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歌曲学唱中感受中国社会风土人情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uy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所担任的留学生《中国歌曲欣赏与学唱》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总结出:通过经典的中国歌曲,包括中国民歌、流行歌曲以及根据中国古诗词编曲而成歌曲的欣赏与学唱,可以让留学生们深刻感受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在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中,应该设计新颖,找出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点”,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这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歌曲学唱;留学生中华文化课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亦在不断提升,世界很多国家对于和中国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汉语也很多国家作为非常重要的外语纳入教学,很多外国学子纷纷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据国家教育部网站[1]消息,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为了发展好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各大招收有留学生的大中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除了汉语本体教学以外,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技能课程成为留学生教育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学校开设了剪纸、武术、中华乐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来华留学生打开了学习中华文化的视野,或为他们学习中华文化提供新的途径。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欲从本人所担任的《中国歌曲欣赏与学唱》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两个方面入手,谈如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留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汉语的同时,更加深刻的感受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
  一、教学内容选择
  1、民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在我国,民歌的数量超过30万首,其歌词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爱情、亲情、劳动、地域风貌等等。
  以新疆民歌为例,13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民歌折射了新疆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共同创造了新疆灿烂的多元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至今仍被传唱的经典歌曲。在中国新疆北部的哈萨克人过去过着游牧生活,由于这种长期的游牧生活,造成了许多情侣在草原上一别难寻,抱憾终生的遭遇,所以不少情歌都是表现对恋人忠贞炽烈的爱情和深切痛苦的思念。在哈萨克民歌当中,爱情题材的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嘎哦丽泰》就是这样的一首歌曲,它抒情而深刻的唱出了哈萨克族男青年对姑娘嘎哦丽泰的追寻和思念——一位哈萨克青年和一位美丽的女子嘎哦丽泰,各自追随家族来到牧草肥美的天山草原,由相遇、相知到相爱。然而随着草原牧草逐渐枯竭,两个家族又准备迁往不同的放牧地点。分手那一天来的是如此的仓促,以至于没有来得及说再见,姑娘嘎哦丽泰就已经随着家人远走他方,留给这位哈萨克青年的是“一片荒凉”以及一脸的惆怅和一心的伤感。这首凄美的哈萨克歌曲,不只是一个哈萨克青年的心情故事,它同时也是成千上万游牧民族青年的无奈与感慨,虽然无根的游牧生活,让他们拥有了无数次美丽的邂逅,但短暂的邂逅之后,面对的却是一次又一次迁徙、一次又一次残酷的分离。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可以让留学生们感知到过去中国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状态,从而理解中国哈萨克特有的民族文化,尤其能让中亚的留学生们产生共鸣,通过学唱这些歌曲,也更好的学习汉语。
  再看看中国民歌《茉莉花》。《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体,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茉莉花》最初叫《鲜花调》,其流行区域很广泛,传唱至今,大江南北,高原平川都有它的足迹,也有填入其他内容的歌词,但数量不多,大部分的“鲜花调”的民歌变体都唱《茉莉花》,也有叫《张生戏莺莺》的。《茉莉花》不仅被中国人民喜爱,还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中国民歌的代笔。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茉莉花》这首民歌有很多的变体,而在流傳各地的《茉莉花》中,歌词内容比较接近,都是通过赞美茉莉花的馨香和美丽,隐寓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由于各地人民的性格、情感以及地理环境等的诸多差异,使得各地的《茉莉花》的曲调有很大的差别,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点,并且不同地方的《茉莉花》都运用当地的方言、演唱风格。比如:河北的《茉莉花》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调,旋律跳进比较多,情绪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的律动性,曲调又有戏曲味道,它表现出北方女子爽朗热情的性格。东北的《茉莉花》歌曲旋律简练朴实而诙谐幽默,速度徐缓,抒情中具有热情开朗的性质,曲调棱角分明,柔中有刚、起伏自然,把人们热爱茉莉花的喜悦之情表现的十分真切。在结尾时把高音加以延长,注入东北地方风味的衬词“哎呀哎呀哎哎呀”而显得别具风味。江苏的《茉莉花》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又富于变化,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几百年来,《茉莉花》在中国的大花圃里,吸取各地土壤的不同养料,散发出各种不同的馨香。究其变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中国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造就出不同体裁的民歌。在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孕育出山歌体裁的民歌高亢激昂;在低平坦荡的东部平原地区,孕育出小调体裁的民歌,清新流畅、细腻委婉。由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所唱的歌声无须传送太远,故小调一般都是轻唱低吟。(2)中国的气候:气候塑造着人们的气质、性格和情感,影响着对民歌的理解和审美情趣。如我国北方人所处的气候四季分明,年温差变化很大,冬季寒冷,北方刚烈,故方音刚直,风格刚劲豪放粗犷;而南方因其气候温和,年温差变化较小,加之雨水多,景色秀丽,人们则偏重于喜欢民歌线条平缓。(3)地理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地理环境还通过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民俗等影响民歌体裁和风格。我国东部农耕地区多小调、号子;西部畜牧业区则多牧歌,东南部水田稻作区,“田歌”成了广为流传的民歌体裁。   因此,在教唱《茉莉花》之前,一定要让留学生从上述多方面认识它,增加留学生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风格分别学唱比较典型的江苏和河北两地的曲调,留学生通过亲自对比,能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类似的民歌还有《绣荷包》,也是因为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各地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和风采,亦可被选择作为留学生中国歌曲欣赏与学唱的教学内容。
  2、流行歌曲
  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样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中国,发达的视听媒介让我们随地都能听到一些被传唱的经典流行歌曲,这些歌曲不但流行在年轻人当中,甚至很多老年人也对它们情有独钟,在公园里,你可以随处看到老年人们演奏者民族乐器,热情地演唱着一首首流行歌曲。事实说明,任何一首歌曲只要能被大众所接受,能够让受众产生共鸣,就证明它有存在的价值。来华留学生大都是年轻人,他们一样喜欢一切流行的东西。学唱好的流行歌曲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气氛,亦能让这些来自国外的莘莘学子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生活。
  比如歌曲《青花瓷》,这是一首流行歌曲,但却充满了古香古色的韵味,实在是一个传统与流行结合的经典之作。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这是清代龚轼先生对青花瓷的描述。可以看出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青花瓷都是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而歌曲《青花瓷》歌词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如:歌词当中出现“芭蕉”这种较不常出现的草本植物,让人浮想联翩。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于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对于“芭蕉”,让人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而在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
  通过对青花瓷这种瓷器本身的介绍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分析,增加留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教唱这首歌曲,效果会更好。
  再比如《天路》这首歌曲,虽然歌曲的最后有个别比较难唱的旋律,但通过一些演唱技巧的处理,对于普通人来讲唱好这首歌曲也并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那么《天路》这首歌当中,究竟能让留学生了解什么呢?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通车仪式将要举行。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生命禁区”,大部分线路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还要穿越50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国外专家曾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4万多建设者历史4年多,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多项纪录。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得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它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西方媒体称之“堪与长城媲美”。
  留学生学唱这首歌不仅仅能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之淳朴,更能感受新时期我国铁路工人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坚定信念。
  3、运用中国古诗词编曲的歌曲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是我国古代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现如今,很多优秀经典的古诗词被改编成歌曲在祖国大地传唱。选择曲调相对简单的歌曲,教留学生学唱,既能丰富课程的内容,又能让留学生从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比如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就是一首受大众喜爱的歌曲。孔子思想自古以来不仅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影响也是愈见深刻。歌词改编自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名垂千古的诗作,其表达的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得出,留学生对于有关孔子及其思想内容的认知是比较积极的,而本词以孔子“兰为王者香”的思想为中心拟就,是孔子人生写照的缩影,同时也是孔子教育哲学人生哲学的凝结。兰,承载了孔子一生的精神寄托和对后世子孙的殷切希望与情感,是中国文化巨大的人文载体,这些都对留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方法
  教好一门课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对象、课堂教学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常规音乐类课程教学方法之外,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导入”的环节尤为重要。所以,在本文中,主要就此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从受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来讲,留学生在其国内受到的教育和中国学生受到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非常的反感,如果课程设计的缺乏趣味,他们就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每堂课的“导入”必须设计的新颖别致。而用“讲故事”的方式——即在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寻找合适的“故事点”导入教学内容,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歌曲《青花瓷》,如果开始只单纯对青花瓷本身进行讲解,可能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可以以“鬼谷下山”的故事为导入,“鬼谷下山”原是出自《战国策》的一个历史故事,又称“鬼谷出山”, 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绘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名为“鬼谷下山”的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此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
  通过类似的故事讲述,能够极大的调动留学生们上课时的兴趣,从而为较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总结
  为留学生开设中华文化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让来华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当中不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友华、亲华,将来做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反复思考和完善。在中亚留学生当中开设“中国歌曲欣赏与学唱”课程是留学生中华文化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有待于在更多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积累、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江明.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12
  [2]廖明旗.中国民歌的地理背景.文史博览.2006
  [3]王志毅.茉莉花的地理属性.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
  [4]周青青.中国民歌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5]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
  朱大伟(1980-),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教师,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成员,硕士,单位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汉语国际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过程中,关键就在学生的“学”这一个过程。基于学生实际,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互动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更自然更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  关键词:互动;数学;建构式生态课堂  经过2009年至2010年“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又经过20
期刊
摘 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图片的大量涌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及时的适应、吸收信息爆炸时代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教学的改进。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以及改进,以便更好的使信息技术致力于我们的
期刊
摘 要:延伸活动是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能巧妙有机的让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继续探究和建构,不仅可以丰富幼儿一日活动内容,而且能促进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中延伸活动的现状,进而指出延伸活动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延伸活动方法  延伸活动是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能巧妙有机
期刊
摘 要:教育可以是唤醒、期待,也可以是激励、引导、,但教育首先是一种呵护。真正良好的教育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最能使人心灵产震撼的是教育的细节。本文就笔者的亲身经历浅谈教育的呵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拥护”先呵护;二、要“缓解”先细节;三、要“言动”先心动。  关键词:教育;呵护;细节;心动  Jay——两年前接班时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男孩,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他那外国人般雪白的肤色,而是他在课堂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高学府,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总览我国高校目前的发展状况,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在根本职能的实现上缺乏显著成效,高校改革的推进仍未走出困境,主要表现在学术成就、学生质量及精神独立等方面。基于对高校领导体制的类型、权力划分、职责能力及文化制度的分析,对我国高校的现存问题进行探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看待问题,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改革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张家口教育学院目前显微镜实验室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剖析,对如何建立一个管理科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显微镜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显微镜实验室; 现状; 改进; 多媒体; 发展方向  张家口教育学院是由原张家口教育学院、张家口地区卫生学校、张家口市卫生中等学校,张家口财经学校及后来加入的张家口艺术学校,于2004年7月合并而成。而医学专科的显微镜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
期刊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今后的5年时间里,高职教育将进入一次重大调整的阶段。这个调整,既包括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實质性调整,也包括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调整。这对高职院校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高等学校将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中心,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动力源,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直接。因此,高职教育要树
期刊
摘 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相应地,工作岗位也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顺应时代需要进行改革,重点要突出实践教学的改革。文章以师范类专业的PPT教学为例进行探讨,首先提出了现实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之后又逐一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PT教学;计算机基础
期刊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多重的身份。我是一个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家长,我是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女儿。多年的教学生涯,多重的社会角色,加上自身的成长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教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学校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是阶段性的,而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胜过一个好的学校,一个优秀的母亲胜过一个好的老师。因此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做班主任的责任不
期刊
镜头一:(同事的求助)办公室里,我正埋头备课呢,突然一阵“哇哇”的哭喊声传来,紧接着,数学老师的声音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你班的王桐背着书包要走,我怎么拦也拦不住。”我立即跑出教室解决问题去了。  镜头二:(家长的期盼)校门口,几个家长围住我:“老师,这学期还是你送班吧?你班的英语你接过来了吗?”我摇摇头。家长们急了,有人说:“孩子就喜歡上你的英语课。”我只好说:你们放心吧,我会帮着督促的。  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