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的那些事儿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的7月,我高考,那是我记忆中最热的一个7月。
  
  背喷雾器的班主任
  
  除了个别走读的同学,我们都窝在蒸笼一样的集体宿舍里。没有电扇,空调更是别想。即便是考试那几天,也没有谁去住到条件好的宾馆里,那时候我们没条件也没学会奢侈。晚上热点还好办,大不了用湿毛巾把席子擦几遍,再受不了就端水用毛巾擦擦身子。我们住的平房,前面是水沟,这样,苍蝇蚊子就成了我们的“芳邻”。它们没有高考的压力,一天到晚唱着“嘤嘤歌”给我们听,还时不时地和我们来个“亲密接触”,让人没法休息更没法看书。班主任老师急我们所急,背来喷雾器,用了最狠的招数对付那些蚊虫。药水很管用,我们的“芳邻”少了很多。
   我一直不知道班主任老师从哪找来的喷雾器,又从哪找的药,怎么配的药水,可是,“一介书生”背着大大的喷雾器的样子我却一直记得很清楚!
  
  稀饭、油条和鸡蛋
  
   我们大都在学校食堂搭伙。每个月交18块钱30斤粮票,就有了打饭打菜的基本权利,但学校的饭菜味同嚼蜡。记忆中,高考前常吃的就是豆芽菜,像水煮一样,加油盐的事好像老是忘记。没有哪位同学喝什么保健品,偶尔去第二食堂买个肉包子就像过了小年。炎炎七月,乡下正是大忙时节,家长们正在火一样的日头下打拼,没有谁给孩子送什么好吃的。好在学校还“宝贝”我们这些高考生,考试的第一天早上,我们的早饭是绿豆稀饭,还有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绿豆稀饭可以防暑降温,而一根油条和两个鸡蛋的寓意是100分。这当然没有什么根据,只是学校给我们的一个“好彩头”而已,但是我们还相信这个“彩头”。高考搞得我们有些神经兮兮,我们不免有些数字迷信。油条、鸡蛋我们平时也很少吃到,有贪吃的同学说:要是可以天天吃油条、鸡蛋,我宁愿天天高考!
  
  凉水、冰块和冰糕
  
  考场是没有空调的,两只电扇不管什么高考不高考,转得依然慢条斯理,可惜,风还是热的。怕考生中暑,监考老师端来了两大盆凉水、又拿来几条毛巾——谁要热,可以过来洗把脸。可是,那凉水一会儿就被热空气变成了温吞水。窗外,躲在树荫里的知了也在 “热死了热死了”地叫,听起来如锥刺耳。就在燥热难耐之际,学校竟然弄来了冰块,一方方大冰块被搬进了考场!我干脆把一块冰块钩过来放在脚下,凉意透过凉鞋一丝丝传上来,真舒服啊!一块块冰块慢慢变小、消失……空气中的躁热减了许多。经过考点同意,学校安排我们的老师把防暑的冰糕送到了我们手中…… 咬一口,嚼几下,吞下肚,我立刻觉得心不再发热头脑也不再发昏了。
  
  自己回家
  
  我们全部考完走出考场后,没有家长如迎接英雄一般涌上来。高考虽然累,但是和“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的家长比,我们这点苦累算什么呢?!和老师以及几个要好的同学告别后,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去火车站坐车。下车后我步行五里路回家,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
   我到家时,天色已黑,母亲接过行李说:“快点来吹吹电扇,路上热坏了吧。”在村里当会计的父亲则拿出了他的算盘——“来,估估你各科的分数,我来算算总分!”
   因为那些事儿,1988年的7月,成了我最难忘的一个7月。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大学四年里,我们常开玩笑地把对外汉语专业称为“第三眼美女”,高考时,它没有生物科技、计算机等专业吃香,提到我们的专业,大多数人都会感觉比较陌生。“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说汉语,也就是教外国人中文?”嗯,算是说对了一点点。    第一眼印象——对外汉语专业是什么?    对外汉语是汉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汉语人才的要求大量增加。当我们需要教外
期刊
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考查方式除了“显性型”,即明确指出求轨迹方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隐形”考查,即表面上题目与轨迹方程无关,但往往要借助于轨迹知识才能解决,下面就隐形的轨迹加以分类说明。
期刊
泱泱中华,大美河山,值得我们用心去寸寸丈量。  我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了解,已经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中、电视上。趁年轻,有多远,就要走多远。  我们都是行者,走在不同的人生路上,也该走在切切实实的世间路上。  而在我们之前,已经有许多伟大的行者,用他们的生命和才华,为一些平凡的地方涂抹上鲜亮的人文色彩,从此便有了经典与名胜。  让我们迈开自己坚实的步伐,在行走中,将脚印与他们深深地契合。    [例
期刊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是一个基本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在每年的高考小题中均会出现,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结合2010年高考若干真题,将此问题的三种题型进行归纳,以飨读者。
期刊
那是1992年9月的一个暑天下午,天气热得死人,不知趣的知了还拼了命地乱叫,叫得人火心烦躁。我妈带着一身汗从Y中回来,递给我一个信封。这是一份来自L中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市属普通中学L中离我家不远,走路20分钟可到。除此以外,我对这个学校唯一知道的一点是:教学质量一般,校风一般,每年考上大学的毕业生是个位数,一般不大于5。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等待,等来的却是这么一份通知书。我崩溃了,居然哭着对我
期刊
古人主张儒道结合,请联系你所熟知的一位或多位古人具体谈谈,写一段800字左右的文字。    古今论述中国思想界之始末,殆不脱儒释道三家,其中释教为舶来品,且略过不提,仅仅从儒道两家谈起。扎根于本土,发源于光辉灿烂的先秦,这两家的思想顺流而下,孕育且滋润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国人历来主张中和,故而儒道的发展,渐渐地走向了结合,在各个领域焕发了强大的生命。  儒道之学,乃是先贤们对强梁世界的反映,在先
期刊
有一件事发生在我的少年时代。那时我是那种身披黑斗篷的学生诗人,同当时所有的诗人一样消瘦和缺乏营养。我刚刚出版了诗集《晚霞》,体重比一根黑羽毛还轻。  我同我的朋友们一起走进一家简陋的下等酒馆。那是探戈舞风靡和流氓横行的时代。跳舞突然停止,探戈舞曲就像酒杯砸在墙上似的突然中断。两个臭名昭著的流氓在舞池当中龇牙咧嘴地互相辱骂。当一个上前打对方时,对方就退却,桌子后边的一群音乐迷也随着向后躲闪。那场面就
期刊
我很惊讶热衷于写回忆文的我,居然从来没有回忆过高考那两天的日子,神奇呢。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话,也许这个日子对我来说真的太平常了,我那个时候真的是无比淡定。  高考是在实验高中考的,因为离家远,高考前两天就住进了附近的宾馆。我那个时候半点都没感觉到这是人生的重大门槛,没心没肺地磨叽了两天就去考试了。老师那个时候显然比我们紧张,跟我们说各种注意事项。我记得最清楚的一项是“不要穿新衣服”,因为穿新衣服会让
期刊
这些年,舆论对盲目追捧高考状元的出格举动多有批评,原先充满奖励冲动的一些社会力量已经有所收敛。可是,一批高校却“顶风作案”,大肆吹嘘有多少高考状元被“揽八囊中”,这是为什么?其实,在我看来,很多高考状元只是善于考试的一群孩子中的幸运者,不值得“大惊小怪”。  现在衡量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高考录取,都是按成绩一分一分地顺着从高往低排,差一分都不行!但是,一次考试、一分之差真的就差很多吗?我
期刊
身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便被赋予了一项光荣的使命。这项使命旷日持久,意义重大,烦琐且不可逃避,这就是读报纸。  香港的报业似乎较内地兴盛,区区一个小岛却有数十种报纸,每种报纸动辄每日几十万份销量,可见港人的读报习惯良好。而我之前在家中从未订阅报纸,刚开始培养读报习惯就变得十分痛苦。况且香港的一般报纸不仅面积比内地报纸大了一倍,而且一份报纸就有二十多张,皱着眉头从头读到尾竟要花上一个钟头以上。  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