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老师目光的高一男生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基本上是以成年人的评价为标准,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等孩子眼中的权威人物的评价。如果权威人物对儿童的评价失当,就有可能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似乎淡忘了这个创伤,其实这创伤依然清晰地储存在儿童的记忆深处,只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童年的创伤就会引发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或更严重的精神疾病。
  内心惊惧,不敢视人
  这是一个在心理健康普查过程中发现的病例,尽管患者的病情不算严重,但颇具代表性。
  患者小宇是一名高一男生,17岁,父母都是上海海关的公务员,家境殷实。小宇的班主任高老师反映,小宇很聪明,学习也很努力,按说成绩应该不错,但历次考试仅为中等。
  “似乎这孩子有什么心事。”高老师的理由是,小宇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与同学交往也很有限,不得不与老师交流时也显得局促不安。“比如,小宇课后找我请教一道题的解法,却不敢抬头看我,只顾埋头看题目。我讲解完了,问他懂了没有,他就胡乱点头,但我感觉他没懂。我还注意到,他的手一直在抖。其他老师也有类似的反映。您找他谈谈吧,帮他解开心结,或许他的成绩会有质的飞跃。”
  征得小宇父母的同意,我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机会,把自由活动的小宇请到了高老师的办公室。
  小宇是一个瘦瘦高高、皮肤白净的忧郁男孩,进门打招呼的时候匆匆看我一眼,然后拘谨地站在门边,脚尖不自然地在地板上蹭来蹭去。职业敏感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男孩。
  我请他坐下,然后微笑着说:“我是心理医生,正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这是一次例行的谈话,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可以另约时间。”
  小宇皱眉想了想,头也不抬地说:“没事,谈吧。”
  接下来的谈话很艰难,因为小宇没有倾诉的欲望。不过他态度非常坦诚,对老师所反映的性格内向、交际较少、言行拘谨等现象,他都爽快地承认。对我的问话,他像个听话的孩子配合大人那样礼貌地回答,只是他的回答大多是“不知道”“说不清”等。我故意没有提及他不敢与老师对视这个关键细节,因为我不急于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只是通过问询向他表明,我是一个值得信任、愿意帮助他,而且有能力帮助他的人。结束谈话时,我递给他一张名片,告诉他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或直接去我的心理咨询室聊天。接过名片时,小宇难得地笑了笑。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小宇来到咨询室找我,说是顺道来看我,感谢我对他的关心。闲聊中,他忽然问我:“为什么有些同学开朗大方,而有些同学缩手缩脚?是遗传决定的吗?”
  我告诉他,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因素有很多,先天遗传是因素之一,但主要是后天经历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孩子在不安全的环境中长大,就有可能胆小怕事。“你小时候遇到过什么不愉快的事吗?”我试探地问。
  小宇回忆自己的童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被妈妈骂。那是他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他与班里一个性格活泼又很漂亮的女孩悦悦很要好。看到电视里朋友间送生日礼物的情节,他也想在悦悦过6岁生日时送一份像样的礼物,于是悄悄攒零花钱。悦悦生日当天,小宇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还用彩纸做了精美的包装,在悦悦吹蜡烛的时候双手奉上。悦悦很高兴,小宇很得意,幼儿园老师表扬小宇送的礼物最好。
  “可是我只高兴了一天。”小宇说,“第二天妈妈就知道了这件事,狠狠打了我一顿,骂我这么小就学会泡妞了,没出息。为了惩罚我,妈妈两个月没有给我零花钱。我被吓坏了,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后来,悦悦转园了,去别的城市上小学。我更难过了,以为是我害她转园。那一段时间,我像一只过街老鼠那样,感觉周围的人都在斥责我。”
  我说:“现在你知道了,你没有做错什么,是妈妈反应过激了。”
  小宇苦笑着说:“是啊,慢慢地我也忘了这件事,小孩子嘛,谁没做过傻事?”
  我问:“后来呢?你见过悦悦吗?”
  “没见过,就算碰面也未必认得出来。”小宇边沉思边摇头,思绪延伸到小学五年级,“当时,学校出了一件不好的事,六年级有一对早恋的学生,为反抗老师和家长的粗暴干涉而离家出走,十多天后才被找回来。学校为了杜绝此类事件重演,对各年级进行突击教育,许多关系较好的男生女生都受到了批评。班主任在班会上旁敲侧击地警告几名疑似早恋的同学,用词非常刻薄,态度非常强硬。我没有跟谁早恋,却感觉很害怕,感觉班主任是在不点名地批评我。我猜想,班主任一定知道了悦悦的事。从那以后我就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所以我特别害怕老师的目光,好像老师的目光能看透我内心似的。”
  上初中以后,小宇开始刻意疏远女同学,不敢和女同学说话,他觉得女同学,尤其是女老师的目光可以看出自己心中的“坏念头”。渐渐地,路上陌生女性的目光小宇也不敢正视,偶然对视,小宇会感到心跳加快,恐慌不安。在课堂上,女老师的目光随意地扫视到他,他也要慌忙低下头,同时感到全身一阵发热。
  小宇痛苦地说:“到了初二,男老师的目光也开始让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希望用刻苦学习来转移视线,但是没用,内心的羞愧、焦虑让我苦不堪言,更痛苦的是,我的烦恼无处述说。”
  过敏联想,恶性循环
  交流至此,小宇害怕老师目光的原因已水落石出。我诊断他患有目光恐惧症,属于社交恐惧症的一种。
  首先,小宇的目光恐惧源于童年时期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他给幼儿园伙伴送生日礼物是正常、健康的交往活动,无可指责。如果母亲觉得小宇年龄小,不该乱花钱,可以耐心地引导小宇,讲明道理,但母亲粗暴地把小宇的行为当成“早恋”,甚至对幼稚的儿子进行道德攻击,使小宇深受刺激。
  其次,痛苦记忆被激活,自卑感被强化。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基本上是以成年人的评价为标准,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等孩子眼中的权威人物的评价。如果权威人物对儿童的评价失当,就有可能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似乎淡忘了这个创伤,其实这创伤依然清晰地储存在儿童的记忆深处,只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童年的创伤就会引发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或更严重的精神疾病。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一次不点名批评就是这样的环境条件,马上激活了小宇埋藏在心中的痛苦记忆,强化了他的自卑感,加重了他的心理创伤。   最后,过敏性联想形成恶性循环。小宇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在道德品行方面又习惯于苛求自己,所以他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敏感地关注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产生“过敏性思维联想”,特别是对女性目光的过敏性联想。由害怕而逃避,而逃避一次就会感到一种暂时的安全感,可是每逃避一次也就必然强化一次过敏和恐怖的强度。如此恶性循环,恐惧的对象就泛化了,由害怕女老师的目光泛化为也害怕男老师的目光了。特别是到了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使小明认为害怕老师的目光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大障碍,可是自己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这种强烈的情感更加重了上述的恶性循环。
  值得强调的是,小宇的行为特点带有明显的强迫症倾向,若不及时干预,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我与小宇的妈妈闫女士取得了联系,详细通报了小宇的病情。得知儿子患有中度社交恐惧症,伴有轻度强迫症,闫女士大惊失色,追悔莫及。她同意我的治疗方案,希望我尽快实施,帮助小宇摆脱心理阴影。
  顺其自然,系统脱敏
  针对小宇的病情和年龄较小的特点,我采用森田疗法进行心理辅导。
  我告诉小宇,森田疗法是顺其自然的治疗方法,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森田疗法认为,所谓自然,不仅指山峰、河流、草原、大海、沙漠,而且包括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好事和坏事,而所谓顺其自然,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比如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难免紧张、焦虑,担心自己成绩不佳。这种心理状态是正确的,属于自然现象。顺其自然就是对这种负面情绪不克制也不助长,那么负面情绪就会悄然消失,转化成复习的专注力。相反,不论克制还是助长都是自找苦吃,因为克制和助长都是对负面情绪的关注,人就会被困住,极大地影响复习。
  小宇对森田疗法感觉很神秘,因为不吃药、不打针、不催眠,没有任何痛苦,他很愿意尝试。
  我对小宇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持原有的学习、生活节奏。我要求小宇,无论心情如何,都要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预习、运动、就寝。不要为了锻炼自己而做不情愿的事,比如刻意与人交往,强迫自己与人对视等,这些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都是徒劳的。
  第二,适当增加体力劳动。我建议小宇,从打扫寝室卫生、收拾个人物品做起,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力所能及的事,最好强度稍微大一些,以不疲劳为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宇在劳动中逐渐感觉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做顺其自然的事,从而在生活中汲取恢复心理健康的力量。
  第三,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娱乐活动。我要求小宇,除了适当增加体力劳动以外,还要用体育锻炼、娱乐来充实每天的时间,尽量不让自己停下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既不给自己胡思乱想的时间,也能增加他与人交往的机会,使他逐渐尝到积极生活的甜头,对他恢复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第四,放下过去,关注当下。在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中,我引导小宇循序渐进地领悟成长的真谛,帮助他不再追究过去的生活经历,原谅妈妈当年的粗暴和小学班主任的严厉,把注意力放在当下,鼓励他从现在开始,努力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
  第五,忍受症状,坚持过健康生活。从心理辅导的技术层面来看,小宇不敢与人对视,是因为他心中有羞愧、自卑、性幻想等杂念,对青春期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问题是他的回应策略是不健康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引导他学会正确面对杂念。我告诉他,心中有杂念也是自然现象,不足为奇,当此类困扰再度来袭,要学会置之不理,采取“不过问、不测试、不拘泥”的策略。不过问,即装作不知,听之任之。不测试,即制止自己测试症状是否好转,情绪是否变好,要顺其自然地对待各种不适症状。不拘泥,即如果感觉困扰很快消失了,不必庆幸,不必得意,因为心理症状是动态的,感觉困扰消失的时候往往是困扰回头的时候,只有到了完全感觉不到困扰存在的时候,才算真正恢复了健康。
  第六,扬长避短,重建健康性格。经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小宇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能够经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但治疗还没到结束的时候,只有帮助他充分认识自己,重建符合自己特点的健康性格,才能进一步巩固疗效。我告诉小宇,人的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敏感而内向的性格同样有优势和劣势,优势包括反省能力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劣势也很明显,包括做事过于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势,抑制性格中的劣势。
  在我的引导下,通过三个月的个人生活实践和一对一心理辅导,小宇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当他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学习,更多地憧憬未来,心理症状越来越少打扰他了。前不久,小宇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名列全班第9名,年级第32名。高老师和闫女士都兴奋得不得了。
  我向小宇祝贺时,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小声说:“或许,下次还可以更好。”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本刊一直倡导,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与孩子相伴成长,而不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管教。但有些家长不认同,他们觉得家长的思想观念已定型,人生轨迹已确定,不可能改变什么,更不可能被孩子改变。家长这样想,其实是拒绝进步。那么,孩子能不能改变家长呢?让我们来说说著名作家韩寒和他女儿韩小野的故事吧。  韩寒年少成名,拥趸众多,媒体冠以“青年领袖”的头衔。他性格桀骜不驯,经常与人在媒体上打嘴仗,且笔锋犀利,口无遮拦,
近十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迅猛发展,幼儿园纷纷开设学前班,各种民间教育机构竞相大资本投入,大街上随处可见学前班的招生广告,大多以灌输知识、提前学小学课程为主。对此,教育部三令五申,叫停学前班小学化。教育专家也大声呼吁,学前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主,不宜让孩子过早承受学业压力。那么,学前教育应如何开展?怎样的学前教育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让我们看看国外的做法。  ——编者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  在德国弗
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清单一公布,立刻在网上被热传,引发热烈讨论。清单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的疾病,都明确可以不使用抗生素输液。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和点滴、局部用药等。现在所说的输液就是静脉点滴。其中最常用、最安全、最简便的是口服,如果疾病用口服给药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就应该口服给药。输
时下,随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许多名校纷纷开办了寄宿分校,住校的初中生、高中生日渐增多。许多学校和家长只把关注点聚集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孩子们由群居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产生抑郁、焦躁等症状。文中高一女生蓉蓉就遇到被舍友集体孤立的事情,幸运的是,她的妈妈发现得早,求助专家之后,母女及时达成了共识,使得孩子顺利度过了心理危机……  女儿被室
成绩波动莫惊慌  万辉(12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好,拿100分是家常便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上初中半年来,她没有拿过一个100分,考试排名在班里也仅仅是中游水平。这样的变化让孩子很受打击,说实话我也受不了。都说初中学习方法与小学大不相同,具体有哪些不同,我很想了解。  李华庆(13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也是这种情况。他对我说,初中的知识太难学了,光记住不行,还得会推理,
“菜鸟”父母带着一个“问题”孩子,在传统教育中四处碰壁。从繁华都市到顺义乡下,在一步步的退缩中,是崩溃是绝望,还是置于死地而后生?2014年6月,自称“生活严重失败者”的冯丽丽,以亲身经历创作了30万字的纪实文学《下乡养儿》,告诉我们一段耐人寻味的教育传奇。  小女难养,  只能教育大逃亡  2001年6月6日,北京市民戎小捷和妻子冯丽丽的女儿天天出生。当时,戎小捷在中国登山协会会刊《山野》杂志担
问: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后,儿子就整天机不离手,不是听歌、玩游戏,就是刷微博、上QQ。我让他喊他爸爸吃饭,他给他爸爸发一微信。我几次严厉斥责儿子,不要一天到晚玩手机。可完全没用,儿子成了彻头彻尾的“手机控”,这可怎么办?  姚堪  答:1.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对任何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无法获得积极的效果。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部分高校在招收艺术特长生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该政策是政府遏制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功利化的重要举措,刚发布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高校纷纷提高艺术特长生和艺术专业考生的文化课录取门槛,缩小优惠幅度,使得想走艺考捷径的考生及其家长茫然无措。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将来借此进入一所好大学,难道有错
5年前,9岁男孩吴明皓得了肝硬化和肝腹水,生命危在旦夕。母亲尤德玉毅然捐肝救子,不仅冒着生命危险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接下来的5年里,她还以一腔母爱,培养了儿子非凡的自信——  儿子命悬一线,  母亲割肝救子   2006年3月2日早晨,9岁的湖北襄樊男孩吴明皓刚吃完早餐,就“哇”的一声吐了一摊鲜血。经襄樊市人民医院检查,吴明皓患了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及肝腹水,病情危急!  吴明皓的母亲尤德玉
[摘 要]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无法正确、有效地融入学校生活,他们虽然身体健全,但是内心世界可能是不健全的,行为举止上也表现出了各种不适的特征。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眼光和对策来协助、指导学生完成自我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科学有效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诊断,争取帮助学生从不良心境、困境中脱离出来。   [关键词] 师爱;包容;试错;陪伴  一、包容  当学生在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