学校武术”有着教师、学生、课时和练习场地相对稳定,有利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中国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急需要这样一个年龄结构轻、文化层次高,人员集中固定的大领域。可见,学校开展武术教学课程具有健身、防身、教育功能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弘扬民族精神,锤炼陶冶人的性格。武术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传统武术只有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生存,所以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前提,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如何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正确、科学、有效地普及教学。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1构建“生活化”体育课堂,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体育生活为根基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技能和教学方式充分结合生活情节,体验等经验,并以此指导学生健康、娱乐、生活行为的教育课程。在武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武术教学视为一种生活,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喜悦、有悲伤、有猜想、有思考、有交流、有争论等,多彩的教学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探索的潜能 。这样武术课堂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在需要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相渗透。
  1.1体育场地布置生活化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体育场地的布置上下足功夫,场地的设置、装饰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一眼看上去感觉非常的逼真、充满吸引力,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想立刻参与其中的欲望,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针对小学生心理的特点,设置情景,将学生身体辅助练习和武术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1.2情景教学趣味化
  情景教学生活化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给学生应有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结合武术教学情景来渲染课堂的氛围。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允许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实施他们的做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各种认知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创造性学习的真正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为今后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课的开始到结束的设计,都必须让学生一直在情景中学习。 如:教学《猴拳》。课的开始,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规范课堂管理,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展开。
  准备活动部分。内容设计让的辅助练习,应将学生身体辅助练习和武术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充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窜出“水帘洞”→“绕过小树林”→“ 跳过溪”→“走过独木桥”→“过爬杆 →“短距离疾跑”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情景中,把自己看做是一只真正的小猴子。教师就扮演“大王”的角色参与其中,但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形象逼真,语言生动有趣,引领学生完成整个准备活动。正是这种真实的情景再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拼搏精神,更能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热情。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更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这个环节。学生学习猴拳时,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想孙悟空在花果山和候孙们挠痒痒时的神态、出洞、窥探、赏桃、攀登、摘果、争斗、嬉戏、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的样子;然后再由老师将猴拳的动作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进行掌握猴子的形态的系列动作;接着再掌握猴拳的基本动作方法如:抓、甩、采、切、刁、拿、扣、顶、个“度”。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进行指导,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包容他们的错误,并积极参考学生的建议与要求,优化武术课堂教学进程和方法。定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动作的想象和学习中去,达到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2开发有价值的系例武术操,提升民族素养
  国家体育总局指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进校园活动”,《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对“课间操”等活动形式规定出勤考核标准,以加强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在新《九年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关政策实施下,紧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武术操开始走进中小学校园,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的开展。2010年9月,当全国小学生武术操《旭日东升》等以武术基本动作为元素,以广播操为基本形式,保留了武术的韵味和属性,吸收了部分韵律操动作,丰富了体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在全国中小学大部分学校开展起来。然而,众多的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开课率更不理想,武术操的开展没有在各学校普及开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形式,停留表层,口号响亮,没有行动,事不追我,能过就过,人为地让学生停留在维持性的学习上。现代社会处于急速变换之中,是知识更新的时代,不能只对学生提出掌握知识的要求,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的掌握新的技能。实际上校园是指传承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育人场所,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实验基地,是让师生眷恋的地方,是人们取得和谐发展的一个空间。如果校园没能给学生施展武术锻炼的平台,那么就阻碍了教育保持民族传统性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中国武术才能在学校领域里和谐发展和。   2.1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探索、好奇、模仿能力和表现欲特强,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做到让学生“一看就精彩”。 首先让专职武术教师为全校师生来一次精彩的武术表演,从教师娴熟自如,舒展大方、准确到位、富有力量的优美示范,给学生一种健与美的感受;从学生理解到欣赏武术的神韵美到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 从教师展示时发出的号子如“哈 、哈哈”等,积极调动和激发大课间的课堂氛围。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先分节教学,难度大的动作要分解来教,,教完第一节武术操后,让学生在课堂课外练习、互相展示、互相指点。待整套操教学完后再连起来练习,纠正、规范动作。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配上教师灵活多样的口令和音乐伴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时还要仔细观察,挖掘那些模仿能力强、身材协调性好、节奏感强、动作比较到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全校的大课间操时示范表演,以促进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次,对刚入学的新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只凭单纯的简单的讲解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慢播功能,让学生跟着画面中的动作慢慢模仿;其次,利用课间操组织高年级武术操做得好的学生为一年级新生带操,既可以使学生对武术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又可以树立学好武术操的信心。这样,每天的模仿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武术操的基本动作。再步步深入,在众多爱好中形成一个中心爱好。由单纯从兴趣出发转到有目的的去发展特长的轨道上。
  2.2构建武术操校本教材
  武术操作为体育课程进入我校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市唯一的一所,最早把中华武术课程引进校园的学校,武术课间操早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更好的在校园传承和普及武术体育课程,打造学校体育特色,让武术操成为学校对外的宣传、展示的窗口,继承中华武术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武术操作为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早已在1999年就开发了《中国功夫》的校本教材,以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新生入学的新生第一学期都要学习武术操。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校又开发了具有观赏性和武术技术元素为一体的《精忠报国》武术操的校本教材,囊括了武术中的拳术、剑术、棍术和少林入门功夫等基本动作。“在武术操的创编过程中,力求做到三大突破”首先是主题突破。武术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化的主题,还渗透了文化内涵,突出“以武养德”,而不是单纯的武术动作的组合。第二是内容上的突破。打破了极少吸收韵律操的动作,丰富了本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还原了武术的本性。第三是形式上的突破。将武术的本质属性通过操的形式体现出攻防内容,保留了武术的韵味和属性。使整套操贯穿着培养民族精神和因我是中国人而骄傲的主旋律,以及武术动作劲美结合的特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做好每一次、每一个动作的激情。培养了少年儿童活泼、向上、开朗的精神风貌。丰富了想象力与表现欲。同时,音乐铿锵有力,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和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风采。其次,动作变化和歌曲相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武术动作的表达。如最后一句歌词:“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达到整套操高潮阶段,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倍增,学生展示武术功夫的意境更强。再加上武术操中的基本手形、步形、腿法、跳跃、抱拳礼、起势、侧展、砸拳、剑指、划臂仆步等,一招一式打得更是有模有样。当表演到出拳、踹腿、横扫千军、少林的拳脚功夫时那一声声整齐的“哈、哈哈”,把“武术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显示出中国武术气吞山河的气势和中华武魂的魅力。展现了武术运动的体育性和艺术性的和谐发展,对中国武术能否在学校领域中发挥作用做了最好的诠释。所以,丰富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发不同系列的武术健身操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带动群体推动学生锻炼的意识。
  3提高学校武术队的水平,是带动群体锻炼需要
  学校武术业余运动队主要指利用业余时间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运动队的形式集中进行较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与提高武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还可以推动和指导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带动更多的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融入到传统武术文化的氛围里。如我校的业余武术队,从建队到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市唯一的一所,最早把中华武术引进校园的学校,学校把它作为特色项目来抓,引人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探讨,开展武术课程教学研究。为了使武术更加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学生天天坚持训练,从不间断,不断的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思维、创新的良好个性,成为自信、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体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今年我校的三名队员代表红塔区在省运会女子拳术比赛中又获得第七、第八名的理想成绩,双人对练获得铜牌。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队伍中来,形成了办学特色,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使武术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不断升华。
  首先升级展示规模与项目的层次。新课程教育提倡教学由个人、小组等教学方式进行展示。以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也是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示形式。如个人到集体的展演,如基本功到武术动作组合过度;及套路演练到器械套路的过度。因此,创造性地创设个人、集体的展示时空,是不断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也是校本课程进入更高的层次,升华办学特色的需要。
  其次是让武术队从校园走向校外。运用”学以至用”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营造“用武之地”的外部条件。展示应从校园到校外。如我校武术队的展示从学校《武术文化节》,《体育艺术节》,“六 · 一”儿童节到社区“五 · 四”青年节等演出,再到红塔区“三生教育”成果汇报和“少代会”的演出等等。由于展示的机会多,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武术校本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这种逐步的升级的个人和集体展示,不仅丰富了活动本身,而且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倍增,为孩子的人生涂上绚烂的一页,为高一级学校储备了优秀人才。武术特色在校园中的普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最后是放大成功的体验。如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取得成绩,拿到奖牌,学校领导在第一时间对全校师生公开表彰并分享获奖成功的经验,来激发学生潜在性的学习冲动,激活学生学习情感,促进武术课程达到更高境界及武术校本课程的深度实施。
  可见,建立一支武风正,武艺精的武术队,并以点带面推动全校武术运动的开展,是办学特色的升华。
  4传播武术文化活动,是升华办学特色的需要
  在掌握武术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武术不仅仅是简单或复杂的肢体运动,也不只是单一项体育项目,而是融合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内的一个智者运动,是蕴藏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说让孩子们知道练武术的真正作用是如何做人做事,修炼武术的过程也是完善人生的过程。孩子们练武术可能是练三年、五年后就不练了,可是在习武中培养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勤于思索、灵活闪躲等优秀品质和技巧将终身得以发展。因此,我校业余武术队坚持天天训练,已达四十多年之久,近些年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天一套武术操,每周一节武术课,每月一次武术活动,每学年一次《武术艺术节》。艺术节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如《武术队》的基本功、套路、刀术、剑术、棍术、太极拳等精彩的表演,年级间的武术操比赛、武术组合动作创新比赛、全校师生观看武术录像,进行班级武术手抄报比赛等。学期末评选武术之星和武术课题组论文集评奖等活动。通过活动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把握了时机、实践和快乐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做到了口勤、腿勤、脑勤。学生们因此找到了健康快乐的根源,让武术特色在校园里升华。
  总之,小学武术在体育课程中的普及与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武术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繁荣的武术形式,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优秀的专业技术师资力量,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对武术发展的眼光和执着的精神。更不能忽视对广大普通学生对武术兴趣的培养和武术的普及与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特色教材《学校武术》
  [2]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操教师参考书
  [3]赵东升.如何抓好高校武术队的训练[J]. 山西科技,2004
  [4]刘庆菊,刘庆兰等. 中学小学武术训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裴进芬.武术课堂生活化教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每个班级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不管教师如何教,他们的学习成绩总不能让教师满意,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时间却得不得相应的收获。教师们就把他们视为“差生”或“后进生”。二是有些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不算很差,但却不守纪律,上课不但不专心还有意招惹别人听课,行为习惯极差,很是令教师们头痛。习惯上我们把这两种学生统称为“问题生”。但是转念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和与素质教育不相称的
期刊
一位教育家对教师说过这样的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他们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他们依赖教师的指引、塑造和培养。”因此,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就要通过课堂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放飞学生心灵,追求完美课堂。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疑是思的开始,学之端”。当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景产生怀疑时
期刊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历代书法家对它心醉神迷,孜孜以求,呕心沥血,乐此不疲。当今社会硬笔书法的蓬勃,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开辟了一个暂新的天地,身为一名教师我十分钟情于“三度四适”写字法的学习。下面就将我学习的作一归纳,与大家共勉。  1 简单易学便于兴趣的培养  不管做什么事,培养起兴趣才能把它做好,赋诗要诗兴,写字要有书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要】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行“器乐进课堂”以来,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课堂乐器”:竖笛(含六孔、八孔)、口琴、口风琴、电子琴等等,在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八孔竖笛竖笛以其结构简洁、排孔科学、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易教易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校教师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选择八孔竖笛为“课堂乐器”。教学中选用的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具有以下特点:先易后
期刊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花大力气新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这一重要举措切实解决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就读问题,有效解除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使得教育均衡发展向前迈出了一步,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还只是一个起步,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解决。  下面,我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
期刊
【摘要】管理好班级,是每位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是需要用行动用实践来回答的课题。社会在不断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学生也在随着对学校坏境的熟悉和对老师的了解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必须根据社会的形势变化,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思路,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才能得心应手。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以遵
期刊
【摘要】有关研究认为,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综合使用各种策略,并能解释使用这些策略的目的和原因,因此获得英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的重要任务。这经过必要的训练,学习策略是可以掌握的。然而策略教学不同于知识教学,其能否有效取决于策略的选择、策略的教学要素、策略的教学展示及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条件诸方面。因此,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关
期刊
【摘要】班风是指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训练在班级中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是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操和精神风貌的共同反映。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证明,良好的班风形成,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制度的管理,学生自我的约束,班级群体的正气助推和榜样的示范及其裹挟。这些因素是促进良好班风逐渐形成,助推班级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班风;情感;管理  多年從事山区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我,深
期刊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吻合全国教育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格局。要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把创新与创效统一起来,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创新目标。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体制;决策;素质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主管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的管理成功,教师的积极进取,学生的成长进步,学校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苦心经营,用心管理,更凸显出一个校长的综合素
期刊
【摘要】古有“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说。《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展示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山的生动故事。而其宋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又是整部小说的命脉所在。本文以宋江性格的“忠”“义”为论点,,围绕他上梁山之前的曲折进程,以及上梁山之后的战斗历程,再到后来率众接受所谓的“招安”,最终以大宋王朝的徽宗、高俅等小人获胜为结局。来说明宋江这个人物在各个阶段思想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