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读的好书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肖安平著《莱奥斯·亚纳切克》一书,2004年7月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李应华教授写了序言,简略评述了作者选题的意义及写作过程。
  肖安平是一位年轻的女学者,为了研究这位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捷克现代作曲家及其贡献,花费数年时光投入大量的精力,收集并阅读国内几乎所有的有关他的英语文献以及相关的哲学和人文学科书籍,为熟悉捷克语音特征请教捷克专家,尤其是对亚纳切克的音乐美学思想及抽象而晦涩的理论作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探索,以六个章节全面阐述了亚纳切克音乐创作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学习历程、创作成熟期的标志、晚年的精神追求、音乐创作风格特征及音乐理论。亚纳切克是我国大多数音乐学者和音乐爱好者不太熟悉的捷克现代作曲家,作者在附录中编撰了他的《大事年表》,将他的履历与相关事件、相关作曲家及作品联系起来,便于读者作比较对照分析。附录二是三部歌剧《耶奴法》(1904)、《卡佳·卡巴诺娃》(1919—1921)和《死屋》(1927—1928)的剧情简介。《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2000年版有关亚纳切克的全部作品及评论条目,作者都翻译成中文。最后还附录不同历史时期的捷克地图、插图与手稿,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信息。
  捷克有着悠久的民族音乐传统,民间音乐流传广泛,涌现出不少著名的音乐家。然而,这个不大的内陆国家地处欧洲的中心部位,历来成为欧洲霸权者争夺的焦点。公元十二世纪起,捷克曾三度沦为德国的藩属,罗马天主教教会统治亦持续几个世纪。十五世纪“胡斯运动”,十八世纪多次的农民起义,推动着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及发展。十九世纪人民群众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许多音乐家积极投入民族复兴运动,以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为杰出代表形成捷克民族乐派。作者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从捷克地理与历史概况、捷克语言的发展历程、捷克音乐的历史传统三个方面来阐明亚纳切克一生所具有的民族情结的形成原因及其过程,他对捷克民族音乐发展所作出的重要的历史贡献。
  作者紧扣命题专列一个章节来分析亚纳切克音乐创作初期所受到的家庭和生活环境音乐传统的影响,早期作品所显示出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个性,他在莱比锡、维也纳学习的成果,回国后在布尔诺工作期间从事教学、指挥和民间音乐收集等活动所表现出的斯拉夫民族情结,他的第一部歌剧《莎尔卡》,第一部独特的民族风格的管弦乐作品《拉什舞曲》和具有民间音乐魅力的合唱曲。作者评价这位杰出的作曲家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捷克民族精神的音乐注释者。
  作者将歌剧《耶奴法》看作是亚纳切克创作成熟时期的标志,着重对他所采用的独特的“语言旋律”和“节奏韵律”进行了音乐本体的分析。亚纳切克晚年主要从事音乐创作,作者以其主要的作品来阐述作曲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对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注以及关于民族、人性等深刻思想的思考。从民族情结和现代意识两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用具体作品为例来阐明亚纳切克的音乐创作风格特征:(一)具有独特的捷克母语音调的口语式、抒情性、动力性的旋律;(二)综合因素的调式(教会调式、五声调式、近似全音阶的六声调式、二重调式和转移调式);(三)现代与传统和声的综合(分裂和弦、二度与四度叠置和弦、连续七和弦);(四)基于民间音乐与捷克语音调的节奏韵律;(五)贯穿着对比和变奏的多段体再现曲式及三音动机贯穿的手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音乐的强势之中,亚纳切克开辟出了一条捷克现代音乐新的道路,他可称之为捷克现代音乐的先驱。
  亚纳切克在从事音乐创作的同时还进行有关音乐理论的研究,形成他自己的音乐理念,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专门探讨作曲家如何借鉴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来研究和声、节奏及语言旋律的问题,寻求在音乐创作中体现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和音乐人类学的意义。虽然他的探索未能形成完善的音乐理论,存在许多疑点和质疑,但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方位的思考方式,值得去研究和探讨。
  肖安平老师从事西方音乐史教学十余年,她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自谦地说:“为未来亚纳切克研究打开一个小小的窗口”。她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设想:以亚纳切克研究为起点进而扩展研究二十世纪捷克现代音乐的发展,在我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断代史研究和音乐专题探讨,难能可贵。
  
  黄腾鹏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记得一位作曲大师曾说过:如果我的作品能像民歌一样被传唱,那将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年龄稍长的人,大概都听过《牧羊姑娘》:“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这是一首上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的、略带西北草原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里透着淡淡的忧伤,跟唱词非常熨合。年纪再轻一些的,也许也知道问世于大跃进时期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
本刊讯(通讯员 范先机) 7月28日,鄂州市指导中小学生做好暑期德育体育作业推进会召开。鄂州市首次向全市中小学生部署了暑期近视防控家庭作业,巩固预防近视成果,探索预防近视的新模式。最新数据显示,该市儿童少年近视检出率为48.5%,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该作业要求,暑期学生要在家长的陪护下,每天至少做两至三次眼保健操,并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这正是我们学生和家长需要的家庭作业”,吴都中学学生家
缪天瑞是我国百年音乐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人和推动者。他从事音乐教育和理论研究80余载,他勤于思索、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硕果累累,编辑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学术刊物8种、辞书5种,显示了他那渊博的知识底蕴和辛勤的学术耕耘。他不仅学术造诣深厚、精通英文和日文,翻译出版了多种外国优秀音乐理论成果,而且涉及钢琴艺术与演奏方法、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多个领域。他翻译出版的俄国钢琴家列文的《钢
令人尊爱的前辈音乐家瞿希贤同志于2008年3月19日离我们而去了,终年89岁。她是在与病魔顽强地搏斗了几近十年后去世的,其经受的痛苦与孤单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因此,她的去世也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的彻底解脱,我从心底对她说一句:“敬爱的瞿希贤同志,您走好!”  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她的歌长大的。50年代初期,她的儿童歌曲《我们是春天的鲜花》、《快乐的晚会》、《早操歌》等就在广大的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口上传唱,
2006年11月18日晚,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故土——方可杰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音乐会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谭利华指挥,演出了方可杰近年来创作的五部作品:管弦乐《大起板》、第一交响曲《故土》、定音鼓协奏曲《风》、管弦乐《热巴舞曲》以及交响组曲《江山多娇》。  11月19日上午,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人民音乐》编辑部等主办了方可杰交响乐作品研讨会,知名作曲家、理论家、
王滨先生主编的《永远的歌声》是由山东济南出版社在2001年6月出版的。这本作为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献礼的文集,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复杂状况为背景,映衬出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和其平凡而伟大的经历,同时也刻画出了词曲作者跟着共产党走的永恒信念和可歌可泣的人生战斗历程。  这部短短十几万字的文集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部颂歌诞生的史实,也不仅仅是词曲作者奋斗一生的编年史,而是革命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中国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中,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已发出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音响;钢琴音乐作为一种多声音乐,也被注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许多学者都做了较充分的论述。这里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进行阐释。    一    音乐是一种语言,故有“音乐语言”一说。但音乐语言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而是一种“拟语言
他扎根茂华中学三十春秋,在学校语文教师中,他年龄最大,在班主任中,他任职时间最长,一干就是三十年;在年级主任中,他最耐得烦,事事亲力亲为,二十年来一直无怨无悔。虽然已近退休,身患重病,仍然顽强地奋斗在教育一线,践行着他平凡而又无悔的教育人生,他就是现年56岁的茂华中学语文教师张国平。  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更是良师益友  在张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可谓桃李满天下,让他费心的学生也不少。  朱同学上
前不久,毛翔宇在武汉、天津、北京、沈阳等城市连续举行钢琴独奏会,并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在首都的两场,分别安排在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和中央民族大学新音乐厅。我去听了第二场。  在此之前,我对毛翔宇的了解很少,只知道他自幼习琴,八岁随父母从北京移居香港,后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2002年获得朱利亚学院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是首位取得这个学位的香港青年钢琴家,他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至于毛翔宇的
提到二十世纪的小提琴大师人们自然会想到克莱斯勒、埃奈斯库、胡伯曼、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斯特恩、帕尔曼……这些闪亮的名字,而波兰小提琴学派的杰出代表婉达?维尔柯密尔斯卡(Wanda Wilkomirska)作为当今健在的屈指可数的世界著名女性小提琴大师之一,以自己特有的才能和魅力在二十世纪和当代国际大师阵容里同样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今年是她80岁华诞,2009年1月10日,波兰华沙举行了盛大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