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家共乐园是近代岭南园林的重要代表,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文旅融合,以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为研究目标,首先阐述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分析了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措施,最后以珠海市唐家共乐园为例介绍了其实践经验与成效,以期在文旅融合视角下推进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文旅融合;历史园林;珠海市唐家共乐园
  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成为普遍共识的环境下,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既是文化旅游界需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历史园林是以历史性和艺术性受到广泛关注的园艺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利用对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珠海市唐家共乐园为中心,深入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形势,在创新实践中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历史园林。
  1 文旅融合的内涵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界限或者要素领域,在彼此的交融中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文化和旅游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正如我国古代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将旅游和读书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和旅游是互为依托、密不可分的,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深度地融合是当前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现实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繁荣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旅融合是互动的要素资源整合。文化和旅游属于两种不同的要素资源,突破原有的产业界限将这两种资源进行渗透与重组,使产业的边界逐渐地模糊甚至消失,在融合中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共生共赢的局面。
  文旅融合是互补的产业价值创新。文化和旅游是两种互补的产业,在融合过程中通过重组和创新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全新的文旅产业核心价值体系,达到“1+1>2”的效果,丰富旅游的内涵,提升旅游的层次,彰显旅游的魅力,在旅游中形成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良好局面,推动文旅产业高效、高质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生活需要。
  文旅融合是认同的动态优化过程。文旅融合过程中在价值观念、体制机制、业务领域、运作方式等方面会存在矛盾与冲突,都会经历磨合、融合的过程,不断地调整优化,加强沟通理解,增强互动交流,在动态中实现平等互惠的和谐发展局面。
  文旅融合是系统的多元方式交融。文化和旅游虽然属于不同的行业,但是也存在交叉的部分,文旅融合是系统的、多方的融合,既包括思想理念、体制机制、规划技术、资源产品、产业业态、功能效用等的融合,也包括文旅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和外部跨界等的更广范围的融合。
  2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面对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文旅融合的推动力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让我们的文化遗产火起来,让历史园林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良性互动。
  2.1 深化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机制改革
  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机制现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历史园林的活化与利用依然停留在“云端”的状态,没有落到实处,在市场上也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因此,要深化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活化利用体系,规范历史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方案和标准,比如活化利用的原则、分类保护的标准等,使历史园林在保护、活化与利用方面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文化的根基更加牢固。
  2.2 加强对历史园林的活化利用
  要把历史园林的活化利用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发力点,只有深入地挖掘历史园林的文化内涵,才能做好历史园林的规划、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等,真正地利用好历史园林。在保留历史园林原始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内在文化价值的探索与挖掘,希望通过对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发展可以使其更长远地保存下去,使公众更多地参与文化的传承,获得更好的文旅体验。
  2.3 促进历史园林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为新建的文化和旅游部门更是将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展开。做好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必须要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融互通。首先,加强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为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动力。其次,能够“唤醒”更多处于“沉睡”状态的历史园林,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更加紧密的融合,在带动经济向上发展的同时,也让公众共享到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的成果。
  2.4 以创新思维推动文旅融合
  基于旅游活动自身的文化属性是客观的、独立的,创建具有特色的文旅品牌,推出多样化的、具体化的文旅产品,推进文旅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拓宽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要对消费者的心理偏好与行为偏好进行研究,利用创新赋能,将历史园林具有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消费者喜爱的旅游产品,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对消费体验需求更具个性化,文旅融合必须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的传播,严防被动灌输式的教学,在无形中用文化丰富旅游的内涵、用旅游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3 珠海市唐家共乐园的经验与做法
  唐家共乐园是著名的近代岭南园林,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鹅峰山西北麓,占地350亩(约0.23平方千米),始建于1910年,堪称见证了珠海地区乃至全中国近现代历史。共乐园从成立到今日,目睹了清朝的没落,历经了中华民国的历史,见证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奋斗,在改革开放后启动旅游发展……唐家共乐园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其园林建造也别具一格,既有东方的淡泊清幽,又有西方的优雅浪漫,还兼备寄情山水、张扬共乐的人文精神,作为历史园林具有极高的文化保护与利用价值。进入新世纪,历史文化保护越来受重视,唐家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唐家共乐园也積极投入文化旅游发展,激活文旅融合消费潜力。   3.1 增加投入修缮古建筑并活化利用
  唐家共乐园坐落于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唐家湾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众多的名人故居、古街区和古村落。2015年,高新区投入3000万元对辖区内的重要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维修后的古建筑物组织专门的部门与人员进行管理,进行综合的利用。唐家共乐园在挖掘其原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与利用,坚持保留真实性与完整性,修旧如旧,一丝不苟,在充分发挥旅游价值的同时也突出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园林的整治也参考了文物保护及园林专家的意见,使唐家共乐园成为真正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唐家共乐园经过修缮已经成为高新区居民日常休闲游玩的城市文化公园,当地居民和文物古建比邻而居一派和谐,使文化遗产真正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
  3.2 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文旅融合中也逐渐增加了科学技术的投入。唐家共乐园有唐家湾名人堂,游客通过了解有关名人的事迹可以感受共乐园的历史文化,参观珍奇植物园,感受历史园林与现代园林的交融之美,踏上观星阁,观星望月,以添情趣……唐家共乐园将每一处园内的景点和每一株植物都创建成数字园林馆,游客通过上网也可以了解到唐家共乐园的人文景色、建筑奇观,让固态的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活起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结合的有效手段,促进传统文化长期、持续地传承下去。
  3.3 强化地方风格特色
  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要尊重历史、延续文脉,保留地域文化的个性特点。在唐家共乐园的保护与利用中要融入历史人文元素,每一处景点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与风情风貌。唐家共乐园是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园林,具有私家园林和公园的双重意义。因此,唐家共乐园在进行改造时,建筑物的布局、植物的选取、基础设施的投入等都以突出岭南园林的传统风貌为原则,使游客游园之时,通过建筑、山水与花木感受到岭南园林的人文艺术之美,在诗情画意之中领悟其蕴含的哲学。在强化地方风格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唐家共乐园的保护与利用,一方面适应了居民追求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留住了历史人文,增强历史园林的原真性。
  4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也在不断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文旅融合一方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可谓是一举两得。本文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从文旅融合的基本内涵入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如何进行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并以珠海市唐家共乐园为例,对其经验与做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在文旅融合的当下,历史园林管理部门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坚持以文旅融合作为重要途径,不断进行工作理念與工作方法的革新,推进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泽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2020(10):64-65.
  [2]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0-03-24(003).
  [3]王文保.关于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9-12-06(003).
  [4]庄莹莹.浅论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融合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171-17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不同的时代,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它的变化和发展与博物馆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息息相关。展览方式的改变为博物馆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博物馆职能的发展又促使展览方式不断更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词:展览方式;博物馆职能;转变  最初的博物馆是用作收藏和保存各类艺术品,供人们祭祀和观察,这一时期的博物馆仿佛是人们心中的“象牙塔”,她的神圣让大众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直至欧洲
期刊
摘 要: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的与农业文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力开展非遗传播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用镜头、用笔墨、用声音充分展现中国非遗之美,展示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的精气神,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
期刊
摘 要: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广东省博物馆“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览以普及艺术教育为视角,采取精简说明信息、启发性语言、多维度展示的信息传播策略,为观众打造一个教育型书画展览。从问卷调查的观众反馈结果来看,教育型展览的信息传播应注意适当取舍展览信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配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展览内容更能为普通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教育型展览;信息传播;观众反馈  2007
期刊
摘 要:13世纪,蒙古铁骑踏平欧亚大陆为元青花瓷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蒙古统治者优待工匠并设立官办手工作坊,为元青花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景德镇青白瓷及枢府瓷烧制技术的成熟为青花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保障,元代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元青花瓷等货物的生产及对外贸易,也逐渐形成了如今国内外元青花瓷的存世现状。  关键词:元青花;元青花起源;历史背景;元枢府瓷;元代交通  笔者于2012年进入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工作,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中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敦煌市博物馆陆续开展了多场馆际交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取得一定的认识,希望为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免费开放;馆际交流;实践;思考  博物馆馆际交流,就是要让沉睡和“尘封”的藏品活起来,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和教育作用,进而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在社科普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平台作用,具有资源、服务、氛围等方面的优势。文章以武平县博物馆为例,列举了社科普及工作中重要性认识不够、普及程度偏低、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陈列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社科普及需求,建设一支与社科普及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工作队伍。  关键词:博物馆;社科普及;公众;优势;对策  社科普及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宣传工作,是
期刊
摘 要:珂罗版(Collotype)是一种舶来的印刷技术,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近150年的历史变迁,这门古老的工艺在中日两国都表现出难以替代的艺术价值,成为复制重要书画作品的一种特殊方式。近年来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中日两国的珂罗版工匠们还在默默坚守和传承这门工艺,技术在发展中也有了各自的应用和转型。  关键词:珂罗版;中日两国;应用和转型  珂罗版印刷术是18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受众的更迭,数字化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运用越来越高频与广泛,在展陈方面,主要表现在展示手段的多元化与功能性的拓展。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内容及展示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信息资源的创新融合也在不断被尝试。文章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通过技术原理、创意构想、展示手段等方面,介绍分析了数字多媒体透明屏技术在实际展示中的具体应用,继
期刊
摘 要:陈子庄先生的山水画以浑然天成、清朴率真、平中求奇、显而不浅的美学特色,得到了世人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山水画作品以十足的想象力和田园气质,极大地延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文章重点从以景入画的子庄山水画、以书入画的子庄绘画风格、以情入画的子庄艺术生活三个维度来对陈子庄艺术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陈子庄;山水画;美学;艺术  陈子庄(1913—1976),重庆永川人,原名富贵,字子庄,早期作画号兰
期刊
摘 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新时代·新故宫—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云展览”。文章介绍了展览核心内容架构及形式设计,并阐明制作该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云展览的优势,厘清中国共产党与故宫博物院的联结,特别是党对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云展览;中国共产党;故宫博物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国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