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rion一词中文译名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s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rion一词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斯坦利·布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 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用来表示引起人和动物神经组织退化疾病的病原因子—— 蛋白质传染因子(proteina- 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并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蛋白质因子。布鲁西纳也因发现prion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植物和动物的亚病毒病原:类病毒和prion”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把prion列入亚病毒类,其在国际病毒分类数据库中的分类代码(ICTVdB Code)是90.001。现进一步研究发现,prion仅由蛋白质组成,不含核酸,在电子显微镜下单体呈细长的纤维状,直径25nm,长100~200nm。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对所有杀灭病毒的物化因子均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破坏蛋白质活性的各种因子敏感。疯牛病、羊瘙痒病及人患新型克-雅病、脑软化病等即属由prion引起的疾病。大量试验证明这些疾病是由于细胞正常蛋白的错误折叠形成的致病蛋白—— prion蛋白(prion protein,PrP)在脑中积累而引起。prion是由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PrPC的异构体PrPSc,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进行自我复制。但prion的感染途径、增殖方式仍存在争议。prion具有的这些特性和其形态结构与病毒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不论病毒(至少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物质),还是类病毒(含有具有单独侵染性的核糖核酸分子)、拟病毒(只含有不具备侵染性的核糖核酸)都含有核酸,是能够侵染特定活细胞的遗传因子。一旦进入特定的活细胞,便能借助活细胞的生物合成体系完成自我复制。这是国内外一些学者不赞同将prion归为亚病毒类的原因,也是在prion的中文定名上仍存有争论的症结所在。
  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其主办的《科技术语研究》(现名《中国科技术语》)上开辟专栏讨论prion的中译名,但也未取得一致意见。目前,prion的中文译名主要有朊病毒、朊粒、朊毒体、朊毒、蛋白病毒、蛋白粒子、蛋白侵染因子、感染蛋白子、蛋白感染子、普里昂、普里安、普利昂、泼里昂、普赖子、普恩蛋白、普利朊等近20个中译名。如何给外来科技术语定一个合适的中文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中已做了 明确规定,即术语的命名应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简明性和约定俗成等原则。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依据单义性原则,即一个概念应确定一个与其相对应的规范的中文名。笔者认为prion的中译名不应带有“朊”字。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物化学和化学界专家对“protein”这一词已统一定名为“蛋白质”,不再争论,“ 朊”字即作为“蛋白质”的旧称被废弃,不再使用。1990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物化学名词》中没有再提“朊”这个词,只有“蛋白质(protein)”一词。影响甚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朊”字的注解也是“蛋白质”的旧称。可见,prion的中译名若带有“朊”便与“蛋白质”一词相悖,势必造成新的混乱。
  依据科学性原则,即定名应当准确表达一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对不科学的,易引起概念混乱的称谓应予以纠正。笔者认为prion的中译名不应带有“病毒”。因汉字表意的特性,若prion的中译名带有“病毒”,易误解为它是病毒的一种,具有病毒的特性,但其特性与病毒有着本质的区别。
  依据简明性原则,即定名要易懂、易记、易读、简短明了,使用方便。将prion的中文名译为蛋白感染子、蛋白侵染因子、感染蛋白子等,虽反映出的其科学内涵,但不像一个术语名称,像是对其定义的描述。不利于记忆和学术交流,也不利于由其衍生的复合词的命名。因一个新术语越简单,它被接受和流传下来的机会就越大。所以将prion的中文名译为蛋白感染子等也不理想。
  依据约定俗成原则,即已被大家接受习惯使用的词,一般不轻易改动,但某一命名易引起混乱或现存在多个不一致的命名应重新定名。将prion译为“朊病毒”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曹天钦院士提出,并得到许多专家赞同和使用,但不赞同此译名的专家也不少,主张译为朊粒、蛋白感染子、朊毒体、普里昂等,这些名词在许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工具书及在因特网上搜索都有使用。可见,prion的中文名非常混乱,需要重新定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争议、分歧及其内涵还不完全确定的外来科技术语采取音译也许是一种好的办法,既容易,立刻可以解决问题,又便于与国际接轨。就像Internet音译为“因特网”,clone音译为“克隆”,motif音译为“模体” 一样,现已被大家所接受。因对于外来科技术语,不论其意译名、音译名,还是音义结合名,都是用来表示其专业内涵的一种约定性语言符号,是传播其科学概念的载体。对非专业人士来讲,术语只是一种语言形式,不可能从术语名称完全地“望文生义”,必须借助于该术语的定义或借助于上下文来理解术语所蕴涵的内涵。因此,笔者认为prion音译为“普里昂”较为恰当,在此提出这一看法,供大家讨论。
  高素婷: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00717
其他文献
摘 要: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因其独特的完美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独特性能, 在最近20多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关于dendrimer中文名的使用却非常混乱,在中国大陆至少有36种不同的中文名。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这门新兴边缘学科在中国的交流与发展,亟需规范统一。综合考虑dendrimer今后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及名词的实用性等因素,建议将“树状物”作为dendrimer的中文定名。  关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meme的研究在国内渐有起色。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根据meme的词源、起因和传播方式,建议用“模因”为汉译名,同时探讨meme与语言、翻译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模因,译名,翻译    meme是英国生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创造的一个词, 1976年首次出现在他写的科普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之后该书在全世界普及
期刊
摘 要:人类认知常以概念及其关系总和的形式体现,而概念在语言中借助于术语表达。术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术语既为术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术语,概念,认知语言学    一 术语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    术语与认知科学,首先是信息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从信息理论中借鉴了信息和知识结构的概念、信息的加工和
期刊
印刷用语ICC的英文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它常以ICC profile的面貌频频出现于色彩管理的文章中,整个词是由三个词组合而成的专用复合词。  首词译为“国际”毫无疑问,争论的焦点是color,在生活中,color总是译为颜色。若将它放到工业生产中,例如与印刷生产结合时出现的color printing,color ink,color film等,就
期刊
本刊讯 能源煤炭名词审定工作继续取得进展。2008年6月26日,能源效率和节能分支学科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启动了该学科组的审定工作。会议讨论了本分支学科组选词范围及专家分工,初步确定以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建筑、耗能、照明、节材、能效标准和标识等方面的名词为主收词,并注重选收新词。会议还对部分新词进行了逐条讨论,并决定于9月份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能源效率和节能名词初稿。  已于2008年5月23日全面
期刊
摘 要: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国家术语学流派的影响,术语学在俄国应运而生。从俄国术语学流派的形成到术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术语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进入21世纪后,俄国术语学加强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术语研究向纵深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关键词:俄国,术语学,历史,现状    一 俄国术语学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不
期刊
2008年9月8日至13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界在台湾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后,笔者采访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台湾召集人陈泰然教授。  陈泰然教授,1945年生于台中县,196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理学院,1974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大气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负责学术工作的副校长,海南大学客座教授。    做名词就是做学问    记者:作为气象学
期刊
摘要:针对国内将贝克的geographical history一词译为“地理学史”或“地理史”的问题,结合他的新作对geographical history这一术语的论述及学科合法地位的诉求,认为应译为“地理历史学”。同时结合国内学者对“地理历史学”的术语混乱和学科诉求做了论述,分析了“地理历史学”术语混乱的部分原因。认为对国内外“地理历史学”思想应给予注意,给予“地理历史学”一个合法的学科地位。
期刊
摘 要: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
期刊
摘 要:habitus是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运用布迪厄理论对翻译社会维度探讨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该词的理解和翻译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文章考察了该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同时参考了维基百科和专业人士的解释,比较了该词不同的译法;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术语使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尤其是在翻译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关键词:habitus,布迪厄,翻译,规范  Ab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