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系”偶像低龄化现象对青少年群体价值养成的反思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rus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两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等网综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其节目沿用“养成”模式——边包装边培训的方式,以TFBOYS、蔡徐坤、火箭少女、杨超越等人为代表的“养成系”偶像形成一种新的娱乐方向。在高速发展的娱乐化流水线下,依托粉丝社群“养成”的媒介传播逐渐深入人心,粉丝心目中的偶像一茬又一茬,年龄也越来越小。媒介“养成系”偶像低龄化现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养成系”偶像低龄化的成因,窥探这一现象的本质,从而为青少年群体价值观进行审视和反思。
  关键词:养成系偶像;媒介文化;青少年
  近几年,无论是TFBOYS男团,还是SH48女团,借助于社交媒体或网络综艺,快速占据粉丝流量池,年纪轻轻却具有超高人气,迅速出道成名,这种依托网络媒介为主的“养成”系偶像在粉丝心目中一批又一批,年龄也越来越小。“养成系”偶像低龄化现象在媒介文化中也应运而生。其实,早在大众传播时代,“偶像”低龄就一直存在,比如参加超级女声的黄雅莉、何洁都是未成年人,TFBOYS更是作为千禧年新一代的偶像男团成为青少年心中向往的榜样。因此,笔者认为,在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时代,“养成系”偶像作为一种价值表达、情感释放以及认知选择的媒介形象符号,对青少年粉丝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媒介化社会转型与娱乐生态环境的碰撞,加速“养成系”偶像低龄化的进程。本文基于“养成系”偶像低龄化这一现象,结合媒介文化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对青少年价值观加以审视。
  一、“养成系”偶像与青少年群体的角色认知
  (一)何为“养成系”偶像
  “偶像”最早《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解释为:经塑造而成的受人崇拜的具体神灵的形象,可见偶像是从灵物发展而来,后来指一种被人崇拜、受人供奉的雕塑品。在媒介文化中,偶像可以被人们当成一种媒介文化符号,在特定的群体中具有某种神秘象征意义。“养成”一词,顾名思义,人们对某件物品或者动物喜欢、喜爱,而发自内心的去伴随着其成长。《吕氏春秋·本生》提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为天子。”所以“养成”的意思是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养成系”偶像是在高速的媒介文化传播语境下,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娱乐公司的资金注入,让素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网络红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出现了偶像“养成”的先例。比如以“小猫俱乐部”为名成立组合并发布单曲。目前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养成系”偶像是TFBOYS、SNH48组合。
  “养成系”偶像的形成与传统的“神化偶像”不同,有其独特的特征:第一,从“原生素人”到成为“群体偶像”,他们凭借着社交媒体建立以“萌”、“青澀可爱”为主超强的身份认同形象;第二,他们具有超高人气,与自己的迷群超强的互动能力,不刻意追求明星的专业能力,而是通过个人社交分享与粉丝保持高度黏性;第三,偶像低龄化现象居多。“养成”的核心在于粉丝群体的陪伴,凭借“低龄”可以收割各年龄段的粉丝。比如“姐姐粉”、“90后阿姨粉”,甚至“妈妈粉,让人更加具有保护欲。TFBOYS 出道平均年龄不到 14 岁。
  (二)青少年群体
  在心理学中,学界普遍认为青少年一般处在13-18岁的年龄段,他们处在人生的过渡期,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对于自我认知的意识也刚刚觉醒。米德在《心理、自我和社会》中提出“主我”的认识通过自我呈现来对外界进行改造,而“客我”又通过人际传播来对“主我”进行调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我认知。所以,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因此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需要与人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社会化的转变,逐步认清“自我”人格,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三)二者认知关系: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笔者认为,“养成系”偶像与青少年群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他们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如果把“养成系”偶像当成一种媒介商品,那么青少年群体则是为其买单的消费的主力军。“养成系”偶像出道正是由于强大的青少年粉丝基础,才能在网络平台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养成”系偶像趋于低龄化的现象表现。虽然偶像具有较高的人气,一旦失去粉丝,则迅速在网络上消失不见。
  而面对“养成系”偶像媒介景观,青少年群体一般有三种途径来认知。第一,通过社会化媒介,自己主动接触网红、明星、女性等相关话题和信息,在面对“养成系”偶像时,由于年龄相仿,更容易建立起沟通的话语空间,形成独特的青少年偶像亚文化;其二,是通过人际交往传播,在同学中交流过程中,通过为偶像做过什么事,比如“打call、网上投票”等满足自我的虚荣和成就感。其三,家庭教育,父母对于孩子的追星行为,不加以引导和干涉,造成青少年对明星的认知、审美,与主流发生偏离,容易形成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心里难免会有嫉妒、好奇的心理,把“养成系”偶像当成自我的理想人物,成为青少年自我激励的标杆,用行为争相去模仿。
  综上所述,“养成系”偶像与青少年群体之间看似是“偶像——粉丝”之间的关系,但笔者看来,“养成系”偶像更像是网络社会下的媒介产物,迭代速度快,如同电子产品一样,而淘汰的决定权却是在粉丝手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者相互依存,但又是相互制约。青少年群体形成的粉丝社群为偶像的发展提供土壤环境,而养成系偶像的互动行为又给青少年群体带来文化认同。
  二、“养成系”偶像低龄化成因分析
  偶像低龄是娱乐圈常见现象,比如李小璐、杨幂都是从小就接触演戏,又叫“童星”。但是他们多数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而“养成系”偶像是依托互联网平台,伴随着粉丝一起成长。无论是蒋方舟“才女”的人设,韩寒“反叛少年”的形象;再到TFBOYS一首《青春修炼手册》让全国都记住“左手右手慢动作”标签、蔡徐坤的“篮球梗”,无疑不是在“全民造星”时代下,由粉丝、迷群用集体的无意识力量推到大众视野面前。由于粉丝群体与偶像之间存在“养”的关系,有种“偶像即自我”的心理暗示,所以“养成系”偶像也逐渐低龄化。笔者从媒介技术、受众基础、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浅析其低龄化的原因。   (一)媒介技术催生娱乐至死精神,加速偶像低龄化进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中国媒介化社会正向纵深处转型,其形成的文娱生态也发生巨大变化。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媒介的担忧,并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重塑人们的生活世界。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媒介化社会,过去明星靠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介,而如今“养成系”偶像只需要借助手机APP、自媒体,不仅可实现粉丝增长,成为媒介偶像,还可以借助媒介渠道传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形成一种非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声音,获得青少年的青睐。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也变得多元丰富,不只是传统媒体的单向度传播,青少年群体对文化有自己的选择权利,这也是造成偶像低龄化的一方面因素。但是,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技术催生媒介文化异化,逐渐形成新的方式,在青年、青少年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粉丝社群助力娱乐行业,市场前景良好
  从受众即市场的角度看。“养成系”偶像之所以越来越低龄化,是因为其粉丝群体主要集中在95后、00后、10后这三个年龄段,这一群体属于新时代文化的消费者。鲍德里亚的“新消费主义”观点提及:人们在消费物品的时候,已经不注重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在于产品的附加值。偶像组合可以看作一个媒介产品,这种产品通过自身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情感让粉丝群体依附其中,增加用户粘性。而由粉丝组成的粉丝社群,不仅有严格的纪律、部门分工、运营团队为自己的偶像线上线下“应援”和代言宣传。比如《创造101》中为菊粉打call、蔡徐坤粉丝微博打榜等手段来增强自己偶像的人气。“养成”系偶像年龄小、出道早、个人特征明显,娱乐公司通过包装和培训的方式,让偶像与粉丝之间一直保持黏性互动;另一方面,用营销手段增加偶像的曝光度,给粉丝时刻传达着“养成”偶像的成长状况,在强关系的社交互动下,用户从媒介中获得满足感和心神愉悦,而背后的资本娱乐行业市场更加坚实。这种时刻陪伴“养着”既满足了大众内心对偶像从小到大生活的猎奇心理,还大大提升了粉丝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由此低龄偶像的粉丝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前景更好。
  但是不难从侧面影射出发展于强媒介时代下的低龄“养成”偶像,借媒介之手被大量地复制和生产出来的“养成”偶像,具有强娱乐化倾向,被媒介赋予符号意义。而低龄“养成”偶像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机制,粉丝社群慷慨解囊,娱乐公司却收割红利。在这种快消的商品经济环境下,媒介的消费主义倾向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文化教化和传播价值知识及行为规范方面的社会功能却逐渐减弱。因此,对于媒介消费文化来说,在过度追求市场效益和经济利润同时,是否应该自我审视:这种养成系偶像的精神价值被媒介淡化和稀释,由此思考媒介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意义 媒介“养成”偶像低龄化趋势能发展多久 到底什么样的榜样力量和审美标准是可追溯的
  (三)多元主义观的刺激,满足成名的虚荣心和好奇心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思维不在单一固化,具有多样性。像B站、漫画等亚文化逐渐冲击着主流文化,折射出国家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而“养成系”偶像成功的励志案例和方法,刺激着许多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并认为成功的道路不只是“读书”,艺人出道也是一种新的路径选择。据智研数据分析,大中城市,85%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除去义务教育支出,我国家庭教育支出中约有 30%~50%是用在非义务教育领域,其中艺术可以占到15%~20%,并且还有提升空间。由此可见,在文化艺术领域,家长更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通过才艺获取关注,也是成功的一种方式。
  在快速发展的媒介化社会,成名的几率非常之大,而青少年从小受到电视媒介下明星瞩目的影响,在成名虚荣刺激心理下,不免冒险一试。不过孩子成名过早,对于世界基本价值判断还处在模糊之中,而娱乐圈行业复杂变换,一不小心很容易成为“伤仲永”式人物。
  三、对青少年影响的审视反思
  (一)男性的“女性化”,造成青少年审美观偏差
  “养成系”偶像多来自于综艺选秀节目,其中许多“偶像”们化浓妆、描眼线、涂口红、长发披肩,有的还翘着兰花指,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讨论,很多的综艺选秀节目的选手都会化韩妆,偏韩化。男性“女性化”、女性“中性化”成为“养成系”偶像独特的标签。但是他们的行为和审美很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基本的审美观念,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开学第一课》被批“少年娘则国娘”,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作为偶像应当为为社会做出榜样,个人的言行不当会不利于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明星梦”的刺激,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业
  每一个少年都有自己“明星梦”。“养成系”偶像与青少年粉丝之间相互陪伴过程中,青少年粉丝多数以“养成”偶像为“理想中”的自我,达到一种“偶像即自我”的虚拟幻觉,沉浸在美妙的“明星梦”中,很容易造成盲目跟风和过激的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业发展。江苏宿迁市公安局某分局聚到一起报案,家长称自己家的女儿离家出走了,但留下了一封家书,而跟着自己女儿一起不见的还有邻居家的同龄小女孩。这两个小女孩为了实现心中明星梦,决定离家出走,去北京当练习生,成为明星。TFBOYS和火箭少女这两个组合的火热,年龄不大,让很多小学生和初中生都疯狂崇拜,疯狂痴迷,甚至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在舞台上,是现在的青少年都有一个成名梦,而不是努力学习。
  (三)过度偶像崇拜,盲目消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养成系”偶像的粉丝大多是未成年人,他们对于追星的自控力薄弱。在媒介化社会,粉丝为了与偶像互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愉悦的需求,一般采用两种途径:线上和线下。线上多数时间用来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为粉丝轮博、打榜、控评等聚集流量,让自己的偶像牢牢占据各种热搜,这必然占有青少年大量时间;另一种线下为粉丝接机、应援打call,充钱买粉,删评论等等方式,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粉丝还有更极端的行为,比如潘长江曾在节目中坦言不认识蔡徐坤,结果遭到蔡徐坤的粉丝的网络谩骂。“私生饭”(所谓私生饭是艺人明星的粉丝里行为极端、作风疯狂的一种粉)。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喜欢跟踪、偷窥、偷拍明星的日常以及未公开的行程和工作,骚扰自己喜欢的明星,影响他们(以及艺人的家人)的私生活。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说,“养成系”偶像低龄化是娱乐快消时代与媒介化社会转型碰撞的产物,“偶像”低龄的养成与粉丝粘性更长,带来的利润更大。但是低龄化的趋势,会让青少年处于一种“自我狂欢”的感觉,更加沉浸在“偶像低龄”养成的虚拟空间内,不利于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
  为此,我觉得审视“养成系”偶像低龄化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应该从是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三个方面对青少年接触“养成”系偶像文化加以引导和控制。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娱乐行业加强监管,避免青少年过早接触娱乐行业;其次,社会上的娱乐企业应以社会责任为重,不能因商业利益牺牲青少年个人的人生;最后,家庭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名观。青少年自身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和文化素养,理智追星,正确认识娱乐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刘金丽.符号消费认同建构的逻辑解析[ J].文化与传播,2017(05).
  [5] 史伊伶.偶像低龄化的媒介“养成”分析[J].视听,2019(06).
  作者简介:李国宇(1994—),男,安徽亳州人,助教,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师,研究方向:網络与新媒体,广告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迟子建以女性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熔铸于其作品中,《逝川》以其独特神秘的意象、沉静温情的语言,书写对自然生态与人文理想的和谐信仰。本文试从主人公吉喜口中多次出现的“上帝”一词的概念入手,探究作者赋予主人公吉喜悲剧命运的独特意义,并挖掘作品背后在对父权制度的反思中探寻女性自我本真的存在意义,从自然原始的生命体验中探寻女性精神空间的自由状态。对当今社会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本真和谐关系作出合理阐释。 
期刊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青年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等内容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理论整体。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青年观为各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容  (一)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青年观的首要内
期刊
摘要:随着卫星广播、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再加上专业体育组织的疯狂营销,现代体育逐渐转发展为媒介体育。而媒介体育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超真實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等特征,也使得媒介与赛事IP的结合日趋紧密。2014年以来,互联网巨头腾讯开始大力进军体育产业,背靠整个腾讯生态体系的腾讯体育在重金购买大量国外体育赛事资源的同时,也迈向了自制赛事IP之路,而在从购买IP到自制IP的
期刊
摘要:随着武汉疫情暴发,为了防止疫情在校园蔓延,各高校提出了很多教学办法,如利用线上教学进行网上授课,线上教学的提出不仅考验着教师在线教学水平,也考验着学生对新方式的适应能力,因此公共景观设计课程线上授课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问题;措施  公共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由于疫情的暴发中断了线下教学,由原来的线下改为线上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世纪的人民群众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网络中获取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民群众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在方便快捷获取摄影作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摄影作品被侵权的现象,从而产生了大量摄影作品著作权的诉讼案件。鉴于上述社会现象,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摄影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提出有益于摄影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摄影作品;版权保护;侵权  在当今时代,互联
期刊
“芥子园”一词对于一个接触中国画的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但是恐怕也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很少详细全面地了解这部书。之前读《芥子园画传》多是把它当成一套画册来看,会学习和临摹上面的一些内容,却没有追根究底思考过这套书。这次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始重新了解这套画谱。  《芥子园画传》一书自出现以来,流传非常广泛,但对其评价却落差很大。直到近些年,一些学者又开始关注它,并从不同的角度
期刊
摘要:物联网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扩展网络。它将各种信息感知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人、机、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物联网永远地改变了视频游戏行业,网络游戏促进了电子竞技的兴起,并通过数字分销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开发者、出版商,以及最重要的是,玩家都能受到物联网的持续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全球视角体验他们的数字连接世界。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游戏;Steam平台;云游戏
期刊
摘要:2020年新春伊始,全国爆发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疫情不仅涉及公共社会事务,而且还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健康发展的稳定等。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政教育,提高抗疫效果,减缓疫情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和挖掘疫情中元素,为思想政教育开拓新的视域和素材, 改变传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宁波某高校大学生高校电信诈骗的问卷调查结果,对高校电信诈骗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高校电信诈骗的类型和特点,从高校学生、高校、社会三层面进行了高校电信诈骗频发的原因分析,同时根据这三者的身份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高校电信诈骗;大学生;现状;原因;对策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电信诈骗的形式和手段也在迭代更新。诈骗现象在各所高校层
期刊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爱国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提升其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年的疫情,使得高校的教学阵地向网络线上平台转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发现新时期下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新的要求。本文以延边大学采取的军事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为例,通过分析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军事理论课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