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00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从优化培养方案、实行分级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质量监督等七个方面对新疆大学预科教育模式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提升新疆大学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预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081-03
  Abstract: Ethnic preparator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he preparatory education mode of Xinjiang University from seven aspects: optimizing training plans, implementing grad teach,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quality supervision. This study hope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thnic preparatory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Keywords: ethnic preparatory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reform
  少數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新疆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和省部共建高校,自1998年开始将沿袭多年的预科汉语分散教学改为集中教学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独具新疆大学特色的少数民族预科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在培养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少数民族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和教育资源分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双语教育的质量在南北疆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这给新疆大学等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语言学院作为具体负责新疆大学预科教育的教学单位,近年来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学制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预科阶段采取集中管理和分级教学模式,在加强汉语教学中心地位和努力提升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统筹兼顾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汉语水平与文化基础课水平同步提升,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学生汉语水平和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学习”的原则,不断优化少数民族预科阶段的培养方案和课程體系,在突出《汉语》主干课程地位和提升汉语水平能力的同时,还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宗教十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文化基础课程,形成了思政课程的导入、汉语课程的优化和数理化基础课程强化的“一导入两强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语言学院在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积极配合开课院系,在考虑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针对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式,即“高级加强、中级补平、初级两步走”的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为学生顺利进入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新疆大学在自治区高校率先启动了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进入预科阶段,让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阶段就开始“五观”、“四个认同”教育,打牢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防线,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式。同时在自治区高校率先开设《宗教十讲》课程,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宗教十讲》教材由新疆大学和自治区民族理论方面的知名专家编写,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二、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实行分级和分层教学
  长期以来,我校对每年新入校的1300余名民考民学生采用“进校摸底考试——分级——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进校摸底考试,根据汉语成绩和水平进行分级教学,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班进行分层教学。2012年起学校根据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生源特点,对2012级预科生开始实施了两层分级教学,即实行普通班、实验班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对汉语课程的优化和文化基础课强化的“两强化”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两强化”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与本科专业学习对接困难的局面,达到汉语水平、文化基础水平、专业基础共同提升和协调发展之目标,建设与本科教育“无缝接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是优化汉语课程体系,强化汉语教学质量提升。优化预科汉语课程体系。预科汉语课程设计优化的思路与做法:“精读”课程,侧重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训练语言技能的训练;“泛读”侧重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技能,“听说”课程侧重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听和说的技能;“写作”课程,侧重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技能。其中汉语精读教学模式采用“课堂(6)+多媒体(4)”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既不丢弃传统语言教学的优势,又积极吸纳现代教学手段。广泛采用了音频、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赋予汉语以“全息式”认知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教师研制个性化课件,改进和优化教学。二是实施综合分班方案的分级教学改革。2015级预科生采取了综合分班的方案,预科实验班根据学生高考成绩中的汉语、数学、综合、总分进行分班,改变了以往只看汉语成绩分班的单一标准,综合分班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成绩,有助于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目前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来看,无论是数学、物理课,还是汉语课,实验班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课堂秩序良好,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采用分级教学与强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级教学与强化教学相结合,主要采用“考前强化——临考模拟——正式考试”教学方法,即:以进校摸底为分级依据,用课程教学夯实基础,用考前强化拓展课程和考试知识,以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程序。MHK考试作为语言学院汉语教学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语言学院总结和完善了一整套MHK考试强化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仅仅8个多月的时间里,汉语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从近年来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在这将近8个多月的时间里MHK考试成绩得到了提高,学生整体的过级率也提升了,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的5年时间里学生的MHK三级过级率均在85%以上。二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积极引进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对预科学生个人差异、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三是加强专业汉语能力的提升。2013年开始增设“专业汉语”以解决学生对各类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目前已有12个学院开设了专业汉语课程,通过对三届预科生的学习情况调研,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对专业的了解和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是学校不断加大对预科教育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硬件环境;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开发和制作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視语言的交际功能,加强听说训练。利用六间多媒体教室、四间语音室、两间数字语音室,强化学生听说能力的专项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完善教学基础能力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完成了以课程教学为主的教研室改革,成立了以课程为中心的四个教研室,为课程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课程改革的同时,结合预科教学教材陈旧的实际,积极推行新教材的使用,选用自编出版的《大学汉语精读(维文版)》第四册、《大学预科汉语》系列教材(三、四册)、《科技汉语》和《计算机专业汉语》等优秀教材,并且针对新用教材,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貌,生动形象,深受學生的喜爱。
  六、不断完善分流管理制度,强化质量评价与监控
  语言学院制定了“新疆大学预科学生综合考核实施细则”,全面考核预科学生能力。综合考核分为“素质考核”和“课程考核”。“素质考核”包括政治思想、校级校规、文体活动、文明举止、工作能力等五个方面;“课程考核”包括学习纪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课程考试、等级考试五个方面。“综合考核”学分为2个学分,其中课程考核1个学分、素质考核1个学分。综合考核合格者,获得2个学分;未能获得2个学分者,必须在预科阶段重修,重修所有预科课程,重修一年后,再次进行预科结业资格审核,如再次不合格者按退学处理。预科生综合考核学分实施细则是对学生政治思想、校级校规、文体活动、文明举止、工作能力、学习纪律、学习态度、课程考试、等级考试等方面作一个公正、全面、立体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适应学校改革发展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做到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双达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语言学院实施“双达标”考核办法以来,成效显著,迟到、旷课的人数大大减少,课堂纪律也好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综合考核实施以来,全体师生按照细则要求进行各类考核,过程管理得到了明显加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提高,迟到、旷课、早退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七、创新预科学生管理模式,为预科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管理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级“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加强“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建立学校、学院民族、宗教问题的宣讲制度,自觉抵御和防范“三股势力”向学校渗透,在学生中牢固树立“爱国爱疆、民族团结、热爱新大”的主人翁意识,建立了每周三下午政治学习的制度,同时建立了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团员推荐发展为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学生讲解新疆大学的人文历史,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树立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和热忱。
  二是建立了“双驱动”的学习管理模式。预科班级每个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基本为精读老师承担,全面负责本班学生工作,实行早读和晚自习制度有效结合的“双驱动”学习管理模式。早读每班配备一名相关院系的汉族学生做领读员,每天安排辅导员值班并检查早晚自习。每学年与相关院系建立学生联合会,建立民汉学生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加强民汉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语言等方面的交流,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既加强了学院之间的交流协作,又促进了民族团结。
  三是建立了“有效衔接”的日常管理模式。建立了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制度与周日晚点名制度“有效衔接”的日常管理模式。预科生成立的学生会护校队、纪检部、生活部配合学工办辅导员检查学生早读、晚自习、教室、宿舍卫生和学生宿舍入住等情况;在校期间预科生统一着装校服,防止学生互相攀比,同时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四是建立了“优势互补”的课外活动管理模式。语言学院每学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讲座、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建立了“优势互补”的课外活动管理模式,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课余时间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加强民族团结,经常组织与汉族学生的各类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是建立了“渠道畅通”的家长联系制度。建立了新生报到家长见面会制度及期末给家长一封信制度,学院与家长互通信息,增进了解,双向管理。
  参考文献
  [1]新疆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自治区本科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xjedu.gov.cn/xjjyt/jyzt/zcfg/zyzcwj/gfwj/2014/83520.htm.
  [2]崔新丹,杨伟.高等教育预科阶段专业汉语课程构建研究-以新疆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2):71-73.
  [3]宋太成,刘翠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1):101-104.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以高级搜索主题为教育研究方法,文献来源所有期刊,检索时间从1933年至2015年共728篇学术文献。剔除会议记录等获得有效文献684篇。前半部分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年文献产出、突出贡献机构及其所处地域、理论阵地、相关研究活跃学者、关键词的年份使用情况分布统计分析,并结合教育研究方法理论总结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后半部分采用共词分析法,提取文献高频关键词将高频关键
期刊
摘 要:建构主义作为建构传统的有关科学和知识本质的客观主义概念由来已久,其影响不仅仅涉及到课程与教学的变化,更促使教學者对知识观、学习观等的重新思考。文章以作者亲身赴英国访学的体验为基础,对其力促实现学生“自我驱动、才智激活”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解析,从而解析出实践教学的特征及趋向。  关键词:建构主义;实践教学;特征;趋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与座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总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影响学生高数成绩的主要因素,明确了教与学的主成分因子。  关键词:高等数学; 回归模型分析;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038-04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SPSS
期刊
摘 要:依据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针,针对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引入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积累了经验,对其他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通信原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
期刊
摘 要:创业失败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财务损失、心理损失、生理损失。创业教育需要承担起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责任。文章的研究从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出发,通过对在校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和社会上相关专家的调查和探讨,结合创业教育研究方法,尝试建立逆商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业;失败;逆商教育;课程;冥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需求分析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四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影响新疆高校英语专业就业的因素进行梳理,以期对新疆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英语专业;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036-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
期刊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提出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目标。高校和企业是开展实践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两个主体,但目前校企实践育人体系尚不完善,作为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的延伸和企业的共同代表,行业协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在构建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中大有可为。文章在调研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三所院校依托行业协会开展校企实践育人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依托行业协会开展
期刊
摘 要:本研究聚焦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题,提出了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编制了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维度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显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由五因子构成的多维结构,五个因子分别是行为倾向、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满意感、效能感。自编的《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外语类教师职业认同的工具。  
期刊
摘 要:文章研究通过社会地位的划分,从社会声望,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三个角度区分名校与非名校,之后进一步探究个体对名校生是否存在刻板印象。结果显示:1.社会声望,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都能很好的衡量出名校与非名校的差异。2.个体对名校生热情和道德产生了显著的低估。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将主观社会地位差异引入群体间差异度量,完善了在刻板印象对象群体划分时的边界模糊,对刻板印象研究的推广具有一定的
期刊
摘 要: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河南科技大学在校生进行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研究生教学总体满意度良好,但对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前沿性有待提高。文章对此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060-02  Abstract: Through the network que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