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素质行为、品德培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正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完善,正需要班主任悉心指导和正确引导的关键时期,但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組织方法,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和德育培养上存在偏差,致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工作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班级管理
小学是学生认知成长阶段的“黄金期”,也是教育引导、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人”,更应担负起育人的重任。然而,受制于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班主任在方法的选用和策略的引导上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思路”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性,还使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滞后性。对此,本文从管理思想、德育活动、家校工作、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究。
一、转变管理思想,构建师生共管机制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常以班主任的主观思想作为管理依据,主导整个班级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育状态。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摒弃本位的思想和主观意识,秉承以生为本的发展思想和管理原则,从学生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管理的工作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共管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和管理之中,让学生扮演班级管理的“小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在学生管理的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保持积极有效的指导意见,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中奋勇前行。此外,在师生共管的机制下,还可以实施轮岗轮班制,让学生轮换岗位协作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内在素养。
二、开展德育活动,深化学生素质发展
德育活动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开展德育活动,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使德育活动的教育意义更具有发展性和渗透性。同时,在德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班主任应灵活多样的开展德育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深化学生内在素质的主体发展。如利用班务会或课余实践,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系统,向学生播放德育宣传片等,使学生在生动的影像之中,体会多样化的德育故事。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拜访等活动中,亲身经历其中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感知,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协调家校工作,保证学生教育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陪伴,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家长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基础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内的事务,还应保持与家长的密切沟通,积极协调家庭与学校两者的教育活动,保证学生的教育环境。首先,班主任应建立与家长的及时联系,借助微信、QQ、钉钉等信息化工具,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这对教育管理细节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正确传授科学的育儿思想和家庭教育的方法,避免传统教育或不当的言行影响孩子的主体发展,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氛围。第三,组织家长进行分享、学习、沟通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提高家长整体的教育水平,使家长与孩子都能得到共同发展。
四、注重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作为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人员之一,受职业特点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影响,学生常常以班主任为发展目标和学习榜样,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内在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严于律己,保持友善、热情的教育态度,注重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手段和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同时,班主任还应“俯下身子”仔细聆听,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孩子的“知心人”,消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职业隔阂,认真疏导学生的成长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自信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一样,学生渐渐喜欢班主任,自然而然地也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参与培训或讲座,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并与其他班主任进行分享和总结,进而在增强自身的同时也能促进其学生的主体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管理思想的转变、德育活动的开展、家校工作的协调、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展,还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此外,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深入学生的环境培养和主体发展,促使学生在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下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从而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唐福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学周刊,2017(23):170-171.
[2]陈淑青.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未来英才,2017(22):32-32.
张椿梅 重庆市武隆区实验小学 重庆 武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班级管理
小学是学生认知成长阶段的“黄金期”,也是教育引导、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人”,更应担负起育人的重任。然而,受制于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班主任在方法的选用和策略的引导上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思路”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性,还使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滞后性。对此,本文从管理思想、德育活动、家校工作、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究。
一、转变管理思想,构建师生共管机制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常以班主任的主观思想作为管理依据,主导整个班级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育状态。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摒弃本位的思想和主观意识,秉承以生为本的发展思想和管理原则,从学生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管理的工作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共管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和管理之中,让学生扮演班级管理的“小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在学生管理的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保持积极有效的指导意见,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中奋勇前行。此外,在师生共管的机制下,还可以实施轮岗轮班制,让学生轮换岗位协作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内在素养。
二、开展德育活动,深化学生素质发展
德育活动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开展德育活动,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使德育活动的教育意义更具有发展性和渗透性。同时,在德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班主任应灵活多样的开展德育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深化学生内在素质的主体发展。如利用班务会或课余实践,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系统,向学生播放德育宣传片等,使学生在生动的影像之中,体会多样化的德育故事。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拜访等活动中,亲身经历其中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感知,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协调家校工作,保证学生教育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陪伴,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家长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基础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内的事务,还应保持与家长的密切沟通,积极协调家庭与学校两者的教育活动,保证学生的教育环境。首先,班主任应建立与家长的及时联系,借助微信、QQ、钉钉等信息化工具,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这对教育管理细节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正确传授科学的育儿思想和家庭教育的方法,避免传统教育或不当的言行影响孩子的主体发展,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氛围。第三,组织家长进行分享、学习、沟通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提高家长整体的教育水平,使家长与孩子都能得到共同发展。
四、注重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作为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人员之一,受职业特点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影响,学生常常以班主任为发展目标和学习榜样,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内在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严于律己,保持友善、热情的教育态度,注重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手段和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同时,班主任还应“俯下身子”仔细聆听,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孩子的“知心人”,消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职业隔阂,认真疏导学生的成长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自信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一样,学生渐渐喜欢班主任,自然而然地也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参与培训或讲座,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并与其他班主任进行分享和总结,进而在增强自身的同时也能促进其学生的主体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管理思想的转变、德育活动的开展、家校工作的协调、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展,还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此外,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深入学生的环境培养和主体发展,促使学生在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下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从而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唐福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学周刊,2017(23):170-171.
[2]陈淑青.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未来英才,2017(22):32-32.
张椿梅 重庆市武隆区实验小学 重庆 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