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原生态”的方式阐释“原生态”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17日至19日,“草原童年的歌谣——《五彩传说》‘心’生态童声嘉年华”在北展剧场举行,演出开始前紫色的灯光在幕布上投射出这样的文字:“这不是一台普通的晚会,他们也不是在表演,他们展示的是父母、祖父母、祖辈的传承……”这些文字不是一个简单的介绍,而是在引导着观众如何去看待这样一场晚会,同时也赋予了晚会一种源于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与神圣感。而晚会上孩子们纯净的歌声、天真的笑容、自然的表演再加上多媒体声光制造出的效果,从心灵和感官上都带给观众强大的冲击力。
  “草原童年的歌谣——《五彩传说》‘心’生态童声嘉年华”(以下简称“五彩传说”)采用音乐、故事、舞蹈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在孩子们演唱时,大屏幕上轮流显现出孩子们纯朴的小脸和演唱时的认真表情,并且有关于五位小演员的五个故事以纪录片的方式穿插在歌舞表演中间,既有趣又感人。大屏幕中播放的孩子们的幕后生活,投影仪投射出的孩子们母亲的照片,以及舞台上的摔跤表演、服饰表演都让真实而又浓郁的草原气息扑面而来。相信看完这场演出后,所有的观众都会被打动,都会记住这些单眼皮孩子们的歌声、故事和笑容。
  “五彩传说”由“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演出,这是中国第一支全部由人口较少的民族和部落孩子们组成的合唱团。他们分别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布里亚特、巴尔虎两个蒙古族部落。合唱团的37名成员是从300多个孩子中经过两轮筛选脱颖而出的,他们最大的13岁,最小的5岁,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生活在我国北方最边远的牧区、森林和农庄。尽管只是些孩子,但他们是崇尚英雄的民族的后代,在他们活泼可爱的歌声和表演中,同样传达出了或豪迈、或坚强、或深情、或忧伤的民族气质。
  演出中孩子们表演了24首歌曲,这些歌曲以五个民族部落的传统民歌为主,从题材内容上分有巴尔虎民歌《海拉尔河》、达斡尔民歌《忠实的心》等爱情歌曲,鄂温克民歌《鄂呼兰,德呼兰》、鄂伦春民歌《好猎手》、巴尔虎民歌《巴尔虎靴子》等劳动歌曲,鄂温克民歌《毛敖吉坎河》、布里亚特民歌《吆胡尔》等节日歌曲,巴尔虎民歌《嘿嘿,岱日查》、鄂伦春民歌《耶会加》等游戏歌曲,布里亚特民歌《兴安岭的云雀》等人生哲理歌曲,还有赞美家乡,尊崇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巴尔虎民歌《小白兔》、达斡尔民歌《百鸟会》、布里亚特民歌《乌拉勒吉》、鄂温克民歌《天鹅》、鄂伦春民歌《高高的兴安岭》《远古的祝福》等等。几首创作歌曲例如表现草原那达慕的《勇敢的博克手》、表达对母亲思念的《梦中的额吉》也都带着浓郁的草原气息。
  演出之所以命名为“五彩传说‘心’生态童声嘉年华”,“‘五彩’代表五个手指、五个民族部落,‘心’生态则传递出平和自然的气息,而孩子们载歌载舞、极具生活气息的表演就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表演。演出推广人、派格太和环球传媒总裁孙健君把这台演出称为孩子们给成年人的一次让心灵成长和快乐的机会,观众在这幅五彩的草原音乐文化版图里,欣赏到的是既保持文化上的原汁原味又符合当代文化欣赏要求的表演,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原生态方式。”①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五彩传说”采用“非原生态”的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生产、生活方式在变化,那些世代居住在草原和山林里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汉族文化的冲击,有所保留也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不断改变,传统民歌遭遇传承危机的同时,城市观众的欣赏品味也在不断变化。纯粹原生态的演出可能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虽然新鲜,但却有一份脱离生活、难以接近的距离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彩传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从形式上,它一定程度地借鉴了美国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将音乐、舞蹈、故事和多媒体手段结合在一起;内容上,它从后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解读呼伦贝尔四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音乐上,它把传统民歌与西方和声巧妙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地保持民歌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和现代舞台表演的需要,让音乐更丰富;从意识上,这台晚会向大家传递了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同样重要的观念。“五彩传说”这种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和演绎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尊重民族文化
  
  尽管采用了“非原生态”的方式,但“五彩传说”始终把尊重民族文化放在首位。演出的第一个节目就由12岁的巴尔虎蒙古族小姑娘阿木尔其其格用非常熟练的蒙语、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同观众们打招呼,这传达出一个理念,那就是世界再变化,交流方式再多元,母语永远应该是被放在首位的。
  在这样一个理念支撑下,晚会上演唱的二十四首歌曲多数是五个民族部落的传统民歌,仅有几首是流传比较广的创作歌曲。不仅这些歌曲全部是采用本民族语言演唱,从合唱团成员的选定到演出选曲、编排都充分尊重了文化局内人的意见,并且发挥了他们的力量。
  合唱团艺术指导是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他们一个是巴尔虎蒙古族,一个是鄂温克族。并且合唱团的五位专业老师也分别来自五个民族部落,他们都是当地著名的文化传承人。据巴尔虎蒙古族的乌日图那顺老师说,合唱团成员的挑选除了要达到音准和嗓音方面的要求外,长相具有本民族特点,会讲民族语言并用母语演唱爷爷奶奶们教的传统民歌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乌日图那顺老师说为了适应孩子们的特点,演出中选择的曲目多数是节奏性比较强的欢快民歌,令他感到骄傲的是,唯一选用的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小白兔》是他从小就会唱的,《小白兔》是一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歌曲,它以小白兔的口吻向人类发出这样的问询:“我是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无害处……猎人大哥带着狗,追杀从未停止过……世界之大无限阔,但连个兔子都容不下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的不断变化,人类看世界的眼光也在不断变化,许多时候当我们认识到一些事情例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时,却发现在祖先们留下的古老智慧中早就有类似的教诲。
  “五彩传说”对于传统民歌的改编是有合唱团的老师们参与的,并且获得了他们作为文化传承人的认可。编曲上,在保留原来旋律的基础上配以和声,使音乐更加丰富;歌词上,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演出需要进行了删节和改编。
  
  孩子们本色出演
  
  对于合唱团的37名孩子,“五彩传说”中的表演完全可以说是他们的本色流露。导演小喆告诉笔者,他们很少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任凭他们自由发挥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舞台上的姿态和舞蹈很多都是自然做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表演特别自然、特别打动人的原因。
  这些来自草原、山林的孩子们,他们已经从父亲们那里继承了草原男子所特有的豪迈与傲岸,无论唱歌还是拍照,他们都喜欢举起双臂,俨然已经是一个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她们从母亲们那里继承了牧区、林区、农区女子特有的坚韧和柔美,正像余秋雨先生所说,他们的姿态必然来源于他们的“经历之前或经历之外”。那是从血脉中继承下来的气质,混然天成,没有一丝的造作。
  
  合唱团的组建困难重重
  
  合唱团从组建到进京演出才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其间遇到的困难是组织者们所没有预料到的。导演小喆说:“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虽然找到这些孩子,但是没有办法集中起来训练,因为他们住得太分散了,70%都住在农区、牧区、林区,甚至不大可能到城市里来训练,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通过政府和朋友的帮助,使他们都转学在呼伦贝尔的首府海拉尔市,这样才有可能集中排练。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有些孩子即使免了学费,给他们资助,他们仍然来不了海拉尔上学,因为城市的生活消费比他们家里毕竟要高得多。我们又找朋友资助他们,给他们每个月300块钱的补助费,使他们能够来到城市里面上学,能够参加我们的合唱团,能够排练。但是非常有意思,越是来自比较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天赋就越好。所以,当时我们是完全从艺术本身出发,对挑选出来的孩子完全没有考虑他们的家庭状况。等选出来以后才发现,原来我们在做着多么大的一个文化工程。”②
  
  “五彩传说”的意义
  
  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工程,它的资金投入和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策划人王纪言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眼看着文化在近20年间所发生的风云突变,眼看着文化急速地、不可挽回地沦为商品。当文化的灵魂被商业标尺替换,我们难道没有察觉失落些什么?没有察觉失落后的痛感?我们脚下的土地,已经被各种作为催生剂的文化化肥侵蚀、板结得太多,剩下的原乡母土、根性活壤已经罕见,再不出发,我们已经没有了故乡。”③
  “寻找‘尚未忘却母语的、能将自己民族的歌唱得动听、优美的孩子’不是因为其浪漫,而是因为其悲怆,幸运的是那些循声而来的孩子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故土家园的大树上,花与果尚未凋零殆尽。有意思的是,如果说这是一场寻根之旅,但是,寻根指向的却是孩子。花蕊般的孩子,民族文化的老根——这是生命的两极,是两种最富有弹性的、最有灵性的端点。”④这也就是在“五彩传说”演出结尾处我们看到的一幕,孩子们去问老奶奶:“还有哪些歌是我们没有学会的?”
  当笔者在采访中和老师们聊起这些孩子时,他们的表情总是充满自豪的。乌日图那顺老师说:“少数民族的孩子舌头比较灵活,而且他们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天赋是令人惊讶的。这些孩子不识谱,小一点的也不识字,而且五个民族部落的语言各不相同,他们却要一起来演唱所有的歌曲。在教唱时老师们只要把歌词内容简单介绍一下,然后一句一句地教唱,他们很快就能掌握。”
  12岁的甘迪格告诉笔者,进合唱团之前他一直生活在牧区,进合唱团以后他“更喜欢说民族语言了,因为以前在牧区生活时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劳动,什么都不想,进了合唱团后才知道自己的民族有多么伟大。”是啊,对于这些出生在上个世纪90代甚至是21世纪的孩子们来说,我们不可能用说教的方式告诉他们祖辈的歌谣有多么珍贵,但却可以让他们在音乐里、在故事里,在人们对他们的关注里感受一种自豪感。
  可以说“五彩传说”做到的不是一次表层意义上的文化寻根,它的意义也不仅在于孩子们继承了祖辈的音乐或在于它用实践证明了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之所以存在的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它把民族自觉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又通过孩子们稚嫩却充满力量的小手,种进了每一位观众心里。
  
  结语
  在“五彩传说”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上掌声迭起,笑声不断,相信在笑声之外,每个人都有一分感动,一分思考。虽然大多数人听不懂孩子们唱的歌,但在音乐之外由五个故事串起的情感主线不但让大家在北国风情浓郁的纪录片中理解了草原,也理解了牧场、林区来的孩子们脸上那份纯真之外淡淡的忧伤和苍凉。孩子们纯真的歌声、纯朴的笑容和没有经过太多后天雕琢的舞蹈为我们吹来一股来自草原的清新的风,提醒我们什么是“不同”,世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才真实、才美丽,而这种“不同”来自文化、来自传统。
  余秋雨先生用最诗意的、也最有分量的话概括出了“五彩传说”的动人之处:“声音一起,这些孩子立即失去了年龄。几百年马背上的思念和忧伤顷刻充溢屋宇,屋宇的四壁不见了,千里草原上最稚嫩和最苍老的声音都在共鸣。这种首尾相衔的共鸣一下子贯通了天地伦理,使稚嫩不再稚嫩,苍老不现苍老。或者说,稚嫩既是苍老,苍老即是稚嫩。”⑤
  
  ①刁艳《草原童谣飘荡内蒙北京》,2007年8月1日,《音乐周报》
  ②《“五彩传说”新浪聊天,草原长大的孩子震撼人心》,2007年8月21日 http://ent.sina.com.cn/y/2007-08-21/ba1683974.shtml
  ③④郑茜《纯美》,2007年8月17日,http://www.mzb.com.cn/onews.asp?id=14576
  ⑤《五彩传说》节目册
  
  张欣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缪天瑞是我国百年音乐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人和推动者。他从事音乐教育和理论研究80余载,他勤于思索、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硕果累累,编辑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学术刊物8种、辞书5种,显示了他那渊博的知识底蕴和辛勤的学术耕耘。他不仅学术造诣深厚、精通英文和日文,翻译出版了多种外国优秀音乐理论成果,而且涉及钢琴艺术与演奏方法、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多个领域。他翻译出版的俄国钢琴家列文的《钢
令人尊爱的前辈音乐家瞿希贤同志于2008年3月19日离我们而去了,终年89岁。她是在与病魔顽强地搏斗了几近十年后去世的,其经受的痛苦与孤单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因此,她的去世也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的彻底解脱,我从心底对她说一句:“敬爱的瞿希贤同志,您走好!”  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她的歌长大的。50年代初期,她的儿童歌曲《我们是春天的鲜花》、《快乐的晚会》、《早操歌》等就在广大的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口上传唱,
2006年11月18日晚,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故土——方可杰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音乐会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谭利华指挥,演出了方可杰近年来创作的五部作品:管弦乐《大起板》、第一交响曲《故土》、定音鼓协奏曲《风》、管弦乐《热巴舞曲》以及交响组曲《江山多娇》。  11月19日上午,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人民音乐》编辑部等主办了方可杰交响乐作品研讨会,知名作曲家、理论家、
王滨先生主编的《永远的歌声》是由山东济南出版社在2001年6月出版的。这本作为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献礼的文集,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复杂状况为背景,映衬出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和其平凡而伟大的经历,同时也刻画出了词曲作者跟着共产党走的永恒信念和可歌可泣的人生战斗历程。  这部短短十几万字的文集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部颂歌诞生的史实,也不仅仅是词曲作者奋斗一生的编年史,而是革命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中国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中,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已发出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音响;钢琴音乐作为一种多声音乐,也被注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许多学者都做了较充分的论述。这里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进行阐释。    一    音乐是一种语言,故有“音乐语言”一说。但音乐语言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而是一种“拟语言
他扎根茂华中学三十春秋,在学校语文教师中,他年龄最大,在班主任中,他任职时间最长,一干就是三十年;在年级主任中,他最耐得烦,事事亲力亲为,二十年来一直无怨无悔。虽然已近退休,身患重病,仍然顽强地奋斗在教育一线,践行着他平凡而又无悔的教育人生,他就是现年56岁的茂华中学语文教师张国平。  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更是良师益友  在张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可谓桃李满天下,让他费心的学生也不少。  朱同学上
前不久,毛翔宇在武汉、天津、北京、沈阳等城市连续举行钢琴独奏会,并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在首都的两场,分别安排在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和中央民族大学新音乐厅。我去听了第二场。  在此之前,我对毛翔宇的了解很少,只知道他自幼习琴,八岁随父母从北京移居香港,后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2002年获得朱利亚学院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是首位取得这个学位的香港青年钢琴家,他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至于毛翔宇的
提到二十世纪的小提琴大师人们自然会想到克莱斯勒、埃奈斯库、胡伯曼、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斯特恩、帕尔曼……这些闪亮的名字,而波兰小提琴学派的杰出代表婉达?维尔柯密尔斯卡(Wanda Wilkomirska)作为当今健在的屈指可数的世界著名女性小提琴大师之一,以自己特有的才能和魅力在二十世纪和当代国际大师阵容里同样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今年是她80岁华诞,2009年1月10日,波兰华沙举行了盛大的庆祝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肖安平著《莱奥斯·亚纳切克》一书,2004年7月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李应华教授写了序言,简略评述了作者选题的意义及写作过程。  肖安平是一位年轻的女学者,为了研究这位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捷克现代作曲家及其贡献,花费数年时光投入大量的精力,收集并阅读国内几乎所有的有关他的英语文献以及相关的哲学和人文学科书籍,为熟悉捷克语音特征请教捷克专家,尤其是对亚纳切克的音乐美学思
“我们学写字,姿势很重要,身正肩要平,臂开两足安……”5月10日,在生动活泼、韵律十足的“写字韵律操”中,湖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观摩暨培训活動拉开序幕。  此次观摩培训活动由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主办,十堰市东风52小学承办。来自全省各地的书法教育实验、示范学校校长和部分书法骨干教师近200人齐聚一堂,共研书法教育艺术。  湖北美术学院书法教授、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