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8-01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数学课堂既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精神体验的舞台,作为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尝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诱发,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打造生命活力的课堂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时,我利用教学终端出示超市购物情境:老师买了四样商品:一块橡皮0.25元、一枝圆珠笔2.50元、一个书包25.00元、一条毛毯250.00元。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的位置在移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这个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当学生回答后,我顺势说:“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这个数大小的变化有影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势出示课题。通过这一学生及其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强烈感知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数学更加亲近。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米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1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印象,我让学生伸开两臂,和米尺的长度做一比较。我还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已的身高做比较,看看米尺到身体的哪个部位,以加深对1米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对米的应用,我还让学生动手来测教室里他们想测量的物体,有的孩子提出要测量教室以外的物体,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我将学生分成几组,带到操场上,组织他们进行实地测量。从学生日后做题的准确率来看,实际操作确实能带来根深蒂固的效果.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意义的必然途径。设计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
(二)应用数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课堂,必须把周围的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利用午间的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大树的高。多数同学摇头,少数提议爬上去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是很危险?我便拿出借来的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好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我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活力课堂的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除了需要语言来传递情感,也需要诗歌的动人心弦,口诀的言简意赅。如在讲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引用了一首数学诗:“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比个位正小三,个位六倍与寿符;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数学知识,陶冶其情操。同时,对于数学中某些抽象的公式及技能,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易与平方差公式混淆,笔者将该公式编成口诀:两数和(差)的完全平方等于头平方,尾平方,头尾2倍坐中央;两端均为正,中央符号望左方。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运用时把口诀一想,准确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利用口诀,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让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充满生活的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数学课堂既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精神体验的舞台,作为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尝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诱发,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打造生命活力的课堂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时,我利用教学终端出示超市购物情境:老师买了四样商品:一块橡皮0.25元、一枝圆珠笔2.50元、一个书包25.00元、一条毛毯250.00元。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的位置在移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这个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当学生回答后,我顺势说:“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这个数大小的变化有影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势出示课题。通过这一学生及其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强烈感知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数学更加亲近。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米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1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印象,我让学生伸开两臂,和米尺的长度做一比较。我还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已的身高做比较,看看米尺到身体的哪个部位,以加深对1米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对米的应用,我还让学生动手来测教室里他们想测量的物体,有的孩子提出要测量教室以外的物体,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我将学生分成几组,带到操场上,组织他们进行实地测量。从学生日后做题的准确率来看,实际操作确实能带来根深蒂固的效果.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意义的必然途径。设计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
(二)应用数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课堂,必须把周围的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利用午间的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大树的高。多数同学摇头,少数提议爬上去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是很危险?我便拿出借来的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好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我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活力课堂的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除了需要语言来传递情感,也需要诗歌的动人心弦,口诀的言简意赅。如在讲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引用了一首数学诗:“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比个位正小三,个位六倍与寿符;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数学知识,陶冶其情操。同时,对于数学中某些抽象的公式及技能,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易与平方差公式混淆,笔者将该公式编成口诀:两数和(差)的完全平方等于头平方,尾平方,头尾2倍坐中央;两端均为正,中央符号望左方。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运用时把口诀一想,准确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利用口诀,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让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充满生活的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