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去的骑手》是红柯以历史人物马仲英为原型来描写西部边陲生活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对马仲英一生英雄事迹的描绘来体现西域血性的生命意识,而这种血性的顽强的生命意识却正是现代文明中所缺少的那种精神。通过对这种西域血性的英雄文化和强悍的生命力的深刻解读,来反思现代文明中所缺少的那种西域精神。
关键词:红柯;西部精神;生命意识;自然文明
红柯是一位以写新疆题材小说为主的当代作家,中国文坛近年崛起的“黑马”。他远走新疆,新疆这块地方就是他的创作源泉。十年来,他走进新疆,融入新疆,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到了西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接触人生百态。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小说创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从而也使读者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加深对新疆的认识。他的小说真正的把握住西部人的生活、生存状态,并通过对此进行描写,体现出新疆大漠的雄阔和豪迈以及西部人对强悍生命力的本真追求。其中《西去的骑手》是紅柯描写西部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现为当代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一、关于西部精神的探讨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红柯是近年来备受媒体关注和评论的优秀作家,他以独有的风格,将西域边陲那神秘莫测的风土民情和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引入小说当中,形成他旷远空灵的宇宙观和博大精微的精神世界。并且在红柯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把那一行行的文字看成是以幅幅精美的风景画,大自然的美都展现在了这里。伊犁河谷的美是大自然美的一个缩影。在西域生活期间,红柯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独特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使他不能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去,从而也远离现代文明。即便是后来跻身都市,红柯也只能算个外乡人,西域风情成了他在梦境中频频回望的地方,自然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寄托和主要内容,成为对于北疆那块异域热土的执着歌者。因此,紅柯的作品大都极力的通过新疆题材描写西部人的生活,展现出人对生命意识那种本真的追求,就像西部大漠荒原的生命野性,雄阔,强悍,粗犷与豪迈。这样的一种西部“血性”精神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西去的骑手》正是对西域的自然景物毫无保留的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苍茫的大漠、荒芜的戈壁,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雪山,灼热的阳光,洁白的月亮,碧蓝的天空,飞舞的云……亦看到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种生灵,如奔驰的骏马,遍野的牛羊,飞翔的雄鹰,高大的驼群,充满着野性的群狼……这一切构成了红柯小说的底色与背景,人的活动就在这底色与背景上展开。西域独特的地域优势吸收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西域文化。以其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精神包容世间的万物。西域人的生活具有那种原汁原味的大漠气息,和原生态的绿洲情趣。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生存状态,才能刻画出马仲英这样的英雄形象。这就像在小说第一部中写到:“我马仲英可以跟盛世才演《三国演义》,苏联人插手干什么?驢槽多个马嘴,摆开阵势让他们退出国境。”①在这里更能体现出马仲英的年轻气盛,英雄气概。他不受人要挟也不会妥协,时刻用自己的性命去捍卫自己生命的荣誉。在他的眼里只要是被人侵犯,那么他一定会还手。并不考虑其他因素。毕业于苏联基辅军校懂俄语的吴应祺请求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而年轻的马仲英却说“现在是战刀说话的时候,中共的朋友若不方便可以退出战列。”②在任何困难面前他没有被吓到,而且也从不妥协。马仲英一生都在追求英雄的荣誉,他不畏强权,活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
然而在作品中与马仲英相对应的一个任务形象则是盛世才,如果说,马仲英始终是一个具有张扬的生命力而且充满着原始野性的民间英雄的话,盛世才则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文化所造就的乱世枭雄。青年时代的盛世才,虽然只是一名东北军的下级军官,但是骨子里有一种建立个人功业、称霸一方的野心。东瀛留学归来的他不满足在南京政府国防部做一个小小的幕僚,而是远走新疆,运用政客的手腕和自己过人的意志成为新疆权倾一时的军阀。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对可能威胁自己的人进行了血腥的政治清洗,甚至变态的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和弟媳。盛世才从一个有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蜕变成为一个狡诈、阴险、残忍的独裁者。但是,他蜕变的过程使他的精神日渐空虚,成为精神上的懦夫,失去了男人的血性,连女人的贞操也无法得到。作品通过刻画盛世才既成熟而又顽固的形象的,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野心家、政客的狡诈与残忍,看到了腐朽政治的不堪入目,同时腐朽的传统官僚政治文化对人的精神的扼杀让人触目惊心。
二、现代文明中缺失的西部精神
《西去的骑手》这部小说所体现出来的西部精神就像紅柯所说:“写作是一种反抗”既然他极力推崇这种精神,那么他的反抗也必然有其对象。依我看来,他的反抗包括那些被我们普遍认同的消极的,沉沦的,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人们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中被囚禁,被禁锢,他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尘世的喧嚣遮蔽了他们的情感与理智,蒙蔽了心智。一切都是幻化出来的泡影,人们自我放逐,在利益的驱动下,人本身那强大的生命力以荡然无存。越来越远离了蓬勃而鲜活的生命,被现实的“牢笼”禁锢了思想。因此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对生命本真的追求,那么文学则是一种以梦幻的方式实现理想的传声筒。他能驱走寒冬对人身体的伤害,而在心灵上给以强大的支撑。红柯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是现实叛逆者,文学则是他心灵上的“救赎”。只有在艺术的世界里他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了满足了人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的提升,却使人的精神生活匮乏,人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从而陷入了一种困境,但是人类在这种困境里往往找不到出路。西部的“血性”,雄阔,广袤,强悍,粗犷的精神在中原文化中却完全找不出影子了。而作者正是要通过描写西部的这种精神,来恢复现代文明中缺失的刚强的英雄文化。同时这也是现代文明目前所存在的瓶颈。
在一次访谈中,红柯曾经说他写《西去的骑手》有两个用意: 一是写“西北地区很血性的东西”,二是“痛恨阴谋诡计,即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权术’、‘阴谋’是这部书的最隐秘的主题”。③就像小说中的人物,马仲英是西部“血性”精神的代表,而盛世才则是中原玩弄权术的代表,小说中主人公马仲英的生命价值是要死就死的轰轰烈烈,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生命的荣誉感。对生命的不妥协精神来捍卫自己的生命荣誉。而盛世才则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丧失了人格。是一个逐渐被地位、金钱腐蚀的小人。盛世才的政治最可怕的地方, 就是他致力于摧毁人的灵魂。于是 ,像马仲英这样的人物就失败在盛世才的政治阴谋中。马仲英代表的这类人,包括被盛世才处死的那些革命者, 要在历史中追寻自己的灵魂而行。小说正是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生命意识的叙述, 来高度赞扬西部生命意识的强悍, 从而反衬内地生命意识的萎缩和消亡。 现代文明恰恰缺失的就是这种自然的本真,相反的更多的是加以人工似的修饰,从而掩盖了大自然所散发出来的钻石之光。因此,红柯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西部精神正是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去挖掘、去探讨。
三、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红柯在遥远的新疆生活了不普通的十年,新疆的伊犁河谷那种不同于内地的原生态观念以及边疆地区特有的广袤、粗犷和苍凉还有西北汉子的血性给了他新的启示,形成了创作上不同于其他人的而是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一种具有独特的抒情浪漫诗意。当代西部的许多作家都是坚持宏大叙事的,如张贤亮、贾平凹、路遥、雪漠等人的作品都是属于现实主义一脉,都是属于对于自己成长的土地上一系列“回忆”不断孜孜追忆宏大叙事者。但是,这些作家在文学中多是对于西部原生态环境的简单记录,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是一种简单的重现。这样西部作家就缺乏对当下存在的反思,缺乏对同样荒漠化的人类精神生态的拯救精神,红柯做到了对当下精神荒漠化的批判,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小说题目定为《西去的骑手》本来就含有这种骑手精神已经消失了的意义在里面。这就是作者所要给予现代文明的一种批判,我们要反思为什么这种精神会消失。现代文明就正缺少了这种生命价值,都市的繁华已经让人们沉沦,人们已经在这种喧嚣中沦陷下去了。因此,它是不具有西部精神的伟大的。作者在全面的肯定西部精神,而强烈的批判现代文明观点中,我不得不承认他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还是有点片面性。艰苦的环境从来就是磨练人的意志的场所, 西北的尚武精神或者血性正是来自于大西北的荒凉。而事实正是如此,西部精神给人以一种单纯性,纯洁性。它是没有被污染的,就像小说中马仲英的形象马仲英具有强悍的生命力,除了其天生的禀赋之外,还来自于他与野兽的搏击和在大漠中的锤炼,他的性格单纯,思想单纯。但这同时也是他的缺点,使他缺乏了思想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是他失败的必然因素。而与此同时,相反的中原精神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它的复杂的一面,为了谋权,为了利益可以无所顾忌,不择手段。这正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盛世才形象,最初他也是一位英雄,他也崇拜英雄,可是后来在权利面前他改变了,他变的心狠手辣,连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他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良知。西部和中原地区在地域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济发展水平上那更是没法比较。正是这两种差异导致文化上巨大的落差。西域广袤的沙漠,地广人稀,竞争的压力自然就没办法和西部地区相提并论。我们承认我们的现代文化已经缺失了西部文化的那种纯真,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西部地区的落后。正是因为它的落后才更好的保留了那份纯真,是没有被都市的繁华所污染的。而西部地区处在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上,经济的发达必然会影响到文化这片领域。文化就势必受到了影响,从而人们的这种精神势必也会跟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太多的影响。在这种矛盾中我们应辩证的来看待这一问题,汲取它好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肯定红柯的小说和读者在心里意识上达到了一种共鸣,起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灵的效果。就像小说结尾人们不愿意相信马仲英这样的英雄人物死了,所以作者就写他骑着他的灰马奔进了黑海。所以人们相信他还是活着的,就有点神秘色彩在里面。
四、结语
透过《西去的骑手》我们可以看到, 在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中, 红柯独具的开放眼光和自覺意识, 在异域的另一种文化氛围中, 他找到的不仅是自己创作的源泉, 同时也是使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命力的源泉。使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起到恢复中原地区固有的传统文化精神。
注释:
①红柯.西去的骑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②红柯.西去的骑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③李建彪.绝域产生大美 ——访著名作家红柯[J].回族文学,2006(3).
(作者简介:范莎莎(1988.4-),女,陕西兴平市人,安康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学生,本文指导教师:安康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钮绪纯。)
关键词:红柯;西部精神;生命意识;自然文明
红柯是一位以写新疆题材小说为主的当代作家,中国文坛近年崛起的“黑马”。他远走新疆,新疆这块地方就是他的创作源泉。十年来,他走进新疆,融入新疆,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到了西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接触人生百态。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小说创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从而也使读者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加深对新疆的认识。他的小说真正的把握住西部人的生活、生存状态,并通过对此进行描写,体现出新疆大漠的雄阔和豪迈以及西部人对强悍生命力的本真追求。其中《西去的骑手》是紅柯描写西部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现为当代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一、关于西部精神的探讨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红柯是近年来备受媒体关注和评论的优秀作家,他以独有的风格,将西域边陲那神秘莫测的风土民情和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引入小说当中,形成他旷远空灵的宇宙观和博大精微的精神世界。并且在红柯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把那一行行的文字看成是以幅幅精美的风景画,大自然的美都展现在了这里。伊犁河谷的美是大自然美的一个缩影。在西域生活期间,红柯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独特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使他不能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去,从而也远离现代文明。即便是后来跻身都市,红柯也只能算个外乡人,西域风情成了他在梦境中频频回望的地方,自然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寄托和主要内容,成为对于北疆那块异域热土的执着歌者。因此,紅柯的作品大都极力的通过新疆题材描写西部人的生活,展现出人对生命意识那种本真的追求,就像西部大漠荒原的生命野性,雄阔,强悍,粗犷与豪迈。这样的一种西部“血性”精神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西去的骑手》正是对西域的自然景物毫无保留的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苍茫的大漠、荒芜的戈壁,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雪山,灼热的阳光,洁白的月亮,碧蓝的天空,飞舞的云……亦看到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种生灵,如奔驰的骏马,遍野的牛羊,飞翔的雄鹰,高大的驼群,充满着野性的群狼……这一切构成了红柯小说的底色与背景,人的活动就在这底色与背景上展开。西域独特的地域优势吸收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西域文化。以其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精神包容世间的万物。西域人的生活具有那种原汁原味的大漠气息,和原生态的绿洲情趣。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生存状态,才能刻画出马仲英这样的英雄形象。这就像在小说第一部中写到:“我马仲英可以跟盛世才演《三国演义》,苏联人插手干什么?驢槽多个马嘴,摆开阵势让他们退出国境。”①在这里更能体现出马仲英的年轻气盛,英雄气概。他不受人要挟也不会妥协,时刻用自己的性命去捍卫自己生命的荣誉。在他的眼里只要是被人侵犯,那么他一定会还手。并不考虑其他因素。毕业于苏联基辅军校懂俄语的吴应祺请求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而年轻的马仲英却说“现在是战刀说话的时候,中共的朋友若不方便可以退出战列。”②在任何困难面前他没有被吓到,而且也从不妥协。马仲英一生都在追求英雄的荣誉,他不畏强权,活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
然而在作品中与马仲英相对应的一个任务形象则是盛世才,如果说,马仲英始终是一个具有张扬的生命力而且充满着原始野性的民间英雄的话,盛世才则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文化所造就的乱世枭雄。青年时代的盛世才,虽然只是一名东北军的下级军官,但是骨子里有一种建立个人功业、称霸一方的野心。东瀛留学归来的他不满足在南京政府国防部做一个小小的幕僚,而是远走新疆,运用政客的手腕和自己过人的意志成为新疆权倾一时的军阀。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对可能威胁自己的人进行了血腥的政治清洗,甚至变态的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和弟媳。盛世才从一个有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蜕变成为一个狡诈、阴险、残忍的独裁者。但是,他蜕变的过程使他的精神日渐空虚,成为精神上的懦夫,失去了男人的血性,连女人的贞操也无法得到。作品通过刻画盛世才既成熟而又顽固的形象的,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野心家、政客的狡诈与残忍,看到了腐朽政治的不堪入目,同时腐朽的传统官僚政治文化对人的精神的扼杀让人触目惊心。
二、现代文明中缺失的西部精神
《西去的骑手》这部小说所体现出来的西部精神就像紅柯所说:“写作是一种反抗”既然他极力推崇这种精神,那么他的反抗也必然有其对象。依我看来,他的反抗包括那些被我们普遍认同的消极的,沉沦的,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人们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中被囚禁,被禁锢,他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尘世的喧嚣遮蔽了他们的情感与理智,蒙蔽了心智。一切都是幻化出来的泡影,人们自我放逐,在利益的驱动下,人本身那强大的生命力以荡然无存。越来越远离了蓬勃而鲜活的生命,被现实的“牢笼”禁锢了思想。因此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对生命本真的追求,那么文学则是一种以梦幻的方式实现理想的传声筒。他能驱走寒冬对人身体的伤害,而在心灵上给以强大的支撑。红柯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是现实叛逆者,文学则是他心灵上的“救赎”。只有在艺术的世界里他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了满足了人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的提升,却使人的精神生活匮乏,人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从而陷入了一种困境,但是人类在这种困境里往往找不到出路。西部的“血性”,雄阔,广袤,强悍,粗犷的精神在中原文化中却完全找不出影子了。而作者正是要通过描写西部的这种精神,来恢复现代文明中缺失的刚强的英雄文化。同时这也是现代文明目前所存在的瓶颈。
在一次访谈中,红柯曾经说他写《西去的骑手》有两个用意: 一是写“西北地区很血性的东西”,二是“痛恨阴谋诡计,即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权术’、‘阴谋’是这部书的最隐秘的主题”。③就像小说中的人物,马仲英是西部“血性”精神的代表,而盛世才则是中原玩弄权术的代表,小说中主人公马仲英的生命价值是要死就死的轰轰烈烈,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生命的荣誉感。对生命的不妥协精神来捍卫自己的生命荣誉。而盛世才则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丧失了人格。是一个逐渐被地位、金钱腐蚀的小人。盛世才的政治最可怕的地方, 就是他致力于摧毁人的灵魂。于是 ,像马仲英这样的人物就失败在盛世才的政治阴谋中。马仲英代表的这类人,包括被盛世才处死的那些革命者, 要在历史中追寻自己的灵魂而行。小说正是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生命意识的叙述, 来高度赞扬西部生命意识的强悍, 从而反衬内地生命意识的萎缩和消亡。 现代文明恰恰缺失的就是这种自然的本真,相反的更多的是加以人工似的修饰,从而掩盖了大自然所散发出来的钻石之光。因此,红柯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西部精神正是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去挖掘、去探讨。
三、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红柯在遥远的新疆生活了不普通的十年,新疆的伊犁河谷那种不同于内地的原生态观念以及边疆地区特有的广袤、粗犷和苍凉还有西北汉子的血性给了他新的启示,形成了创作上不同于其他人的而是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一种具有独特的抒情浪漫诗意。当代西部的许多作家都是坚持宏大叙事的,如张贤亮、贾平凹、路遥、雪漠等人的作品都是属于现实主义一脉,都是属于对于自己成长的土地上一系列“回忆”不断孜孜追忆宏大叙事者。但是,这些作家在文学中多是对于西部原生态环境的简单记录,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是一种简单的重现。这样西部作家就缺乏对当下存在的反思,缺乏对同样荒漠化的人类精神生态的拯救精神,红柯做到了对当下精神荒漠化的批判,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小说题目定为《西去的骑手》本来就含有这种骑手精神已经消失了的意义在里面。这就是作者所要给予现代文明的一种批判,我们要反思为什么这种精神会消失。现代文明就正缺少了这种生命价值,都市的繁华已经让人们沉沦,人们已经在这种喧嚣中沦陷下去了。因此,它是不具有西部精神的伟大的。作者在全面的肯定西部精神,而强烈的批判现代文明观点中,我不得不承认他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还是有点片面性。艰苦的环境从来就是磨练人的意志的场所, 西北的尚武精神或者血性正是来自于大西北的荒凉。而事实正是如此,西部精神给人以一种单纯性,纯洁性。它是没有被污染的,就像小说中马仲英的形象马仲英具有强悍的生命力,除了其天生的禀赋之外,还来自于他与野兽的搏击和在大漠中的锤炼,他的性格单纯,思想单纯。但这同时也是他的缺点,使他缺乏了思想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是他失败的必然因素。而与此同时,相反的中原精神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它的复杂的一面,为了谋权,为了利益可以无所顾忌,不择手段。这正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盛世才形象,最初他也是一位英雄,他也崇拜英雄,可是后来在权利面前他改变了,他变的心狠手辣,连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他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良知。西部和中原地区在地域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济发展水平上那更是没法比较。正是这两种差异导致文化上巨大的落差。西域广袤的沙漠,地广人稀,竞争的压力自然就没办法和西部地区相提并论。我们承认我们的现代文化已经缺失了西部文化的那种纯真,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西部地区的落后。正是因为它的落后才更好的保留了那份纯真,是没有被都市的繁华所污染的。而西部地区处在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上,经济的发达必然会影响到文化这片领域。文化就势必受到了影响,从而人们的这种精神势必也会跟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太多的影响。在这种矛盾中我们应辩证的来看待这一问题,汲取它好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肯定红柯的小说和读者在心里意识上达到了一种共鸣,起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灵的效果。就像小说结尾人们不愿意相信马仲英这样的英雄人物死了,所以作者就写他骑着他的灰马奔进了黑海。所以人们相信他还是活着的,就有点神秘色彩在里面。
四、结语
透过《西去的骑手》我们可以看到, 在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中, 红柯独具的开放眼光和自覺意识, 在异域的另一种文化氛围中, 他找到的不仅是自己创作的源泉, 同时也是使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命力的源泉。使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起到恢复中原地区固有的传统文化精神。
注释:
①红柯.西去的骑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②红柯.西去的骑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③李建彪.绝域产生大美 ——访著名作家红柯[J].回族文学,2006(3).
(作者简介:范莎莎(1988.4-),女,陕西兴平市人,安康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学生,本文指导教师:安康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钮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