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在场的”教学活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篇章中对教学活动阐发了独特的见解,并把它上升到生命教学观层次。他的教学活动观及生命教学观与教育活动的“在场”是内在一致的,是对“在场”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朴素的、自然的见解,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活动的规范和精神。
  [关键词]教学活动;在场;苏霍姆林斯基
  中图分类号:G424.2
  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在场”的教育活动。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由《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给儿子的信》三篇组成,同一些名篇如《爱弥尔》、《隐士的黄昏》一样,作品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乐韵,是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成为一曲一曲的教育乐章。这些具有浪漫气息的篇章,文字朴实,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蕴含了丰富的育人思想[1]。这也正是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前苏联教育家理论建树、教育活动的光辉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具体而不空泛,把学习者以及研究者带入了一种“在场”的教育活动中,展现了智慧型教师的实践品性,考察这种在场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加深理论认识、启发新思想,还能借此考察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教育活动的“在场”
  (一)“在场”的意蕴
  教育活动难道不“在场”吗?教育活动都有谁在场呢?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是三个相贯通的层次,这种理解教育活动的方式既明确了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需要。这些包含了“在场”的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既是一种通俗的、自然的解读,也是一种操作意义上的解读。这种解读既是理论工作者也是实践工作者所需要的。
  (二)实践层面上“在场”的特征
  为了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授受知识、开启智慧和润泽生命是三个相贯通的、不可或缺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上对“在场”的教育活动的特征和理念的把握,使得“在场”的教育活动获得了一条能够应对实际问题的实践路线。“在场”的教育活动体现的是一种理解、关怀和支持,体现的是一种智慧型型教师的实践品性。“什么是教育实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验?”之类的问题会引导我们走向概念、走向逻辑,走向原因解释和理论概括,会阻挡我们回到教育实践本身、遮蔽日常教育实践体验中可能直接呈现的本质。“教师所体验到的教育实践是什么样的?”“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那关键一刻的体验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在场”的教育活动的独特需要[2],它直接指向教师及学习者的教与学的状态、需要及相互关系。
  二、 社会生活词语进入教育研究
  区别于目前所见到的品种繁多的教育学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建树展现了教育理论的朴素形态。它由问题出发进而阐释问题的原因,阐述方式朴素而深刻,具体而不空泛,它的论题范围贴近教学实际。该怎样看待两种形态的教育理论呢?可以断言,不论是朴素形态的还是学科结构形态的,它们的吸引力是不同的。
  (一)两种形态的教育理论
  学科结构形态的教育理论典型代表是教育学的各个分支,这种理论形态理应讲究理论的结构完整、逻辑性等。现代的学科定义也恰好规定了这一点。当一些元教育学的研究者受分析哲学的影响试图构建一张教育学的概念图时,这些研究注定要在一定的限度上被迫停止[3]。尽管如此,教育理论逻辑上存在的问题,并不妨碍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教育活动本身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已成为个体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教育理论的起点来看,它必然要借鉴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词语或概念,并赋予新的形象和意义,这些词语是人为选择的,而且它们的形象和意义在它们原始形象和意义的基础上被不同程度地限定了。而且在一套既定的语言系统中,新的形象和意义的发掘有赖于对原有形象和意义的考察,找寻其中被忽略、埋没的形象和意义是科学话语的自觉需要。
  (二)“在场”的教育理论形态
  在教育学看来,更重要的一点是理论形态的规范性使得理论的生命力变得岌岌可危。理论的生命力首先来源于实践活动的无限可能。从丰富的实践活动到理论认识的规范性再到教育行动,即便是训练有素、有良好的学术素养,缺少对丰富的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理解,缺少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就会导致实践活动弊病层出不穷。教育的艺术性、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性、教育的人为性和为人性,使得教育活动中没有对人孤立起作用的零散的东西。“每一种作用于人的手段的教育效果,都要看另一些影响手段的深思熟虑程度、目标明确程度和有效程度如何而定。”考察朴素形态的教育认识、别样的理论建构及独特的实践活动,回到教育活动发生的真实场域,回答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便是从理论认识的源头理解“在场”的教育活动。如何走进“在场”的教育活动呢?
  在谈到教师时,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同他的教育著作一样传达了极为朴实又极为重要的道理:“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育是最艰巨的工作,现代学校领导工作的实质就在于,要让教师在这项工作中亲眼看到那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是如何形成、成熟和得到肯定的。”“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者联系在一起。”
  教育理论向教育活动准则、规范及信念的转化,表明在理论形态层面上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之所以强调这种转化乃是因为它突出了教育者个人的作用。教育者的身体力行既受学校教育工作总的状况等外在影响因素的制约,也受制于教育者教育素养。教育者的身体力行承载着教育者个人的教育信念,它使得教师站在专业高度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第50~100页.
  [2]李重.《对近30年我国语文学科教学思想“断裂现象”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1(4).
  [3]高伟.《教育现象学:理解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1(5).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新课程教材增设了大量实验探究内容,同时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但在实践中却普遍遭遇内容多、课时紧的瓶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中保质保量的开展好实验探究,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验探究;课外生物实验小组.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设计理念和思路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认识数学、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独特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快乐是主旋律、引导学生探索并不断获取知识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教学的窍门、创设一个快乐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有趣的数学学习中汲取大量的知识。  关键词:课程资源;认知冲突;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创设情境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是
期刊
摘要:俄罗斯文学教材的编纂要概述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反映新时期、新形势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要折射出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要探寻俄罗斯人民的内心世界。目前,各高校俄语专业都希望编纂一本符合时代要求的俄罗斯文学教材。本文旨在对俄罗斯文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要遵循的原则进行略微探究。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教材编纂;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期刊
摘要:一、学生的成长需要课外阅读陪伴  二、让经典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心灵的绿洲”  关键词:课外阅读;健康成长;自觉行动;终身受用  正文:G623.23  书籍凝结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人生的道路上有书香作伴,生活会多一份乐趣,情感会多一份高尚、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而读书习惯,需要从小学阶段培养,特别是语文课,应该把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培养兴趣,教给方法,提
期刊
俗话说:“开头开得好,一半已成功。”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说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实际,精心构思,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新颖、有趣的“开场白”。在瞬间就能使全班学生的思维立即转入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几种“开场白”的设计。  一、开门见山,整体把握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一节课知识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基本轮廓和总体认识,
期刊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作者通常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可使人物的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那么如何刻画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外貌描写让人物的“形”活起来  外貌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能充分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示人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可谓轰轰烈烈、成绩卓然,新的名词满天飞,不同的流派也层出不穷。然而,这对于改善中学作文教学的“难堪局面”似乎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着力做些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有效的。今天,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梁启超先生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或许会获得最朴实最本真的启发。  关键词: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当下中学作文教学;启发  中
期刊
摘要:通过趣味阅读与以读促写研究,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能力;通过阅读文本主动动手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主动阅读,自主思考,有感而发的能力,并且让写由自发转向自觉。  关键词:以读促写;兴趣;写话;沉淀;诗词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这三个层面,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趣味阅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质疑导入,激发兴趣;课中质疑,启发思考;课外延伸,加强理解。以此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疑;高效  中图分类号:H319  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期刊
摘要:探讨人白介素-12转基因马铃薯体系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重组质粒用农杆菌介导法转染马铃薯茎段,筛选转基因植株,通过ELISA检测hIL-12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ELISA检测茎和叶中hIL-12的表达量,其中2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马铃薯含有hIL-12的量分别为3714.0±48.8pg/g和3465.0±185.0pg/g。结论:人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