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抽取10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3例。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的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出现严重的功能低下现象或承担过重的负荷, 减少了泵血的量, 全身进行代谢所需要血液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性疾病, 动脉供血不足、静脉淤血水肿都属于该病的范畴[1]。为了对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这一年半年时间里,抽取10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在56至96岁之间,平均年龄78.5岁;其中包括64例男性患者和42例女性患者;其中慢性阻塞性性肺原性心脏病6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5例;患者病程在3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5.8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45天;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方法:将抽样中的106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3例。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心理干预措施:1慢性心衰患者都有反复住院的经历,护士在配合医生药物治疗之前,就治疗的整个过程、治疗的开展方式、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详细而又系统的介绍,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用自我松弛的方法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2对于缺乏信心的患者,在治疗方案开展之前护士要以诚挚的态度与其进行交谈,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向患者通俗易懂的讲解治疗的过程和产生的疗效。3高龄及病重患者要做好家属或陪护的心理疏导,以亲情温暧病患,支持和帮助患者有效的克服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4酌情将治疗的一些知识向患者做以介绍, 向其耐心讲解该病治疗的重要性,使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5介绍顺利完成整个治疗患者的案例, 谈体会和经验, 使患者的思想准备足够充分,信心足够充足, 打消一切顾虑, 将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或心脏功能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有效: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程度在3级以上但不足1级;无效:患者的心脏功能没有任何改善,病情甚至有加重迹象,或者死亡[3]。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属中医学喘证、水肿、痰饮、心悸、胸痹、积聚等范畴, 致病原因和致病机制为本虚标实证, 发病基础是心气虚,贯穿病程始终的气虚血瘀症状, 由于血滞而导致水停大多为标实。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患者受躯体症状、日常活动力下降以及慢性疾病的长期性等因素的影响,较易发生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严重者甚致有自杀倾向。目前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生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4]。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良好的纠正,建立配合治疗疾病的信心,使病情恢复加快,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社会价值明显提高,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春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113-114.
  [2] 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5-13.
  [3] 李杰,黎频,吴红金,等.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级与心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22-6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67例SLE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67例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59.7%,45例活动期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82.2%,22例非活动期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36.4%,25例正常对照组抗核小体抗体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
期刊
【关键词】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多见于长期坐或站立工作者,教师、办公室文职人员;中老年患者好发,女性多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05年至今,笔者推拿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4例中男16例,女68例;年龄37~75岁;病程最短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牛致胸腹联合伤(TAC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9例因牛致胸腹联合伤的病人病情特点,并与同期因其他原因致胸腹联合伤的病人比较。结果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 44.4%,明显高于同期因其他原因致胸腹联合伤而到我院就诊的病人,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而因牛致胸腹联合伤的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期刊
【摘要】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提高,宫颈炎的治疗更加引起重视,现从医学观点出发探讨宫颈炎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  【关键词】宫颈炎;宫颈癌;临床症状    正常情况下,宫颈具有多种防御功能,包括粘膜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是阻止病原体进入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易受分娩、性交及宫腔操作的损伤。临床资料显示,有60%以上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患者有宫颈炎。宫颈炎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在我院儿保科体检的108例幼儿园儿童(3-7岁)分为研究组(72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研究组为微量元素缺乏患儿,正常对照组为微量元素正常患儿,两组患儿均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测定。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父母文化水平、职业分布、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及居住社会环境均相仿。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以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指导,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并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结果: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均较满意,且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的应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增效作用,提高了患者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微生态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RVVC的患者100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后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短期巩固治疗,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菌巩固治疗后,100例RVVC患者在停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为85%(80/100);停药3个月随访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草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同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臌胀消水汤”加减,益气活血、软坚利水中草药,水煎口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0.625%、显效率50%、总有效率96.88%,复发率19.5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17.5%、显效率20%、总有效率72.5%,复发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07月至2011年0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6例早产儿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早产儿脑病综合治疗,出院后干预组接受系统的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胎龄、出生窒息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与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到2011年7月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3例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与手法复位外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2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U形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于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高于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