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生源复杂,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学生家庭尤其复杂,有父母外出打工祖辈监护,也有寄居他家托人照顾;有单亲子女,甚至还有自我照顾,无人监护的。又由于我校位于闹市区,网吧、游戏厅都离学校很近。因此我校的学生管理面临新问题:如学生出口成“脏”,开口便是脏话;出手成“脏”,随地扔果皮纸屑,随手涂墙画壁等等。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可是成效不大,各种不良现象总是反反复复,总能找到滋长的空间,下面结合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尝试,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谈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更重身教
  在德育工作中,言传与身教都地需要的,问题在于以什么为主?我认为,一味言传,德育未必随之真正强化。我并不一概反对言传,某些时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言传,往往会收到震憾人心的效果。但是,作为德育的常规方法,还应以身教为主。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称职的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最好淡化,而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
  例如,为了养成学生不随地扔果皮纸屑的习惯,我与很多老师一样,在班会课上宣布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收效甚微。后来,每次到教室里,只要发现走廊和讲台前有垃圾,我就会捡起扔到垃圾箱里。在教室上课,有废纸和粉笔头时,我一定会等下课后再扔到垃圾箱里。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过多久,他们也不会随地扔果皮纸屑了。
  二、坚持不懈,勤字带头
  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难改掉。的确,要养成好习惯很难,对自制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更难了。就拿随地扔纸屑来说,情况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这就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随时随地,注意学生的变化,勤勤恳恳做工作。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勤。一要脚勤,勤下班。早读课前、午休时间,有事无事都到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二要眼勤,勤观察。到了教室,要注意教室里的变化,善于发现问题。三要口勤,勤诱导。发现了问题,及时提出。当然,学生表现好,也要及时表扬。有时,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三、拓展空间,育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专门的课程(即班会课、思品课)中进行。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认为,道德教育应从课程功能的完整性、整合性角度进行规定,从而建立起基于完整课程功能观的学校道德教育理念。这也就是说,要拓展学校道德教育的空间。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道德教育。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也明确提出各种教育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
  例如,为了扭转出口成“脏”的风气,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我在班会课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学生。在我任教的数学课上,我都尽量使用礼貌语言。如“请你来回答”,“请你到黑板上写出来”,“请坐”。当我走到学生中间巡视时,不小心踩到了学生的脚,我会对他说声“对不起”。
  又如,一次数学课上,做一道简便计算题:25×(4+0.4),有十几个学生用25×4+0.4。这显然是错的,应该用25×4+25×0.4,可他们就是不明白分别乘。我就举了一个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事例。你家来了两个客人,你爸爸是只与其中一个客人握手,还是分别与两个客人握手,为什么?有一个学生马上说:肯定分别与两个客人都握手,这样才有礼貌。这样,学生既弄懂了“分别乘”,又受到了礼貌教育。
  四、建立评价机制,共同进步
  一个班集体几十个人,仅靠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只有建立评价机制,培养得力助手,协同管理。班干部是第一级助手,小组长是第二级助手,专项工作指定一个或几个人专门管理,形成一个老师管理学生,“助手”督促学生的管理网络。建立评价机制,形成组组竞赛,人人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
  以上几点是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但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仅靠管是不够的。从慈母般的角色来讲,班主任是学生的“班妈”。是啊,哪个母亲不疼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当班主任也好,做专职德育工作者也好,都应认识到,德育要实效,爱字先架桥。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则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研究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而且首要的是研究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在教学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单从教的方面去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学习质量则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大充实了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更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要着力找出作文兴趣欠缺的具体原因,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兴趣,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材资源,积累素材,激发兴趣。提升习作素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挖掘教材 体验生活
期刊
摘要:语文,是内在素养的体现;音乐,能把人内含的情感、能力、知识表现出来,它是表现艺术。从感受美的角度来说,语文和音乐是共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获得感染力,必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正好具有这种力量。因此,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古人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
期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文章,这一单元用不同形式的课文,来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正是借助罗布泊的变化,以小见大,唤醒人们环保的意识,终止对地球对生态环境不止息地掠夺与破坏。无论是读,还是讲授这篇文章都能让人感受沉重的罪恶感,这种感受的成功营造来自于语言上的成功。从文章的形式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特点,所以本
期刊
摘要:乡土音乐——松桃四面鼓作为我们民族情感、智慧和力量的坚实纽带,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艺术瑰宝 观赏价值 坚实纽带    由于松桃四面鼓是松桃苗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勤劳聪慧、能歌善舞,创造的瓦窑花鼓舞堪称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的
期刊
摘要:“学-导-练-结”是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个教学思路。这一思路可以说是让习作雷同病远离小学生的有效法子之一。教师在运用时首先要定位好四点:一是“学”学什么,怎么学;二是“导” 导什么,怎么导;三是“练”练什么,怎么练;四是“结”结什么,怎么结?其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激起学生好奇的习作兴趣。这种跃跃欲试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上教师的因材施教和精心指导,习
期刊
总在问自己,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我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不希望是“独角戏”后的郁闷和无奈,不奢求“万紫千红”的绚烂和辉煌,只觉得该是踏实、不虚华之后淌入心底的一丝领悟,哪怕只是一丝感动、一丝真、一丝善、一丝美;亦或是,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澈;空灵的让学生自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放心灵去呼吸,吸尽文学之精髓,然后如饮琼浆般满足,当他们回首,发现汲取原来这般美好,不再是面对读书的犹豫,
期刊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6页例1和“练一练”为例浅谈在设计教案时应把握的点。  一、把握标题这个点。  标题就像人的姓名。教材76页的例1和“练一练”共有4个扇形统计图。教学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逐一感知,让学生明白标题就好像是每个人的姓名那么重要。没有了标题,就像阿三、阿四一样,想怎么称呼都不到位。  二、把握圆在不同条件中的意思。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逐一感知教材中4个扇形统计图各“圆”的不同意思。图
期刊
众所周知“幼儿期就是游戏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教学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下面我就谈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期刊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