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多大尊严多大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嫉妒而心生敌意,因为被批评而耿耿于怀,因为受到挑衅而愤怒,以致因为所有这些不良情绪而蓄意报复,做出本可以不发生的事,甚至酿成悲剧,这样的事情,生活中似乎并不鲜见。
  在社会交往中,对于那些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通过攻击对方发泄心里的不满,这就是报复心理。报复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结,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问题在于能否冷静理智地进行自我控制。
  报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不当场发作,而是铭记于心,等待时机,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攻击对方的创伤;有的人的反应很直接,好恶全写在脸上,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敌意,以期迫使对方示弱;有的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顾后果,只求一时痛快;有的人患得患失,又恨又怕,看到可能的危险立即避开;有的人事先铺好后路,借刀杀人,让对方找不到还手的目标……
  看到一则关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文章,说他在1910年下野后,作为塔夫脱总统的特使出差德国,安排与德皇的会晤时,后者傲慢地说:“两点钟到我这里来,我只能给你45分钟。”罗斯福回答:“我会两点钟到的,但很抱歉,陛下,我只能给你20分钟。”
  文章作者根据这个例子发挥说:在社会上,如果有人对你出言不逊,你最好的做法就是反击回去。因为这是一个关于人格尊严的问题。
  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不错的。对谦虚的人不要骄傲,对骄傲的人不必谦虚,这原则也是很对的。尤其在上述例子里,罗斯福维护的还不只是自己的尊严,更有国家的尊严。但如果将这做法普泛化,“在社会上,如果有人对你出言不逊,你最好的做法就是反击回去”,我却以为至少不一定是“最好的做法”。
  “反击回去”,就是报复。一般的报复心理至少说不上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报复心理的人,对人常怀戒备,又往往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任其发展,心胸便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时,内心便难免痛苦,甚至是非常痛苦。
  著名人物成功报复的例子很多,有的的确巧妙得令人叫绝:
  德国诗人海涅是犹太人。有一次在一个文人聚会上,一个人对他说:“我刚从某个海岛来,那儿很没趣,连犹太人和驴都见不到。”海涅当即回答:“下次我和你一块去那儿就有趣了。”
  异曲同工的还有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故事。他讲演时,一个反对者上台走到与他大约相差一步的地方对他嚷道:“我要提醒你,拿破仑说过,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马雅可夫斯基看看他们之间的距离,说:“不错,的确是这样。”
  还有一个我国的个案:两人争吵,到最后一人说:“你还能吃了我不成?”另一人回答:“放心,我不是回民。”
  报复了,而且是巧妙地报复了,的确会有一种莫大的心理满足。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有自我高明感的满足与有自我高尚感的满足还是有区别的。我更心仪另一种对待无理行为的姿态:
  法国的伏尔泰有一次对一位不在场的同辈作家大加赞扬,旁边一个人当即指出:“您对那位先生的赞赏真是无比慷慨,他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呢。”没想到平日脾气火爆的伏尔泰说:“哦,看来我们两个都说错了。”平淡如水,点到即止。
  某公司主动给海明威寄去一条领带,附信说:“本公司出品的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一条敬请试用,并望寄回成本费二元。”海明威的反应是寄去小说一本,并附信:“本人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现奉上一本敬请阅读,此书价格二元八角,也就是说,你们还欠我八角钱。”令人啼笑皆非,又无伤大雅。
  最没脾气的是这样一位外国仁兄,有人在报上登了一则他的死讯,亲戚朋友纷纷前来吊唁,却见他正活生生地伏案写作。所有人都不由得怒骂那家造谣报纸,他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真有佛家“大肚能容容天下不容之事”的境界。
  当然,知道了这些,并不等于自己就能照样子修成正果。有一篇发在《今晚报》的拙作,用“花容失色”调侃我的一位朋友。随后一家专纠语病的刊物刊文批评,指出“花容失色”仅限用于女性。我很不爽,当即致信该刊主编,并拟一联调侃批评者。信一发出,我马上就心生悔意。如此的睚眦必报也未免忒小肚鸡肠了。要感谢那刊物终未让我露“小”。
  从此便常常提醒自己,要努力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不愉快,努力消除报复心理。感到不愉快时,不妨将自己置身于对方境遇,想想自己是否也有这样做的可能;或是找朋友宣泄一番,借以缓解心理压力;或是转而去做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淡化恶劣情绪。
  报复心理的直接导火索是愤怒。而有句话说,愤怒是追随心胸狭窄者的影子。许多时候愤怒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自己的心胸有多大的容量。报复的理由往往是为了维护尊严,而最大的尊严有时候往往是不报复。
  (摘自《文艺报》2013.3.20)B①
其他文献
王作安說,我们一直讲我国有一亿多人信教,这个数字是哪里来的呢?可以说是统计加估计的结果。因为有的宗教好统计,有的宗教不太好统计。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严格的入教仪式,好统计一些,现有天主教信徒550万,基督教信徒2300万,伊斯兰教信徒2100万,加起来5000万左右。佛教、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正式皈依的信徒好统计,但在家信仰的,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很难统计,只能估计一下,这样就得出一个一
期刊
“文学远征”始末  1982年秋,我在纽约认识了木心,第二年即与他密集过往,剧谈痛聊。文学课里的许多意思,他那时就频频说起。我原本无学,直听得不知如何是好。我不愿独享着这份奇缘,未久,便陆续带着我所认识的艺术家,去见木心——上世纪80年代,纽约地面的大陆同行极有限,各人的茫然寂寞,自不待说——当然,很快,众皆惊异,不知如何是好了。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
期刊
直言不讳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在1979至1990年间带领保守党三次赢得大选,是自19世纪初以来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以下是她政治生涯中一些令人难忘的语录。  “空谈找男人,做事找女人。”——1965年对全国女市民协会联合会大会发表的演说。  “共识里存在着危险:它可能是为了满足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特定观点的人……如果对于要做什么没有坚定的信念,任何伟大的政党都不可能生存。”——1968年保守党大会
期刊
“九一三”事件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领导全党尽可能稳妥地处理事件遗留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一大批被打倒的干部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加强了党内抵制和纠正“文革”错误的力量,从一个重要方面为最终结束“文革”准备了条件。  毛泽东对老干部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  林彪事件后,尽管当时党内文件仍把林彪集团的覆灭当成是“文革”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毛泽东心里还是有数的。1971年11月
期刊
我读南怀瑾的著作,很欣赏他有关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遗言:“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这三种错误,是提醒做人的哲学。当今之世,世道诡谲、浮躁,我们看到的社会现象或政治行情,不少的人是反南怀瑾的告诫行事的,追求的是名利,追求的是虛假的声誉,逞强的是不符能力的权位……  《庄子·天运》中引老子的话:“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
期刊
三公经费用在何处  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單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  地方的情况基本类似。2013年,北京88家单位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近8亿。其中,公车开支最大头,购买车辆及运营维护开支约为5.9亿元,
期刊
正如奥巴马总统所说的,周五在康涅狄格州纽敦一所小学发生的对无辜生命的大屠杀令人心碎。然而这种痛苦不会长期延续,因为这样的事情以前就发生过——没有哪个美国政客有勇气提议采取根除这种一再出现的疯狂行为的不二手段,即对枪支的持有和使用采取一种明智、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那样的话,他就再也无法在公职选举中胜选了)。  全美有枪3亿支  事实是,美国是一个痴迷于枪支的社会,人们对枪支作为可憎但却有效的死亡制造
期刊
晚年钱锺书被学界誉为“文化昆仑”,但以他毕业清华、留学英法的学习经历,学历背景又为何止于“学士”呢?  为何不读清华研究生?  他之所以不在清华读研究生,主要原因是他想出国留学。对钱锺书这样想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来说,如在清华继续读研究生,可能没有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那么钱锺书从清华一毕业为什么不就去参加公费留英考试,而是在两年之后呢?国民政府教育部制订有《国外留学规程》,对出国留学有很严格的规定,除
期刊
1.注射疫苗疫苗本身是弱化的病原菌,几天内机体会与之对抗。这期间身体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或细菌,所以不妨进行短暂隔离。  2.睡眠不足这是积极工作人群的典型问题。睡眠充足是加强免疫力的重要条件。睡眠期间会分泌负责恢复机体免疫力的荷尔蒙。  3.过度劳累学生考试或员工提交报告期间有时会感冒。因为过度劳累时淋巴细胞数量会减少并导致免疫力降低。  4.饮食不均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保护机体尤为重要,若缺乏易经
期刊
欢迎仪式、宾馆房间里的鲜花、价格昂贵的宴请、精美礼品和专场文艺演出,这些都将缺席即将到来的全国人大会议。据报道,中国今年的人大会议将改进会风,厉行勤俭节约。  其他具体措施还包括坚持代表统一乘坐大车制度,尽可能不封路,合理控制交通管制的规模和时间;不组织宴请活动,不举办大型联谊活动,不赠送礼品、纪念品、土特产品,不搞专场文艺演出;禁止产品供应商以大会名义进行广告性宣传等,甚至建议媒体报道把更多的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