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眼中的陌生人(下)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很多人都在谈论的热词,但这些儿童视角大多都是成人试图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代表儿童。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首先要尊重儿童;其次,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最后,还要与儿童平等地对话,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去解读儿童,这样才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视角”。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长期探索建立“儿童视角”,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让我们更好地走近儿童、理解儿童,帮助我们建立真正的儿童视角。
  在了解了幼儿对陌生人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后,我们接下来对幼儿提出了更加深入的问题,对幼儿从行为上“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在接受访谈时,由于访谈对幼儿的控制性较小,幼儿对有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以上的信息,对有的问题却一个信息也没有提供。因此在对幼儿访谈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时,研究考虑了幼儿所提到的信息总量和幼儿的总人数,以百分比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幼儿对陌生人的处理方式
  面对陌生人的食物
  当提问幼儿是否会吃陌生人的食物时,没有幼儿表示会吃。绝大部分(91%)幼儿坚决果断地表示不吃,有很少部分(9%)的幼儿认为自己会有选择性的考虑是否会吃陌生人的食物,幼儿对陌生人进行了进一步区分,表示“好人的(食物)才吃,坏人的(食物)不吃”。
  而當访谈者以陌生人的身份给幼儿糖并观察幼儿反应时,幼儿表现出的行为与之前的回答差异明显。大部分(60%)幼儿都接受了访谈者的食物,拒绝访谈者食物的幼儿比例大大降低。在接受访谈者食物的幼儿中,幼儿主要表现出两种行为:直接吃与询问家长。
  当询问幼儿拒绝吃陌生人食物的原因时,大部分幼儿的理由是糖有毒,他们说:“万一他给我的糖是假的、有毒的呢。”“可能他给我的糖里放了药。”“陌生人的是有毒的。”也有少部分幼儿谈到其他的原因,比如:“不能随便偷人的东西,警察叔叔会杀死。”“妈妈会骂。”“牙齿坏了。”
  和陌生人玩
  访谈者提问幼儿“是否愿意和陌生人一起玩”时,表示不愿意(55.6%)的幼儿多于愿意的(33.3%)幼儿。有小部分幼儿认为自己会有选择性地考虑是否会和陌生人一起玩,幼儿的回答对陌生人进行了区分:“因为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只和好的玩。”
  当访谈者以陌生人的身份和幼儿一起玩,并观察幼儿反应时,愿意和陌生人一起玩的幼儿比例达到了81.8%。有的幼儿与访谈者一起玩沙,有的幼儿甚至愿意教访谈者跳舞,给访谈者表演舞蹈。幼儿的行为与访谈时的回答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仅有小部分(18.2%)幼儿对访谈者“一起玩耍”的行为表示拒绝。
  与陌生人的交流
  当提问幼儿“是否愿意和陌生人说话时”仅有小部分(14.3%)的幼儿表示:“可以说。”而近一半(42.9%)的幼儿表示不愿意,也有相同比例的幼儿(42.9%)区分了陌生人,有幼儿回答:“好的才可以说。”
  而当访谈者以陌生人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时,所有幼儿都与访谈者进行了交流。我们把访谈者与幼儿的交流进行归纳,发现在非隐私问题上,所有幼儿都进行了回应。在涉及隐私的问题上,幼儿关于隐私信息回答的比例如下表:
  关于父母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幼儿园、年龄等信息,全部幼儿都进行了回应,令人意外的是,关于家庭住址的问题,所有的幼儿都进行了回应。而涉及关于父母的工作、父母的电话、自己所在班级的信息的提问时,都有小部分幼儿不回应或是表示不知道。
  跟陌生人走
  在访谈者向幼儿提出“如果陌生人请你和他走,你会去吗”的问题时,大部分(62.5%)幼儿的回答是拒绝的;有少部分(25%)幼儿同样区分了陌生人,认为自己会有选择性地考虑是否会和陌生人走,比如:“不能跟他走,你认识名字,你就可以跟他走。”还有一小部分(2.5%)幼儿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然而当访谈者以陌生人的身份提出带被访谈幼儿走时,幼儿的行为与回答同样表现出差异,大部分(66.7%)的幼儿跟访谈者走了,仅有一小部分(33.3%)幼儿不随访谈者离开。
  当访谈者问及幼儿不和陌生人走的原因时,接受访谈幼儿的回答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幼儿认为陌生人是坏人,担心自己受伤害。比如:“……我不带他去,他肯定不带我去呀……我打得赢陌生人,真的!”“因为我是妈妈的宝宝。我去了,妈妈就没有宝宝。”“他如果是骗子怎么办?”第二,以访谈者“太大了、太高了”为理由。比如:“你们两个太大了,我带不走!”“可是,你们长高了,应该自己找到了,我还没长高呢。我也是自己上厕所的。”
  对于跟随访谈者走的幼儿,研究者问其言行不一致的原因时,部分幼儿沉默,部分幼儿解释:“因为你是姐姐!”
  跟陌生人发生身体接触
  在访谈中,在幼儿回答“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身体接触”时,所有幼儿都拒绝,均表示“不愿意”。
  但是当访谈者再次以陌生人的身份与幼儿发生摸摸头、拉拉手等接触时,幼儿同样表现出较明显的言行不一。有87.5%的幼儿都以不同的形式接受,其中有的幼儿自然接受并不排斥,有些幼儿虽有些退缩但最终也接受;只有12.5%的幼儿表现出拒绝,比如有的幼儿会轻轻地撇开访谈者的手。
  当提到为什么拒绝与陌生人接触的时候,有幼儿回答“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好的才可以”。
  帮助陌生人
  研究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如果你走在路上,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你会去扶吗?”回答的幼儿中大部分(75%)都表示会去帮助,只有小部分(25%)表示不愿意。当研究者提问:“可是老奶奶是陌生人呀,你也要帮助她吗?”大部分的幼儿回答:“老人嘛。”还有一位幼儿自发提道:“我回家的时候有一个老爷爷在那里弹琴,他需要钱,我就给他一个钱。”
  当研究者以陌生人的身份创设情境请求幼儿帮助时,部分幼儿表现犹豫,但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对研究者的请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幼儿帮助研究者从包里拿出纸巾;给研究者指路;甚至有幼儿接受研究者带路的请求,给研究者带路。   幼儿对陌生人处理方式的原因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对待陌生人的方式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当研究者提问幼儿对陌生人的处理时,大部分幼儿的回答都是拒绝,而当访谈者以陌生人的身份与幼儿接触时,大多数幼儿都与访谈者进行了交流和身体接触、接受了访谈者的食物、积极帮助访谈者,甚至跟随访谈者离开。在对陌生人的处理方式上,幼儿的回答与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结合以往研究文献,研究者推测造成幼儿应对陌生人行为的原因如下。
  第一,幼儿在对陌生人处理方式的认识上,受生活中成人教育的影响较大,所以当研究者提问时,大部分幼兒对与陌生人产生的种种行为接触都采取了拒绝的回答。
  第二,幼儿的认识能力和经验具有局限性。由于年龄、认知能力有限,幼儿对陌生人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内化,还停留在成人所讲的道理的表面,且常局限于某种具体的情境。同时,成人对幼儿行为缺乏适宜的教育引导,对幼儿进行的行为教育过于简单化,幼儿很难将没有内化的道理迁移到不同的场景中去。
  第三,幼儿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较差,也是导致其出现说与做脱节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四,幼儿未将研究者定义为陌生人。由于研究者与幼儿已有一些交谈经验作基础,可能导致部分幼儿从心理上有了一定的亲近感,进而调整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研究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成人应引导幼儿建立对陌生人的正确认识,加强安全教育。成人要重视对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清楚明确地告诉幼儿陌生人的概念,确立与陌生人交往的界限,并反复演练。在幼儿表现出对陌生人的理解及看法有误时,成人要及时指正;在幼儿正确对待陌生人时,要及时强化。成人要注意引导幼儿从具体的行为方面对陌生人进行判断,而非仅根据外部特征进行判断。
  第二,避免因防卫过当对幼儿进行不正确的引导。幼儿关于陌生人的经验大多来自成人的教育及成人平时的做法。当成人要教育幼儿某些知识时,应注意不能因自己惧怕幼儿被陌生人伤害而“防卫过当”,对幼儿进行不正确的引导,这不仅无法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反而可能混淆幼儿对陌生人的判断,进而阻碍幼儿正常社会交往的意愿和行为。
  第三,成人要帮助幼儿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在陌生人的处理方式上,幼儿的回答与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当我们教育幼儿时,单纯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成人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为幼儿做出言行一致的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成人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尽可能给幼儿提供一些具体形象的素材,例如提供多种情况下与陌生人相处的不同经验,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建立对陌生人的正确认识,帮助幼儿实现对陌生人认知的内化,并将其积极转化为适宜的行为。
其他文献
一、课程缘起:追根溯源话对韵  特别喜欢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喜欢那风格各异的经典诗篇和着优美动人的旋律,入耳人心,让厚重文化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心田里。  笔者想,这便是经典的力量。什么是经典?经典是经历了时间的冲刷,经历了重重考验却仍然流传至今的文化精粹。经典,理应永远流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文化精粹值得传承与发扬。《笠翁对韵》正是这样的一部经典读物,它是古时儿童
幼儿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参加运动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作为哥哥姐姐,这次做主的权利落在了他们身上。本次全园性主题活动的内容是“我们的运动会”,为了能够更加突出此次运动会中“我们”的含义,突出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决定的特色,我带领着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商量,要如何举行这次由他们做主的运动会。孩子们的想法特别多,有的说要举行午夜运动会,有的说要举行古代运动会,有的说要开亲子运动
【摘要】随着家校共育的不断推进,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力量,感受到了合育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共育的美好氛围。可是在家校共育中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种种遗憾,为了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我们应在共育中提升水平,找准位置,明确目标,让家校共育能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注重家校共育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让家校共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家校共育 合力 发展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没
摘要:天补小学是一所有着2500多名学生的公办小学,其中80%以上是外来的新市民。学校秉承“女娲补天”的精神,打造补天文化,研发“慧爱”校本课程。课程以3 3的模式建构,形成三类必修课程:爱心、雅正、融合,主要在晨会、班队活动、实践活动中实施,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三类选修课程:艺术、科创、运动,主要通过走班社团的形式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多样的平台。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文化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发现美的种子,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要更多地带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体会、畅想,适时适当地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追随孩子的脚步,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引领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在园所实践真游戏、真经验、真学习的研究中获得的感受。下面是孩子们用树叶游戏和创作的故事,谱写了秋天里的童话。  树叶游戏  ——在大自然中发现创作源泉 
【摘 要】近年来,我们的教育装备建设越来越好,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也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现如今在装备投入越来越好的时候,如何利用和高效使用这些装备,是我们科学教师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一些日常使用实验室的小处,简单谈一谈如何发挥好实验室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 有效使用 教育装备  开展观察、实验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实验室是学生科学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主要的学习场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阅读策略的教学指导。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为例,分别从遵循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规律性、遵循单元编排的教学整体性、遵循课文编排的层次递进性等三方面来探讨高年段阅读策略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阅读策略 指导方法 语文要素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
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曾说过:“儿童到幼稚园要学些什么?幼稚园教师须教些什么?教和学又怎样地联络起来?这三个问题就是幼稚园教材研究的中心。”“教师和学生恰如一件东西的两端: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又从那一端到这一端,中间的凭藉物必须能把这两端彼此紧紧地衔接,才能够发生相互的关系。”  张雪门先生所说的这一“凭藉物”就是“玩具”“图书”等活的“教材”。幼教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关键要素。作为一名
[摘要]本文以《雾凇》一课为例,阐明了指向语用的语文课也可以缘美而入美,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沉浸之态,在情与趣中学法悟法,在“美”的陶冶中表达美。教师教学时创设美美与共的共生课堂,让文字之美转化为学生感受到的美,转化为学生心中之美,以美引美,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最后一步步设置台阶,引导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描摹那份美,让智慧美在创造中进发,完成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有效教学 激
一、课外阅读现状  在教学层面,很多学校将课外阅读置于边缘位置,没有增开专门的课外阅读课程,学校教育侧重较多的是课内知识,因而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缺乏系统、专业的方法引导。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能力,虽然各地教育部门规定了不同年级的课外阅读必读选读书目,但由于时间的局限,往往是在校自主阅读和回家独立阅读占比较高,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获悉,缺少反馈和指导,逐渐走向了“儿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