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问题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x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财富,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集中成片传统村落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许多传统村落正逐渐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合理规划设计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问题。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关键问题
  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古村落保护工作,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列为国情调研任务。目前,国家已划定了3000多个传统村落,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集中成片传统村落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取得客观的保护成效。但是在实际保护传统村落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单位虽然提升了保护重视度,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做好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缺乏适当的保护规划,缺少资金和专业人才。没有规划的保护利用工作不仅会影响保护的效果和价值,而且会损坏文物保护单位。因此,科学合理地做好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是极有必要的。文章就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1大鹏所城开展文物保护编制工作的背景
  大鹏所城(图1)是深圳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深圳市规划局和深圳市文化局编制了《深圳市大鹏所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2004年规划”)。2006年,大鹏古城博物馆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大鹏所城保护规划》,于2007年12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以下简称“2007年规划”)。但因当时报批程序不清晰,2007年规划上报国家文物局前并未征得当地规土部门同意,国家文物局批复后再经过多次沟通市规土委和设计单位,最终2007年规划还是因“与法定图则有冲突”未能上报省政府公布实施。2014年,《广东省文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深圳市10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粤文物〔2014〕44号)以2004年规划为基础公布了大鹏所城保护“两线”,引领大鹏所城文物保护工作至今。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和深圳东进战略的推进,大鹏所城周边的基础建设活动和当地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增加,由于2004年规划、2007年规划和2014年广东省公布的保护范围划定过大,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旅游发展游客承载量远远超出预期数,保护和利用工作形成了较大的矛盾。
  同时,根据《深圳市龙岗402-03号片区〔大鹏鹏城地区〕法定图则》中对鹏飞路、鹏坝路、核电应急通道等道路红线的调整划定,原建设控制地带已不具备实际的可实施性,更不利于大鹏所城未来的发展建设。因此,在原有规划即将期满之际,为尽快解决大鹏所城保护区划、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需求,满足大鹏所城保护与利用的需求,2018年新区文物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新修订版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存在的问题
  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最关键且最需要把握好的一个问题就是合理区划,即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早期,受理论和方法的局限,大部分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区划仅仅按照自然地形边界进行粗略划分,如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粤府[1994]42号)划定省保单位大鹏所城(图2)保护范围为“东面东门地段以东墙外侧起向外延伸30米,东北面有城墙或城墙残基的,以墙基外侧为准,向外延伸10米,没有墙基的地方,以现场所立界桩为准,西南面以现有道路(包括鱼街)外侧路基为界,(上述各线均以现场所立界桩为准)”、建控地带为“从保护范围外沿起向外延伸60米(各以现场所立界桩为准)”。
  2001年大鹏所城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为“沿古城墙向外扩展50米,古城墙以东、以北以及以南地区,根据地形和规划意图,保护范围有所调整,南部保护范围一致延续到大亚湾海岸线,总面积357880.3平方米”、建控地带为“从古城保护范围界限向外扩展100米,大鹏所城东部、北部的建设控制地带根据山勢地形确定,南部根据海岸线确定,西部根据周边城市道路的红线位置确定,面积591341.7平方米”。
  有的人认为这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圈得大而全就是最好的保护,依法对范围内进行严格约束可以起最大的保护效果,然而这样给非文物本体的私有民宅带来很多困扰,当地居民生活装修改造严重受到文物行政审批制约,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美好生活发展,极其容易引发民生问题。有的人认为用“最小边界保证法”划定最有价值的文物建筑本体可以达到理想的文化传承效果,并有效降低投入保护传统村落的资金成本,有助开发利用。但是这种最小保护模式也难以成功保护好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真正价值,不仅破坏了传统村落的美观性,还破坏了整体性,容易造成文物“孤立”感。因此,为有效提升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效果,亟须科学合理规划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区划,使整个传统保护区域形成一个和谐保护利用的系统环境,即可防止它的内在联系遭到损坏,又可促使它在未来发展中能保持平衡稳定,起更好的保护效果。
  开展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工作时要重点考虑“以人民为中心”,即考虑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和整体风貌格局的统一。不仅要考虑人们生活生产发展的利益,还要考虑自然,即整体风貌保护的问题。当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环境和风貌格局也是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缺一不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有效运用整体风貌保护理念,不仅能更好地保护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还能有效改善当地人们的居住环境。   大鹏所城(图3)新版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初期提出的方向性问题有:①能否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大鹏龙岐湾海面或海底,对传说的“800米海底小长城”能否进行深入研究、纳入保护对象,进一步体现“海防”特色。
  ②要如何确定规划保护的主要对象,加强对大鹏所城传统格局的研究,补充对应的评估和保护措施,解决非文物民宅在区划范围内改造利用的困难。
  ③要给出大鹏所城视线通廊及限高控制说明,不仅要考虑从南向北看大鹏所城,而且也要考虑从大鹏所城向南看海、看山效果,以进一步联系城、海、山的格局。
  ④要切实贯彻“大鹏所城是深港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的价值判断,把年代不久但很有特色的建筑列入保护范围,保护大鹏所城的近当代历史。如城内的大鹏粮仓是新中国成立后集体经济的产物,代表了大鹏所城某个时期的历史,可在本次规划中解决大鹏粮仓这类建筑的历史价值评估和保护问题等。
  3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遵循国家文物局规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指引和审批程序。首先,在原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大鹏所城及其周边地区实地踏查勘测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对文物建筑、建筑遗址、历史格局、城外相关遗存、附属文物以及其他保护要素进行认定和评估,提出它们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梳理文物现状和管理展示利用情况,为各种专项规划安排给出科学的评估基础。其次,对大鹏所城历史文献、碑刻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规划编制参考的依据,如“重修大鹏所城碑记”“重修城隍庙乐助芳名碑”以及博物馆内刊《大鹏所城》等资料都有助于进一步认清大鹏所城海防体系、人文历史及建筑艺术等的价值,研究成果可以为规划编制提供清晰的思路。最后,对现有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认真评估,研究现下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特殊性,从大鹏所城的实际情况和保护工作需要出发,以考古调查成果充实调整保护区划“两线”的理由,结合专家调研意见,找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边界线,在规划图纸中清晰标注坐标和总面积等关键内容。既不盲目缩小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地方经济建设开发让路,又不盲目划大保护范围导致丧失可操作性,甚至带来管理上的矛盾。
  编制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并不是“闭门造车”或“纸上谈兵”可以完成的。为了使得新版保护规划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日后落地实施,新区文物部门通过组织汇报会、书面函询、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属地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交通、旅游、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大量建议和意见,耗时两年,整理反馈信息综合采纳各方的意见,再组织专家论证或预判,“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保护规划进行修改完善。主要把城外遗存、城内街巷格局等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新版规划当中,有助于恢复大鹏所城的历史体系格局和风貌环境,实现周边环境与文物相协调,更好展现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新版保護规划衔接了城市发展需求,如大鹏所城前面的鹏飞路和核电应急通道建设规划等问题,在新版保护规划的基础设施中纳入对接要求,同时还有当地给排水、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市政设施的协调,避免日后出现因各领域规划安排不协调造成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的情况。
  4新修订大鹏所城区划“两线”的主要内容
  历时两年多,新修订版《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终于获得各方认可并上报国家文物专家评审。新修订版保护规划充分将大鹏所城旅游发展需求与《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总体规划(2018-2025)》相衔接,科学优化了大鹏所城的区划“两线”。保护范围总面积为72100平方米,从大鹏所城保护的完整性、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出发,以保护大鹏所城重点保护对象为划定依据,主要包含大鹏所城21处国保本体、7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城墙及城内明清海防军事管理建筑设施等遗迹、大鹏所城的历史街巷格局;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923800平方米,考虑到大鹏所城未来活化利用以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商业发展等因素划分为一、二、三类建设控制地带。
  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以控制大鹏所城内整体风貌、严格限制相关建设行为、保护大鹏所城“背山面海”的山水体系环境和视线通廊为划定依据,主要包括大鹏所城内一般民居和街巷、南门外通海岸线的格局轴线,面积为93300平方米。二类建设控制地带在划定的一类建控地带基础上,以保护大鹏所城外文物遗存、控制大鹏所城周边环境、维护大鹏所城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兼顾未来大鹏所城两边发展需求为划定依据,面积为646000平方米。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主要为西侧用地需求,以保护大鹏所城不受社区、村庄新式建筑以及城市更新建设的影响为划定依据,面积为184800平方米。
  新修订区划的四至边界基本与原公布范围一致,东边界至东山山脊线与规划道路的连接处(距离大鹏所城东门楼约600米),南边界至海岸线,西边界至鹏飞路和鹏坝路最新道路红线,北边界距大鹏所城北门遗址约240米处,总规划面积为996200平方米。与2007年规划的区划对比,规划总面积减少97000平方米,其中保护范围减少了3869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增加了289600平方米。与2014年公布的法定“两线”对比,规划总面积增加46100平方米,其中保护范围减少了2867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增加332500平方米。
  通过邀请专家参与现场调研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方征求意见后,科学且精准地优化,新版保护规划在文物保护的管控方面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尽管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保护范围的管控面积,但却没有放宽对大鹏所城及其整体风貌的保护和管理要求,反而实现了“点、线、面”的创新保护理念。同时也给非文物本体的建筑规划提出了专业性的参考建议和发展空间,并在保护与利用大鹏所城及周边资源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方向。
  5结束语
  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保护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并使其保持发展的活力,自然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做好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调查、历史研究、问题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理念,突出“点”式文物本体、“线”性保护范围、全“面”控制建筑风貌以及相关建设活动,科学合理划定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进而寻找出最适合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社区生活、旅游发展的基础理论和管理方法,制定出真正适用的保护与发展技术路线、具体措施和建设方案,更好地体现出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资讯
  内蒙古发现一处辽金时期大型皇家寺院遗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在辽上京遗址发现一处辽金时期的大型皇家寺院遗址。这是辽上京内现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个寺院。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此次发现的皇家寺院遗址位于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的一处高地上,由门殿、前殿和后殿三个殿址组成院落,四面带有回廊,遗址保存完好。
  根据遗址考古试掘以及分析清理出来的莲花纹石柱础和磉墩等柱网结构,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一座坐西朝东的皇家寺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介绍,新发现的这处寺院遗址规模很大,仅次于辽上京宫城的面积,是辽上京内现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个寺院。
  发掘还显示,在辽代灭亡后,金代又对寺院进行了二次营建,局部有扩大的倾向。这说明该辽代皇家寺院,到金代还在沿用。
  辽上京文献记载,辽朝笃信佛教,在辽上京内有很多寺院。董新林表示,如此大规模地对辽金时期寺院进行发掘尚属首次,可为辽金时期寺院考古提供重要考古资料,为“辽上京和辽祖陵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重要考古实例。(来源:中国考古网)
其他文献
摘 要: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广东省博物馆“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览以普及艺术教育为视角,采取精简说明信息、启发性语言、多维度展示的信息传播策略,为观众打造一个教育型书画展览。从问卷调查的观众反馈结果来看,教育型展览的信息传播应注意适当取舍展览信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配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展览内容更能为普通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教育型展览;信息传播;观众反馈  2007
期刊
摘 要:13世纪,蒙古铁骑踏平欧亚大陆为元青花瓷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蒙古统治者优待工匠并设立官办手工作坊,为元青花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景德镇青白瓷及枢府瓷烧制技术的成熟为青花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保障,元代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元青花瓷等货物的生产及对外贸易,也逐渐形成了如今国内外元青花瓷的存世现状。  关键词:元青花;元青花起源;历史背景;元枢府瓷;元代交通  笔者于2012年进入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工作,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中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敦煌市博物馆陆续开展了多场馆际交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取得一定的认识,希望为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免费开放;馆际交流;实践;思考  博物馆馆际交流,就是要让沉睡和“尘封”的藏品活起来,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和教育作用,进而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在社科普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平台作用,具有资源、服务、氛围等方面的优势。文章以武平县博物馆为例,列举了社科普及工作中重要性认识不够、普及程度偏低、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陈列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社科普及需求,建设一支与社科普及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工作队伍。  关键词:博物馆;社科普及;公众;优势;对策  社科普及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宣传工作,是
期刊
摘 要:珂罗版(Collotype)是一种舶来的印刷技术,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近150年的历史变迁,这门古老的工艺在中日两国都表现出难以替代的艺术价值,成为复制重要书画作品的一种特殊方式。近年来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中日两国的珂罗版工匠们还在默默坚守和传承这门工艺,技术在发展中也有了各自的应用和转型。  关键词:珂罗版;中日两国;应用和转型  珂罗版印刷术是18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受众的更迭,数字化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运用越来越高频与广泛,在展陈方面,主要表现在展示手段的多元化与功能性的拓展。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内容及展示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信息资源的创新融合也在不断被尝试。文章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通过技术原理、创意构想、展示手段等方面,介绍分析了数字多媒体透明屏技术在实际展示中的具体应用,继
期刊
摘 要:陈子庄先生的山水画以浑然天成、清朴率真、平中求奇、显而不浅的美学特色,得到了世人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山水画作品以十足的想象力和田园气质,极大地延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文章重点从以景入画的子庄山水画、以书入画的子庄绘画风格、以情入画的子庄艺术生活三个维度来对陈子庄艺术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陈子庄;山水画;美学;艺术  陈子庄(1913—1976),重庆永川人,原名富贵,字子庄,早期作画号兰
期刊
摘 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文章介绍了展览核心内容架构及形式设计,并阐明制作该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云展览的优势,厘清中国共产党与故宫博物院的联结,特别是党对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云展览;中国共产党;故宫博物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国上
期刊
摘 要:唐家共乐园是近代岭南园林的重要代表,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文旅融合,以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为研究目标,首先阐述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分析了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措施,最后以珠海市唐家共乐园为例介绍了其实践经验与成效,以期在文旅融合视角下推进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文旅融合;历史园林;珠海市唐家共乐园  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
期刊
摘 要:科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反映儒学文化的生动教材,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文化演进、文学风尚、教育发展等息息相关,至今仍影响重大。唱经楼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科举文化遗存,是太原乃至全国重要的科举文化实物载体,见证了太原儒学的发展和文脉的延续,展现了科举建筑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科举;建筑;历史;文化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