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影响深远。其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实践,不断创新进步。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的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幼儿科学教育是全民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科学探究的环节,精心设计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幼儿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价值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完善,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能够为幼儿以后接受学校科学教育乃至终生酷爱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幼儿创新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创新意识指人们根據社会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与依据,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与表现的心理前提。
(三)科学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契合点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真理,而探究活动本身指向的就是未知世界,要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必然要求探究者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调动自身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具有相应的意向和设想,也就是要求探究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由此看来,
科学探究活动和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幼儿实施恰当的、适宜的科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二、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创造精神,塑造“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叶澜教授就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可见,教师必须是具有创造性才能和创造意识的人,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创造性表现和创造性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教师应多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创造力,具备引导和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说,教师不应支配幼儿,不应压制幼儿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应鼓励幼儿探求事物的真相;应能创造宽容与亲切的环境;应能建立有助于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人际关系。
第三,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是辅导幼儿的创造活动。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指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这些错误作为自己了解他们思维线索的机会和背景,同时努力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途径发现和确定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识水平。另外,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和见解,倾听和支持每一位幼儿的看法,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并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探究活动中。
(二)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其主要策略就是要求幼儿在用语言描述时要言之有物,有内涵,有思想,有观点,有想法,有感受。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给孩子们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答案应是多元的,具有多种可能性。
其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动手操作的乐趣。一是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不但数量要多,而且类型要丰富,目的是使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都能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感知事物;二是不要控制幼儿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给幼儿自决自选的主动权,有利于幼儿主动性与独立性的发展。三是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能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创新的机会。
第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幼儿阶段还是一个想像力十分丰富的阶段,幼儿进行想像实质上就是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由于基本上没有受到心理上的种种抑制,因此其思维的天地会十分广阔。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空间,也就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的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幼儿科学教育是全民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科学探究的环节,精心设计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幼儿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价值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完善,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能够为幼儿以后接受学校科学教育乃至终生酷爱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幼儿创新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创新意识指人们根據社会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与依据,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与表现的心理前提。
(三)科学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契合点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真理,而探究活动本身指向的就是未知世界,要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必然要求探究者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调动自身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具有相应的意向和设想,也就是要求探究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由此看来,
科学探究活动和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幼儿实施恰当的、适宜的科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二、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创造精神,塑造“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叶澜教授就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可见,教师必须是具有创造性才能和创造意识的人,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创造性表现和创造性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教师应多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创造力,具备引导和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说,教师不应支配幼儿,不应压制幼儿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应鼓励幼儿探求事物的真相;应能创造宽容与亲切的环境;应能建立有助于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人际关系。
第三,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是辅导幼儿的创造活动。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指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这些错误作为自己了解他们思维线索的机会和背景,同时努力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途径发现和确定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识水平。另外,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和见解,倾听和支持每一位幼儿的看法,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并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探究活动中。
(二)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其主要策略就是要求幼儿在用语言描述时要言之有物,有内涵,有思想,有观点,有想法,有感受。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给孩子们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答案应是多元的,具有多种可能性。
其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动手操作的乐趣。一是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不但数量要多,而且类型要丰富,目的是使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都能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感知事物;二是不要控制幼儿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给幼儿自决自选的主动权,有利于幼儿主动性与独立性的发展。三是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能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创新的机会。
第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幼儿阶段还是一个想像力十分丰富的阶段,幼儿进行想像实质上就是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由于基本上没有受到心理上的种种抑制,因此其思维的天地会十分广阔。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空间,也就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