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解毒功效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un0412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的传统用法,起初更偏于药用。
  至唐,汉语出现“茶药”一词,源于茶疗之始祖陈藏器。其人自幼酷爱医学,遍尝百草。特重以茶制方入药,医病救人,屡展神效。合平生经验,著成《本草拾遗》一书,作是言:“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对茶的药效推崇极高。“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也由此展开。
  与此相应,宋代林洪著《山家清供》,更直白地说:“茶,即药也”。《山家清供》是闽菜食谱名著。全书广收博采,详略备至记载了闽食物之蔬果禽鲜,并特附“茶供”一章,专写茶效。林洪其人,是典型的中国闲逸文人。挚情山水园林,花鸟饮食。而据考林洪其祖,便是那位以“不娶不仕,梅妻鹤子”而闻名天下的和靖先生林逋。估计祖孙两人必都喜茶,并因此而身轻体健,神思湍飞。
  总之,在古代,茶即是药,并受医家所重视,为药书所载录。而茶作为药用的显著疗效之一,或当属解毒。
  关于这一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最明白透彻。他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也。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中医药书籍中的“毒”,从病证方面而言,意指“热毒”,所以常说“清热解毒”。“热”即“火”,亦即毒也,中医有“火毒”之称。日常的咽喉、皮肤诸证以及瘴、瘟等疾,就多与火毒有关。而李时珍的话。简而言之,即是:火毒为百病,最宜用茶解之。
  此外,关于茶的解毒功效,见诸文献所载的还有诸如:《中药大辞典》称“解毒”;《本经逢原》称“辟瘴(瘴气即毒气)”;《本草拾遗》称“除瘴气”;皮日休《茶中杂咏序》称“除痛而去病”。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中医古籍的记述,对于外行的不明就里者而言,总嫌有模糊不定、泛泛而谈的大而无当之感。对于茶的解毒功效,我们需要的是确实而具体的指南,以便养生。
  因此,关于茶的解毒功效,不妨再看看现代医学经其科学研究后所列出的实用“清单”。
  解毒之原理:
  首先,茶对责金属的离子有沉淀或还原作用。茶多酚与蛋白质结合,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毒害,对多种致癌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次,茶叶中的单宁酸能与金属或碱类物质结合,使其沉淀,有延缓人体吸收毒物的作用。解毒之具体功效:
  如误食铁、铅、锌、钴、铜等金属盐类或半夏、天南星、马钱予、奎宁、毒蕈等生物碱类毒物及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在尚未被胃吸收时,可立即灌服大量浓茶,可使毒发作用得以延缓或减轻。
  误食砒霜或吃药过量而中毒时,可先饮服浓茶以推迟毒发时间,使部分毒物先行排出。砒霜中毒亦可用15g茶煎水,再加白矶25g,温后灌服催吐。
  抽烟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茶中的鞣质可使尼古丁沉淀并从尿液中排出。
  酒精中毒,可用茶叶3g、葱白2根,以水煎服。
  从事金属方面工作的人,每天服用茶水,可避免微量金属粉尘对身体的侵害。
  铅中毒,可用陈细茶15g、乌药%,研末后开水泡服,连服3剂即有明显效果。
  水银中毒,可用茶叶30g,泡成浓茶与500ml的牛奶交替服用,可解。
  轻度煤气中毒,可取绿茶适量煎水1杯,加醋适量热饮,可解毒醒脑。
  纯荼煎剂510ml,每天服三至四次,可治中毒性消化不良症。
  治曼陀萝中毒可用茶叶50g,以水煎服,同时食豆腐3块。
  此外,茶还可治疗及预防放射物质的毒害,使其从大小便排出。
  茶内服还能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用茶汁外洗可治带状疱疹、溃疡面和创面。
  以上内容,来自时下的许多专家对于茶叶解毒功效的研究文字,涵盖颇广,也真正应了李时珍的茶可解百毒之说。
  当然,茶已成日常饮料,若茶之解毒真有神效,饮者也已在日常中得到助益了。若饮茶之余仍显中毒病发。还是应急送医院救治为上策。
  但总而言之,茶叶具有良好的解毒功效,应当是真实不虚的。
其他文献
2013年初春的一天,万佛寺和往常一样,香客如云,很是热闹。但在方丈的禅茶书斋里,却是另一番的景象,广霖大和尚和“赖氏红茶”掌门人赖培华先生一行正安静地细品一款特制的“赖氏红茶”。  在一番慢啜细品后,广霖大师对这款红茶赞誉有加,评价“此茶真乃人间仙露也!”。在大师的询问下,赖培华先生侃侃道出一段沉睡近两百年,鲜为人知的“赖氏红茶”的历史。  清道光年间,17岁的赖氏先祖赖维顺,在家乡晓洋(今福建
期刊
“无”是一个很可爱的字眼,因为只要无了。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产生的,要在土地上种玫瑰花,就得先把杂草除掉;盖房子也是从无中起造的。您说:“不是的,有些只是改造。原本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经过一番心情改造与努力,现在已天天过得很高兴。”但这也是把先前的坏心情排除掉了才重新塑造的新乐园呀。  我爱极了这个“无”字,于是在构想了一个类似性质的“茶会作品”时,就想把它叫做“无茶会”。但
期刊
“香”,它的存在形式很特别,摸不着看不到,要用嗅觉和味蕾去细心捕捉。生活中受人追捧的美食、赏心悦目的鲜花、富有个性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茶品中,都能闻见大自然馈赠予人们的馨香。在人类智慧的创造之下,这些“香气”發挥到了极致。在品茶时,更多的茶客热衷于去捕捉茶中那清冽鲜爽的花香,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茶中似有似无的瓜果香。其实,沉淀在花香之后的瓜果香能为茶的滋味增色,让融合了瓜果甜香的茶滋味更加绵长、充满
期刊
洗春  茶品:冰岛生茶  茶席设计:玩茗堂老九  茶具:台湾老岩陶煮水壶、台湾土陶盖碗泡茶组、孟宗竹茶托、软木壶承、湘西苗族土布蜡染、纳西东巴手编土布  春日,叶已绿,草还枯,春意渐浓。湖畔,水如碧玉山如黛,让人不忍打搅这清宁。土陶、土布设席,取“道法自然”之意,采新发绿芽枝条,用烧过树根为香,几缕淡烟,与茶香相融,嗅之,竞让人颇有出尘之感。一席茶洗尽浮华,春的气息,想来也有这一味吧。  青·花 
期刊
新北市坪林的文山包种茶,集香、浓、醇、韵、美于一身而闻名。在质量的鉴别上,首重香气且须带有明显的花香,其次滋味要活泼甘醇,再者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坪林乡前乡长郑金连表示,坪林包种茶曾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外销东南亚最夯的商品,当时坪林人只作批发,将黄片与梗剔除后,由茶贩载至大稻埕再分装为小包。  尽管今天早已卸任乡长职务,但郑家却始终传承优良的制茶技艺,胞弟郑添福不仅连续多年勇夺坪林包种茶特等奖,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茶界兴起茶文化复兴风潮,经过三十多年各方的投入工作,茶文化今呈蓬勃的态势:茶界充满各类积极创新的经营手法,人们对茶文化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论说,社会也更加相信和尊重茶学家、茶人与茶道艺术家们的个人价值和力量,与40年前之喝茶情况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各地的茶文化现象引发之变化不尽相同,时段也並不一致,我们观察到:茶文化如果要再往前迈进,摆脱茶停留在漫不经心的日常饮
期刊
关于茶的音乐听过很多张,每张各有千秋,就像一壶茶摆在那儿,每个人能品出每个人的感受,音乐也是。把一种滋味表现成一种意趣、意境,考验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审美和修养、触类旁通的超然想象力,也还考验听者心有灵犀或者心有戚戚的领悟。听了一张不算太老的生僻专辑叫《午后红茶》,就想说说感受。  红茶的颜色是红色,可是,关于红茶的音乐是什么颜色呢?或许,就是刘悦的专辑《午后红茶》里这种清淡去火、恬然自若的色彩,随着
期刊
闻香品茗时,总喜欢欣赏些小清新的物件,认为茶是清雅之物。唯有色彩淡雅、造型柔美的器物才与之匹配。后来在越来越多品茶之所见到茶客们喜用厚重的铁壶煮水或用深色的陶罐煮茶,虽然少了几分清新,倒也多了几许古朴与醇和。  这一季,春末夏初之时,友人小苏带来了几款名为“铁锈釉”的茶器套组,它们敦厚的造型、颗粒粗糙而又有光泽的深棕色釉面,讓人为之眼前一亮。  看着这些极富个性的器具,我们想到了辩证学里说的“任何
期刊
那块刻着“莲花荼襟太丙元子”的摩崖石刻。足以使人无限牵念。一直以来我就有这样的心愿,亲手触摸并感知那些时间的沧桑,这一次终于成行。  其实莲花峰离城市并不远,虽然在行政上划归于泉州南安,实际上离古老的泉州城更近一些。莲花峰至今仍盛产石亭绿茶,二月的春风,桃李已俏枝头,茶香应该也近了。从福州到泉州。乘坐飞驰的动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南安丰州镇上桃源故间,物事皆见古风,古镇又以桃源村遗风为浓,古迹
期刊
但凡喝茶有些年头的茶客,自不免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各类茶馆。有些茶馆装饰豪华,馆中多是名贵家具古玩和富丽的装潢,让人领略茶的贵气和卓尔不凡。此类茶馆,多见于一些百年老店或时下著名茶企的形象店面;有些茶馆则是以古朴儒雅见长,琴棋书画应有尽有,是更着意于烘托茶文雅的气质;有些则以简朴别致为尚,馆内不事装点,但有斗笠、草席、石磨等诸般,兼有农野情趣,主人大概着重的是体现茶的“清净无为”。  据说旧时北京的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