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写作教学的桥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要达到此境界,非一日之寒,需要不断探索。在教學中,我不断地摸索,对作文教学与文本结合有所感悟、反思,在课堂上构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
   一、生成性模仿
   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运用贴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模仿的“范本”,然后在“范本”与生活体验之间产生思想上的交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表达。其次要让学生与作品对话,让学生尝试写课文的同题作文。
   二、运用多样化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参与创作,凭借学生自己的智慧填补艺术的空白,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创造性思维也大大活跃,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1.续写
   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我让学生尝试写一片段,“如果有一天,于勒又回来找菲利普他们了,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当时的场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跃跃欲试。学生因为分析了人物形象,了解了人物的性格,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果然写出的文字既深入理解文章又非常生动。有的学生想象于勒发了财回来,菲利普夫妇态度恭敬有加,奴颜婢膝;有的学生想象于勒衣衫褴褛地回来,菲利普夫妇避之不及后破口大骂。
   2.局部补写
   名篇佳作大都语言精练、意境悠远,但是任何文章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往往在内容上或者形式上留下一些空白。这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局部补写,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三、搭建心的桥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生活中不是缺少体验,而是缺少深刻的感触。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的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学完《羚羊木雕》后,我让学生围绕爸爸妈妈和“我”谁是谁非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自然明白了问题的产生源于缺少沟通,双方都有不足。我让学生再写一写在生活中和家长的一些矛盾,充分体验父母和孩子双方的立场、情感。学生自然觉得有话可说。
   四、艺术的熏陶
   调动学习写作的激情,在课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
   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花图”一段时设计了两个问题:(1)让学生当一名摄影师,把眼前的美景拍摄下来。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朱自清笔下的美景自然浮现在他们的眼前。(2)结合自己生活中看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写一段话。学生由作品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感受,笔下的文字春意盎然。
   我还让学生及时捕捉读完文章后的感动。在上《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当学生沉浸在为伟大的事业而献身的悲壮当中时,我设计了问题:文中的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课文最打动人心的是什么?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当天我就布置学生把读后感写出来。
   把语文课堂作为依托,读懂课文并揣摩文中特色,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从模仿到创新思维,这样,学生逐渐喜欢上了写作。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是一种情感冲动。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聚焦课堂资源的基础上展开群文阅读,将一篇或若干篇课文作为阅读的基础,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能有机地利用课本资源。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多文本语境的交叉建构中拓宽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开阔思维角度,参与体验过程,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生的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由阅读积累
期刊
【摘要】经典散文《老王》,朴素的语言传达出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思,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本文从看似多余的话语、答非所问的话语等三个方面去品析文字背后的情思,领略《老王》一文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话语形式 文字意味 情感表达   《老王》一文,词句朴素,温婉简淡,气度从容,意蕴丰富。精准的语言表达契合作者情思,高超的语言艺术值得读者研究。   “品味语言,实质是挖掘文学作品中字里行间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当前,我们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我们擦干眼泪、携手同行,我们克坚攻难、一路向前……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雪  抗击疫情,全民参与   躺在床上,深夜无眠。从武汉到全国,面对病毒来袭,科学家夜以继日,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医药工厂加班加点,清洁人员保驾护航,建筑工人连夜施工建医院……我们从窗外望去,昔日热闹繁华的城市街道上,行人、车辆寥寥无几,但我们身边的超
期刊
一、 品读“词语”,让其开口说话   阅读就是寻找一种语感。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感是私人化的语言经验,是对语言形式的一种直觉。比如要表达一个意思,我们会想一想怎么表达比较好,但我们不会想为什么这样表达比较好,这就是“语感”。语感不需要言传,而需要反复练习获得。   1.由词悟境:把握文本情感基调。   我的《背影》课堂,抛开了新课教学中单纯的字词疏通,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说说朗读“祸不单行、满
期刊
哲学中常讲,物质的作用是相互的,应用于人身上,也同样成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相互影响。在许三多的军旅生涯中,对他产生影响的人有许多。他们是许三多人生中不折不扣的“贵人”。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许三多也在这些“贵人”中扮演着他们的“贵人”的角色,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为之感动。   “许三多不是教父,不是哲人,也不是傻瓜,他是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做的”。我们的时代需要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一、质疑法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源泉   学贵在“疑”。“疑”是思维的发动机。例如,学习古文《卖油翁》,这个文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但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有的同学对课文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一句有不同看法,因为它的解释是:斜着眼睛看,久久不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我县教育的教学现状、19年的教学经历以及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对怎样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巧”径,让学生乐于学习,轻松学习,学有所长,作了一些思考,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学科特色;主题活动;评价机制   我曾无数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老师咀嚼书本,学生圈圈画画;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学生奋笔疾书;下课时,老师埋头批阅,学生躬耕题海;测试后,老师怒发冲冠,学生
期刊
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包含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平话土话等多种方言,异彩纷呈。此文中,本人将结合自己和学生们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讨论、展示等,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所感知的方言的魅力。   一、方言的多样性   比如著名主持人汪涵主持的节目《越策越开心》中有一个片段:武汉、广东、上海、台湾、长沙五个地方的方言表述“大热天喝热茶,越喝越热”。同一句
期刊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任教高一兩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进入高中学习后,语文学习的难度越来越高,教师基本上将全部的课堂时间和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古文和诗词的学习中,但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与教师期待却相差甚远。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习惯于被动学   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高一年级的5个文科班
期刊
假期里埋头苦读学校下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新》)。“苦读”一说绝不是耸人听闻,实在是这么多年来读理论的书籍甚少,常读的是简单实用的案例集,犹如吃快餐一般,痛快且实用,这道理论型大餐,我觊觎良久,竟无从下嘴,鼓起勇气硬嚼起来,也非得嚼个三五回才能品出其中两三分的味道(除了在书上圈画,我还做了笔记),但只这品出的几分味道,也在我的教育观世界里掀起了狂风巨浪,让我不得不低下头来静静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