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智慧课堂”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7-8合刊上文章丰富,更有不少值得一读的文章,将文章从课堂技术与教学理念的角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可以借鉴的经验,开展新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智慧课堂;平板课堂;教学优化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7-8合刊(以下简称“本刊”)的“本期话题”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大数据技术让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全程动态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平板课堂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智慧课堂教学体验。可以说,新技术正冲击着课堂教学。如何把握未来数字化教学方向,如何提高当下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每一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笔者在导读这一期杂志时,尝试从新颖的课堂技术与成熟的教学理念两个角度进行整理与解读,希望能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更新理念,用新颖的技术带动课堂变革
  当前的互联网 时代,借用相关平台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提供的精准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使学情数据化,也可以促进思维可视化和学习个性化,这也是未来数字化发展的方向。“本刊”的第4页到第20页共5篇文章,就围绕平板课堂与微信公众平台和大家讨论新技术对课堂的积极影响。平板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加精致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体验,积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智慧精准教学。傅蒋、甘霖老师的文章《实施精准教学,打造智慧课堂》就提出了借助平板的教学辅助功能来实现智慧课堂的方法。
  (一)快捷开展前测,获取学前信息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基本经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利用平板电脑,可以更快捷地开展教学前测,有充分的时间留给教师仔细分析,并将前测结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的前测速度快,真实性高,大大提高了教学精准度。
  (二)丰富学习素材,生生互动更多样
  高效的课堂不仅在于教师有效的设计与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更深度地自主学习,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准备的有限素材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用平板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便捷地推送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精准数据分析,充分掌握学情
  平板电脑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一个有数据分析而另一个则没有。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借助平板电脑,教师能实时得到学生的各项教学数据分析,如分析学情前测数据——以学定教;分析课堂练习数据——关注学生个体;分析课后作业数据——及时微课指导;分析错题本数据——回顾复习好帮手等。使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最终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可见,平板电脑给课堂带来的最大变革是学习的数据化,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分享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曹骏老师的《微信说题: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指导新探》也有着类似的功能,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说题的学习方式,通过微课录制,供学生观看、学习,即时反馈与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解题时重方法、轻思路,无法准确表达思考过程时缺乏解题的信心和能力等问题。
  新技术在课堂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似乎在告诉我们,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运用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及时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课堂上做到因材施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课堂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如作业推送、错题分析、拓展性学习、说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等。当然,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尊重一定的教学规律,并服务于教学本身,技术仅仅只是教学辅助,而不是课堂主体,我们要善用新颖的技术来变革课堂教学,发挥其最大价值,让师生真正感觉轻负高质,提升学习效率。
  二、立足当下,用成熟的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相信,技术的发展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是数字化教学的美好未来,但如何在缺乏教学设备与技术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仍然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本刊”中就有不少文章值得我们借鉴。
  (一)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随着课程标准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都在发生着改变,教材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修改,教学者应该将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质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利用好教师的第一手资料,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个方面,“本刊”彭晓丹老师的《整合教材资源,优化习题设计——基于“三角形内角和”不同教材习题比较的视角》一文,从习题类型、习题数量和各版本习题的异同点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最终得出习题优选的启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二)创设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仅要处理“怎么教”的问题,更要处理“怎么学”的问题。聚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真正触及“学生学习机制”的课堂没有发生典型性的变革。以讲代学、以练补学仍是當下课堂的主流。那么教师如何由知识灌输者变为学习发动者呢?
  1.创设优质情境,点燃学习真热情
  正如“本刊”邵珠利老师的《优质问题情境:自主学习真正发生的引擎》一文所写: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投入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质量如何。优质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自主建构,能够引领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过程,能够突出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2.成立学习共同体,乐享研究真发现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本刊”张静波老师的《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一文,分别以“开展项目学习,植根真情境;前置预学活动,驱动真任务;成立学习共同体,乐享真发现;设置登山型支架,助推真探究”四条策略铺就让学生真正发生学习的“道”。   3.“活动任务”真探究,“挑战任务”真思考
  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提炼出几个核心的教学环节,并且设计成“活动任务”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核心活动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下,在交流想法、分享智慧的氛围中,逐步形成共识,逼近数学内核,强化数学思考。同时,针对部分教学中削弱难度、缺少梯度以及忽略跨度的现状,教师可以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作为驱动源来实施教学,从过程经验、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和操作经验四个角度来展开,推动学生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本刊”季云老师的《“活动任务”引领下的“分享与交流”式课堂教学》一文和金秀叶老师的《以挑战性任务推动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谈》一文正是从这两个角度来阐述任务驱动机制的,相信会让你有所收获。
  4.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真学习
  小课题的开发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本刊”王宏进老师的《以小课题研究促进学习真正发生》一文,以“卷纸有多长”教学为例,从“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实践研究—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是好玩的,进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样的小课题研究有四个特征:一是贴近生活,便于开展研究;二是收集信息,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三是巧妙转化,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四是利用生成,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说这样真实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将探究落到实处,发展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活动开展到位,将探究落到实处。“本刊”在这方面的文章,在这一期中尤为丰富多样。如何丽老师的《扣核心问题 育素养之源》一文和赵薇萍老师的《几何直观,化无形为有形》一文从计算教学和数形结合等角度分析了低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张锡义老师的《抽象算法不可忽视算理支撑》一文和邓兴云老师的《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四策略》一文从高年级的课例中分析了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如任杰老师的《从“读图”到“画图”——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张靖老师的《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崔小兵老师的《將“做”数学落到实处的几个关键点》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课堂探究中将知识探究过渡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值得一读。
  不论是用新技术改变课堂教学,还是用成熟的理念提高学习效率,其本质都是以生为本,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在独立思考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本刊”中还有不少优秀的教学案例,值得各位读者细细品鉴。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
  311800)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1~92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猜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转化思想方法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借助教学材料和生成资源,初步培养主动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提出问题  1.回忆旧知(略)。  2.提
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也有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还有不怕失败、善于思考、勇于坚持的态度,更有因成功而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动手操作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不是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有效的,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最终却效果寥寥。然而,在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却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
【摘 要】能力测评情况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就人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内容的测评而言,可以先与其他年级进行比较,形成三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分解表,再尝试编制题目对这些能力进行测试,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这样的过程能促动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落实相关教学目标。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测评  人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教材变化较大的部分,以各类典型应用题的消失为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教材的“梯形的认识”一课展开教学实践,由浅入深,前有蕴伏把脉认知规律,中有突破厚实探究活动,后有发展渗透思想为主要策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丰富学材、层次反馈、多元运动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 信息技术 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赋予了数学、数学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它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在理解与接纳中,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它回归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儿童生活出发,引导儿童自主地学习;它基于儿童的成长特点,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经历体验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的本质。 
第三届全国“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于2018年5月11~12日在成都举行。“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振宇教授率领的游戏研究团队一年一度召开的工作论坛。这个团队在研究安吉游戏对我国幼教改革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幼儿园游戏所面临的理论困惑和实际困境,对传统游戏理论提出大胆的质疑和解构。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400多位
【摘要】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在健康、归属感、贡献、交流和探索五大领域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保障婴幼儿的基本权利,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合理组织一日生活,构建适宜的身心环境,倡导形成式的评价方式。借鉴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经验,我国在构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时应当以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尊重婴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发挥教师与环境的支持作用,以期更好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一成人互动与儿童一同伴互动的比较视角,从言语倾向水平、言语行动水平和言语变通水平三个方面对4~5岁儿童语用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言语倾向类型和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偏好受互动对象的影响,儿童与成人互动时较多使用问题和回答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与同伴互动时较多使用陈述和建议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据此,建议幼儿园教师在促进儿童语用行为发展时应当注重发挥成人的引导作用,重视同伴的支
【摘要】新西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与其全国性的早期教育课程——《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密不可分。作为一套开放的课程体系,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包括四大教育原则、五大发展线索及其具体发展目标。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多元灵活性,这些特点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
[摘要]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家庭作为儿童接受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其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教育要求成人化、教养态度不一致、教育内容片面化、教育方式极端化四种现象。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这四种现象的原因有家庭结构的变化、教养观念的偏差、教育氛围的影响及儿童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