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临床配合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7例并实行急诊救治护理工作,然后统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痊愈的概率。结果:在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有36例患者复苏成功,有1例患者因为急诊救治时间不及时,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而治疗无效,因此整体的复苏成功概率为97.3%。在3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有34例患者痊愈,剩余的2例患者没有痊愈。结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及时的急诊救治措施能够较好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提升痊愈率。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护理配合;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下,许多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心跳呼吸骤停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就必须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急诊救治,在最短的时间段内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有效的急诊护理工作则越能够提高患者的复苏率。本文将选取在2015年01月01日——2015年6月25日期间来我院进行急诊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7例,以此来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的护理配合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5年01月01日——2015年6月25日期间来我院进行急诊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7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观察和分析对象。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例数为2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年龄范围是3岁-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5.4±4.5)岁。心脏刀刺伤、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性心肌病、溺水、过敏性休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综合征等。[1]
1.2 方法
首先对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基础性较强的生命救治护理工作。基础生命救护是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中的一个初始特殊技术,其时间性与技术对能否挽救病人生命和获得良好的预后恢复至关重要。[2]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的症状的时候,没有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或者是辅助治疗措施等,因此必须在4分钟之内进行基础的生命救治护理工作。对于心跳骤停后能否迅速进行复苏术和复苏成功, 取决于医护人员能否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3]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活动,提升患者生命体征的活动数值。在患者出现呼吸骤停现象的时候就是的采取合适的通气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活动,典型的有人工呼吸、呼吸机呼吸模式等。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活动,在活动开展的时候选用插入式的腹部反搏。根据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关的静脉通道,在进行急诊救治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开辟两条以上的有效的静脉铜带。当前的医疗卫生情况下,一般会选择上腔静脉进行通道建设,这种静脉通道的安全性较强,而且建立比较方便和迅速,能够进行有效的心内注射活动。穿刺部位首选手肘前窝静脉, 此处血管粗大易穿刺成功, 且不影响复苏工作的进行, 药物到达心内路径短, 发挥作用快, 可以保正抢救药物及时有效地使用。[4]最后,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活动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
在患者实行初步的基础护理工作之后,需要采用专业性较强的急诊救护设施和护理技术,以此来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和心脏血液循环,从而为下一步的救治奠定基础。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基础性较强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外界的空气能够正常的利于患者的肺叶中,然后会因为在急诊救治护理工作中会配合使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活动,会大大降低心脏的输出量。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异常,分流自然增加,因而,必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由此又可导致组织细胞的无氧代谢和酸中毒。[5]综合运用各方面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措施,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仪器和治疗技术,从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标准
详细的统计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救治护理工作措施之后的复苏情况和痊愈情况。
2.结果
在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有36例患者复苏成功,有1例患者因为急诊救治时间不及时,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而治疗无效,因此整体的复苏成功概率为97.3%。在3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有34例患者痊愈,剩余的2例患者没有痊愈。
讨论
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及时的急诊救治措施能够较好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提升痊愈率。急诊救治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这不仅仅要求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护理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护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时间控制观念,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工作。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展,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现象发现的时间越早,采取相应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越及时,就越能够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桂英,赵华,柏元秀. 链式复苏流程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 :450-455;
[2] 曾宇,麦泉云,欧阳后华. 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11) :120-123;
[3] 李晓甜. 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8) :560-567;
[4] 赖红梅,陈慧芳,程薇. 15例颈髓损伤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11) :90-101;
[5] 杨晓玲,鄢洁兰. 口咽通气管和简易人工呼吸气囊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08) :890-896;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护理配合;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下,许多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心跳呼吸骤停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就必须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急诊救治,在最短的时间段内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有效的急诊护理工作则越能够提高患者的复苏率。本文将选取在2015年01月01日——2015年6月25日期间来我院进行急诊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7例,以此来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的护理配合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5年01月01日——2015年6月25日期间来我院进行急诊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7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观察和分析对象。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例数为2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年龄范围是3岁-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5.4±4.5)岁。心脏刀刺伤、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性心肌病、溺水、过敏性休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综合征等。[1]
1.2 方法
首先对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基础性较强的生命救治护理工作。基础生命救护是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中的一个初始特殊技术,其时间性与技术对能否挽救病人生命和获得良好的预后恢复至关重要。[2]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的症状的时候,没有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或者是辅助治疗措施等,因此必须在4分钟之内进行基础的生命救治护理工作。对于心跳骤停后能否迅速进行复苏术和复苏成功, 取决于医护人员能否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3]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活动,提升患者生命体征的活动数值。在患者出现呼吸骤停现象的时候就是的采取合适的通气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活动,典型的有人工呼吸、呼吸机呼吸模式等。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活动,在活动开展的时候选用插入式的腹部反搏。根据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关的静脉通道,在进行急诊救治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开辟两条以上的有效的静脉铜带。当前的医疗卫生情况下,一般会选择上腔静脉进行通道建设,这种静脉通道的安全性较强,而且建立比较方便和迅速,能够进行有效的心内注射活动。穿刺部位首选手肘前窝静脉, 此处血管粗大易穿刺成功, 且不影响复苏工作的进行, 药物到达心内路径短, 发挥作用快, 可以保正抢救药物及时有效地使用。[4]最后,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活动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
在患者实行初步的基础护理工作之后,需要采用专业性较强的急诊救护设施和护理技术,以此来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和心脏血液循环,从而为下一步的救治奠定基础。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基础性较强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外界的空气能够正常的利于患者的肺叶中,然后会因为在急诊救治护理工作中会配合使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活动,会大大降低心脏的输出量。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异常,分流自然增加,因而,必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由此又可导致组织细胞的无氧代谢和酸中毒。[5]综合运用各方面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措施,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仪器和治疗技术,从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标准
详细的统计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救治护理工作措施之后的复苏情况和痊愈情况。
2.结果
在这3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有36例患者复苏成功,有1例患者因为急诊救治时间不及时,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而治疗无效,因此整体的复苏成功概率为97.3%。在3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有34例患者痊愈,剩余的2例患者没有痊愈。
讨论
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及时的急诊救治措施能够较好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提升痊愈率。急诊救治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这不仅仅要求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护理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护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时间控制观念,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工作。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展,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现象发现的时间越早,采取相应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越及时,就越能够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桂英,赵华,柏元秀. 链式复苏流程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 :450-455;
[2] 曾宇,麦泉云,欧阳后华. 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11) :120-123;
[3] 李晓甜. 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8) :560-567;
[4] 赖红梅,陈慧芳,程薇. 15例颈髓损伤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11) :90-101;
[5] 杨晓玲,鄢洁兰. 口咽通气管和简易人工呼吸气囊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08) :89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