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三矢”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即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事论证“盛衰之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
  此文在记叙庄宗得天下的境况时,提及其父李克用在临死前赐予他“三矢”。“三矢”,顾名思义,就是三支箭,那么其父为何要给庄宗三支箭呢?
  其实,“三矢”即三桩遗愿。李克用临死之际,赐“三矢”的同时,告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短短六句,交代了晋国面临的形势:李克用虽施恩于燕国、契丹,但二者均背弃晋国,投靠了晋国的仇敌梁国,三国结为同盟国。未能灭掉“三国”,这对于李克用而言,无疑是三大憾事,正是“此三者,吾遗恨也”。所以“三矢”代表着李克用的三桩遗愿,也代表着李存勖要替父完成的三件大事。第一支箭代表着讨伐燕王刘仁恭,占领幽州;第二支箭代表着讨伐契丹,解决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支箭代表着讨伐仇敌梁王朱全忠。
  可为何是“矢”,而不是其他的武器呢?首先,中国古代武器种类繁多,箭虽适合远程射杀,但不一定就能射中目标人物,更不一定会一箭致命,而且箭也不是最锋利的,并且相较于其他的暗器,箭也不利于隐藏。其次,据史书记载,李克用死于重病,与“矢”无关,不可能是因为死于箭,而要求其子用箭替他报仇雪恨。此外,燕王刘仁恭因被其子刘守光囚禁,最终被李存勖带领的晋军生擒;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最终因病去世;而梁王朱全忠,被冯廷谔用刀杀死。这些人的死均不是被箭所伤所杀,那么李克用为何要赐“矢”呢?许慎《说文解字》有言:“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也就是理解“矢”意,需联系弓箭的形状和构造:弓箭一头是锋利的箭头,一头是燕尾状的羽毛,目的是使箭在前进中不至于偏离方向,所以“矢”是定向的,坚定不改变的,而古人认为誓言也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矢”即“誓”,成语“矢志不渝”就保留了此意。因而李克用才会在临终之际,赐“三矢”,并以不容许拒绝的命令语气,谆谆嘱咐其子:“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见,李克用赐“矢”的目的,就在于让庄宗发誓立志,一定要替他完成三桩遗愿。
  而接受父命的庄宗李存勖藏“三矢”于祖庙,将其与祖宗灵位置于同室。同时,李存勖出兵时必将其取出,“负而前驱”。而从祖庙取出“三矢”并非任意而为,必须有一系列的庄重严肃的仪式:祭告祖庙,请出“三矢”,锦囊包装,负而前驱,凯旋收藏。李存勖对待“三矢”的态度,足见他对“三矢”珍视和恭谨的程度。李存勖背负的“三矢”,也没有用来杀敌,凯旋之际,再次藏于祖庙。李存勖眼中的“三矢”,不再是客观的三支箭,也不再是简单的冷兵器,而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李存勖对其父的承诺,更象征着李存勖精神的信仰。所以背负“三矢”出征,李存勖身负使命,备受激励,充满着斗志和勇气,出入战场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最终替父完成三桩遗愿,建立了强盛的后唐王朝。
  总之,李克用赐“三矢”的目的,在于让李存勖发誓立志,一定要替其完成三桩遗愿。而李存勖不辱父命,视“三矢”为承诺和精神信仰,激励自己,完成父命,建立了后唐。
其他文献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则发挥授之以渔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生为主,师为导”,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呢?其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否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期刊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就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他们觉得语文就是枯燥的,语文的背诵是枯燥的,语文的文言文是枯燥的,语文的诗歌是枯燥的,语文的阅读是枯燥的,语文的作文也是枯燥的,他们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可以感受到中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写景诗的鉴赏在其中占了较大比例,成为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热点之一,这些写景诗,诗人游山玩水、写景言志,是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但他们往往有情不直言,有恨不直说,因此,探究写景诗中情景关系,对考生准确理解写景诗很有必要。  一、 初步诵读,找准意象,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  古典诗歌贵在含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
期刊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恰当概念进行讨论,可以让写作者轻松占领立意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驾驭全篇。因为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就事论理过程之中,只有进行概念厘定,才能避免陷入说不清、辩不明的泥淖,才能将人们由混沌的此岸摆渡到天朗气清的彼岸。不妨先回看2015年全国课标1卷作文真题及考生作文选段:  【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
期刊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点拨教学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要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
期刊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经历了一场革命。这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大潮。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激流勇进,走在时代的前列。要告别昨天,转变传统意义下的语文角色。  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我们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
期刊
2015年11月11日、12日、13日三天时间,参加了贵州省思南中学举办的贵州省高中语文戴泽兵名师工作室和贵州省高中英语兰显芳名师工作室跨学科同课异构课的教学活动,分别听了四位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听了戴泽兵、陈丹(江苏省常熟市语文特级教师)两位专家有关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讲座,感受很深,尤其对新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标
期刊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的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的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课
期刊
一、生命意义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义教育,就是有关生命意义的教育。它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意义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丰富了,但是,现在孩子的幸福指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其实,班主任工作虽苦却乐在其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能深深地体会到: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良的教育。正如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应该用尊重的心态和真诚的爱心,去敲开每个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自主发展。  一、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以爱感其心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