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胜作一书生。”作文训练与指导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13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_______(文体)
  写作指导
  本题取义于杨炯的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体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切希望。这个题材,古人称为胸怀壮志,现在叫做职业规划,可以联想到马克思的名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但本题又绝对不可写成我的理想。因为题目中的“胜”字要求填入的职业与书生比较争胜,本文必须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不仅不可抛开书生谈某职业的好处,还要善于利用书生的某项弱点来衬托填入职业的优势。引导语最后说“又对未来的人生作怎样的取舍呢”,用“取舍”而不用“规划”,也是强调比较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所以,本题作文切题的要害,不在于大力宣扬所填职业的高尚,而在于比较所填职业与书生的核心特征;本题作文立意的高低,不在于填入的职业是否高雅、高尚,而在于所选定的优劣判断标准的高低。
  那么,如何选择比较高的优劣判断标准呢?如果仅从职业与自身个性的切合、职业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出发,文章就局限在小我中,难免陷入功利比较。而且行行出状元,评论行业高下,难免以此之长,攻彼之短。同学们毕竟对各行各业不太熟悉,实写某一行业也较困难。杨炯喊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是一种直接的现实选择,而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期待和向往。所以引导语中暗示了书生和百夫长的核心矛盾:书生属于安逸的现实,百夫长则属于充满无限挑战的未来。这里的“胜”,对于现阶段教育制度下只有高考一途的同学们而言,就是“胜”在一种无限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横线中填入的职业不仅可写其实际职能,更要写出其代表的一种精神活力,带有青春的浪漫色彩。
  另外还要注意,“一书生”的“一”带有轻蔑意,固然要写出“书生”的短处,但横线中所填职业本身又不能太过辉煌,因为前有“宁”字,是宁可、宁愿的意思。所以本题还是在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些不起眼职业的存在价值和其对于自我实现的意义。正因其职业低微,更显出其所代表的人生姿态的可贵。
  这里有一个技巧,同一种职业,可以通过名称的改换,达到放低所选职业姿态的目的,比如同样是赞美老师的教书育人,用“教书匠”就比用“授业师”好,同样是表达“武胜于文”的主题,用“扫地僧”(金庸小说人物,从名称到人生经历都显低调)就比用“黄飞鸿”好。
  选定某一职业后,就要确定比较的要点。一篇800字的文章要点不必多也不能多,多则难以深入。只需抓住所选职业胜过书生的一个核心要点,可通过多种论证方式把两种职业在这点上的差别、差别产生的原因和所选职业的优势等问题谈清楚,但笔墨不必太多,文章的重点应该是挖掘职业背后的精神状态和人格理想的不同。
  关于书生的定义,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一切受过教育的人都可成为书生,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释义“读书人”。稍缩小则可限定为知识分子、学生,或者以书为生,即脑力劳动者。究竟选取哪一种定义,要看横线处填入的职业与哪一类的书生形成对立。也可以说,在本题中,书生的定义是言之成理即可的,是为衬托出所填职业的光辉而存在的。写清楚了书生的弱点,也就确立了所填职业的优势方面。所以,选取比较要点时,可以把书生的缺点作为思考的起点。下举数例说明:
  角度一:书生往往被认为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现代汉语词典》有“书生气”词条,解释为“指某些知识分子只注重书本,不关心生活中其他事物的习气”。那么可以以“宁为铺路石,胜做一书生”“宁为苦行僧,胜作一书生”为题,写出实践的重要性。
  角度二:书生往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形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宁为客行人,胜作一书生”等为题,写实践出真知,也是易操作的立意。当然,相对于写实地考察而获得知识而言,写领略世态民情而获得心灵的成长立意就更高。
  角度三:书生可以限定为那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禄蠹,视读书为敲门砖,而违背了求知的真意。可以借本题表达自己对知识纯粹的追求。
  角度四:书生由于以书为生,不善与人打交道,所以常常不得志,有些则怨天尤人,自命清高。如何走出书斋,投身社会,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角度五:有的书生满口仁义道德,事到临头又往往怯懦退缩,甚至虚伪自私。所以明代曹学佺有诗云“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而张溥《五人墓碑记》则赞扬“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是一个深刻的讨论角度。
  遗憾的是,在很多同学眼里,书生的缺点就是苦。所以文章多以“宁为山中客”“宁为逍遥人”,甚至“宁为一尾鱼”“宁为月下花”等为题,内容无非叙述读书之苦,畅想抛开书本的生活。虽不乏对当今教育制度的批判,但因所填之物均超脱实际,这种批判就成了逃避现实,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当然,本题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如果感慨书生的穷酸落魄,自道出“宁为高富帅,胜作一书生”“宁为官二代,胜作一书生”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之语,则文品不高。但可把这些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来揭露,批判一种扭曲的价值观,重新为“书生”正名,批判造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社会现状,呼吁社会关注“书生”的价值,呼吁广大学子能永远保持“书生意气”……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一、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数和形的相互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过程的目的.集合中常用的方法是数轴法和Venn图法.  1. 数轴法  【例1】 已知集合A=x-2≤
期刊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设全集U={1,2,3,4,5},集合M={1,2},N={2,4},则    4. 一个盒子中装有大小相同的5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如下5个定义域为R的函数:f1(x)=x,f2(x)=x2,f3(x)=x3,f4(x)=|sinx|,f5(x)=cos x.现从盒子中随机取出2张卡片,将卡片上的两个函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函数,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千年前的五月一日——“景星”高照  方励之  公元1006年5月1日凌晨,在南向天空,突然出现一颗客星。愈来愈亮,可与半个月亮相比。三个月后变暗。但肉眼仍可辨识。数年后才从视野中消失。现在知道,这个异象是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的最亮的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是星体临终前的回光返照。而研究历史超新星爆发的第一个关键,是寻找到它的遗迹。在世界各地的历史纪录中,
期刊
推荐人语  我们往往记住那些光辉的名字,忘记了人性的本真其实存在于那些平凡的个体,而英雄豪杰反而因不断传说而使其人格有太多理想化和平面化,纯粹得遥不可及。平凡或真实的个体,因为距离我们近,我们更容易发现他们多面的性格,也就更容易发现自己。俯身接近他们吧,再平凡的人也有他的坚守和光荣。纵然低微如“犀利哥”,也有他的高贵,因为他承担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独有的忧伤。  推荐阅读一  卖汽水的人  周作人  
期刊
1. 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Sn为其前n项和,对于任意n∈N*,总有an,Sn,a2n成等差数列.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且bn=lnnxa2n,求证:对任意实数x∈(1,e]和任意正整数n,总有Tn0,函数f(x)=x3+3a4x,|x|≥a2,  494a2x,|x|    (1) 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
期刊
【考点分析】  压缩语段,正如去除山上的杂草甚至树木、泥土,直至露出嶙峋的山骨;扩展语句,就像给山石填上泥土,种上树木、花草。又如胖人想要瘦身,瘦人想要增肥,但是不管是瘦身还是增肥,都非一夕之功。但是,同学们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训练中,一定要做到“瘦身增肥,随意而为”。  【知识汇总】  扩展语句: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表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
期刊
【考点分析】  近几年江苏高考对这一考点的命题,呈现下列特点:  1. 力求创新,综合考查。在题型上,对于该考点,江苏卷历年来都回避固定单一考查的形式,不断变化题型,保持创新的动力,综合各考点进行考查,设题非常灵活。如2011年第4题第(2)问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6个小点,体现出极高的综合性。  2. 设置情境,关注生活。在内容上,往往提供一个话题情境,情境多为社会
期刊
试题回眸  例1 (2011·江苏卷)(原文略)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2)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3)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例2 (2012·江苏卷)(原文略)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
期刊
典型例题  (2004·江苏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 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
期刊
一、 集合  纵览各种有关集合的新题,大致可分三类:(一) 集合概念的理解与证明;(二) 集合语言的理解与转化;(三) 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  (一) 集合概念的理解与证明  【例1】 设M={x|f(x)=x},  N=xff(x)=x.  (1) 求证:MN.  (2) 当f(x)为单调递增函数时,是否有M=N?证明之.  点评 这类问题的创新点在于其抽象,给人感觉陌生而新鲜.但究其本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