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失误及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中考语文试题结构逐步趋于稳定,大多呈现出“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三大板块,其中记叙文阅读在阅读板块中占居重要地位。记叙文是初中生最熟悉的文体,读起来文从字顺,多数命题给了考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所以命题注重了答题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的灵活多样性,的确让大部分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但考生答题时出现的失误也在所难免,我们只要找出好的对策,就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失误表现
  1.能明确地提炼文章主旨
  试题所选记叙文,特别是散文、小小说都是一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在主题的表现上含蓄隽永,许多学生在归纳主旨时“不求会意”,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不能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深入本质进一步挖掘,概括出普遍性的真理和规律来。
  例如:文章《体会爱心》一文写了北京一位母亲为了教育女儿,把女儿带到缺水的甘肃定西,女儿起初嫌水脏不肯喝,后来被那里好客的乡亲所感动,不仅喝了水而且对那里的人民和土地产生了难舍之情。文章的中心在结尾已经通过议论得到暗示:真正的爱心是把爱以平等的态度付诸实施。可是有学生还是简单地把主旨归纳为:本文主要揭示了定西人民缺水的艰苦生活。
  又如小小说《二十美元的价值》写了一位每小时赚二十美元的父亲由于工作很忙,无暇和儿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儿子就向父亲借二十美元“买”一小时,陪自己吃一顿饭。小说的主题很明显是在揭示“亲情比金钱更宝贵”,可是许多学生只是粗浅地说“这篇文章说明了儿子需要父亲的陪伴”。这虽然不能算错,但很不深刻。
  2.知识视野狭窄,关键词语不懂其意
  过去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迫使许多学生为了追求分数,把自己禁锢于“课堂、书本、习题”之中,缺少与时代及社会生活的融合。他们知识视野狭窄,信息储备贫乏。孰不知当今的试题会出现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
  例如文章《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候》后有这么一题:“现在社会上流行‘博彩’,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对‘博彩’的认识。”部分学生竟然不知何为“博彩”,更谈不上看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比较多。可见不少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
  3.语言表述不清,词不达意
  正因为是主观题、开放题,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考场上全靠自己“当家作主”,他就变得六神无主了,觉得有话可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为了分数,一般考生还是都要“说”几句的,可细眼一瞧:不是错字累累,病句连篇,便是东拼西凑,逻辑混乱;不是重复罗索,毫无内容,就是词不达意。
  二、在阅读时选择的良好对策
  1.明确命题走向,准确揭示文章主旨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中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和为人处事方法态度的教化,选文会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那么我们可以据此来分类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训练学生对主题的感悟和概括能力。
  (1)“亲情类”(包括动物亲情),或展示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或展示兄弟姐妹之间的无私奉献,或展示其它令人感动的地方。这当中既有对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大力弘扬,也有对社会转型期人们所呈现出来的新思维、新品质的价值评判,这类文章较多,如《背影》、《斑羚飞渡》、《海燕》、《最后一课》等。
  (2)“童心类”,或反映童心的真诚纯洁,或展示儿童思维想象的美好;或批露成年人对孩童的教育方式,如《致女儿的信》、《我的第一本书》、《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3)“生活启示类”,或者写一个特殊的人物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条件下的高大形象对我们的感染,如《热爱生命》、《一件小事》等,或者写一种平凡弱小动植物的生命倔强和品格高洁对人类的启示,特别是这类文章多用象征和暗示手法,我们一定要明确它的象征意义,挖掘暗含的思想。如《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等。
  2.总结方法,有章可循
  考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训练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加以总结,以点代面,在考场上才会轻车熟路。记叙文常考的题型有归纳主旨、分析作用、情感理解、看法感悟等,它们都是有章可循的,笔者总结如下:“归纳主旨题头尾,分析作用有规律,情感理解依原旨,说法感悟贵正理。”
  理解文章主旨关键是看标题以及第一句(第一段)或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段,有的文章标题就揭示中心,有的用第一句(第一段)引出中心,有的在结尾用议论抒情来揭示和深化中心。但有时还需要我们抓住每段的信息,自己归纳中心。在归纳中心时,我们要学会套用一定的语言格式,善于由点及面,揭示出普遍性和本质性的道理。如常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赞美了(揭露了)……表现了(说明了)……”
  分析词语作用以及描写刻画的作用,多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或烘托渲染,或对比反衬,或为后文埋下伏笔;分析句子作用多与文章结构、写作技法有关,一般情况下,第一句用来提挈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尾句用来点明或深化主题;分析修辞作用与语言表达有关,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可使句子加强语势和语气等等。
  “反映的思想情感”、“你的理解”一般依照作者意旨或中心主题,在自由发挥时,不能脱离原文,违背作者意图,更不能出现错误、怪诞、极端偏执的理解。
  “谈说法”、“谈感悟”一般包括“引”、“感”、“联”三部分。“引”即引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感”即感悟,要能反映正确的道德、情感;“联”即联系实际,谈出我们应该如何做。
  3.走出课堂,体验生活、拓宽知识视野
  放眼社会,多看国内国外风云变幻、科技动态、环境保护之类的资料,关注社会焦点、流行时尚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注意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和新生事物,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加信息积累,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作为数学教师,为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和策略,但更多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是认识和做法不同,而使效果也不完全一样。有的以慢求快,以稳扎稳打得到了“快”的效果,教得轻松,学得扎实;有的“以快求快”,紧张急躁。虽然教得辛苦,却事倍功半。实施成功教育,也需要一个“慢”,方能奏效。数学领域的“快”与“慢”,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的科学体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适
期刊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 艺术 阅读教学 人才
期刊
翻开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们都会被其中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插图所吸引。试想如果书中少了这些插图,那我们的语文课本该会多么枯燥乏味!那孩子们翻越它时,我们也不会看见他们那欣喜的表情。学拼音的课文,配有与字母形状相似或发音一样的图片,写景的文章,配有各色的风景图片,生动有趣的文章则有可爱的物体形象的图片,甚至连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都配有有趣的图片。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激发学
期刊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的重要结构变量,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制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心算、笔算、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
期刊
近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教师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使之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转变为“我好学”,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热点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
期刊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成绩差的原因,除天赋外,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个别教师教法欠妥,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一状况,我开展了以培养学习习惯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
期刊
谈到教说明文,语文教师都说教起来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没有教头,弄不好就把这类文章当成自然常识来教学,从而失去了语文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等。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具有很明显的语文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这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
期刊
如何培养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现结合我长期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才能敞开心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能
期刊
科学、有效地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是高效课堂操作技术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高效课堂能否高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由于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框定”了教师课堂的教学程式,而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的少说或者不说,要求学生要尽量地多说、多问。因此,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担忧心理”——“怕说”“不敢说”“不敢多说”“不敢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但是提高课堂的效率始终是其关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中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结构、理念,就需要我们加强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水平,提高其学习成绩。本文提出了实现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性教学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水平,更好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