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及其启示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在健康、归属感、贡献、交流和探索五大领域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保障婴幼儿的基本权利,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合理组织一日生活,构建适宜的身心环境,倡导形成式的评价方式。借鉴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经验,我国在构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时应当以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尊重婴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发挥教师与环境的支持作用,以期更好地促进0~3岁婴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1-0051-05
  研究证实,儿童早期是生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期是大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时的早期经验与接受的适当刺激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发展。[1]新西兰十分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于1996年颁布了全国性儿童早期教育课程文件——《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提出了针对O~5岁儿童的保教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并于2017年进行了二次修订。《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含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涉及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方式等部分,为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导。[2-4]本文拟介绍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相关内容,为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课程目标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将婴幼儿的成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出生至18个月)、学步期(1至3岁)和幼儿期(2岁半至入小学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含健康( wellbeing)、归属感(belonging)、贡献(contribu-tion)、交流(communication)和探索(exploration)五大学习和发展领域,重点支持0~3岁婴幼儿发展他们作为学习者所需的能力。五大领域下又划分了课程目标与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及表现,为教师及家长提供了教育的方向与重点。[5]
  1.健康
  健康领域强调了婴幼儿享有健康生活、远离危险的权利,要求教师为婴幼儿提供温暖、连续的照顾,并关注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如饮食的安全与营养等。教师还应当为婴幼儿创设安全、稳定和有及时反馈的环境,支持婴幼儿发展自我价值感及认同感,提升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健康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指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安全方面。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涉及三種能力的发展,即照顾自己身体健康的能力,管理表达自己情感与需求的能力以及保证自身安全、远离危险的能力。此外,健康领域还列举了一系列婴幼儿的进步表现,如能理解自己的身体,能理解健康的生活,能有意识地对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负责等。
  2.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婴幼儿知道自己的归属,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与周围环境间的联系。归属感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婴幼儿自信地尝试并体验新的经历。归属感领域要求婴幼儿所处的保教环境应当体现安全性、尊重性与多样性,使得在其中的婴幼儿能感受到尊重与被尊重,为婴幼儿的多样性提供发展空间。此外,婴幼儿的家庭也同样受到重视,家庭成员应当积极参与婴幼儿的课程建设。
  归属感领域包含四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建立和延伸与家庭及环境的联系,明确归属之地,了解并习惯日常习俗与常规活动,了解可被接受的行为界限。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涉及四种能力的发展,即与周围建立联系的能力,照顾所属地的意识与能力,理解常规并能接受改变的能力和尊重教师、规则及他人权利的能力。
  3.贡献
  贡献领域主要描述了婴幼儿的贡献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为每个婴幼儿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且基于婴幼儿的自身能力去发展他们各自的优势活动或兴趣爱好。婴幼儿应与教师和其他婴幼儿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婴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情心,学会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学会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婴幼儿还应当学习与他人合作,以此培养分享、团结和互惠的精神。
  贡献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平等的学习机会、个性化的发展与合作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包括能平等待人并能邀请他人参与游戏,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4.交流
  在交流领域,婴幼儿被认为是高效的交流者,其交流表达的形式不仅仅限于语言,也包含了符号、图像、舞蹈、戏剧、音乐和运动等。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通过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观念并传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升象征、抽象、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当为婴幼儿提供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并且鼓励婴幼儿使用口头和非口头的方式进行交流。
  交流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发展非言语与言语的交流能力,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培养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具体的学习成果包括能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并能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喜欢听故事、复述故事、改编故事及认识书面符号和数学符号的意义与概念,能利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达自我。
  5.探索
  探索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婴幼儿不断探索,学会学习,尊重并理解世界;主要方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婴幼儿通过动手做、提出问题、与他人互动和假设并验证事物运行的规律等方式探索周围世界和自身,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对周围环境的正确态度。
  首先,游戏的价值被充分肯定,婴幼儿的探索应当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其次,强调婴幼儿要在游戏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来建立自信心。再次,应当培养婴幼儿的探索、思考和推理能力。最后,应当引导婴幼儿对自然、社会和物质世界产生一定的理解,并据此架构自己的价值观念。探索领域的学习成果包括能参与游戏、想象、创造和实验活动,能自信地移动身体并能挑战其他肢体动作,能运用多种策略推理并解决问题,能通过生成和完善自我价值观来再次理解周围世界。
其他文献
“对顶角相等”本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拿出来放在这里讨论,可能相当一部分老师会很诧异,觉得小学阶段不可能有。我们不妨来对小学数学人教实验版(2001)教材和人教2011版教材的这一单元做一对比。  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发现两种教材都有这种题型,而且修订完善后的人教2011版教材在已有的基础上延伸地保留了它,可见这种题型在新课程中所占的地位。那在實际的教学中如何讲解呢?一、强化
【摘 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领域。以“确定起跑线”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的“明理、计划、实践、分享”四个环节展开,从“纸上谈兵”走向“实践活动”,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展现独特魅力。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纸上谈兵;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四大领域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往往是教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领域,教师往
【摘 要】四年级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初步認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就是说,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本文首先对课前的测试进行仔细的分析,提出了整体化学习情境的教学设想,对学习素材进行一定的整合,对学习方式进行改进,并详细记录了该课的教学过程。同时针对教学环节阐述了教学设想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实践  人教版教材在四上年级编排了“平行四边形、
结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终结阶段,即课堂小结或课堂总结。完善、精要的课堂结课,不仅帮学生加深知识印象,使知识系统化,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会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 学生主动总结,实现全面评价  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总结不再由教师包办,应成为师生共同评价的过程,课堂结课可由学生自主建构。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比多少”时引导总结:  师:在这节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1~92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猜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转化思想方法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借助教学材料和生成资源,初步培养主动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提出问题  1.回忆旧知(略)。  2.提
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也有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还有不怕失败、善于思考、勇于坚持的态度,更有因成功而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动手操作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不是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有效的,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最终却效果寥寥。然而,在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却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
【摘 要】能力测评情况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就人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内容的测评而言,可以先与其他年级进行比较,形成三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分解表,再尝试编制题目对这些能力进行测试,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这样的过程能促动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落实相关教学目标。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测评  人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教材变化较大的部分,以各类典型应用题的消失为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教材的“梯形的认识”一课展开教学实践,由浅入深,前有蕴伏把脉认知规律,中有突破厚实探究活动,后有发展渗透思想为主要策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丰富学材、层次反馈、多元运动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 信息技术 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赋予了数学、数学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它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在理解与接纳中,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它回归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儿童生活出发,引导儿童自主地学习;它基于儿童的成长特点,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经历体验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的本质。 
第三届全国“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于2018年5月11~12日在成都举行。“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振宇教授率领的游戏研究团队一年一度召开的工作论坛。这个团队在研究安吉游戏对我国幼教改革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幼儿园游戏所面临的理论困惑和实际困境,对传统游戏理论提出大胆的质疑和解构。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400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