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以“趣”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 怎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一、有趣导课,激活学生的思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语文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修改病句是一个很枯燥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感兴趣。上课时,我经常会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其一,“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作‘妹妹我思之’,考官啼笑皆非,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其二,“大家看,这个句子似乎有点病态,像是长了多余的瘤子,又像是有先天性缺陷,下面我们给他做做手术,该割的割,该补的补,还它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过不能割错,否则它马上就‘宣告死亡’了!”学生兴致高涨,争相发言,不一会儿便谈笑风生地把“病人”治好了。
  以上趣味情景法减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因为幽默的趣味,把快乐带进了语文课堂。孩子们的大脑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收效自然很好。
  二、因疑生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诧和问题开始的。”教师若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最后再解决之,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播放刘欢《好汉歌》渲染气氛,并用其中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导入,然后问学生:“鲁提辖为什么出手?怎样出的手?出手的结果如何?”这样的设疑,自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一次入手,就能很快引导学生理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而顺理成章地把握住故事情节。
  三、因变出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经常听到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不太喜欢上语文课,原因自然有很多,但不可否认长期枯燥无味的,一成不变的上法,也是学生厌恶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若教师善于在课堂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就如同在一道菜里加入了味精,语文课堂就会被再次激活,学生就会集中精力,思维活跃,知识面也会随之扩大。
  如在讲解《与朱元思书》中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随口加上庞龙《两只蝴蝶》中的歌词:“这些蝉不停地互相鸣叫,一定是在说:亲爱的,你慢慢飞,飞到丛林去看小溪水……”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多变的课堂情境,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趣味,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四、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尾则不仅能够达到调节疲劳、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开拓思路,活跃思维,能在激烈、愉快的气氛中把语文学习推向高潮。
  如在上《核舟记》时,文章虽然不太长,但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当上到文中介绍东坡和佛印段落处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似乎有些倦怠。我就停了下来问学生:“据说当年东坡被贬黄州时和佛印和尚一起泛舟长江,曾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故事,有同学知道吗?”
  我环视了一下整个课堂,学生们都说不知道,显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了。然后我就针对这两人穿插了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他们泛游长江,正在饮酒谈诗之时,东坡见河岸上一狗在啃骨头,因大笑一指。佛印一看,即将手中东坡题诗之扇抛于水中,亦大笑。原来这是一幅哑联,两人无语中已是打了个哑迷,斗了机锋,成一妙对“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漂东坡诗(尸)”。
  学生听完后都笑了起来,顿时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先前的倦意一扫而空,接下来对两个人动作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顺利了,这样一来,把本来已经不再高涨的学习情绪进一步推向了高潮,课堂效果自然颇佳。
  当然在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创造灵活多变、趣味横生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但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高自身水平,并结合生活和学生实际,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创设趣味,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
期刊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可以从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积极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浅
期刊
因年年参与全区语文期末阅卷工作,在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中学学生的习作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爱写作。许多教师都反应,每次一提到写作文,就有许多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唉,又要写作文!”学生这种心态,在写作时肯定是应付了事,这在许多教师收集的周记本中可以得到印证。二是不知怎么写。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真的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真的不知道怎样写。三是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和“实践”,它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这一模式,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它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首次成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尤其是与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  基于此认识,在日常
期刊
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记叙文的写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看下面的文章: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后进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我们老师做头疼的,常常因为他们的作文不及时交,不交而烦恼,常常因为他们作文内容空洞、干瘪而束手无策,更为他们作文状况停滞不前而显得无奈。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观察生活,激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语文老师不难发现,不少后进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
期刊
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引用诗词名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文化精髓,而且在教育效果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品位。所以我们有理由去发掘诗词名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理解古代诗词名句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升华自己的道德素质。  一、利用诗词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博爱仁慈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二代,他们衣食无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同学比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有力量的,你怎么说,孩子就朝你说的方向发展。你说他是天才,在他闪烁着光芒的眼睛里,你会看到希望和被认可的成就感;你说他没出息,懒惰,不诚实,你会发现,他的毛病越来越凸显,因为你每一次批评都是对他缺点的强化,都是对他自尊心的打击。  而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课堂,怎么让语言的力量把孩子们引到理想之地,是一件深具艺术性,需要长足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的赏识化  一次快期中考试时,
期刊
课堂的潜力就是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多数老师备课未经精心设计,随便发问,要么习惯性的提问,要么是因为学生心不在焉而突发其问,使学生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无从解决问题,进而产生了抵触逆反心理。诸如此类的提问,充其量是有提问之形而无提问之实。只能称“假”提问,如此学生真正的潜力则被扼杀在课堂中了。  怎样才能挖掘学生真正的课堂潜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真”提问,被称之有效的提
期刊
先把文章读一遍,想论点是什么、怎样论证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  一、立论  结构类型: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总分总、总分、分总  中间部分 并列式、递进式  题目类型:①论题型,点明要论述的问题或范围;②论点型,题目即论点;③疑问型,答案即论点;④比兴型,表明写作的缘由或论述的切入点。  论点位置:题目、开头、 结尾、 中间(或只有分论点)  1、中心论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