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科·博索:无声胜有声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科·博索(Francesco Bosso),1959年生于意大利,是通过黑白照片解析事物和自然景观的知名摄影师,曾在美国与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和他的儿子布雷特·韦斯顿(Brett Weston),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和他的助手约翰·塞克斯顿(John Sexton),以及艾伦·罗斯(Alan Ross)等摄影师进行过广泛合作,并传承了这些美国大师的艺术血脉。
  博索拥有非凡的大画幅相机户外拍摄技巧,以及精湛的传统暗房技艺,这使得他能够在稀有而昂贵的明胶锡箔纸(Gelatine Silver Paper)上得到出色的作品,从而强化白色的纯度、明度和对比度。
  博索天生是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毕生都在捕捉自然之景。多年来,他把在中国和一些非洲国家致力于民族学和人类学报道的经历,汇编成了两本有趣的摄影集—《斯瓦希里—非洲肖像》(Swahili-African Portraits)和《走遍中国》(China Crossing)。
  博索想要在沉默至上而又杳无人迹的地方剥离出形式与自然元素,并进行细致的研究。受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国著名诗人)的诗歌和东欧风俗的启发,博索认为“景观实际上是气氛和情绪融合为一的场景”。他喜欢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关于自然近乎神圣的认知中,他对自己之前所有涉猎过的主题和场景都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提炼,并对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选择,抓住了那些与自然本质有关或令人对宇宙时间有所感悟的瞬间,并将它们放大延长,呈现在世人面前。
  博索的《纯白世界》(White World)一书于2012年出版,揭示了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白色,收纳了冰岛难以置信的多样性环境和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他的《金色之光》(Golden Light)丛书,集结了壮观的高对比度影像,让人过目难忘。
  在《纯白世界》这部作品中,所有的白色调都是充分发挥黑白影调之间的对比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在这里,灰色的阴影和白色的高光塑造出了物体的空间感。摄影师只展现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元素—被白雪覆盖的枝叶,重叠延绵的沙丘,以及冰原上皴裂的沟壑,但却可以传达出一种微妙的美,这是大自然给所有用心观察她的人的珍贵馈赠。在作品中,作者展现了他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一些尚未被污染的自然景观的感悟。景物大都沉浸在寂静中,转瞬即逝的情景烘托出飘渺的氛围,一种让你无法逃离的茫茫之感。
  弗朗西斯科·博索(Francesco Bosso)是一个对旅行抱有极大热情的摄影师,因为旅行不仅可以让他探索新世界,还可以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并通过摄影作品创造出一个别样的迷人世界。当博索说他摄影作品中的所谓景观,本质上只是一种融入了独特氛围与情绪的幻像时,我们的思绪就被带到了关于哲学本质的思考中。很多人都知道博索喜欢通过摄影来体现雄伟壮丽的景象,但是这一次他却把观众放到了寂静面前,这样的情景无疑给观众非常大的视觉冲击:看到动物的足迹,仿佛听到了脚步声;看到低弯的枝叶,仿佛听到了沙沙声;看到被流水侵蚀风化的岩石,仿佛听到了叮当声。归因于此,通过这些照片,我们怎能捕捉不到寂静的声响呢?
其他文献
自1888 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台批量生产的民用相机以来,近130年来世界各国推出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种类、型号的相机,其中不乏奇特产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种独特的利用重力控制快门速度的英国产相机Purma。  Purma相机的历史  1935年,英国人Tom Purvis和Alfred C Mayo在伦敦成立了Purma相机公司(Purma Cameras Ltd.)。公司名Purma来源于两
期刊
故事性之争  在评选战争灾难类新闻组照前三名的过程中,评委会成员爆发了第一次热烈的争论。入围前三名的作品有《台风海燕》、反映孟加拉工厂大楼倒塌的《“奴隶制”的代价》以及在最近一届荷赛中获得突发类新闻组照金奖的《大马士革之战》。作为进入到最后环节的组照作品,从图片的质量、故事的完整程度来看,都令人难以挑剔。但评委吴才兴却发起了这样的质疑:“如果把目光放在拍摄过程上,《大马士革之战》这一组照片只是一个
期刊
和其他的孩子比起来,阿梅莉亚的童年可以用“不同寻常”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别的小朋友抱着布偶过家家或者沉迷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时,阿梅莉亚却总是和她的动物朋友们混在一起—看看这些照片,她的朋友可不是家养的小猫小狗。当你看着照片里的小阿梅莉亚和黑猩猩抱在一起、给小老虎喂奶、骑在大象的鼻子上、和猴子一起吃早餐、和小鹿一起散步、在袋鼠身边睡觉……这些如同童话一样的奇幻场景,会不会在惊艳之余又略感迷惑呢?毋庸置
期刊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可能都有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  即使是成年后,有时我们也会将之作为灵魂的一隅偏安之地,躲进去抵御现实的伤害。化身为幼年时的自己,跑到记忆中的小径尽头,嗅着夹带着青草香的泥土芬芳,伸出手来碰触那些密密匝匝的各色植物,静静地盯着地上各种小昆虫……年少时的感觉又回来了:在这里众生平等,我们对自然充满爱与敬畏,自然也庇护我们。  对于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摄影师谢尔丽·圣·昂格(Cher
期刊
曾有人说,当一个人开始每天只有回忆的时候,就证明他老了。  但是,也许有例外,那就是对自己,对小伙伴,以及对年少时光的眷恋和追忆。不论是20岁,30岁,还是40岁,乃至走过更长的人生路,人们都会时不时回忆懵懂岁月的欢乐与烦恼,像是成年社会所依赖的一味调剂品。人们在儿时的经历、感受、喜好和心理变化又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现在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成长的欣喜与焦虑在时间的缝隙中流逝,但每每我们回忆过去,不
期刊
美国科幻喜剧电影《扭转未来》中,一个40岁的中年失意男碰到8岁时的自己。40岁的他帮助8岁的他克服了自卑与自责,而8岁的他则帮助40岁的他重新找回童年时的梦想,找回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比如纯真年代,比如人与人之间淳朴的爱。  现实生活中,美国摄影师阿德里安·切瑟(Adrain Chesser,下称切瑟)也通过魔术般的摄影,完成了与自己孩提时代的对话,并得以从童年的心理阴影中解脱,继而找到人生的下一
期刊
看到茱莉亚·富尔顿-贝敦(Julia Fullerton-Batten,下称茱莉亚)的《青春期故事》(Teenage Stories)系列,让我想起许久以前的一句歌词:“I am a big big girl ,in the big big world”(我是一个大大女孩,在一个大大世界)。与这句歌词不同,《青春期故事》呈现的是另一种景象—I am a big big girl ,in a sma
期刊
童年记忆往往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便是将童年记忆变成影像的杰出当代艺术家之一。杉本对大海的最初记忆来自在孩童时乘坐新干线所看到的生动海景,如同电影荧幕上的画面不断闪现在火车窗口与窗外岩石之间,至今他仍然记得,地平线与晴朗天空在蔚蓝色海洋上的交接处“如同武士的刀刃”。这些无法磨灭的记忆成为他后来代表作《海景》(Seascapes,198
期刊
初识尤里·科济列夫(Yuri Kozyrev)是在2011年11月,我们在开罗解放广场采访示威时相遇。没想到再次见面是在北京,他被第10届华赛组委会邀请,担任比赛评委。  这位俄罗斯的传奇摄影记者,几乎目击了25年来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种种惊世骇俗的变革。自1990年代开始,他用相机记录苏联的衰亡和东欧的巨变;2001年起,尤里把镜头对准更多国际热点新闻,先是“9·11”,继而前往阿富汗;从2002年
期刊
华赛十岁了。十年之间,变化很大。  华赛评选的举办地几度转场。从第一、二届在深圳,到第三届起前往上海,其后第七届又至江苏南通,八、九届前往浙江杭州,今年是首次来到北京。  华赛的参赛方式完成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最初,作者寄送实体照片,那时组委接受少量光盘参赛已经是很“时尚、现代”的事情。而今,华赛参赛流程已经全部数字化,今年通过华赛官网投送作品的摄影师成为绝对主流。2005年和2006年在深圳评选时
期刊