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揽、寻找、归纳、检验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中也明确提出议论文阅读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思想,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对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概括中心论点是衡量读懂一篇议论文的重要标准,中考也将概括中心论点作为常考题型。面对此种题型应怎样进行思维呢?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及近几年中考试题探究引导学生概括中心论点题型的思维过程。
  一、统览全篇,明确论题
  阅读一篇议论文,首先要统揽全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辨作者是針对什么问题进行议论的。作者所针对的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论题,表现形式通常是一个词语或短语。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表现形式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文章的中心论点都是作者针对论题所谈的看法或主张,辨析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就是看你找到的观点是否远离论题。如远离,那肯定不是中心论点。因此,“统揽全篇,明确论题”是概括中心论点的前提和基础,是思维的过程第一步。
  例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针对这个论题所阐述的看法,可以根据论题,结合文题和结尾段概括为: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如吴晗的《谈骨气》,明白了文章的论题是“骨气”,就能很轻松地在第一段中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根据位置,有序寻找
  有的议论文,作者直接在文中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就可以在“统揽全篇,明确论题”的基础上来寻找中心论点,这是思维过程的第二环节。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所在的位置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我们可以结合论题根据以下位置有序地寻找。
  1.文章标题
  标题是寻找论点的第一站。标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为中心论点,一为论题。如果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就是中心论点。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它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还须注意,标题的表述必须简洁,因此有些标题往往会省略主语,我们在概括论点时,通常要加上“我们应该”“我们要”等句子成分。又如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标题是一个短语,因而仅是文章的论题,而非论点。
  2.文章开头
  如果标题不是论点,我们就将目光转向开头,中心论点大多在文章开头提出。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我们可以结合论题“敬业乐业”在开头找到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文章结尾
  有少数文章到结尾时才归纳出中心论点。如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可以结合论题“敬畏自然”在结尾找到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把其他生物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文章中间
  如果我们不能从标题、开头或结尾找到中心论点,那么就再去关注文中。极少数文章中间用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六段是过渡段,作者写道:“‘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过渡句,承接上文“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引起下文作为“中国的脊梁”的“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个过渡句的后半部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掌握技法,归纳论点
  有的议论文,文中没有一句话能全面准确地表达作者的中心论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技法,自己概括论点,这是思维过程的第三步骤。可以运用抽象概括法、叠加分论点、论据反推法等技法进行归纳概括。
  1.抽象概括法
  这种方法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紧扣论题,结合关键句,进而整合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浙江杭州中考语段《比邻若天涯》,可以紧扣论题“人们应如何对待网络”,结合关键句“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第二段)“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结尾段)从而概括出中心论点:“要充分利用网络带给人们便捷的交往方式,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不要热衷于虚拟空间而脱离现实生活。”
  2.叠加分论点
  文章并列存在几个分论点,但没有中心论点。我们可以把分论点叠加起来,组合成中心论点。如季羡林的《成功》一文,可以把两个分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和“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叠加组合成中心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是成功的三个条件,其中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3.论据反推法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支持什么观点,这样根据论据反推出它所证明的观点,就能得到中心论点。如湖北咸宁中考语段《当一匹被鞭打的马》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论据:墨子授课时,弟子们纷纷看窗外的小鸟,耕柱子仅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耕柱子。可以根据这一论据反推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要从严苛的鞭策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努力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四、检查验证,规范表述
  我们概括好中心论点后,还要依据中心论点的基本属性进行检查验证,看论点是否明确,表述是否完整、全面,找出存在问题进行修改,规范句子的表述。这是思维过程的最后一步,是使之完善的一步。中心论点有以下基本属性:论点必须鲜明。中心论点的表述必须态度明确,观点鲜明。句子要清楚明白地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不能似是而非,含糊不清。
  论点必须完整。就内容而言,中心论点是完整的判断,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看法或主张的完整表述;从形式来说,中心论点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必须全面。中心论点的表述必须全面概括作者所阐述的全部看法或主张,若只表述观点的一方面就只能是分论点。总之,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首先要统揽全篇,明确论题;然后根据位置,有序寻找;接着掌握技法,归纳论点;最后检查验证,规范表述。按照这样的思维过程进行探究,一定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概括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提高学生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226400)
其他文献
信息爆炸的今天,中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了,接收的信息量变得更丰富,头脑也变得更灵活了,所以,要求教师信息量更为丰富,才能“产生”更为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非常重要,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很有帮助。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的提问,问得巧妙,则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相反,问得平淡或枯燥,则会削弱学生的智
期刊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的。语文学科是一门传承经典文化的基础学科,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升自我的精神认知能力,完善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教育阶段,应研究诗词中的用词含义、今昔对比、思想水平以及意境探究,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字、词以及句的角度
期刊
【设计说明】  《咏雪》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的第一篇,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中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寥寥 71 字,却鲜活地描绘出了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个人物,展示了魏晋名士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情景。  根据学情和文本特质(《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期刊
学习古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石之一,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许多美妙的古诗词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唤醒深藏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然而,如今的古诗词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由于时代久远,古诗词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初中生有着天然的“代沟”;教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更令学生对古诗词避之远之,重视文学常识介绍、时代背景的解读、诗词句意的串讲、主题思想的理解
期刊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再认识和再指导的意义,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取何种方式讲评,怎样在讲评中使学生有所得,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這是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本文按照“用写作教写作”的理念,以“呈现、甄别、总结、修改、再写”五个步骤,以“半命题作文如何填好题目”为例,试图寻找解决学生作文低效的问题。  “用写作教写作”是四川巴蜀中学杨宇鹏老师提出的作文教
期刊
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陷入这样一种困境:教学没有真正着眼于真正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作文课就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打分数。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学生的写作心理、写作过程,设计出真正意义上属于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解释个人的情感  写作的本质是传达情感。个人情感的表达往往跟个人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个人经历,写作者有着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故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
期刊
如果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那么,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古典诗歌大多言简义丰,短短几十个字,却意蕴悠长。或写景,或抒情,或感物,或言志。正是充满神奇的想象力为古典诗歌创造了魔幻无穷的艺术形象,使得诗歌成为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阅读古典诗歌,必须借助想象的翅膀,才能思接四海、视通八荒。 诗歌阅读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审美想象,也叫艺术想象,是对诗歌艺术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诗歌阅读与欣赏的
期刊
作文的细节描写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摸索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四步感知教学;三步模仿教学;关键节点神韵训练;常态化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试卷150分中,作文60分以上,占总分的1/3。可见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一篇作文是否能突出主题,能否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探索了几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细
期刊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常常心有忌惮。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方面却又有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明知有“难”,却少有针对性的“救援举措”。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每年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对此,我们不得不说,这里是否存在着教学的低效运作或者不作为现象?  在一切教学难题面前,教师自然是首当其冲,不能有任何畏惧、退缩的想法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都苦恼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或者根本就没有阅读理解能力。这无疑在给语文老师敲响警钟:只有教会学生如何解读文本,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论断,正如他所说,“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  《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