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开展县域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创新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开放合作的世纪。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我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变化的大潮流中,我国要得到更大发展,就必须要深度开放。教育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传承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成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实验区”,参与了《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级课题研究,并运用武侯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实践的区域与学校经验,提供了研究资源与样本,提出了管理办法与政策建议。为此,武侯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全域国际化的战略构想,制定了《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以基础教育为主要层面的教育国际化改革创新实验。笔者就成都市武侯区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情况、基本认识、基本做法、发展方向做简要介绍。
  一、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认识
  (一)县域推进是县域基础教育国际化实施的有效途径
  武侯区在区域内以学校为单位推进教育国际化,虽然取得了一些实践层面的成果,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际化工作推动力不大、辐射力较小、校际之间差异较大、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等问题。一些学校有较丰富的资源,校长和教师形成了共识,教育国际化也开展得很好;而有些学校的地理位置没有优势、资源相对较少、师生国际化理念不强,几乎不开展教育国际化的相关工作。
  如果以省和市为主体来推进,涉及的范围太大,而大区域内的地区差异和地方领导机制,也会使工作无法做实、学校办学水平不平衡导致虚位推进等问题出现。
  以区县为主体的教育国际化推进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它既能克服以学校为主体推进时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改进以省、市为主体推进时面临的范围过广、差异过大的问题。县域推进能有效整合区域内学校的校本资源,依托区域行政和专业两条线共同推动,更具广泛性、群体性、指导性和拉动性。
  (二)教育国际化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否应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有很多争论,其核心是“国际化是不是西方思想的渗透或侵蚀?”我认为,这个问题有魂、体、表三个层面。“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是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国民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在传承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表”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国际化、教育合作交流等。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在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发展空间。因此,基础教育国际化是遵循教育的“魂”和“体”,在教育的“表”上进行充分挖掘和思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国际化不是把学生送出国,不是照抄照搬国外教材,而是在课程中挖掘、开发、整合国际元素,丰富和发展传统课堂模式。武侯区教育局汇编的《武侯区国际理解教育系列丛书》正是遵循这种原则,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
  (三)教育国际化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到武侯区调研时说过,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我们这样做,何愁培养不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呢?
  基础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而是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区域推进应聚焦在国际理解教育上,国际理解教育应与和平教育、环境保护、多元文化等国际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提倡“爱家、爱集体、爱城市、爱祖国、爱地球”等普适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沟通技能,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教育国际化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只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一个举措。因此,教育国际化当前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要通过实质性的人员交流、地区和学校间的国际合作、跨国教育活动等,整合、创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五)教育国际化是本土创新和区域创造的有效融合
  教育国际化是双向的,一是学习与借鉴,二是输出与推广。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吸收、批判、改造、融合、创新、输出等。教育国际化关键在于本土创新和区域创造,形成具有民族特征、国际水准的教育品质。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做法
  武侯区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模式,包括顶层设计、标准引领、政策创新、平台搭建、交流合作、研究支持、课程建设、氛围营造、全民融入9个核心环节。
  (一)顶层设计
  武侯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武侯区《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保障了政府资金五年投入2.5亿,启动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生能力培养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社区工程建设。
  (二)标准引领
  武侯区建立了区域教育国际化的30项核心指标体系,制定了国际化示范学校的评估办法与评估标准,开展了相应的督导评估。另外,还与美国旧金山大学共同开展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究。
  (三)政策创新
  为保障区域内所有学校全体师生参加国际化活动,以及教育国际化在规范的道路上发展,成都市武侯区非常重视政策的制订。近三年来先后制定了16项政策文件。
  (四)资源平台
  武侯区目前已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列治文学区、英国韦克菲尔德地区结为友好地区;武侯区30余所学校分别与美、英、法、德等十几个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在美国等地建立多个教师培训基地。
  (五)交流合作
  2012年,武侯区举行了“成都市武侯教育国际交流月”活动,来自英国、美国、新加坡等5个国家的教师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武侯教师进行“中外课堂大碰撞”。在此期间,以“一周一个国家,一周四类活动”的方式开展活动,举办“中英教育交流周”“中美教育交流周”“中法教育交流周”“中新教育交流周”。每个交流周期开展四类活动:中外课堂大碰撞、校际连线课程互动、教育学术交流、教育论坛,从而将更多、更先进的教育国际化理念、教学方式引入武侯教育领域,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时也面向世界全方位地展现武侯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我们可以看出,世界通过课堂计划、中英校际连线、海外“武侯课堂”、双语教学实验等极大地丰富了武侯区学校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活动。
  (六)研究支持
  作为全国首个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实验区,武侯区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促进了武侯区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
  (七)课程建设
  武侯区积极研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实施中美、中英国际课程共建,在全国率先系统汇编了涵盖学前至高中各学段,职业、社区教育的国际理解教育教材,包括《童眼看世界》《认识地球村》《走遍地球村》等8套共15本丛书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
  (八)氛围营造
  武侯区大力推动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与国际接轨,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的步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武侯区每年举办以“国际教育”为主题的中小学“送教进社区”公益讲座、文化共享活动200余场次,培训居民近4万人次。
  (九)全民融入
  武侯区教育全面实施“教师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了“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在美国、英国多地建立了校长、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每年选派100多名干部和教师赴美研修一个月。同时,武侯区大力实施武侯教师“全球招募计划”,建立了由国内外32名教育专家组成的“武侯教育全球智库”。目前,全区96%的中小学聘请了外籍教师或助教,所有中小学的英语教师都参加了暑期外语培训,初步形成了中外教师共教共研的常态机制。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探究和创新实践
  (一)理论探究
  针对在县域推进过程中的理论建树、政策突破、资源挖掘、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绩效评估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关理论探究主要涉及6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任务,二是教育国际化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关系,三是以区县为主体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动因及其特征,四是教育国际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容与共生,五是伟大“中国梦”指引下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六是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地位与作用。
  (二)创新实践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点是改革创新,为此,武侯区设立了16个课题,并确定了前期开展的9个课题。一是区县级政府主导下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典型模式创新,二是区县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突破,三是国际理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层面的具体融合实验,四是区域教育质量标准审视下“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五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环境下多样性、个性化的深度课程改革实验,六是教育国际化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典型实验,七是国际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和评估标准的本土化运用和结果比较,八是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学生能力发展标准、学生健康成长指标及评价体系建设,九是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师生发展数据标准样本采集与常模建设。武侯区将努力形成包括理性认识、操作模式、典型案例等在内的实践经验成果。
  武侯区对县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和探索才刚刚开始,与发达的区县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教育的“魂”和“体”,坚持科研引领,做实全域推进,武侯区的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工作一定能成为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抓手,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打下基础。
  编辑 王俊烽
其他文献
因特网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知识的革命,以及沟通的革命。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这可以让我们在教室里进行革命化的学习。知识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可以极大地拓宽获得教育资源的途径。  当然,信息通信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老师们和学生的互动是信息通信技术不可能取代的。在这样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日本在使用信息化工具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并不是很先进。但是,今天我也想介绍几个例
编者按:雪莉·蒂尔曼(Shirley M·Tilgh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蒂尔曼于2001年就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是该校历史上首位女性校长。文章系蒂尔曼在普林斯顿大学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演讲中,她对毕业生4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寄予期望,同时着重强调了人文教育①的重要性。蒂尔曼指出,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思想深刻、知识广博
据《印度快报》2015年7月7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指出,印度在提高小学教育入学人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同时,印度在初中教育阶段努力推动相关政策以求达到同样的效果。  数据显示,2011年,印度有超过1600万名初中教育适龄青少年没有入学接受教育。报告指出,印度为
关 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工程学发展报告  10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题为《工程学:重大事项、挑战和发展机遇》的报告。该报告探讨了工程学目前在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及其未来发展机遇。  报告由全球150余位工程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分别从地区和国家层面以及工程学重要分支的角度考察了工程学的发展情况,通过案例研究和成功案例,围绕工程学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
编者按:2015年5月19-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难民署六家机构协办的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在韩国仁川松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通过了为今后15年的全球教育确立新目标的《仁川宣言》。《仁川宣言》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在1990年提出
根据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对包括法国在内的49个国家小学四年级学生所做的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法国小学生数学和科学成绩排名分别位于欧洲国家的最后一位和倒数第二位。  测试结果显示,法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平均成绩分别为488分和487分,远低于欧洲国家527分和525分的平均分,也略低于国际平均分500分。榜单前列依旧被亚洲国家占据,新加坡以618分和590分位于两份排名榜首,
举 措    加拿大在华启动学生合作计划吸引更多中国学生赴加留学  2010年9月14日,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加拿大公民身份、移民和多元文化部(CIC)部长杰森·肯尼与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CCC)主席杰姆斯·奈特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加“学生合作计划”(SPP),以逐步加快吸收合格中国学生前往加拿大留学的步伐。  根据发布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数量接近20万人,
据德国联邦教研部官网2015年7月22日报道,今年发布的“2015全球科学大会”报告显示,德国是学生流动性较高的国家之一,是继美国、英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受欢迎的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国。该报告由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及德国高校与科学研究中心(DZHW)共同完成。  2014年,德国高校外国学生总数首次突破30万名。这表明,德国高校每10名学生中就有一名是外国学生,且大多
今天,我想讲一讲“双浸入式教育”。现在,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外语。其实,外国人也在拼命地学习汉语。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现在都开始实施沉浸式普通话和英语双语教学,很多著名出版社也出版发行了许多中文、数学课程教材。不过,这些教材大多是英语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以前,北美最注重法国和西班牙语。现在,这些语言不流行了,很多小朋友要学普通话、阿拉伯语、印度话。这是因为,在全球国际化大环境下,北美已经没有很大的
大家早上好。  这次会议是一个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希望为建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议程作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的机会。  阿拉伯联盟教科文组织已经认识到了现代技术以及教育信息化、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将有更多开放性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国家因地处偏远而在教育管理方面遇到一定的挑战。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扫除文盲——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