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研究背景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如今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活动层出不穷。但透过热闹的课堂表象,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学生课内的产出往往是浮于表面的理解,缺乏系统化深入性的指导。
通过笔者在北大附中多年实施原著阅读教学的经验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困难集中在两类,阅读知识能力问题和阅读条件问题。一是学生缺乏阅读语言知识技能,对阅读题目停留在浅层的理解层面;又或是缺乏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始阅读。另外,学生反应没有时间阅读,缺少阅读材料或材料乏味。为此,我校开展了通过文学原著阅读发展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形成了我校重要的校本课程S(Strategy)—R(Reading)—S(Share)阅读课程三部曲课程(以下简称 “SRS”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能力,提升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核心素养的各个层面上获取文化知识,提升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Hedge, 2000)。
二、SRS阅读课程
1.意义解读:SRS是自主创新的阅读课程三部曲:Strategy – Response – Share三部曲(圖1),其中S (Strategy) 为针对学生的策略指导,由教师在课堂上实施;R (Response) 为学生自行阅读后的思考反馈,由学生课后完成;S (Share)。
为深入讨论分析小说后的报告,以组为单位课上分享。这一课内外相结合、立体的课程实施方式,与英语学科要从学科知识文本课程转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课程(王蔷 2017)的理念相吻合。通过学生自主把控阅读速度与深度,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间的讨论,旨在通过不断完善该课程结构和评价标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2.课程价值。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有两大要素——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其中阅读能力包含解码能力、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而阅读品格更关注学生个体化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王蔷,2017)。从起始阶段进行的英语原版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最终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当中学生面对文字生疏、文化差异大的原版材料时,教师通过怎样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开始阅读并快速且最大限度地理解文本,分析思考,并讨论分享,从而提升语言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SRS阅读课程以精选的原版材料作为输入的主材料,通过阅读策略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速度,促进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的反馈促进学生对小说文化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意义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语言的“整进整出”在细致的剖析中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三部曲层层进阶,又环环相扣,就像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滋养培育着”阅读素养。
三、课程总体介绍
SRS阅读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初一年级的阅读策略分项教学(Reading Strategy)和初二年级的英语原版小说阅读及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Reading Response and Reading Sharing)。具体课程形式、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如表1所示。
四、课程实施
1.Strategy:阅读策略课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教师不能为策略而策略,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王蔷,2017)。初一年级的阅读策略教学作为SRS阅读课程的第一阶段,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策略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品格(王蔷、陈则航,2016),为第二第三阶段的原版小说做好铺垫。
策略教学的基本流程是以教师介绍和示范为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互动完成阅读任务,最后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学习(见图1)。本课程所教授的20个阅读策略是初中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国内外研究中证明是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得到显著提升效果的(张军,2008),包括阅读前策略5项,阅读中策略11项,阅读后策略4项。每次课程重点关注1-3个相关策略,以丰富有趣的阅读材料为依托,融合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通过对素材内容的提取、整合、内化、分析比较、批判和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王蔷,2017)。
2.Response: 阅读反馈的设计。初二,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心转到了以提升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原版小说的阅读阶段。我们选取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的、阅读能力(Reader Ability)与文章难易度(Text Readability)恰当的获奖经典儿童文学。已实践过的原版小说有Number the Stars(Lexile 670), Frindle (Lexile 830) 和Tuck Everlasting(Lexile 770)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Lexile 780)。
阅读教学不仅要提升语言能力,更要贯穿思维品质的培养(王蔷、陈则航,2016)。我们设置了以下四类问题能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的问题。
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即信息性问题。
(1) What did you read about this week? Be as specific as possible.
(2) What happened to the main character this week?
设计意图:这些事实性问题,用于检测学生对于文本大意的了解,为后续的逻辑思考,分析判断打好基础。
2.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即非信息性问题,指开放性问题,需要逻辑分析或想象(胡清球等,2004)。 例如:在设计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时代广场的蟋蟀。
(Lexile 780)这本书的Reading Response (Chapter 12-15)中,有如下几个问题。
(1)The role of mus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Give supporting details.
(2)Analy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s. Choose 2 out of the following 4 pairs.
Chester $ Tucker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如今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活动层出不穷。但透过热闹的课堂表象,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学生课内的产出往往是浮于表面的理解,缺乏系统化深入性的指导。
通过笔者在北大附中多年实施原著阅读教学的经验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困难集中在两类,阅读知识能力问题和阅读条件问题。一是学生缺乏阅读语言知识技能,对阅读题目停留在浅层的理解层面;又或是缺乏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始阅读。另外,学生反应没有时间阅读,缺少阅读材料或材料乏味。为此,我校开展了通过文学原著阅读发展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形成了我校重要的校本课程S(Strategy)—R(Reading)—S(Share)阅读课程三部曲课程(以下简称 “SRS”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能力,提升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核心素养的各个层面上获取文化知识,提升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Hedge, 2000)。
二、SRS阅读课程
1.意义解读:SRS是自主创新的阅读课程三部曲:Strategy – Response – Share三部曲(圖1),其中S (Strategy) 为针对学生的策略指导,由教师在课堂上实施;R (Response) 为学生自行阅读后的思考反馈,由学生课后完成;S (Share)。
为深入讨论分析小说后的报告,以组为单位课上分享。这一课内外相结合、立体的课程实施方式,与英语学科要从学科知识文本课程转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课程(王蔷 2017)的理念相吻合。通过学生自主把控阅读速度与深度,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间的讨论,旨在通过不断完善该课程结构和评价标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2.课程价值。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有两大要素——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其中阅读能力包含解码能力、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而阅读品格更关注学生个体化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王蔷,2017)。从起始阶段进行的英语原版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最终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当中学生面对文字生疏、文化差异大的原版材料时,教师通过怎样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开始阅读并快速且最大限度地理解文本,分析思考,并讨论分享,从而提升语言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SRS阅读课程以精选的原版材料作为输入的主材料,通过阅读策略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速度,促进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的反馈促进学生对小说文化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意义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语言的“整进整出”在细致的剖析中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三部曲层层进阶,又环环相扣,就像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滋养培育着”阅读素养。
三、课程总体介绍
SRS阅读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初一年级的阅读策略分项教学(Reading Strategy)和初二年级的英语原版小说阅读及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Reading Response and Reading Sharing)。具体课程形式、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如表1所示。
四、课程实施
1.Strategy:阅读策略课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教师不能为策略而策略,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王蔷,2017)。初一年级的阅读策略教学作为SRS阅读课程的第一阶段,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策略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品格(王蔷、陈则航,2016),为第二第三阶段的原版小说做好铺垫。
策略教学的基本流程是以教师介绍和示范为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互动完成阅读任务,最后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学习(见图1)。本课程所教授的20个阅读策略是初中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国内外研究中证明是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得到显著提升效果的(张军,2008),包括阅读前策略5项,阅读中策略11项,阅读后策略4项。每次课程重点关注1-3个相关策略,以丰富有趣的阅读材料为依托,融合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通过对素材内容的提取、整合、内化、分析比较、批判和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王蔷,2017)。
2.Response: 阅读反馈的设计。初二,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心转到了以提升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原版小说的阅读阶段。我们选取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的、阅读能力(Reader Ability)与文章难易度(Text Readability)恰当的获奖经典儿童文学。已实践过的原版小说有Number the Stars(Lexile 670), Frindle (Lexile 830) 和Tuck Everlasting(Lexile 770)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Lexile 780)。
阅读教学不仅要提升语言能力,更要贯穿思维品质的培养(王蔷、陈则航,2016)。我们设置了以下四类问题能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的问题。
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即信息性问题。
(1) What did you read about this week? Be as specific as possible.
(2) What happened to the main character this week?
设计意图:这些事实性问题,用于检测学生对于文本大意的了解,为后续的逻辑思考,分析判断打好基础。
2.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即非信息性问题,指开放性问题,需要逻辑分析或想象(胡清球等,2004)。 例如:在设计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时代广场的蟋蟀。
(Lexile 780)这本书的Reading Response (Chapter 12-15)中,有如下几个问题。
(1)The role of mus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Give supporting details.
(2)Analy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s. Choose 2 out of the following 4 pairs.
Chester $ Tu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