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出发,将全部17个服务业分为6大行业,根据WIOD数据库和TiVA数据库发布的数据,借鉴Koopman(2010)提出的贸易增加值视角,计算修正的国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来测算中国细分行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比分析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1995-2014年的发展趋势及变化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科技进步、环境效应及制度质量对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国际市场占有率而言,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变动特征不明显;就显性比较优势而言,商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也增长变动特征十分明显,服务业整体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科技进步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正的显著影响,环境污染效应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负的显著影响,制度质量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中国要鼓励创新科技出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价值链分工;贸易附加值;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自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大特征,由于生产体系被逐渐细分为不同的工序和模块,导致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格局发生转变,改变了世界传统经济格局和运行方式。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一国产品出口的价值最终由不同国家的各自生产模块所组成。在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由于拥有技术研发和运营平台等优势,基本垄断了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而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自身廉價的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从事价值链中的较为低端环节的生产。因此,需要从贸易增加值这一视角出发,综合估计服务业直接出口和物化在商品贸易中的服务间接出口,全面评估一国服务业的真实国际竞争力。对于精准认识一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贸易及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标测算方法及数据说明
本文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于2016年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该数据库包括了欧盟27个国家、世界13个经济体以及35个产品部门间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的贸易数据,其他经济体以世界其他国家形式体现在数据库中,以及亚太经合组织数据库TiVA公布的国内外行业增加值,利用基于贸易增加值计算的修正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测算中国细分行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以更准确的认识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及计量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是“GVC分工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因此,被解释变量是与国际竞争力相关的指标,本文选择了各细分行业改进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这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R)表征一国(地区)的科技技术水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PCO2)表征一国(地区)的环境约束力、经济自由度(EI)表征一国(地区)的制度质量。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和IMF数据库。
3.其他控制变量
选取服务业从业人员SE表征一国(地区)的服务业的人力资本(单位: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征一国(地区)的城镇化率(Urban)、FDI占GDP的比重表示对外投资依存度(FR)、货物贸易出口额(Bop)、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Ser)表征一国(地区)的贸易开放度。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1995年-2014年中国服务业6大细分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Stata14.0对(a)式和(b)式进行面板回归。分别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估计,观察Hausman检验结果发现固定效应优于随机效应,因此选择固定效应进行估计,选择各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以降低内生性给估计结果带来的不良影响。估计结果表1的(c)-(d)列报告了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该结果反映了以下问题。
(1)科技进步对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影响均为正,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十分显著,意味着鼓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科技进步每提高1%,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0.19%,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提高0.08%。
(2)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一国(地区)的环境约束力会对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造成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经济自由度指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以经济自由度表征的制度质量对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利用IMS指数和RCA指数两个指标计算中国1995-2014年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可知:就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讲,6个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稳,其中除C2(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和C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以外,其余4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逐年稳步增加。通过利用IMS指数和RCA指数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中国服务业务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可以得到:科技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雄厚、城镇化率的提高、货物贸易出口的增加以及服务贸易依存度都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影响。而环境也会显著影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服务贸易活动的进行,对环境的污染效应与制造业贸易造成的效应相似[22]。
参考文献
[1]郭根龙.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8):92-98.
[2]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13-23.
[3]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BOP和FATS统计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5):7-13.
[4]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49(06):4-17+43.[2017-09-07].
[5]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2)
[6]王岚,盛斌.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J].财经研究,2014,40(09):97-108.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关键词:价值链分工;贸易附加值;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自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大特征,由于生产体系被逐渐细分为不同的工序和模块,导致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格局发生转变,改变了世界传统经济格局和运行方式。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一国产品出口的价值最终由不同国家的各自生产模块所组成。在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由于拥有技术研发和运营平台等优势,基本垄断了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而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自身廉價的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从事价值链中的较为低端环节的生产。因此,需要从贸易增加值这一视角出发,综合估计服务业直接出口和物化在商品贸易中的服务间接出口,全面评估一国服务业的真实国际竞争力。对于精准认识一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贸易及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标测算方法及数据说明
本文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于2016年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该数据库包括了欧盟27个国家、世界13个经济体以及35个产品部门间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的贸易数据,其他经济体以世界其他国家形式体现在数据库中,以及亚太经合组织数据库TiVA公布的国内外行业增加值,利用基于贸易增加值计算的修正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测算中国细分行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以更准确的认识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及计量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是“GVC分工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因此,被解释变量是与国际竞争力相关的指标,本文选择了各细分行业改进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这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R)表征一国(地区)的科技技术水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PCO2)表征一国(地区)的环境约束力、经济自由度(EI)表征一国(地区)的制度质量。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和IMF数据库。
3.其他控制变量
选取服务业从业人员SE表征一国(地区)的服务业的人力资本(单位: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征一国(地区)的城镇化率(Urban)、FDI占GDP的比重表示对外投资依存度(FR)、货物贸易出口额(Bop)、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Ser)表征一国(地区)的贸易开放度。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1995年-2014年中国服务业6大细分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Stata14.0对(a)式和(b)式进行面板回归。分别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估计,观察Hausman检验结果发现固定效应优于随机效应,因此选择固定效应进行估计,选择各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以降低内生性给估计结果带来的不良影响。估计结果表1的(c)-(d)列报告了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该结果反映了以下问题。
(1)科技进步对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影响均为正,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十分显著,意味着鼓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科技进步每提高1%,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0.19%,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提高0.08%。
(2)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一国(地区)的环境约束力会对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造成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经济自由度指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以经济自由度表征的制度质量对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利用IMS指数和RCA指数两个指标计算中国1995-2014年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可知:就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讲,6个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稳,其中除C2(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和C1(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以外,其余4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逐年稳步增加。通过利用IMS指数和RCA指数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中国服务业务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可以得到:科技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雄厚、城镇化率的提高、货物贸易出口的增加以及服务贸易依存度都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影响。而环境也会显著影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服务贸易活动的进行,对环境的污染效应与制造业贸易造成的效应相似[22]。
参考文献
[1]郭根龙.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8):92-98.
[2]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13-23.
[3]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BOP和FATS统计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5):7-13.
[4]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49(06):4-17+43.[2017-09-07].
[5]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2)
[6]王岚,盛斌.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J].财经研究,2014,40(09):97-108.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