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边缘知识”教学微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知识主线,没有公式、没有推导,甚至没有一个新概念的明确定义。拿考纲和以往试卷一对照,又发现几乎没什么位置。我们面对这样的物理课总觉得伤脑筋、空对空、费了时间没有效能。如在新教材中,高一的《绪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离心现象》、《反冲运动、火箭》,高二的《能源、环境》、《电视、雷达》等等,都是这样的课。它们常常被指为“知识性不强”,或边缘另类。物理教师面对它们常常作出另外的选择:或回避(老师不讲课,不给予课时保证,只布置学生课外去看书),或转移视线(虽安排相应课时,但相关的知识讲得很少,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讲别的习题),或机械地照本宣科(受课时安排和教学大纲的约束,被动地把教材上的东西读完,不做设计与发挥)。当然,也有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感到不顺手的。
  学生对这样的上法必然不满意。因为这些课的内容新奇、前卫、和现实结合紧密,事实上知识性很强;他们渴望比较全面地了解之后,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的同学在拿到教材之后,就已经怀着某种期待。当老师的敷衍塞责时,他们会觉得很失望。
  一、思想认识准备
  教师和学生立场的分歧,原因在与看问题的角度。广义地看知识性,学生是对的;狭义到看知识性,老师是对的。短期地看实用性,这种课可有可无;长期地看实用性,这种课非上不可。学生也许并不具备什么长远的眼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热爱这样的课题内容。作为教师,我们难道不可以在立场上调整到距学生更近吗?现在各领域都在讲情感投资,我们怎么能冷漠对待?学生的内动力调动起来了的话,其学习效能的提高,是我们几堂课能够衡量的吗?所以,即便谈实用,实用也不是绝对的、狭隘的。
  二、教师的知识准备
  如果说,“知识性不强”是我们回避这类课的一个理由,那么另一个则是,面对它们,教师可能还有一个底气不足的问题。精力过于“集中”(在书本上考点知识)和性情疏懒(不注意充电学习)常常使某些物理教师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具体体现在:“下里巴人”的东西不行(在现实中,对与生活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差),“阳春白雪”的东西似乎也不行(传媒一旦有什么前卫的东西介绍,也不能给别人做出基本的解释)。如果说这些我们还可以选择回避,那么面对新教材,面对学生的新的期盼,我们要再敷衍的话,则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了。所以,即便你是临阵磨枪,实时的充电也是必须的。当然,如果我们平时就注意用功,那么修养就会越全面,面对这样的课,就越不会慌乱,甚至有一种主动挑战的强烈愿望。
  三、精心计划、细心施教
  认识到了这类课与常规课的差别,有了思想和知识的准备,下面就是一个策划和操作的问题了。开放的形式、开放的内容,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一堂常规的物理课教材已经是导演,教者只要做好一个演员就行的话,这样的课则要求教师既要当好一个演员、同时又要当好自己的导演,实质上是给教者留下了一个发挥个人才能的更广阔空间。
  从传统的角度,我们要克服三大难:备课难(难在没有常规条理),板书难(难在几乎没有东西可写),布置作业难(书上根本就没有作业)。但从新的角度看,只要我们突破了素材整理、导演流程、设置兴奋点三大问题,这堂课就必然会成功。
  下面以《反冲运动 火箭》为例,谈谈笔者的施教体会(以下简称《反冲》)。
  1、确立本堂课教学目标。由于没有新知识,因此,本堂课的能力目标与德育目标更重于知识目标,应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立志从事前沿物理研究的崇高理想等远期目标。
  2、导演流程。实验引入→概念→防止与应用→火箭→航天常识介绍
  概念部分仍尊崇教材安排,不给严格“定义”(但可以和“缓冲”概念辨析);“防止与应用”部分进行充分到位的双边活动;“火箭速度与两要素相关”添加复习性质的理论演算;火箭的常识添加阅读材料的导引。
  3、素材准备。仔细研究教材展示的素材,力争全部准备到位。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找素材,如上期才结束的军训,同学们都参加了打靶活动。结合传媒,从热点新闻中找素材,如伊拉克战争中的战斧式导弹问题。从学生喜爱武打电影、枪械小说中找素材。藉助网络找素材。
  4、确定素材反映的初步方案。首先,教材给出的演示实验必须如实做好(水轮机模型实验室有现成的、“反冲火箭”可以自制)。藉助多媒体手段枪身的反冲联系高一开学初的军训体验(每个学生都打过靶)。灌溉喷水器放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反击式水轮机作成动画短片。喷气式飞机通过军事杂志介绍(学生更感兴趣)。补充素材。关于“血手”的文字资料。
  5、教学过程充分調动学生。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让学生代表上讲台,自己动手。阅读航天知识时,发动学生讨论补充相关的边缘知识,老师不能解决的,可以回到学生中去,或留做开放性课题,都行。
  6、收获。事实证明,学生真的发动了,有些效果完全可以超出教师的预计。演示“水轮机”实验时,上台操作的学生有一个就在尝试将注水水换成吹气——居然转速更快!——成了“汽轮机”……
  一个一贯消极的后进生受情景的感染、居然举手提供素材——“建筑工人用的路面钻头的振动是不是属于反冲?……”
  当看到这样课堂效果,老师怎么能不由衷高兴?
其他文献
新课标实施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好几年了,在对这几年新教材的实验中,我在迷途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课改中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八字理念让我反复琢磨,不断理解深入。语文渐渐成了我和学生的精神家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
期刊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  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创设情景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
期刊
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经过多年探索,初步
期刊
一、语文与自然常识学科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那么,语文教学便顺理成章地与常识学科产生交融。那么语文,常识之间的跨学科教学又带给阅读教学怎样地冲击呢?   [课例1]:  《皮球浮上来了》与《称象》均与常识中的浮力有关。教学《皮球浮
期刊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还是教育教学专家们,很多的新问题摆在面前,关于新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仅在老师之间,也在专家和教师之间热烈的讨论着。一段时间来,我做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做了深入的研究,在不断对新课程加深领悟过程中,致力于将新课程的精神和主旨贯彻于教育教学之中,使新课程的实施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的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期刊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三者合一,才是主动的。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以一中积极的心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一、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主要受语言因素、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 把阅读技能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是:预测技能、提取特定信息(也就是 scanning)、了解大意(skimming);二类
期刊
一、依托延伸教材成为综合性学习内容  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教师对教材进行“精加工”"——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学的“精华”筛选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点阅读,讨论。教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  如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生物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在学完课文介绍的几种海底动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和反思是新事物,目的是给学生以发现、探究、总结、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提问题,谈体会,看发展。这样做用时不多,不过长期积累。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创新能力。  一、对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状况  通过深入听课调研,我以为目前我校的数学课堂较以前的传统教法(注入式、满堂灌)已有了不小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也有了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的观念,注意启发引导动脑思,动手做,临下课给学生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