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政治课“活讲”的分寸点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课讲课,不讲不成课。政治课当然不讲不行。然而目前政治课仍盛行的是,教师不管知识的重点非重点,不管学生读不读课本、能懂与不懂,单方面一讲到底,讲得劲头十足,讲得淋漓尽致,以致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讲堂,成了一言堂,学生几乎成了单纯的洗耳恭听者,成了知识的被动吸收者。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到了以讲代读、以讲代思、恋讲崇讲的地步,似乎自己少讲就上不了课。讲风盛行,挤掉了学生阅读、思考、联想、交流的时间与机会,学生可能有的思维交锋、观点碰撞、学法交流被教师的讲功、讲劲压挤得不见了踪影,他们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被无形弱化了,依赖性增强了。一言堂不好,教师如何调控课堂的读、思、讲与悟的流程,把握“活讲”的分寸感呢?
  
  一、课堂的目标与要求,指示性讲
  
  无论是新课、复习课还是练习讲评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此学生在上课时是难以掌握的,所以,课堂的目标、要求教师是不能缺讲、漏讲的,否则课堂会失去目标控制。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研究框题与节题同课题的关系的基础上,由教师点明本节课的目标与要求。如“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一框,教师应鼓励并提示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框题,用思维这个显微镜透视本框题中隐含哪些新、旧信息点?学生经过思索与查询后,发现旧的信息点有: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和作用,新信息点有:群众的基本含义、群众在实践中的地位和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些问题被挖掘出来后,教师就顺势挑明:本框题就是要在了解群众含义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与把握群众的地位与作用,要看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再大也离不开群众的实践,特别要学会树立群众的观点,走群众路线。进而再引导学生把刚刚明确了的重点与节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联系起来推敲,向学生发问:成才成器能不能忽视知识?要成才单有知识行不行?在学生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明:要成才、成大才除了要善于学习知识、尊重知识外,还必须特别重视群众的实践,与群众相结合,凡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否则离开了群众,就容易变成纸上谈兵的孤家寡人甚至书呆子。这样,一节课的目标与要求就在师生的双边互动中被明确定位下来。对课堂的目标与要求,教师要义不容辞、言简意赅地给予学生提示,这样课堂才会容易避免无的放矢,真正成为思维的聚焦场和碰撞场。
  
  二、课堂的难点与重点,点拨式讲
  
  容易的问题当然要留给学生讲。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无非是概念、关系、观点和原理,所提出的问题无非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类。一些普通概念和一般观点基本上是“是什么的”问题,在课本中有黑体字显现,完全可由学生自己来找来讲,让他们先去感觉、先去言说。但教师不有所点拨,知识生发过程的内涵与内在逻辑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淡化。如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群众的基本含义时,教师就不能到此为止,还要挖掘思维的内在性,继续给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人包括我们在内都可称为群众?粗心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表示肯定,而细心的学生会对照刚刚看过的含义,思索后发现:如果所有人都可称为群众,那所有的人都是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这不符合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事实啊!这时让细心的同学与粗心的同学进行辩论,从而引起全班同学共同关注作为群众意义的人们,一定是“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这一含义。接着又提醒学生:对社会历史引推动作用的体力劳动者可以称为群众,但对社会历史同样也起推动作用的脑力劳动者能不能也称为群众?教师的提醒让学生们又深入到群众含义的内涵中。在这样几个来回的读、思、讲、问的交互中,群众这个简单的概念就被学生解码并重新编码,自动地存入脑中了。教师的这种点拨式的讲是不能缺少的,它起到了以问促思、以问促讲的作用,突显了对知识的内在含义的透视。
  难点、重点问题当然教师更要讲,但教师也不能自个儿来串讲,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先讲,不提倡依样画葫芦地照本讲,全评学生在辨析与讲解过程中可能有的过头话、题外话。这样教师接下来的点拨才会在师生平等、友好的探讨中起纠错与训练思维的作用。对“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个难点,学生中有人理解为:文学、艺术、绘画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显然理解得有些粗陋,如果教师避开不讲,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简单化、片面化。教师应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里的“人民群众”主要是指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或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学生在推敲课本的相应段落后发现,这里的人民群众是特指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的体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学生就出现了一个理解不了的难点:脑力劳动者直接创造精神财富可以理解,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者怎么可以说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呢?这时,教师暂且抛开主题,问学生《血染的风采》这首歌中怎么理解妻子与丈夫唱的“军功章里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明明是驻守边疆的丈夫立功得到了军功章,怎么这个军功章的获得有一半功劳是妻子的呢?学生们在教师的这一好像节外生枝的问题中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在一阵争执后,有同学意会地说,如绿叶、红花、树根和树枝的共同作用才会有果实结成一样,一个家庭,夫妻既分工又合作,家庭的成果、荣誉,当然是大家的功劳,不能仅归功于一方。这个时候,教师可利用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点拨:为何不可用这种思维来理解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的作用呢?在学生得法并开始会意时,教师再进行点拨:体力劳动者在闲暇时直接创造了一些精神财富,对精神财富有直接贡献;体力劳动者提供了脑力劳动者专心从事精神财富创造必备的生活资料与创作精神产品必需的素材和养料,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精神财富就不是脑力劳动者单独能创造的,而是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人民群众的劳动是社会财富之父!难点被解开了,学生有豁然开朗、心有所悟的欣喜。这个难点的破解,教师就学生的疑难点提供了破解的例证和思维方法,少了单独串讲的强词夺理、以势压人,课堂的思维交锋、感情抒发也融合在师生对质、举证、辩驳的互动中,教师点拨式的讲起了商量、校正的作用,这是学生或教师单方面讲所达不到的境界。
  
  三、课本中的感情性词语,熏染式讲
  
  政治课本没有语文课文里形象动情的话语,可它的感情是掩藏在朴素的文句中的,容易被人忽视。因此,教师
  要瞄准课本的感情点,启发、升华学生的情感,发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魅力。这需要教师把握添火加料、适时升华的时机。如在进行“群众是实践主体”的小结时,教师问学生:创造者的反义词是什么?创造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这一问一答的互动,学生意会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判断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与赞扬。教师接着又提问:历史与现实中肯定、赞扬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呢?学生七嘴八舌陆续道出了脑中存有的话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意不可违”、“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人民万岁”……课将要结束了,可还有一些开了窍的学生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边思索边发问:人民这么伟大,是不是可以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杰出人物的作用是不是不重要呢?教师接过话头回应道:社会发展是由规律决定的,杰出人物再有本事再能干,离开了人民群众都将变成光杆司令、孤家寡人,他们不能左右历史的总趋势,但他们可以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对社会的进程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肯定人民群众的作用与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的辩证唯物的重要观点。夸大个人的作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致命错误。最后,教师布置学生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品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情怀与境界。学生们情绪高涨。这里的熏染不是自作多情,而是有课本情感点作为依据的,同时又弹性地向学生的生活自然延伸,让古今情、学生情交汇在课堂,起到真情动人、深情感人的效应。
  这里的“活讲”的分寸主要指教师锁定教学目标,以多种灵活的开讲方式扣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激活学生读、思、讲、悟的流程,达到以理服人、以法赠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把枯燥、冷漠的一言堂转变成智慧与情趣时时闪现的群言堂。
其他文献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是我国新世纪以来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覆盖面广、影响面大的重点工程,工程的实施对提高中国农村的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构建终生学习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西部广大的贫困农村地区来讲,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自身的教育和信息化水平是难以实现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条件之下,培养自己的在职教师才是一条可行之路,因而教师的培训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难以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及优化策略。    一、师生人际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
期刊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双语数学学习中的发展非常不平衡。那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数学成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改进呢?    一、原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当今世界,数学在人类形成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然而很多学生虽然很想
期刊
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和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一所所寄宿制学校相应诞生。这样,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上。  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早已成为众多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呼吁。而自立能力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一个健全的人所必
期刊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伴随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奏响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序曲。此次新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了时代所特有的脉动,体现着新的走向。  “新课改来了,面对新课程,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新课程改革试验和大批即将面临新课程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困惑和呼声,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与困惑,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从理论上而
期刊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的题材广泛、新颖,其中包括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为一体。由于学生的时间、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在限时阅读中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对提高阅读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影响着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力大于语言知识,其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的障碍。因此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版本教材的选择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话题。教材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笔者以为,我们所选用的河北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英语教材(《Learning English》)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冀教版英语教材编写适合学生,符合教学要求。知识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取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呈现手法,表现形式灵活多
期刊
常规管理是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办法和措施,转化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优良传统,使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一、常规管理的特征    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反映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由于常规管理需要相对稳定的学校环境才能形成,因而常规管理具有稳定性;其次,常规管理又不
期刊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大纲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并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范读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
期刊
在学过中学物理浮力知识以后,经常会遇到问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同学们多是死记硬背答案。如果题目改头换面,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此类问题深层次的物理原理,导致无所适从。本人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这种题目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现撰写成文,与广大教师和同学分享。  例1:如图1甲所示,用细绳把一个铁球和木块连在一起,静止时木块有一部分露出水面,且铁块没有接触到容器底部。问:当细绳突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