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轻酌一口,茶味变得比原味更厚、更醇、更香,苦涩变甘醇,薄弱味变圆润。一杯茶进口,一股甘甜味从舌面中根部,从两腮直入咽喉,再由咽喉返回至舌头中部,停留两腮、甘甜生津、持续数小时,挥之不去。
林语堂曾这样说:“从人类的文化和幸福的观点上看来,我并不觉得人类史上有一样比吸烟、饮酒、喝茶更有意义、更重要,而且对于闲暇、友谊、交际与谈话的享受更有直接贡献的发明了” 。
四月的德宏之旅便是我一次茶香和友谊的碰撞……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初到德宏,朋友就告诉我这里是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和南亚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区之一,十几年来,我踏遍了澜沧江沿岸的古茶区、古茶林,对这个世界上最早的种茶民族,始终崇敬而又迷惑。
一边是瑞丽莫里的瀑布,一边是盈江郊外的小溪,倾泻而下的霸气或是静默流淌的柔情,都以不同的姿态养育世世代代的德宏人民。上善若水,它教会我们利万物而不争。在这种环境下泡一壶清茶,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天堂。
未识茶树,先闻茶香,朋友说,那是最好的茶。这不是我久已等待的香味吗?久违了,心香的茶。
喝了好茶,决定再去探访一下古茶园。
那是一个千年的茶园,里面静谧而神奇,似乎万事都被古茶园拒之门外。据芒景寨缅寺木塔石碑的傣文记载,景迈古茶山的大片茶林是在公元696年栽种的。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不禁想,我的先人是否和我一样曾向往这片心旷神怡的仙境,是否也曾幻想过亲自来此观赏这美景。
据一位当地的茶馆的老板介绍,1994年,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来茶园考察,这里的历史与自然文化让他感叹不已。他把这儿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认为是中国的一项“国宝”。
抚摸这些古树,我不禁有些感伤,它们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似乎在诉说它们的历史,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这种寄生物因其枝条为节状带毫,故被当地人称为“螃蟹脚”。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螃蟹脚的数量已极为稀少,市场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
一位年迈的茶商拿出了他收藏的螃蟹脚与新鲜的螃蟹脚。初看之下,这螃蟹脚外形就像螃蟹的脚爪,又似蚱蜢的脚。《本草纲目》中称:“形如蚱蜢脚者佳。”陈年的螃蟹脚色泽深黄,新采摘的色泽青绿,闻之有浓烈的菌藻味跟茶香味。
茶商的伙计取螃蟹脚1~2克,放入薄瓷盖碗中,用开水冲泡。像冲泡普洱茶一样,先是“洗茶”,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其中还略有些腥味。第二道才开始让我们饮用,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果然正宗。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延长冲泡时间,一直到20道以上,味道才慢慢淡下来,但是那种余香仍在舌尖与喉咙游荡。这时,茶商取出剩下的螃蟹脚叫我们细嚼吃掉,笑着说:“扔掉这螃蟹脚可是要被笑话的,因为这吃掉的步骤也是一种品味。”
接下来,伙计又泡上一壶普洱茶,放进少许螃蟹脚!茶商特意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放多,否则会夺普洱茶它原本的香味。我轻酌一口,茶味变得比原味更厚、更醇、更香,苦涩变甘醇、薄弱味变圆润。一杯茶进口,一股甘甜味从舌面中根部,从两腮直入咽喉,再由咽喉返回至舌头中部,停留两腮、甘甜生津、持续数小时,挥之不去。
饮过香茶,经友人带路,我们进入布朗寨。刚刚下过雨的道路有些泥泞,呼吸着面前清爽又略带些雨后青草味道的空气,山寨就在前方。沿路的山坡层层叠叠地种植着台地茶,而我的眼睛更在四周的山林里面搜寻,想要知道闻名的乔木古茶树的藏身之处。不久,一片独具布朗族建筑气概的竹楼就若隐若现在竹林后面了。
布郎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此寨子四围葱葱绿绿,被几千亩阔叶林和竹林护拥着。寨子里每个见到我们的人都面露微笑,她们的善良与好客让我感觉到温暖与平静。
云南人常说“濮人种茶”,而“濮人”就是古时人们对布朗族的称号。这里的古茶园分布在寨子四周的树林里,每家每户几乎都以茶为生。友人带我顺着村边的一条小路向下走,原来,村子旁边百余米的林中,藏着一棵百年以上历史的古茶树。这棵古茶树看起来有五六米高,枝叶强大,四周还有几棵稍微矮一些的茶树。它们都是布朗族的祖先种植的,千百年来在其他参天大树的树荫下发展与生存。
傍晚,友人请我去家里吃饭,特意给我煮了一壶香茶。那种茶第一口喝下去感受有些苦涩,稍过一会儿,便感受嘴里很长时间都存留着甜甜的味道。友人告诉我,这种茶是将鲜嫩的茶芽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晒干后就煮开喝的,它们可以说是云南最早的普洱茶。此茶如此新鲜,我不由得想多喝几杯,唯恐在以后的日子品尝不到如此香甜的茶。
此行德宏,将我重置于宁静幽雅、充溢茶香之所。我多想留在此处,寻觅一处古树,摘取新鲜的茶品,品味德宏的人生。若能如愿,此生足矣。
林语堂曾这样说:“从人类的文化和幸福的观点上看来,我并不觉得人类史上有一样比吸烟、饮酒、喝茶更有意义、更重要,而且对于闲暇、友谊、交际与谈话的享受更有直接贡献的发明了” 。
四月的德宏之旅便是我一次茶香和友谊的碰撞……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初到德宏,朋友就告诉我这里是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和南亚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区之一,十几年来,我踏遍了澜沧江沿岸的古茶区、古茶林,对这个世界上最早的种茶民族,始终崇敬而又迷惑。
一边是瑞丽莫里的瀑布,一边是盈江郊外的小溪,倾泻而下的霸气或是静默流淌的柔情,都以不同的姿态养育世世代代的德宏人民。上善若水,它教会我们利万物而不争。在这种环境下泡一壶清茶,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天堂。
未识茶树,先闻茶香,朋友说,那是最好的茶。这不是我久已等待的香味吗?久违了,心香的茶。
喝了好茶,决定再去探访一下古茶园。
那是一个千年的茶园,里面静谧而神奇,似乎万事都被古茶园拒之门外。据芒景寨缅寺木塔石碑的傣文记载,景迈古茶山的大片茶林是在公元696年栽种的。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不禁想,我的先人是否和我一样曾向往这片心旷神怡的仙境,是否也曾幻想过亲自来此观赏这美景。
据一位当地的茶馆的老板介绍,1994年,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来茶园考察,这里的历史与自然文化让他感叹不已。他把这儿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认为是中国的一项“国宝”。
抚摸这些古树,我不禁有些感伤,它们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似乎在诉说它们的历史,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这种寄生物因其枝条为节状带毫,故被当地人称为“螃蟹脚”。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螃蟹脚的数量已极为稀少,市场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
一位年迈的茶商拿出了他收藏的螃蟹脚与新鲜的螃蟹脚。初看之下,这螃蟹脚外形就像螃蟹的脚爪,又似蚱蜢的脚。《本草纲目》中称:“形如蚱蜢脚者佳。”陈年的螃蟹脚色泽深黄,新采摘的色泽青绿,闻之有浓烈的菌藻味跟茶香味。
茶商的伙计取螃蟹脚1~2克,放入薄瓷盖碗中,用开水冲泡。像冲泡普洱茶一样,先是“洗茶”,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其中还略有些腥味。第二道才开始让我们饮用,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果然正宗。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延长冲泡时间,一直到20道以上,味道才慢慢淡下来,但是那种余香仍在舌尖与喉咙游荡。这时,茶商取出剩下的螃蟹脚叫我们细嚼吃掉,笑着说:“扔掉这螃蟹脚可是要被笑话的,因为这吃掉的步骤也是一种品味。”
接下来,伙计又泡上一壶普洱茶,放进少许螃蟹脚!茶商特意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放多,否则会夺普洱茶它原本的香味。我轻酌一口,茶味变得比原味更厚、更醇、更香,苦涩变甘醇、薄弱味变圆润。一杯茶进口,一股甘甜味从舌面中根部,从两腮直入咽喉,再由咽喉返回至舌头中部,停留两腮、甘甜生津、持续数小时,挥之不去。
饮过香茶,经友人带路,我们进入布朗寨。刚刚下过雨的道路有些泥泞,呼吸着面前清爽又略带些雨后青草味道的空气,山寨就在前方。沿路的山坡层层叠叠地种植着台地茶,而我的眼睛更在四周的山林里面搜寻,想要知道闻名的乔木古茶树的藏身之处。不久,一片独具布朗族建筑气概的竹楼就若隐若现在竹林后面了。
布郎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此寨子四围葱葱绿绿,被几千亩阔叶林和竹林护拥着。寨子里每个见到我们的人都面露微笑,她们的善良与好客让我感觉到温暖与平静。
云南人常说“濮人种茶”,而“濮人”就是古时人们对布朗族的称号。这里的古茶园分布在寨子四周的树林里,每家每户几乎都以茶为生。友人带我顺着村边的一条小路向下走,原来,村子旁边百余米的林中,藏着一棵百年以上历史的古茶树。这棵古茶树看起来有五六米高,枝叶强大,四周还有几棵稍微矮一些的茶树。它们都是布朗族的祖先种植的,千百年来在其他参天大树的树荫下发展与生存。
傍晚,友人请我去家里吃饭,特意给我煮了一壶香茶。那种茶第一口喝下去感受有些苦涩,稍过一会儿,便感受嘴里很长时间都存留着甜甜的味道。友人告诉我,这种茶是将鲜嫩的茶芽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晒干后就煮开喝的,它们可以说是云南最早的普洱茶。此茶如此新鲜,我不由得想多喝几杯,唯恐在以后的日子品尝不到如此香甜的茶。
此行德宏,将我重置于宁静幽雅、充溢茶香之所。我多想留在此处,寻觅一处古树,摘取新鲜的茶品,品味德宏的人生。若能如愿,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