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该创设怎样的情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用先前研制的数学问题情境框架,从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四个维度对特级教师俞正强“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情境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得到启示:1.情境创设应有利于激活经验;2.新授课使用的情境应聚焦“本原性数学问题”的诱发、引导和深入,适当减少无关的干扰和波折;3.尽可能使情境引发高层次思维。
  【关键词】问题情境水平;课例;数学
  PISA的数学素养观引发了人们对“情境”的关注。一线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运用数学问题情境,但相对而言,缺乏自觉,即“较少思考影响情境使用效果的内在要素,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依据也不甚明了”。究竟怎样的教学情境好?创设情境的时候应特别考虑哪些方面?本文拟通过对特级教师俞正强“平均数”教学情境的分析展开这方面的探讨。

一、课堂再现


  贯穿俞老师“平均数”一课的具体情境其实只有一个,即二年级某班要推选一名参加60米赛跑的选手。其中一位同学跑了5次,用时分别为:15秒,14秒,12秒,10秒, 14秒。现在,他想如实地向老师汇报:60米“我”通常要跑____ 秒。横线上填多少比较合适?
  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就数据进行了3个回合的思考与交流。
  第一个回合:研究“15”和“10”,初步体会数据的特点
  师:这个小朋友开始填了15,又擦去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只有1次跑了15秒,14秒跑了2次,我觉得应该填14。
  生:把他跑的时间全部加起来除以5不等于15,15太慢了。
  生:15秒是他跑得最慢的一次,“通常”的水平不是15秒。
  師小结:15秒只是他跑得最慢的1次,填这个成绩不甘心。(板书:最慢)
  师:好,这个小朋友不甘心填最慢的成绩,他就——写了一个“10”,但是他又擦去了,为什么?
  生:10秒也只跑到过1次。
  生:10秒是最快1次的成绩,下次不一定能跑到。
  师小结:对,这是他的最好成绩,但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不好意思填。(板书:最快)
  第二个回合:研究“14”和“12”,渗透众数和中位数
  师:那么你猜他会填几呢?
  生:14。他2次都跑了14秒。
  生:14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你觉得填“14”秒,他甘心吗?
  生:好像偏慢了。
  师:对的,这个小朋友填了“12”,你觉得这时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12在中间。
  师:谁的中间?
  生:10和14的中间。
  师:可他最慢跑的是15秒呀。15不算在内了吗?这样看来,“12”这个成绩还是——生:偏快。
  第三个回合:引出“1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看看我们的板书(见下图),就没有一个数据是合适的吗?你们觉得填几合适?刚才我们很多小朋友喊“13”,你们说这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填“13”?
  生:让他再跑1次,很可能就是13秒了。
  师:你们觉得谁的说法最管用?为什么?
  生:他是二年级,我们是四年级,“平均数”这个说法他应该不懂。
  生:我觉得第2种说法好一些。这样看图,一看就看懂了,“13”是不快不慢,刚刚好。
  生:虽然可以继续跑,可是也不一定就会跑出13秒,可能会跑出14秒。
  师:虽然不一定会跑出13秒,但是跑13秒的可能性大吗?跑13秒的可能性大还是跑15秒的可能性大?
  师:这个特殊的数“13”,它没有出现过,但是它不快不慢,是这个小朋友跑步的真实水平,我们把它叫作“平均数”……

二、情境分析


  我们对此前提出的数学问题情境框架进行微调,如下表——
  然后从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四个方面对该情境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1.俞老师选取的背景素材源自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对跑步、毛遂自荐这些活动(过程)有着充分的经验,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讨论的热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据的意义。   2.在语境呈现方面,俞老师使用的是混合文本,但这个文本非常简洁,字符数不超过50个,学生阅读基本没有障碍。图像部分还蕴含着“基准数”“移多补少”等客观的视觉刺激。
  背景素材来源][任务挑战水平][语境呈現方式][语境干扰程度][0][1][2][3][4]

三、教学启示


  俞老师的“平均数”一课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提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新授课的情境设计。
  (一)情境创设应有利于激活经验
  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经验加工的过程。对新学习的内容,学生可能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初步的、良莠不齐的经验到有正确的、深刻的和丰富的经验。创设情境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去激活相关经验,克服经验加工过程中的困难,支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因此新授课的情境素材最好来自于学生平时比较熟悉和关注的,有积极情感体验和一定认知经验的现实生活,从而有效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二)情境创设应视教学需要,有所侧重,有所删减
  情境有多重教学功能,对新授课来说,应特别强调它与要教学的新概念、新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即情境应有利于“本原性数学问题”的诱发、引导和深入。如前述,俞正强老师创设的“填成绩”情境贯穿了整个平均数的学习过程,甚至可以持续贯穿整个统计量的学习:从关注单个成绩开始,体会数据的意义,感知常用的统计量;从比较不同成绩中,理解统计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建构相关概念;究竟哪个成绩能代表“真实水平”又涉及客观的需要、数据的特点等,可以引发更深入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后期的学习中,进行情境和数据的变式,引导学生辨析、体会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各具“真实”,各有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又引出新的学习需求,即需要学习更多数据处理的方法(如极差、方差、数学期望、回归分析等)以更好地把握数据,做出推断……情境对于数学学习的这种源源不断的“卷入”(involving)功能着实令人心动。
  与之相应的,为了快速聚焦数学本原性问题,我们往往需要对情境的信息数量、表征方式等做一定的简化,减少无关的干扰和波折(但应尽量不失真实性)。
  此外,本课所问“哪个成绩最合适(真实)?”其中,“合适(真实)”的含义并不明确,涉及一些社会性的理解,从而预留了广阔的争论和交流空间。在强调数学素养观的当下,情境的这些功能也应得到重视。
  (三)尽可能使情境引发较高层次的思维
  PISA将学生“数学化”的能力解释为三个方面:(1)表征问题情境;(2)运用数学概念、事实、程序和推理;(3)阐释、运用、评估数学结果。国际测试表明,中国学生在前两项上表现突出,而第(3)项则相对薄弱。我们对小学生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教学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努力。在情境设计方面,尽可能使我们所用的情境能够营造出一个开放的、注重推理和表达过程的“心理场”,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建构和解释自己的观点、比较和评价他人的观点、归纳和整合众人的观点等内容上。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理解和记忆一些数学概念,不过快地切入算法和技法的掌握与熟练,而是以学习内容为载体,深刻而丰富地体验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思维过程,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观。

参考文献:


  [1]杨玉东,张波.教师运用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潜在观念与理论倾向[J].上海教育科研,2014(11):54-56.
  [2]陈敏,杨玉东. 小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6(9):46-49.
  [3]杨玉东,徐文彬.论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数学问题” [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58-60.
  [4]俞正强.情境创设须以激活经验为主题[N].中国教育报.2009-01-23(006).
  [5]王鼎.PISA数学测评核心能力运用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2):11-1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 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 31000)
其他文献
第三届全国“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于2018年5月11~12日在成都举行。“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振宇教授率领的游戏研究团队一年一度召开的工作论坛。这个团队在研究安吉游戏对我国幼教改革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幼儿园游戏所面临的理论困惑和实际困境,对传统游戏理论提出大胆的质疑和解构。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400多位
【摘要】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在健康、归属感、贡献、交流和探索五大领域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保障婴幼儿的基本权利,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合理组织一日生活,构建适宜的身心环境,倡导形成式的评价方式。借鉴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经验,我国在构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时应当以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尊重婴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发挥教师与环境的支持作用,以期更好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一成人互动与儿童一同伴互动的比较视角,从言语倾向水平、言语行动水平和言语变通水平三个方面对4~5岁儿童语用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言语倾向类型和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偏好受互动对象的影响,儿童与成人互动时较多使用问题和回答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与同伴互动时较多使用陈述和建议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据此,建议幼儿园教师在促进儿童语用行为发展时应当注重发挥成人的引导作用,重视同伴的支
【摘要】新西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与其全国性的早期教育课程——《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密不可分。作为一套开放的课程体系,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包括四大教育原则、五大发展线索及其具体发展目标。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多元灵活性,这些特点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
[摘要]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家庭作为儿童接受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其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教育要求成人化、教养态度不一致、教育内容片面化、教育方式极端化四种现象。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这四种现象的原因有家庭结构的变化、教养观念的偏差、教育氛围的影响及儿童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
【摘 要】《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7-8合刊上文章丰富,更有不少值得一读的文章,将文章从课堂技术与教学理念的角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可以借鉴的经验,开展新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智慧课堂;平板课堂;教学优化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7-8合刊(以下简称“本刊”)的“本期话题”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大数据技术让教
春天,万物复苏,它的颜色是什么呢?   春天的顏色是绿色。你看!山坡上的小草从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在春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柳树抽出翠绿色的芽儿,正和春姑娘热情地打招呼呢!   春天的颜色是蓝色。你看!一场蒙蒙的春雨过后,灰蒙蒙的天空像被施了魔法,不见了,瞬间变得一碧如洗,像微凉的清泉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清澈透明。   春天的颜色是棕色。你看!田野里刚刚撒满了棕色的种子。种子和土地,都是
如何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上好一节练习课,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因而在平常的练习设计时,比较常见的是重复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的题目,练习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针对这一内容作了深入的思考,主要通过对数学内涵的挖掘,对练习内容作了一定的拓展。现把教学的简要过程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教学实录】  一、基本练习  (一)判断: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增强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认识平行”一课为例,围绕“图形归类理性化、揭示概念结构化、寻找平行方法化、创作平行多样化”四方面进行教学问题分析与追思,可以有效探寻教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分析 教学重构 路径驱动 平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
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做决策和预测。在当今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与数据打交道,如“今天降水概率20%”“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3.8%”“某地因台风受灾的面积达60%”“火车站的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等都是用数据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某些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现代公民需要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对数据进行选择与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