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不可误了磨刀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自己一节观摩课前后的经历发表对教学艺术的看法。在新课程导引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个人认为教学艺术不是用备好的教案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环节,而是要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实际反映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重组教学环节。课堂创造性地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文言文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关键词:观摩课;教学艺术;新课程;任务驱动;学生实际;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那次校际的教学艺术观摩周活动,我讲授了《祭十二郎文》这篇课文。这是一次引发我很多思考的一次开课。
  首先,关于开课进程的说明。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感情比较复杂,艺术手法丰富,所以上课时我紧扣“情”字,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第一,本文中哪些片段比较有感染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于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能选取典型以点带面,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朗读重点片段并谈谈这篇千古祭文主要蕴含着哪些思想感情?围绕着对文章的具体朗读品味,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行文的诸多情感。第三,寄托这些情感的文段是以什么艺术手法感染你的?此时需要对文章做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品味,感知作者真挚情感中的陈情艺术。这是从理性层面的思考,从而了解作者创作上的特点,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
  其次,试课的挫败性。
  因为是面对全市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开课的班级上了一课。当局者迷,备课时为了更多体现迁移能力与课堂生动性,导致教案内容过多涉及课外材料,枝叶盛于主干,课堂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没能确切地立足文本。对课文蜻蜓点水,课外材料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却由于课堂容量大、时间有限,没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节课下来仅是用备好的教案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环节。
  试讲的华而不实,与自己及其他老师的期望相悖,便导致了正式开课前的思想紧张与心理压力。为了保证开课的新课程教学示范性及顺利成功,本着“以不变应万变”“胸有丘壑自成章”的教学理念,我便努力全面、多方面、多角度地吃透文本的每一個句子、每一个词语,解学生之所能想,答学生之所会问,做到深入浅出。
  再者,开课之顺理成章。
  开课了。课堂很顺利,一切都在我的课前估料之中。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较快解决,很快找到关键的段落和语句,发言比较集中。对第二个问题,我预先的概括是:生离之情,死别之情,祭奠之情。我先让学生稍作思考,然后让学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早做好对学生引导点拨的准备,如:感情极其复杂,有深切怀念之情、深沉追悔之情、人生无常生死难卜之叹、宦海沉浮之慨、家族人丁不兴之悲等;这些感情有主有次,前三为主后二为次;主要的感情可以通过时间及感情发展分类,为生离之情,死别之情,祭奠之情。
  如此,无论学生回答什么感情,我都能灵活自如地引导,从容应对。
  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第三个问题。如此长篇幅的作品,要谈艺术手法,学生答案定会丰富多彩。所以开课前,我将它定位为备课的重点,心理上也对学生做了定位,并设计了很多的小问题准备用来引导,如:调动生活经验,一般祭文的内容与表达是怎样的?本文哪一字重复了四十次?这样的对话方式有什么效果?同学写议论文需要兼备哪两种主要表达方式?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本文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在表达强烈感情的时候常常借助哪类词语?我们在造句传情的时候又常常运用什么样的修辞与句式?……课堂有几位同学的发言,集中在反复、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方面;另有几位同学的则集中在叙事与抒情的艺术手法上。这两类同学的发言正在课前我所想的范围之内,自然能与学生充分交流,理想地驾驭课堂;而学生在对话方式、句式转换及语气助词等艺术手法方面都没能回答出来,又囿于时间关系,我便将《窦娥冤》《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关键一二句作为点醒,让同学课后作更深入地思考。而后将时间腾出让学生学有所得进行实践练笔品评,完成生生互评师生互动。
  最后,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后,和几位同学同事一起评课。大家对我上课时注重文本,深入浅出,侧重语言品味的教学持肯定意见,对我灵活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给予高度的认可。但我总觉若有所失。为何我不能在试课的时候就能顺心顺利地完成?试课中是否形式大于内容、哗众取宠、流于表面?试课中是否体现学术的浅尝辄止欠缺钻研精神?先哲告诫后人治学贵在反省。是的,细细想来,作为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而我却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导致试课的挫败。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不同思想。教师备课时,应学会换位思考,怎样教,什么步骤,如何循序渐进?是否吸引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所设置的问题是否适应大多数同学,难易是否适中且具有典型性?等等。其实,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节,不可走马观花。
  其次,是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与基础是备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备充分了,才能任凭它“八方风来,我自岿然不动”。首先得对教材熟烂,犹如庖丁解牛,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主题手法等等都了然;其次要选择授课内容,确定授课重点,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选择性地以点带面地讲授,讲好一个点一个面,实现以一传十;三是授课内容务必体现于教案本上,首当其冲包括教学的主要过程步骤、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教学的艺术,教学的真正有效性,正是需要老师的有心与用心,在这样不可完全预知的预设中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而我,应该说是受授课前试讲失败的启发,意识到一堂优质课应该立足于文本的深入探究,同时备课时在思想上与学生作换位思考,才得以使课堂教学不致出现了凝滞僵持状态,才得以使这一节观摩课真正顺利地实施完成。
  因此,所谓的教学艺术,绝对不是用已经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的解剖、纯粹地完成教案的各项程序,更不是只为了制造课堂气氛的如何生动、场面的如何热闹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根据教学目的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重组教学环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甚至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对文本作深入而理性的探究、学习与实践。这是我这节观摩课最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音韵学理论,从语言音韵角度,聚焦考查柳永《雨霖铃》及其与许渊冲英译本音韵的共性及个性。研究发现:第一,音节结构上《雨霖铃》及英译本韵腹和韵核使用中英相近的发音字母以保持最大程度的音韵相似性,运用响音性原理感性认知诗歌情感表达;第二,《雨霖铃》的韵脚及其许渊冲英译本的韵尾在音韵上符合各自的音韵规则,具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第三,柳永《雨霖铃》及其许渊冲英译本音韵节奏具有共性。  关键词:
摘 要:本文就尤溪乡土文化与初中思品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初步构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思品;有机结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课程地方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但对如何开发利用地方乡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涉及的比较少。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没能被发掘出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生动、具体的素材没能应用到课堂,学生的学
摘要:数学是学生在高考中单科成绩差距最大的一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需要具备有效创新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考查中取得优秀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正视分数;调整策略;定期沟通  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考试最为频繁的一门学科,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考试虽然不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量化的唯一方法,但其却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对高中阶段的数学考试
摘要:问题在教学中提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的语气、时机,都是值得深究的。结合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对教师的提问艺术进行探究,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关键词:怎样解题表;提问方式;教师教学  教学提问是连接一堂课的知识主线。好的问题,结合教师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情感态度,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的帮助。  一、 教师提问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中的问题  1. 促进师生互动  课
摘 要:“家长助教”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充分挖掘班级潜在的家庭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家长的教育潜能,积极合理地开展家长助教,有助于补充幼儿园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家园共育等优势。  关键词:家长资源;家长助教;家园合作  所谓家长助教,是指幼儿园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有计划地邀请具有某种职业或专业、技能优势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被提上日程。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有效地适应新时期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将微课模式引入高校数学教学就可以促进教学效能的整体提升。本文在对微课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时期高校数学教学中微课模式运用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创新高校数学教学思路有所裨益。  关键词:微课模式;运用;高校;数学教学;研究  微课具有内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的应用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幼儿教育方面,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之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给予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重要技术手段,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如
摘要:目前我国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增强学生的探索兴趣,并将其转化成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为目的。所以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名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课前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课前导入  一、 初中物理导课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
摘要:化归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思想之一。将化归思想合理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更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具体论述化归思想的概念,以及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便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归思想;初中数学;应用对策  将化归思想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
摘要:丝弦是鹿泉地方传统戏剧。它起源于元末明初,唱腔独特,高亢悠扬,有浓郁的地方乡土艺术特色。为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要开设丝弦课程,加大对传统戏曲的学习力度,同时,让学有所成的学生登台亮相,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校外教育学习丝弦,欣赏丝弦,了解丝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庭对其给予更多关注,使其更好地传承,这也是转变单一教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实验、尝试。  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外教育;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