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习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重要学习内容,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才能在将来的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六年的教学中发现,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操作课程时容易接受,但对于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很难很好地掌握和应用,归根究底就是因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英文功底差,学习自信心不够强,自觉学习性差。
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建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我在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先把问题具体化然后再将其抽象,使学生能从身边的事物了解到一个抽象的理论。
Visual Basic 6.0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它功能強大,沿袭了Basic系列语言的语法,同时其编程系统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它与早期的Basic系列语言相比,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视界面的设计方法。
大多数编程设计语言的课本,一开始都会介绍比较抽象的相关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再跟着介绍VB语言的基础知识、数组以及控制结构等,但是这样往往对于接触这门新课程的中专生来说,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么多的概念从那里冒出来的,有些东西太抽象不能理解,很容易伤害学生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我一般不先讲基本概念,而是以实例的形式讲解,让学生和我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在这些简单的小程序中让学生从直观上去体会这些概念,等学生们有了一定直观上的了解后,再把所要讲授的概念做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编程是怎样一个过程,在拿到一个编程题目时,应该怎样进行分析,然后怎样开始设计,久而久之,学生通过完成实例任务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三要素,如何在界面上添加对象、设置对象的属性等操作。通过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自觉思考、自觉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深刻理解这些让他们很难掌握和把握的概念性问题。
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中,学生对一些概念和程序设计步骤如果只是单靠老师的讲述和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可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能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实践和解决问题,那结果就会变成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相应的概念也会牢牢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譬如,在讲授变量类型的选择时,我们要考虑到数据存放的范围来决定变量选择那一种类型,这时会提到"数据溢出"这个概念,一提到这一概念,学生就显得有些迷惑,不知所措,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这时我为学生想到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用我的杯子装满水,然后请一学生到讲台,将我盖子里的水再倒入我的杯子,这下所有学生都能理解了,原来所谓的"数据溢出"就是超过了它的容量,不能在存放东西了。这样的方法,即让学生明白了概念,又让学生把知识和自己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些抽象的东西一下就活了起来,这些恼人的难懂的概念就不觉得那么深奥了。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纵深性引导,对课本上提出的编程题在学生完成后,应让他们想想如果改变些条件或增加些条件时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由于对知识了解不全面,在勉强完成编程后,有些概念、有些语句还是觉得是是而非,不明确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试着改些语句,改些条件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学生学习符号常量时,课本中给出了一段求圆面积的程序。这段程序在学生们掌握了符号常量的作用后,理解起来并不难,为了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我要求他们对原有程序做以下几种变化:
(1)求R=10.5时的圆面积。
(2)从键盘任意输入一个数作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面积。
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中的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所声明的R变量改为Single型,再将R的值改为10.5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第二题增加了难度,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时将半径值输入给变量R。这两点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知道了InputBox语句的好处,懂得了课本给的程序只能求出预先给定半径值的圆面积,而经过修改后的程序可以求出任意半径值的圆面积,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程序的实用性,换句话说就是算法不一样,程序的性能也不一样,用InputBox语句编写的程序显然比直接给出半径值编写的程序性能要好。
四、做好每章学习的小结工作,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能够前后衔接,知识链不会出现断层。
在与大多数学生交谈中,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知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我每结束一个章节的课程学习以后,都会拿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做好知识的衔接,做好小结工作,把这一章节的内容与上一章节的内容作出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不是单一存在的,章节与章节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觉得比较纠结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紧锁的眉头变成了天真的笑脸。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这些改革尝试,在几届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让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同学,找回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以后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适应平台,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
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建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我在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先把问题具体化然后再将其抽象,使学生能从身边的事物了解到一个抽象的理论。
Visual Basic 6.0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它功能強大,沿袭了Basic系列语言的语法,同时其编程系统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它与早期的Basic系列语言相比,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视界面的设计方法。
大多数编程设计语言的课本,一开始都会介绍比较抽象的相关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再跟着介绍VB语言的基础知识、数组以及控制结构等,但是这样往往对于接触这门新课程的中专生来说,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么多的概念从那里冒出来的,有些东西太抽象不能理解,很容易伤害学生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我一般不先讲基本概念,而是以实例的形式讲解,让学生和我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在这些简单的小程序中让学生从直观上去体会这些概念,等学生们有了一定直观上的了解后,再把所要讲授的概念做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编程是怎样一个过程,在拿到一个编程题目时,应该怎样进行分析,然后怎样开始设计,久而久之,学生通过完成实例任务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三要素,如何在界面上添加对象、设置对象的属性等操作。通过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自觉思考、自觉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深刻理解这些让他们很难掌握和把握的概念性问题。
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中,学生对一些概念和程序设计步骤如果只是单靠老师的讲述和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可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能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实践和解决问题,那结果就会变成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相应的概念也会牢牢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譬如,在讲授变量类型的选择时,我们要考虑到数据存放的范围来决定变量选择那一种类型,这时会提到"数据溢出"这个概念,一提到这一概念,学生就显得有些迷惑,不知所措,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这时我为学生想到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用我的杯子装满水,然后请一学生到讲台,将我盖子里的水再倒入我的杯子,这下所有学生都能理解了,原来所谓的"数据溢出"就是超过了它的容量,不能在存放东西了。这样的方法,即让学生明白了概念,又让学生把知识和自己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些抽象的东西一下就活了起来,这些恼人的难懂的概念就不觉得那么深奥了。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纵深性引导,对课本上提出的编程题在学生完成后,应让他们想想如果改变些条件或增加些条件时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由于对知识了解不全面,在勉强完成编程后,有些概念、有些语句还是觉得是是而非,不明确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试着改些语句,改些条件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学生学习符号常量时,课本中给出了一段求圆面积的程序。这段程序在学生们掌握了符号常量的作用后,理解起来并不难,为了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我要求他们对原有程序做以下几种变化:
(1)求R=10.5时的圆面积。
(2)从键盘任意输入一个数作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面积。
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中的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所声明的R变量改为Single型,再将R的值改为10.5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第二题增加了难度,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时将半径值输入给变量R。这两点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知道了InputBox语句的好处,懂得了课本给的程序只能求出预先给定半径值的圆面积,而经过修改后的程序可以求出任意半径值的圆面积,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程序的实用性,换句话说就是算法不一样,程序的性能也不一样,用InputBox语句编写的程序显然比直接给出半径值编写的程序性能要好。
四、做好每章学习的小结工作,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能够前后衔接,知识链不会出现断层。
在与大多数学生交谈中,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知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我每结束一个章节的课程学习以后,都会拿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做好知识的衔接,做好小结工作,把这一章节的内容与上一章节的内容作出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不是单一存在的,章节与章节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觉得比较纠结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紧锁的眉头变成了天真的笑脸。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这些改革尝试,在几届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让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同学,找回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以后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适应平台,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