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兴哥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本文只分析其中之一点——“重利轻别”只为“安身立命”。
   对于从小就耳濡目染经商之道的蒋兴哥来说,商人的心理已经根深蒂固。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条件下,商人自然认为牟利高于一切。因此,即使蒋兴哥娶了一个“娇姿艳质”的妻子,彼此相亲相爱,真个“行坐不离,梦魂作伴”,也难断他出外经商之意。终于,兴哥决意要抛下爱妻,到广东做生意。兴哥暗暗收拾行李,临行前五日,才对妻子说知:“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对于兴哥的这一做法有人解读为:
   说来像是因经济拮据,甚不得已才去经商的。但后文却处处显示蒋兴哥相当富有,根本不愁吃穿。薛婆要看三巧儿首饰时,三巧儿陆续搬出许多钗钿璎珞之类。薛婆看了,夸美不尽,道:“大娘有恁般珍异,把老身这几件东西,看不在眼了。”后来三巧儿被休时,蒋兴哥封存的“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也可看出家道殷实的一斑。这种商人的牟利心理,在当时十分普遍,带有时代特点。而于这篇小说,无论人物关系的发展、情节的组织,这一点都至关重要。商人的重利轻别,正是造成这种爱情婚姻悲喜剧的特定的社会条件。正如小说中所说:“只为蝇头微利,抛却鸳被良缘。”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蒋兴哥的这种做法也是正确的,正所谓“哪有不需要面包的爱情”,经济基础永远是婚姻稳固的前提。蒋家即使再富有,正如蒋兴哥所说,也不能坐吃山空。作为商人,经商是其道,但家庭也是相当重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蒋兴哥知道自己靠“衣食道路”来“成家立业”,理应以经商治生为急务,经商治生的目的是为了“赡养家口”,为了“安身立命”。“三言”中描写的商人,从事的大都是与生产相脱节的买贱卖贵的贩运贸易。冯天瑜对此种贸易形式曾有过论述: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候, 小生产者自给自足的剩余产品‘待商而通’后才成为商品, 这就给商人投机造成空隙。闭塞和不完全的自给自足为买贱卖贵的贩运贸易创造了方便条件。” 由此论述可以看出,这种贸易形式是封建社会商品生产水平低下的产物,适应地主阶级的需要。因此,这种贸易形式对动摇封建自然的经济基础来说,作用就很微弱。小商人手中很难积聚大量资本,就算有些善于经营的商人,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掌握一定量的资金,但是,在牢固的封建经济控制下,他们不可能把手中的资金用于投资商品生产。相反,受封建地主阶级享乐思想的影响,对于增值的资本,只能用来挥霍和享受。买房置产,整顿家当,把家业挣得花锦般相似,驱奴使婢,甚有气象。蒋兴哥当然也受这样社会风气影响,更何况他只是一个小商人,更应该继续经商来维持家里的生计。
   虽然同意蒋兴哥外出做生意,但不应该去那么长时间,就真的应该像他自己所说:“好歹一年便回,宁可第二遍多去几时罢了。”如果蒋兴哥及时赶回,哪怕稍晚些时日,不为了到苏州这个“上说天堂,下说苏杭”的大马头发卖货物,也就不至于耽误良久,促成三巧儿与陈商之事了。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课时缩减为每周四课时。而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却对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素养能力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语文课堂的时效性,特别是高三课堂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三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讲评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一张张试卷,了解自己的答题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答案,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这似乎并不难。但是事实上,事情没有那
期刊
杜甫一生诗作颇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选录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这三首诗,作为了解掌握杜甫晚年诗歌风格的讲授篇目。这三首诗内容、主题、艺术技巧各异,但其中有一种情怀维系了三首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即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秋士情怀,这种情感贯串始终。   “秋士”一词,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引用过。《故都的秋》写了郁达夫对故都秋的眷恋,郁达夫能否称为“秋
期刊
《西地平线上》“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场,开课的两位青年教师面对的是同一层次的学生,教授的是同一篇课文,然而,不同的授课流程,产生了冷热截然相反的课堂效果。第一节课学生表现木讷,气氛沉闷,师生交流堵塞,无计可施的教师只得自说自话;而第二节课的情况大不相同,学生频频举手发言,师生互动有效,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揣摩两位授课教师的提问环节,根源在于课堂提问
期刊
古诗文背诵在新教材中已成为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背诵对语文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共识。但是,让学生不讲究方法地强行背诵,不仅记忆的效果很差,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对古文背诵产生抵触情绪,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的效应。所以,语文课的背诵教学应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个性,侧重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期刊
现在的高考作文,很多省份的作文要求都是写成记叙文或是议论文。作为高考的应试作文,很多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原因很简单,议论文写作容易操作、把握,不失为稳定分数的法宝。可是真要把议论文写好,要求同样是很高的。谋篇布局、语言、素材等方面都要求很高,特别是素材上,有很多考生都觉得很难积累大量的素材,特别是人物素材难积累。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考生都要借助人物素材,包括教材里的、课外的等。但是
期刊
上了很多年学,遇到了很多老师。老师的性情习惯和方式方法也都各不相同。   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已悄然远去,那时的情景也日益模糊,很多老师的音容笑貌也都不似往日那样清晰了,往时的记忆已被时光的流水冲刷殆尽,然而有一位老师却清晰如常。   对我触动最深的便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马老师——如今早已退休,头发花白,背也微驼,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暮年老人了。时至今日,我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仅在回娘家时
期刊
语文教师感慨“语文难教”,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晚自习,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就不见主动看语文的;布置了作业,许多学生都不怎么愿意写,即使写了,很多也是敷衍了事。学生还私下议论“语文难学”,用功了也成效不大,很难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罗森塔尔效应对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教学现状   1.从语文教师角度看:   为了上好每
期刊
【文题设计】   当我们感动于大师巨作中一个个人物,当我们惊叹于恢宏历史里一段段故事,我们常常会忍不住幻想,若是书中那些人物存在于现实将如何:阴险狡诈的曹操,美丽可怜的安娜·卡列尼娜,纯洁高贵的茜茜公主,等等,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境遇?我们会忍不住猜测,若历史在某处重现,历史将会变成怎样的现实?   请依据你所熟悉的名著名篇或历史故事,着眼于现实,写一篇故事新编。   【金指巧点】   所谓故
期刊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是基础复习,目标是大面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构架。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里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一轮复习打下的扎实基础,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巩固提高,在三轮复习中实现快速提高。那么,如何搞好高三语文的一轮复习呢?八个字可以概括:灵活安排,系统扎实。   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复习的次序   语文高考总复习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论述类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些语言现象:乍看,似乎不合逻辑或语法不通,但已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谁也不会曲解。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语言习惯,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结果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部分学生划不清语言习惯和病句的界限,或错将病句当做语言习惯而放过,或误把语言习惯当病句来修改,使人啼笑皆非。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应该明确现代汉语中的这些特殊语法现象,取消语言习惯这个“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