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轴对称”模型巧解疑难问题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八年级一次期末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如图,A(1,-3)、B(5,-1)分别为两个仓库,X轴为一条铁路,在铁路线上选一点Q建车站,从车站到两个仓库修建两条笔直的公路,问车站建在何处才能使修路的费用最少?(画出点Q的位置,并写出点Q的坐标)。
  这是一道有关轴对称和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它是在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8页第9题的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知识一编写出来的。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普遍不会做。学生无从下手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好数学模型,缺少转化思想,缺乏联想。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苏科版八(上)数学第38页第9题: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同侧,点B′是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B′交L于点P
  (1)AB′与AP+PB相等吗?为什么?
  (2)在L上再取一点Q,并连接AQ和QB,比较AQ+QB
  与AP+P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这道习题源于古希腊著名的“饮马问题”,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生出现的解题障碍充分说明,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习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反思、概括、归纳总结,对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联想、延拓,从中发现一些成果,得出新的结论,再用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对实际研究对象进行近似刻画,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最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它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解完八(上)数学第38页第9题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利用轴对称可在直线L上找到唯一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了一种“轴对称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的模型(以下称为“轴对称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即把生活中的一些背景不同的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某一种数学模型,从而能够用同一种方法或同一思路去解决一类问题,取得“多题一解”效应,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如上述期末试题,本题要求“修路的费用最少”可理解为“所修公路的总长最小”,进一步转化为在x轴上找点Q,使点Q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再联想到用轴对称可解决此类问题,这样就完全化归为上述的“轴对称模型”,顺利解决问题了。
  
  在初中数学中,能够用“轴对称模型”来解决的问题很多,例如:
  例1:如图,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
  分析:本题是一道纯几何题,乍一看不知从何处入手,但结论是有关“两条线段长度和最小”的问题,若能及时联想到上面的“轴对称模型”,便能很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先作出点D关于AB的对称点D′并连接DE、DE,则有ED′=ED,这样EC+ED=EC+ED′,在△ECD′中有EC+ED′>CD′;故有EC+ED≥CD′(当点E移动到点E时等号成立),即CD的长就是EG+ED的最小值,下面只要求出CD的长即可。连接DB,由轴对称性质可知DZ=DB=1、∠ABD′=∠ABC=450,这样在Rt△CBD中,CB=2,DB=1,由勾股定理求得CD′=根号5,因此EC+ED的最小值是根号5。
  例2:如图1,在圆柱形玻璃杯的外侧有一只蚂蚁从A点到杯内B点去吃蜜糖,已知从A点沿母线到杯口C的距离为5cm,B点沿母线到杯口D的距离为3cm,C、D两点之间的杯口弧线长为6cm。如果蚂蚁想尽快吃到蜜糖,问蚂蚁爬行的路线是多长?
  分析:本题中蚂蚁想尽快吃到蜜糖,它爬行的路线就要最短。若把圆柱形玻璃杯的侧面看成是展开的一个平面图形(如图2),把A、B看成直线CD同侧的两点。因为蚂蚁从杯子的外侧到内侧必经过杯口的边缘CD,即要在直线CD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这样问题又转化为“轴对称模型”,作出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A′,连接A′B交CD于点P,连接PA,则点P为所求的点。折线APB就是蚂蚁要爬行的路线(AP段在杯子外侧,PB段在杯子内侧),PA+PB的长为所求的最短路线的长。
  由于PA=PA′,所以PA+PB=PA′+PB=A′B。过点B作BE⊥AA′于点E,则BE=CD=6cm,CE=BD=3cm,又有A′c=AC=5cm,所以A′E=A′C+CE=8cm,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10cm。即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10cm。
  例3已知点A(1,6)、点B(6,4),在x轴和y轴上各找一点c、D,使四边形AD-CB的周长最短。
  
  分析:四边形ADCB的边AB的长一定,只要AD+Dc+CB的值最小,四边形AD-CB的周长就最短。根据“轴对称模型”,作出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作出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再连接AB/分别交x、y轴于点C、D,由已知得A′(-1,6)、B′(6,-4),进一步可求得直线AB/的关系式是:y=-x+,
  从而可求得c、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G(16/5,0),D(0,32/7)
  由此可见,大部分数学习题它们的解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就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而言,可归纳为若干种类型。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作用,及时、不断地对课本习题从各个方面去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延拓,力求建立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启发作用的数学模型,并能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归成某一种数学模型来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潜能,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好实验室,加强与科任教师的配合,自制教具,不断创新谱新篇三个大的方面浅谈了新形势下我作为物理实验教师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师;点滴做法   一、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实验室   1.仪器摆放序列化   随着很多优秀实验器材进入了山村中学,为山区实验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面对大量新的、旧的实验器材,如何摆放器材成了实验教师面前的问题.我知道,如果器材摆放不当,以
期刊
弹簧模型在高考中属于重点、热点,又是难点.高考题中出现的几率很大,而牛顿运动定律中有弹簧参与的题目学生解答时往往出错,主要是对这类题型没有总结出分析方法.由此,本文通过几个相类似的题目的比较,总结了处理这类题目的常规方法,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方法运用能力.   在下面有关弹簧类问题中,应该要特别注意下面两个特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开来.多媒体教学技术较之以往的教学技术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下面,作者将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应用   多媒体是指文字以外.能调动人的多种感
期刊
学好启蒙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尤为重要,一方面,他们要面临毕业会考,另一方面,启蒙学习的好坏,必将影响学生以后学习;所以,笔者就从收、扶、放三个环节浅谈如何引导九年级学生学好启蒙化学。  一、收,所谓“收”就是指收心;学习化学首先要爱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一节课,可设计“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等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的神秘性;在以后教学中,
期刊
在初中物理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首先是有愿学、会学、能学的有效的学生;然后是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有效教师能激励、唤醒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责任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较为普遍的提法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引向创新,这是培养学生是问题意识的价值所在。本文在实施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有效地实施《标准》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数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期刊
凡受过数学教育的人,大都不同程度地领悟过数学的美。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    一、数学美的分类    1 简洁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迫切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开拓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来参与,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人是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又不偏离教师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会学生会学,改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物理基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作为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开展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在课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灵魂.但纵观现在的实验教学,很多老师喜欢把实验的条件提前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验中只要照方抓药,只要能得到一个与课本相符的结果就大功告成了.这种做法根本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这样的探究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所以,为了让实验教学高效起来,本文结合《用电流表测电流》教学提出要让学生有“惑”而来,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关键词:困惑;科学实验;辩论;探究;碰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